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高效演练(打包9套)新人教A版选修2_3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_2019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高效演练(打包9套)新人教A版选修2_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10-29 11:18:48

文档简介

2.1.1 离散型随机变量
[A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面给出四个随机变量:
①某高速公路上某收费站在未来1小时内经过的车辆数X;
②一个沿直线y=x进行随机运动的质点,它在该直线上的位置Y;
③某网站未来1小时内的点击量;
④一天内的温度η.
其中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为(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①是,因为1小时内经过该收费站的车辆可一一列出.②不是,质点在直线y=x上运动时的位置无法一一列出.③是,1小时内网站的访问次数可一一列出;④不是,1天内的温度η是该天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这一范围内的任意实数,无法一一列出.
答案:C
2.一个袋子中有质量相等的红、黄、绿、白四种小球各若干个,一次倒出三个小球,下列变量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  )
A.小球滚出的最大距离
B.倒出小球所需的时间
C.倒出的三个小球的质量之和
D.倒出的三个小球的颜色的种数
解析:A.小球滚出的最大距离不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因为不能明确滚动的范围;B.倒出小球所需的时间不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因为不能明确所需时间的范围;C.三个小球的质量之和是一个定值,不是随机变量,就更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了;D.颜色的种数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
答案:D
3.一串钥匙有6把,只有一把能打开锁,依次试验,打不开的扔掉,直到找到能开锁的钥匙为止,则试验次数X的最大可能取值为(  )
A.6     B.5    C.4    D.2
解析:由于是逐次试验,可能前5次都打不开锁,那么剩余钥匙一定能打开锁,故选B.
答案:B
4.某人进行射击,共有5发子弹,击中目标或子弹打完就停止射击,射击次数为ξ,则“ξ=5”表示的试验结果是(  )
A.第5次击中目标 B.第5次未击中目标
C.前4次未击中目标 D.第4次击中目标
解析:击中目标或子弹打完就停止射击,射击次数为ξ=5,则说明前4次均未击中目标.
答案:C
5.袋中装有大小和颜色均相同的5个乒乓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5,现从中任意抽取2个,设两个球上的数字之积为X,则X所有可能值的个数是(  )
A.6 B.7 C.10 D.25
解析:X的所有可能值为1×2,1×3,1×4,1×5,2×3,2×4,2×5,3×4,3×5,4×5,共计10个.
答案:C
二、填空题
6.抛掷两枚骰子,将两枚骰子的点数记为(x,y),且设所得点数之和为X,那么X=4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是________.
解析:抛掷一枚骰子,可能出现的点数是1,2,3,4,5,6,而X表示抛掷两枚骰子所得到的点数之和,X=4=1+3=3+1=2+2,所以X=4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是一枚是1点,另一枚是3点或者两枚都是2点,即(1,3),(3,1),(2,2).
答案:(1,3),(3,1),(2,2)
7.同时抛掷5枚硬币,得到硬币反面向上的个数为ξ,则ξ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______________.
解析:ξ的可能取值为0,1,2,3,4,5.
答案:{0,1,2,3,4,5}
8.在8件产品中,有3件次品,5件正品,从中任取3件,记次品的件数为ξ,则{ξ<2}表示的试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应分ξ=0和ξ=1两类.ξ=0表示取到3件正品;ξ=1表示取到1件次品、2件正品.故{ξ<2}表示的试验结果为取到1件次品,2件正品或取到3件正品.
答案:取到1件次品、2件正品或取到3件正品
三、解答题
9.某车间三天内每天生产10件某产品,其中第一天、第二天分别生产了1件、2件次品,而质检部门每天要在生产的10件产品中随机抽取4件进行检查,若发现有次品,则当天的产品不能通过.若厂内对车间生产的产品采用记分制,两天全不通过检查得0分,通过一天、两天分别得1分、2分,设该车间在这两天内总得分为ξ,写出ξ的可能取值及其所表示的结果.
解:ξ的可能取值为0,1,2.
ξ=0表示在两天检查中均发现了次品;
ξ=1表示在两天检查中有1天没有检查到次品,1天检查到了次品.
