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10-31 20:5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七年级平面图形单元测试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③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是∠2的3倍,则∠2的度数为(  )
?
A.
B.
C.
D.



如图,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

A. 射线CA和CD不是同一条射线 B.
C. 射线AC和AB是同一条射线 D. 直线BC和BD是不同的直线
已知线段AB,C是直线AB上的一点,AB=8,BC=4,点M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AM的长为(  )
A. 2cm B. 4cm C. 2cm或6cm D. 4cm或6cm
如图所示,能用∠AOB,∠O,∠1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  )
A. B.
C. D.
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则∠AOC+∠DOB=(  )
A.
B.
C.
D.



时钟显示为8:30时,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是(  )
A. B. C. D.
如图,梯形绕虚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形是(  )
A.
B.
C.
D.




如图,左排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右排的立体图形,那么与甲乙丙丁各平面图形顺序对应的立体图形的编号应为(  )

A. B. C. D.
一辆客车往返于A,B两地之间,中途有三个停靠站,那么在A、B两地之间最多需要印制不同的车票有  
A. 10种 B. 15种 C. 18种 D. 20种
钟表盘上指示的时间是10时40分,此刻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为(  )
A. B. C. D.
如图,已知∠AOB是直角,∠AOC是锐角,ON平分∠AOC,OM平分∠BOC,则∠MON是(  )
A.
B.
C.
D. 不能计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
如图,将一张纸条折叠,若∠1=54°,则∠2的度数为______.





(1)34.37°=______度______分______秒.????(2)36°17′42″=______度.
(3)62.125°=______度______分______秒.???(4)41°18′36″=______度.
已知线段AB=10cm,直线AB上有一点C,BC=4cm,则线段AC=______cm.
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若MN=a,BC=b,则AD的长是___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8.0分)
已知:如图,线段AD=10cm,AC=BD=7cm,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EF的长.








如图,AD=DB,E是BC的中点,BE=AC=4cm,
(1)求AB的长.
(2)求DE的长.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AOC=72°,OF⊥CD,垂足为O,求:
(1)求∠BOE的度数.
(2)求∠EOF的度数.













如图,∠AOC=90°,∠BOC=60°,OE平分∠BOC,OD平分∠AOB.求:
?
(1)∠DOE度数;
(2)若∠BOC=α(0<α<90°),其他条件不变,∠DOE的度数是多少?







如图,AB=16cm,延长AB到C,使BC=3AB,D是BC的中点,求AD的长度.








