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灯笼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灯笼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28 19:13: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导入新课
灯笼,悬挂起来的或手提的照明用具。旧时没有电,灯笼是主要的照明用具。以“灯笼”为题,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同时,“灯笼”也是文章的线索,全文是围绕“灯笼”来写的。
灯笼文化
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灯笼”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4、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和情感两个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作者跳出了个人的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着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1906年3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1938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抗战时期伟大的文学家。
文体知识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法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形散”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它写的是作者的情感体验。
读准字音
恐吓 hè 乡绅shēn
神龛 kān 争讼sòng
斡wò旋xuán 锵qiāng然
怅chàng惘wǎng 熙xī熙然
犬吠fèi 官衔xián
褪tuì色shǎi 幽悄qiǎo
静穆mù 霍huò骠piào姚
学习词语
争讼zhēng sòng因争论而诉讼。
领域lǐng yù 从事一种专业活动或事业 的范围。
斡旋wò xuán调节周旋。
静穆jìng mù 安静而严肃。
思慕sī mù怀念,追慕。
怅惘chàng wǎng 因失意而心事重重。


锵然qiāng rán形容金宝珠玉等声音清脆。
褪色tuì shǎi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
燎原liáo yuán火延烧原野。比喻气势旺盛。
熙熙然xī xī rán温和欢乐的样子。
暖融融 nuǎn róng róng 温暖宜人;温暖舒适。



马前卒mǎ qián zú比喻没有目的地 为人奔走效劳的人。
人情世故rén qíng shì gù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不甚了然bú shèn liǎo rán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
幽悄yōu qiǎo幽深寂静。
家来jiā lái方言,即回家来。
垂珠联珑chuí zhū lián lóng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1——2):总写喜爱灯笼的原因。
第二部分(3——12):通过对灯笼的回忆、联想,表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

1、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的灯笼的事件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灯笼的?
①20世纪30年代;
②是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来写灯笼的。
整体感知
1、第一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①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做铺垫。
问题探究

2、第二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看 出“我”对灯笼的喜爱?
“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 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点题。过渡)
3、课文三至十自然段写 了关于灯笼的哪些事?为什么要回忆这几件事?
七件往事:(1)挑着灯笼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掌故。 (2)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 (3)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4)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 (5)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6)在纱灯上描红; (7)想象宫灯的样子和宫灯下的景象。
原因:怀恋过往,表明灯笼对“我”的意义重大。

4、灯笼有着 怎样的意义?
(1)祖孙情笃;
(2)母子情深;
(3)家乡人的淳朴、善良;
(4)“我”与灯笼情缘深远;
(5)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6)灯笼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7) 对宫灯进行想象,体验深长的历史况味。




5、阅读第十一自然段,思考:对古时将军挑灯看剑的 描写有什么深刻意义?
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从历史文化及个人情感上表达灯笼对 于“我”及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
语言品析
1、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表面写族姊家华贵朱门颜色变暗淡了,不再鲜艳了实际上写族姊家庭早已衰败。
2、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巩固练习
1、结合全文,简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 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 很多美好的回忆;


③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
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
⑤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 激发爱国热情。

2、 分析并评价文章结尾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 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 勇杀敌,打击日寇;
②同时也表达作者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
主题思想
这篇文章以散文自由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我”乃至全民族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表现了我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怀。
阅读感悟
1、《灯笼》的作者吴伯箫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流露着爱国主义的情感。爱国主义是 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一个民族的一种神 圣美好的心理情感,蕴藏于每个公民的感情世 界之中。

2、我们应该热爱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山 河、文化、历史;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把 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无 限忠诚和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每个人都要做一个爱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