ξ=2表示在两天检查中都没有发现次品.
10.某篮球运动员在罚球时,命中1球得2分,不命中得0分,且该运动员在5次罚球中命中的次数ξ是一个随机变量.
(1)写出ξ的所有取值及每一个取值所表示的结果;
(2)若记该运动员在5次罚球后的得分为η,写出所有η的取值及每一个取值所表示的结果.
解:(1)ξ可取0,1,2,3,4,5.表示5次罚球中分别命中0次,1次,2次,3次,4次,5次.
(2)η可取0,2,4,6,8,10.表示5次罚球后分别得0分,2分,4分,6分,8分,10分.
B级 能力提升
1.抛掷两枚骰子一次,X为第一枚骰子掷出的点数与第二枚掷出的点数之差,则X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为(  )
A.0≤X≤5,X∈N B.-5≤X≤0,X∈Z
C.1≤X≤6,X∈N D.-5≤X≤5,X∈Z
解析:两次掷出点数均可取1~6所有整数,
所以X∈[-5,5],X∈Z.
答案:D
2.甲、乙两队员进行乒乓球单打比赛,规定采用“七局四胜制”.用ξ表示需要比赛的局数,则{ξ=6}表示的试验结果有________种.
解析:{ξ=6}表示前5局中胜3局的球队,第6局一定获胜,共有C·C=20(种).
答案:20
3.写出下列随机变量可能的取值,并说明随机变量所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
在一个盒子中,放有标号分别为1,2,3的三张卡片,现从这个盒子中,有放回地先后抽得两张卡片的标号分别为x,y,记ξ=|x-2|+|y-x|.
解:因为x,y可能取的值为1,2,3,
所以0≤|x-2|≤1,0≤|x-y|≤2,所以0≤ξ≤3,所以ξ可能的取值为0,1,2,3,
用(x,y)表示第一次抽到卡片号码为x,
第二次抽到卡片号码为y,则随机变量ξ取各值的意义为:ξ=0表示两次抽到卡片编号都是2,即(2,2).
ξ=1表示(1,1),(2,1),(2,3),(3,3).ξ=2表示(1,2),(3,2).
ξ=3表示(1,3),(3,1).
第1课时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A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袋中有大小相同的5个钢球,分别标有1,2,3,4,5五个号码.在有放回地抽取条件下依次取出2个球,设两个球号码之和为随机变量ξ,则ξ所有可能取值的个数是(  )
A.25    B.10    C.9    D.5
解析:第一次可取1,2,3,4,5中的任意一个,由于是有放回抽取,第二次也可取1,2,3,4,5中的任何一个,两次的号码和可能为2,3,4,5,6,7,8,9,10,共9个.
答案:C
2.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2
-1
0
1
2
3
P
0.1
0.2
0.2
0.3
0.1
0.1
则当P(XA.(-∞,2] B.[1,2]
C.(1,2] D.(1,2)
解析:由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知:P(X<-1)=0.1,P(X<0)=0.3,P(X<1)=0.5,P(X<2)=0.8,则当P(X答案:C
3.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P(X=k)=,k=1,2,…,则P(2<X≤4)等于(  )
A. B. C. D.
解析:P(2<X≤4)=P(X=3)+P(X=4)=+=.
答案:A
4.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P(X=k)=m,k=1,2,3,则m的值为(  )
A. B. C. D.
解析:P(X=1)=,P(X=2)=,P(X=3)=,由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性质知P(X=1)+P(X=2)+P(X=3)=1,即++=1,解得m=.
答案:B
5.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P(X=i)=(i=1,2,3),则P(X=2)等于(  )
A. B. C. D.
解析:因为++=1,所以a=3,
P(X=2)==.
答案:C
二、填空题
6.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如下:
ξ
-1
0
1
P
a
b
c
其中a、b、c成等差数列,则P(|ξ|=1)=________.
解析:由a+b+c=1及2b=a+c,得b=,所以P(|ξ|=1)=P(ξ=1)+P(ξ=-1)=.
