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抹、磨” 的读音和用法。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漫话山水。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秀丽,本单元我们要一起领略祖国的山山水水, 你准备好了吗?先来看几幅图片。
播放音乐:高山流水
出示图片:天门山、长江、西湖、洞庭湖。学生结合图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诗人有三个,你都认识他们吗?知道他们的诗歌吗? 出示:李白、苏轼、刘禹锡
预设:
背诵李白的《静夜思》、刘禹锡的《浪淘沙》、苏轼的《题西林壁》。二、整体感知
听诗歌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自由朗读三首诗。出示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节奏。
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图文对照,想一想:作者看到了哪些风景?
依次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预设: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 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亦、抹、宜、庭、未、磨、盘。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重点讲解“抹、未”的上横的长短。
掌握多音字:抹、磨。四、朗读诗歌
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
预设:
这是三首写景诗。诗中有长江天门山、晴雨美西湖、月夜洞庭湖。学生根据图片想象情景。
根据课后的注释,想一想诗歌的意思,画出每首诗歌描写的景物,读一读。小组同学说一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预设:
读出《望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读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妩媚动人;读出
《望洞庭》的恬淡寂静。
出示图片,配图朗读。五、学写生字
美好的诗意要用美好的文字表现,诗中还有这几个生字需要我们会写,现在让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课件出示“断、楚……”等 13 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自己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跟随老师书空,注意笔顺。
指导书写。
每个字在书写之前先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得美观,每个汉字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注意讲解“至” 的最后一笔是长横。“孤”的右边是“瓜”。“帆”的右边不要少写一点,变成“几”。
“初”的左边部首是“衤”,不要写成“礻”。“银”的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
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六、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小组合作,试着背诵诗歌。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提醒,互相检查,互相挑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句对联说得很好:“万里江山如画,一人潇洒如我!”
同学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界上最美的风景就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最悠闲、最潇洒的事情就是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了。
检查背诵。
小组检查背诵诗歌,全都可以背诵的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学生对照图片朗诵诗歌。
二、了解诗意
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说一说诗歌的意思。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的。预设:
参考课后注释。
借助工具书。
加入自己的想象。
抓住关键词,感受山河美。
《望天门山》中最能够表现山河雄奇秀丽的词语是哪个?预设: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抓住“断、开、回、出、来”等动词,体会作者坐着船沿江而下,经过天门山的景象。感受作者以动写静的美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了哪两种天气下的西湖美景?预设: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抓住“潋滟、空蒙”两个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水光潋滟”指的是晴天;“山色空蒙”指的是雨天。这两句诗分别是写不
同天气的西湖美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把西湖比作了什么?有什么好处?预设:
西子: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把西湖比作西施,生动地写出了西湖景致的妩媚动人。同时用“淡妆”和“浓抹”来形容两种不同的天气,更是贴切。
《望洞庭》中的两个比喻句你读出来了吗?跟大家说一说吧!预设: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句诗中把无风的湖面比作未磨的镜子,写出了秋月的照耀下湖面的平静、光亮的特点。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图片:洞庭湖和君山的关系,感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的形象比喻。三、赏析诗歌
用自己的话描绘诗歌意境,注意感受景物的特点。
选择一首诗歌,进行小组研讨,然后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提示:你能不能说得跟诗一样美呢?注意表述的语言美。
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三首诗的景物特点吗? 出示图片,学生按照图片表述。
《望天门山》:青山对立,景色壮丽雄奇。日出行舟,舟行大江,两岸青山迎面而来的波澜壮阔。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雄奇秀丽的景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雨两重天,描绘了西湖美景的妩媚动人。
《望洞庭》:湖水和秋月两相融和,塑造出一幅和谐宁静的情景。也表现出诗人孤单寂寞的心。
这三位大诗人,分别描写了长江天门山、晴雨西湖、洞庭湖的美景,朗读这三首诗,交流一下你的体会。
预设:
这三首诗歌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主题阅读
江山如画,大好河山任我游。风景在途,四海美景向前走。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赞美祖国山河的名诗?说一说,大家来交流一下。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诗歌。
2.老师这里还有几首古诗也是关于祖国山河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品一
品。
出示诗文《望庐山瀑布》、《咏华山》《望岳》。学生自读诗歌,说一说诗中的景和诗中的情。
五、巩固提高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