以下两个问题,任选其一作答.
如图,OD是∠AOC的平分线,OE是∠BOC的平分线.
问题一:若∠AOC=36°,∠BOC=136°,求∠DOE的度数.
问题二:若∠AOB=100°,求∠DOE的度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正确;
②过平面上的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本命题错误;
③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正确;
④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故本命题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③共2个.
故选C.
根据直线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线段的性质以及直线的表示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本题考查了直线、线段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的定义,是基础题,熟记性质与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余角、补角和角的概念,能根据图形求出∠1+∠2=90°是解此题的关键.求出∠1+∠2=90°,根据∠1的度数是∠2的3倍得出4∠2=90°,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解:根据图形得出:∠1+∠2=180°-90°=90°,
∵∠1的度数是∠2的3倍,
∴∠2+3∠2=90°,
即4∠2=90°,
∴∠2=22.5°.
故选B.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射线、直线、线段的定义,正确区分各定义是解题关键.直接利用射线、直线、线段的定义分别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
解:A.射线CA和CD不是同一条射线,正确不合题意;
B.AD=AB+BC+CD,正确不合题意;
C.射线AC和AB是同一条射线,正确不合题意;
D.直线BC和BD是不同的直线,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解析】
解: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由线段的和差,得AC=AB-BC=8-4=4(cm),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AM=AC=×4=2(cm);
②点C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由线段的和差,得AC=AB+BC=8+4=12(cm),
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AM=AC=×12=6(cm);
故选:C.
分类讨论:点C在线段AB上,点C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C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M的长.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定义;进行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
解:A、以O为顶点的角不止一个,不能用∠O表示,故A选项错误;
B、以O为顶点的角不止一个,不能用∠O表示,故B选项错误;
C、以O为顶点的角不止一个,不能用∠O表示,故C选项错误;
D、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角的四种表示方法和具体要求回答即可.
本题考查了角的表示方法的应用,掌握角的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
解:设∠AOD=a,∠AOC=90°+a,∠BOD=90°-a,
所以∠AOC+∠BOD=90°+a+90°-a=180°.
故选D.
因为本题中∠AOC始终在变化,因此可以采用“设而不求”的解题技巧进行求解.
本题考查了角度的计算问题,在本题中要注意∠AOC始终在变化,因此可以采用“设而不求”的解题技巧进行求解.
7.【答案】C
【解析】
解:8点30分时,钟面上时针指向数字8与9的中间,分针指向数字6,
所以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等于2×30°+×30°=75°.
故选:C.
由于钟面被分成12大格,每格为30°,而8点30分时,钟面上时针指向数字8与9的中间,分针指向数字6,则它们所夹的角为2×30°+×30°.
本题考查钟表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在钟表问题中,常利用时针与分针转动的度数关系:分针每转动1°时针转动()°,并且利用起点时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建立角的图形.
8.【答案】D
【解析】
解:将梯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图形是上面和下面分别是圆锥,中间是一个圆柱的组合体.
故选D.
根据面动成体得到旋转后的图形的形状,然后选择答案即可.
本题考查了点、线、面、体,考查学生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
解:甲旋转后得到③,
乙旋转后得到④,
丙旋转后得到①,
丁旋转后得到②.
故与甲乙丙丁各平面图形顺序对应的立体图形的编号应为③④①②.
故选A.
根据“面动成体”的原理,结合图形特征进行旋转即可由甲、乙、丙、丁得到相应的立体图形.
此题考查了点、线、面、体,要熟悉各图形的特征,更要明白: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10.【答案】D
【解析】
解:根据线段的定义:可知图中共有线段有AC,AD,AE,AB,CD、CE、CB、DE、DB、EB共10条,

因车票需要考虑方向性,如,“A→C”与“C→A”票价相同,但车票不同,故需要准备20种车票.
故选D.
先求出线段的条数,再计算票价和车票的种数.
本题考查线段的定义,要求学生准确应用;学会查找线段的条数.
11.【答案】C
【解析】
解:10×30+40×0.5-6×40
=320-240
=80(°),
故选:C.
可画出草图,利用钟表表盘的特征解答.
本题考查钟表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在钟表问题中,常利用时针与分针转动的度数关系:分针每钟转动6°,时针每分钟转动()°,并且利用起点时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建立角的图形.
12.【答案】A
【解析】
解:∵OM平分∠BOC,ON平分∠AOC,
∴∠MOC=∠BOC,∠NOC=∠AOC,
∴∠MON=∠MOC-∠NOC=(∠BOC-∠AOC),
=(∠BOA+∠AOC-∠AOC),
=∠BOA,
=45°.
故选:A.
结合图形,根据角的和差,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找到∠MON与∠AOB的关系,即可求出∠MON的度数.
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此类问题,注意结合图形,运用角的和差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
13.【答案】72°
【解析】
解:∵将一张纸条折叠,∠1=54°,
∴∠1+∠2=180°-∠1
即54°+∠2=180°-54°,
得∠2=72°.
故答案为:72°.
根据折叠后,相对应的角相等,可知∠1+∠2=180°-∠1,由∠1=54°,从而可以得到∠2的度数,本题得以解决.
本题考查角的计算,翻折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翻折前后的对应角是相等的.
14.【答案】34;22;12;36.295;62;7;30;41.31
【解析】
解:(1)∵34.37°中,0.37°×60=22.2′,又0.2′×60=12″,
∴34.37°=34度22分12秒;
(2)∵36°17′42″中,42″÷60=0.7′,17.7′÷60=0.295°,
∴36°17′42″=36.295度.
(3)∵62.125°中,0.125°×60=7.5′,又0.5′×60=30″,
∴62.125°=62度7分30秒;
(4)∵41°18′36″中,36″÷60=0.6′,18.6′÷60=0.31°,
∴41°18′36″=41.31度.
故答案为:34、22、12;36.295;62、7、30;41.31.
根据1°=60′=3600″,1′=60″求解即可.
由度化分应乘以60,由分化度应除以60,注意度、分、秒都是60进制的,由大单位化小单位要乘以60才行.
15.【答案】6或14
【解析】
解: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AB-BC=6cm,
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14cm,
故答案为:6或14.
分点C在线段AB上和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2a-b
【解析】
解:设AD的长度是x,
根据题意有x+b=2a,
解得x=2a-b.
答:AD的长是2a-b.
由已知条件知AD+BC=2MN,依此求出AD的长.
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17.【答案】解:由线段的和差,得
AB=AD-BD=10-7=3cm,CD=AD-AC=10-7=3cm.
由E,F分别是AB,CD的中点,得
AE=AB=cm,DF=CD=cm.
由线段的和差,得
EF=AD-AE-DF=10--=7cm,
EF的长7cm.
【解析】