答案:
7.设随机变量ξ的可能取值为5,6,7,…,16这12个值,且取每个值的概率均相同,则P(ξ>8)=________.
解析:依题意有P(ξ>8)=×8=.
答案:
8.一袋中装有10个大小相同的黑球和白球.已知从袋中任意摸出2个球,至少得到1个白球的概率是.从袋中任意摸出3个球,记得到白球的个数为X,则P(X=2)=________.
解析:设10个球中有白球m个,则=1-,
解得m=5.
P(X=2)==.
答案:
三、解答题
9.从4张已编号(1~4号)的卡片中任意取出2张,取出的卡片号码数之和为X.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
解: X可取3,4,5,6,7.其中X=3表示取出分别标有1,2的2张卡片,P(X=3)==;
X=4表示取出分别标有1,3的2张卡片,P(X=4)==;
X=5表示取出分别标有1,4或2,3的2张卡片,P(X=5)==;
X=6表示取出分别标有2,4的2张卡片,P(X=6)==;
X=7表示取出分别标有3,4的2张卡片,P(X=7)==.
所以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3
4
5
6
7
P





10.抛掷一颗正方体骰子,用随机变量ξ表示出现的点数,求:
(1)ξ的分布列;
(2)P(ξ>4)及P(2≤ξ<5).
解:(1)ξ所有可能的取值为1,2,3,4,5,6.因为骰子是均匀的,所以出现每一点数的概率均为,
故ξ的分布列为:
ξ
1
2
3
4
5
6
P






(2)P(ξ>4)=P(ξ=5)+P(ξ=6)=.
P(2≤ξ<5)=P(ξ=2)+P(ξ=3)+P(ξ=4)=++=.
B级 能力提升
1.设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P(ξ=k)=(k=1,2,3,4,5),则P=(  )
A. B. C. D.
解析:由<ξ<知ξ=1,2,P(ξ=1)=,P(ξ=2)=.所以P=P(ξ=1)+P(ξ=2)=.
答案:D
2.设随机变量ξ等可能取值1,2,3,…,n,如果P(ξ<4)=0.3,那么n=________.
解析:由ξ<4知ξ=1,2,3时,有P(ξ=1)+P(ξ=2)+P(ξ=3)=0.3=,解得n=10.
答案:10
3.将一颗骰子掷两次,求两次掷出的最大点数ξ的分布列.
解:将一颗骰子连掷两次共出现的等可能基本事件有6×6=36(种),其最大点数ξ可能取的值为1,2,3,4,5,6.
P(ξ=1)=.
ξ=2包含三个基本事件(1,2),(2,1),(2,2),其中(x,y)表示第一枚骰子点数为x,第二枚骰子点数为y.所以P(ξ=2)==.
同理可求得P(ξ=3)=,P(ξ=4)=,P(ξ=5)=,P(ξ=6)=.
所以ξ的分布列为:
ξ
1
2
3
4
5
6
P






第2课时 两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
A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袋中有大小相同的红球6个,白球5个,从袋中不放回每次任意取出1个球,直到取出的球是白球为止时,所需要的取球次数为随机变量ξ,则ξ的可能取值为(  )
A.1,2,3,…,6  B.1,2,3,…,7
C.0,1,2,…,5 D.1,2,…,5
解析:可能第一次就取到白球,也可能红球都取完才取到白球,所以ξ的可能取值为1,2,3,…,7.
答案:B
2.若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列为
X
x1
x2
P
p1
p2
且p1=p2,则p1等于(  )
A.   B.   C.   D.
解析:由p1+p2=1且p2=2p1可解得p1=.
答案:B
3.设随机变量ξ的概率分布为P(ξ=k)=,k=0,1,2,3,则c=(  )
A. B.
C. D.
解析:依题意c+++=1,所以c=.
