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pt课件(2)(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ppt课件(2)(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0-29 08:5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同一地点,太阳辐射的强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同一季节,太阳辐射的强度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 假如这是一束阳光,哪里更热?更 热直 射斜 射太阳高度AB直射:照射面积小 →光束集中 →太阳辐射强斜射:照射面积大 →光束分散 →太阳辐射弱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 。由于 表面使得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 因此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最大最强降低探索规律气温 由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地球的球形 地 面冬至春分夏至
夏至 太阳高度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以后逐渐变长,到冬至影子变得最长
冬至太阳高度最小,物体正午影子最长,以后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北半球)
物体秋分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黑夜白昼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
3、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 方向;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 方向;
4、地球自转产生 现象。 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逆时针顺时针昼夜交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
3、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现象;
4、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 的交角。 自西向东一年季节变化、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66.50问: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o的固定角。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二分二至3月21日 春分6月22日
夏至9月23日 秋分12月22日
冬至abcd00900N900S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直射几次?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一年直射几次?两 次太阳高度昼长短,四季变化因此来6、7、8月9、10、11月12、1、2月3、4、5月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 !相反最多最少比夏季少,比冬季多比冬季多,比夏季少季节划分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天文特征有太阳直射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严寒四季分明终年严寒 气候特征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热 带在地球上的五带中,非洲绝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非洲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欧洲绝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欧洲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个洲?三、海陆分布与气候对气温的影响(同纬度地区)对降水的影响高低低高小大沿海地区降水__内陆地区降水__多少海陆性质差异性质受热慢 散热慢受热快 散热快升温快,气温高降温快,气温低升温慢,气温偏低降温慢,气温偏高总结8月7月2月1月海洋最高气温月和最低气温月比陆地出现得迟。四、地形地势与气候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阳坡_____较暖阴坡_____较冷迎风坡_____降水多背风坡_____降水少地势对气候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势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读图分析:安第斯山东西两侧的景观有何差异?
为什么?山脉的阻挡,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量产生
很大的差异,迎风坡湿润景观与背风坡荒漠景观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来自海洋的水汽五.人类活动与气候
讨论: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恶性影响有哪些?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人类排放的氯氟化合物,破坏臭氧层。城市热岛效应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影响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1.海南岛是我国南方旅游避寒胜地,影响海南岛的因素主要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洋流因素 D.海陆因素
2.影响北戴河成为著名的避暑胜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为因素
AC3.影响喜马拉雅山顶终年白雪皑皑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为因素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洋流因素
AB5.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产生的现象是( )
A.大气臭氧层破坏 B.温室效应 C.热岛效应 D.地形雨
6.某山山脚下的温度为22℃,山顶温度为10℃,这座山相对高度为( )
A.600米 B.3666米 C.200米 D.2000米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