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B、CD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AE、DF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的和差是解题关键.
18.【答案】解:(1)∵BE=AC=4cm,
∴AC=16cm,
又∵E是BC的中点,
∴BC=2BE=2×4=8cm,
∴AB=AC-BC=16-8=8cm,
即AB的长为8?cm;
(2)∵AD=DB,
∴设AD=xcm,则BD=2xcm,
∵AD+BD=AB,
∴x+2x=8,
解得x=,
∴DB=cm,
∴DE=DB+BE=+4=cm.
即:DE的长为cm.
【解析】

(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BC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B的长;
(2)可得关于DB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DB的长,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的和差得出关于DB的方程是解题关键.
19.【答案】解:(1)∵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
∴∠BOD=∠AOC=72°,
∵OF⊥CD,
∴∠BOF=90°-72°=18°,
∵OE平分∠BOD,
∴∠BOE=∠BOD=36°;
(2)∵∠EOF=∠BOF+∠BOE,
∴∠EOF=36°+18°=54°.
【解析】

(1)由∠BOD=∠AOC=72°,OF⊥CD,求出∠BOF=90°-72°=18°,再由OE平分∠BOD,得出∠BOE=∠BOD=36°,
(2)由∠EOF=∠BOF+∠BOE,得出∠EOF的度数.
本题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垂线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弄清各个角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解:(1)∵∠AOC=90°,∠BOC=60°,
∴∠AOB=∠AOC+∠BOC=150°.
∵OE平分∠BOC,OD平分∠AOB,
∴,,
∴∠DOE=∠BOD-∠BOE=45°;
(2)∵∠AOC=90°,∠BOC=α,
∴∠AOB=∠AOC+∠BOC=90°+α.
∵OE平分∠BOC,OD平分∠AOB,
∴,,
∴∠DOE=∠BOD-∠BOE=45°.
【解析】
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以及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1)找出∠BOE、∠BOD的度数;(2)找出∠BOE、∠BOD的度数
(1)根据∠AOC、∠BOC的度数可得出∠AOB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BOE、∠BOD的度数,再根据∠DOE与∠BOE、∠BOD之间的关系通过角的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AOC、∠BOC的度数可得出∠AOB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BOE、∠BOD的度数,再根据∠DOE与∠BOE、∠BOD之间的关系通过角的计算即可得出结论.
21.【答案】解:∵AB=16cm,
∴BC=3AB=3×16=48cm.
∵D是BC的中点,
∴BD=BC=×48=24cm.
∴AD=AB+BD=16+24=40cm.
【解析】

由已知条件知BC=3AB,BD=BC,故AD=AB+BD可求.
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根据图形,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答案】解:问题一:
∵OD平分∠AOC,∠AOC=36°,
∴.
∵OE平分∠BOC,∠BOC=136°,
∴.
∴∠DOE=∠EOC-∠DOC=50°.
问题二:
∵OD平分∠AOC,
∴.
∵OE平分∠BOC,
∴.
∴∠DOE=∠EOC-∠DOC==.
∵∠AOB=100°,
∴∠DOE=50°.
【解析】

(1)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DOC=18°,∠EOC=68°进而求出∠DOE的度数;
(2)由角平分线得出∠DOE=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DOE=∠AOB是解题关键.

第2页,共13页
第1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