答案:C
4.在5件产品中,有3件一等品和2件二等品,从中任取2件,那么以为概率的事件是(  )
A.都不是一等品
B.恰有一件一等品
C.至少有一件一等品
D.至多有一件一等品
解析:设取到一等品的件数是ξ,则ξ=0,1,2,P(ξ=0)==,P(ξ=1)==,P(ξ=2)==,因为P(ξ=0)+P(ξ=1)=,所以满足题设的事件是“至多有一件一等品”.
答案:D
5.一盒中有12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9个红的,3个黑的,从盒中任取3球,x表示取出的红球个数,P(x=1)的值为(  )
A. B. C. D.
解析:由题意知,取出3球必是一红二黑,故P(x=1)==,选C项.
答案:C
二、填空题
6.一批产品共50件,其中5件次品,45件合格品,从这批产品中任意抽2件,则出现次品的概率为__________(用数字作答).
解析:含1件次品的概率P1=,含2件次品的概率P2=,
所以出现次品的概率P=P1+P2=.
答案:
7.从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的袋中随机取2个球,设其中有ξ个红球,则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
ξ
0
1
2
P
解析:P(ξ=0)==,P(ξ=1)===,
P(ξ=2)==.
答案:  
8.已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P(X=k)=,k=1,2,3,4,5,令Y=2X-2,则P(Y>0)=________.
解析:由已知Y取值为0,2,4,6,8,且P(Y=0)=,P(Y=2)=,P(Y=4)==,P(Y=6)=,P(Y=8)=.
则P(Y>0)=P(Y=2)+P(Y=4)+P(Y=6)+P(Y=8)=.
答案:
三、解答题
9.一个袋中装有6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球,球的编号分别为1,2,3,4,5,6.
(1)若从袋中每次随机抽取1个球,有放回的抽取2次,求取出的两个球编号之和为6的概率;
(2)若从袋中每次随机抽取2个球,有放回的抽取3次,求恰有2次抽到6号球的概率;
(3)若一次从袋中随机抽取3个球,记球的最大编号为X,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
解:(1)设先后两次从袋中取出球的编号为m,n,则两次取球的编号的一切可能结果(m,n)有6×6=36种,其中和为6的结果有(1,5),(5,1),(2,4),(4,2),(3,3),共5种,则所求概率为.
(2)每次从袋中随机抽取2个球,抽到编号为6的球的概率p==.
所以在3次抽取中,恰有2次抽到6号球的概率为Cp2(1-p)=3××=.
(3)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的取值为3,4,5,6.
P(X=3)==,P(X=4)==,
P(X=5)===,P(X=6)===.
所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如下表所示:
X
3
4
5
6
P




10.生产方提供50箱的一批产品,其中有2箱不合格产品.采购方接收该批产品的准则是:从该批产品中任取5箱产品进行检测,若至多有1箱不合格产品,便接收该批产品.问:该批产品被接收的概率是多少?
解:以50箱为一批产品,从中随机抽取5箱,用X表示“5箱中不合格产品的箱数”,则X服从超几何分布.这批产品被接收的条件是5箱中没有不合格的或只有1箱不合格,所以被接收的概率为P(X≤1),
即P(X≤1)=+=.
综上该批产品被接收的概率是.
B级 能力提升
1.已知在10件产品中可能存在次品,从中抽取2件检查,其次品数为ξ,已知P(ξ=1)=,且该产品的次品率不超过40%,则这10件产品的次品率为(  )
A.10% B.20%
C.30% D.40%
解析:设10件产品中有x件次品,
则P(ξ=1)===,解得x=2或8.
因为次品率不超过40%,
所以x=2,所以次品率为=20%.
答案:B
2.某班有50名学生,其中15人选修A课程,另外35人选修B课程,从班级中任选两名学生,他们是选修不同课程的学生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将50名学生看作一批产品,其中选修A课程为不合格品,选修B课程为合格品,随机抽取两名学生,X表示选修A课程的学生数,则X服从超几何分布,其中N=50,M=15,n=2.
依题意所求概率为P(X=1)==.
