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推恩令和刺史制度。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经济上: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汉武帝大一统的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了鼎盛时期。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预习提纲
一、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一)背景
政治:西汉初实行 ,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
思想:汉初实行“ ”,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经济: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二)措施
1.政治上:
①采纳 的建议实施“ ”,诸侯国越来越多,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②建立 ,代表朝廷监视地方。
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2.思想上:
①接受 的建议“ , ”,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②在 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为教材。
作用: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3.经济上:
①把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②设置盐铁官,实行
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④汉武帝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大一统措施的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
三、评价汉武帝
①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解决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②晚年决策失误,为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知识梳理
一、“推恩令”的实施
背景:诸侯势力强大,生活骄奢淫逸,政治公开反抗朝廷,甚至企图谋反。地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推恩令”的实施: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
“推恩令”的内容: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候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找各种借口削爵,甚至除国,严厉镇压诸侯的叛乱。
刺史制度: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个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推恩令”、刺史制度的影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具体措施: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仪》《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影响:儒学居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
三、盐铁专卖
目的: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措施:
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2、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意义: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四.汉武帝大一统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了鼎盛时期。
同步习题:七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
A.“推恩”B.“无为”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王可在课堂剧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剧情中,他要向“汉武帝”建议实施“推恩令”。由此可以判断,王可扮演的角色是( )
A.管仲B.主父偃C.董仲舒D.蒙恬
3.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D.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4.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的历史事件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B.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隋唐创立科举制D.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5.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
①颁布“推恩令”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北击匈奴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6.“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推恩之令”( )
A.扩大了汉朝的疆域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7.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顿财政的措施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统一货币、度量衡
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D.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8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时,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珠玉宝器,多于京师”这种状况是由谁造成的( )
A.汉高祖 B.汉文帝C.汉景帝 D.汉武帝
9.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10.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播放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4.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11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 )
A.秦始皇 B.汉武帝C.汉高祖 D.汉景帝
12.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国家统一 B.外族骚扰C.中央集权 D.儒家思想
13.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C.派张骞出使西域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哪个皇帝?(主父)偃提出什么措施?
(2)“上”颁布这项措施的目的不包括( )
A.巩固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
C.维护皇帝权威
D.恩赐亲戚
材料二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及其子弟。
(3)根据材料二,概述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措施。“敦煌郡的郡守有欺瞒中央的行为,司隶校尉奏报给了汉武帝”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选择题1-7:ABBBDBB 8-13A D A B D A
二材料题:(1)汉武帝推恩令。(2)D。(3)刺史制度,不正确。因为郡县制是秦朝的制度,汉武大帝时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州派一个刺史监视地方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