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检测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学说是(D )
A. 道家 B. 墨家 C. 法家 D. 儒家
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D )
A. 汉高祖时候 B. 汉文帝时候 C. 汉景帝时候 D. 汉武帝时候
司马光说:“(汉武帝)异于秦始皇无几矣。”二者的类似之处有(C ) ①加强中央集权?????②加强思想控制????③派兵攻打匈奴修长城????④统一货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汉武的帝国》一书中写道:“从此,中华帝国有了国家意识形态,也有了恒定的核心价值。帝国作为一种制度,也才稳定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其中的“核心价值”指( A )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佛教思想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C )
A. 创立中央集权 B.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 稳固大一统局面 D.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汉朝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 A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达到强盛,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B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②盐铁官营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奖励工商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意见( C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②推动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C )
A. 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B. 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C. 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D. 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
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想。汉武帝时,学生可进入当时哪一最高学府接受教育( B )
A. 私学 B. 太学 C. 军机处 D. 国子监
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是( D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公元前118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B )
A. 半两钱 B. 五铢钱 C. 铲币 D. 刀币
二、材料题
1、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论语》英译本前言(1691年出版)
材料二 (秦始皇)“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三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材料一提到的“这位哲学家”是哪位历史人物?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汉武帝的哪项具体措施?
(3)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
(4)根据材料四,请说出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
【答案】
(1)孔子;“仁”。
(2)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秦始皇压制儒学.汉武帝推崇儒学。
(4)既要强调依法治国,也要提倡以德治国。
(5)我们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等。(言之有理即可)
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2)材料二中的“偃”是指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材料三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摘自郭沫若语
材料四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摘自何燕江《孔子》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在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哪项措施使孔子“被放在一个神坛上”?
(5)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长期对中原王朝形成威胁。为了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6)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案】
(1)分封制;废分封,立郡县。(或实行郡县制)
(2)主父偃;颁布“推恩令”。
(3)焚书坑儒。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秦始皇时派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长城(或筑长城,御匈奴);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6)①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②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③抓住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符合题意即可)
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制度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所示/(1)为了将上图的信息补充完整,①、②处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材料三:如图:/材料四:如图所示/ 材料五: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合纵,以逆京师(反叛朝廷).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1)为了将上图的信息补充完整,①、②处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三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3)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
(4)材料四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其中哪一制度对我国地方行政影响最为深远?
(5)依据材料五,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是为解决什么问题?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又有哪些创新措施? 【答案】
(1)禅让制;启。
(2)分封制;周天子或周王。
(3)巩固西周的统治。
(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郡县制。
(5)“推恩令”;王国问题;盐铁专卖。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公元前 127 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古封国制”源于哪一制度?材料一认为郡县制与“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相比,有什么主要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中“汉皇帝”是历史上哪位皇帝?他下“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3)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中央机构具体包括哪些?材料中“书同文”当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是什么文字?
(4)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答案】
(1)分封制。“以地缘为本位”或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各级官员有朝廷直接任免。
(2)汉武帝;推恩令。
(3)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小篆。
(4)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