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 》课件4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世说新语两则 》课件4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8 17:0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世说新语》两则导入新课孔融让梨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刘宋时期的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代表作品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此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士族阶层言谈、轶事,反映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其语言简练,文字生动鲜活,自问世以来,便受到文人的喜爱和重视,戏剧、小说如关汉卿的杂剧《玉镜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也常常从中寻找素材。志人小说:志怪小说: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 。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作品介绍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曾指出:“《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读准字音雪骤(   )
差可拟( ) ( )
无奕女( )
谢道韫( )
俄( )而zhòunǐyìyùnchàé读准字音雪骤(   )
差可拟( ) ( )
无奕女( )
谢道韫( )
俄( )而zhòunǐyìyùnchàé咏雪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俄而:不久,一会儿。词语解释似:相似,像。差(chà):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欣然:高兴的样子。整体感知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课文讲解1、准确读出以下几个句子节奏
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白 雪 纷 纷 何 所 似
撒 盐 空 中 差 可 拟
未 若 柳 絮 因 风 起 / / / / / / /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在一起, 与儿女讲论文义。跟子侄辈(哥哥的子女) 讲解谈论诗文。 2、阅读课文,翻译句子 交代了文章的背景交代了人物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很大了,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白雪纷纷
何所似?交代了事件起因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撒盐空中 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4、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疑难解析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提示:
1、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品味语言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意见一:“撒盐空中”好。它注重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与盐比较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 意见二:“柳絮因风起”一句好。好的诗句应有深刻的意蕴,“柳絮”句将物象与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而“撒盐空中”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飞扬之态神轻盈之雅形文化内蕴韵陈太丘与友期行读准字音陈寔( )
尊君在不( )
舍( )去shífǒushě词语解释 期行:
期日中:
舍去:
乃:约定同行。期,约定。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才。时年:
戏:
客:
尊君:
委:当时的年龄。嬉戏,玩耍。客人,指朋友。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丢下、舍弃。  君:
 家君:
 无信:
  引:
  顾:有礼貌地称呼对方。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不讲信用。拉。回头看。整体感知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课文讲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正午过了(太丘的朋友)没来,陈太丘便不再等候,离开了。1、翻译文章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来,他便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朋友便生气的骂道:“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对方丢下自己走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守诚信;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跑进家门,不再回头看父亲的朋友一眼。   2、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面对父亲的朋友失信失礼,他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终使“友人惭”,表现了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机智聪明的一面。   3、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4、本文主题思想是什么? 本文描写了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的聪颖机智,他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以看出父子情深。 疑难解析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品味语言 在《陈太丘与友期》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的称呼,找出来,说说他们的意思。“君”是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时的谦词补充举例: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家 兄、家姊、舍妹(弟)、犬子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课堂练习(1)待君久不至,已去。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1、翻译句子。(1)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来,他便离开了。
(2)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2、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友人太丘友人元方我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