答案:
3.某研究机构准备举行一次数学新课程研讨会,共邀请50名一线教师参加,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教师人数如下表所示:
版本
人教A版
人教B版
苏教版
北师大版
人数
20
15
5
10
(1)从这50名教师中随机选出2名,求2人所使用教材的版本相同的概率;
(2)若随机选出2名使用人教版的教师发言,设使用人教A版的教师人数为ξ,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
解:(1)从50名教师中随机选出2名的方法数为C=1 225,选出2人使用教材的版本相同的方法数为C+C+C+C=350,故2人使用教材的版本相同的概率P==.
(2)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
P(ξ=0)==,P(ξ=1)==,P(ξ=2)==.
所以ξ的分布列为:
ξ
0
1
2
P



2.2.1 条件概率
[A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在区间(0,1)内随机投掷一个点M(其坐标为x),若A=,B=,则P(B|A)等于(  )
A.    B.    C.    D.
解析:P(A)==.
因为A∩B=,
所以P(AB)==,
所以P(B|A)===.
答案:A
2.某地区空气质量监测资料表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0.75,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已知某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则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是(  )
A.0.8 B.0.75 C.0.6 D.0.45
解析:已知连续两天为优良的概率是0.6,那么在前一天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前提下,要求随后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优良的概率,可根据条件概率公式,得P==0.8.
答案:A
3.一盒中装有5个产品,其中有3个一等品,2个二等品,从中不放回地取出产品,每次1个,取两次,已知第1次取得一等品的条件下,第2次取得的是二等品的概率是(  )
A. B. C. D.
解析:设事件A表示“第1次取得的是一等品”,B表示“第2次取得的是二等品”.
则P(AB)==,P(A)=.
由条件概率公式知
P(B|A)===.
答案:A
4.某种电子元件用满3 000小时不坏的概率为,用满8 000小时不坏的概率为.现有一只此种电子元件,已经用满3 000小时不坏,还能用满8 000小时的概率是(  )
A. B.
C. D.
解析:记事件A:“用满3 000小时不坏”,P(A)=;记事件B:“用满8 000小时不坏”,P(B)=.因为B?A,所以P(AB)=P(B)=,P(B|A)===÷=.
答案:B
5.有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0.9,出芽后的幼苗成活率为0.8,在这批种子中,随机抽取一粒,则这粒种子能成长为幼苗的概率是(  )
A.0.72 B.0.8
C.0.86 D.0.9
解析:设“种子发芽”为事件A,“种子成长为幼苗”为事件AB(发芽,并成活而成长为幼苗),则P(A)=0.9,又种子发芽后的幼苗成活率为P(B|A)=0.8,所以P(AB)=P(A)P(B|A)=0.9×0.8=0.72.
答案:A
二、填空题
6.4张奖券中只有1张能中奖,现分别由4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若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券,则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券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因为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券已知,所以问题变为3张奖券,1张能中奖,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券的概率,显然是.
答案:
7.已知P(A)=0.4,P(B)=0.5,P(A|B)=0.6,则P(B|A)为________.
解析:因为P(A|B)=,
所以P(AB)=0.3,
所以P(B|A)===0.75.
答案:0.75
8.某人一周晚上值班2次,在已知他周日一定值班的条件下,他在周六晚上值班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设事件A为“周日值班”,事件B为“周六值班”,
则P(A)=,P(AB)=,故P(B|A)==.
答案:
三、解答题
9.某班从6名班干部(其中男生4人,女生2人)中选出3人参加学校的义务劳动,在男生甲被选中的情况下,求女生乙也被选中的概率.
解:记“男生甲被选中”为事件A,“女生乙被选中”为事件B.
P(A)===,P(AB)==,
所以P(B|A)==.
10.某班级有学生40人,其中团员15人,全班分四个小组,第一小组10人,其中团员4人,如果要在班内任选一人当学生代表.
(1)求这个代表恰好在第一小组内的概率;
(2)现在要在班内任选一个团员代表,问这个代表恰好在第一小组内的概率是多少?
解:设A={在班内任选一个学生,该学生属于第一小组},B={在班内任选一个学生,该学生是团员}.
(1)由古典概率知P(A)==.
(2)法一 由古典概型知P(A|B)=.
法二 P(AB)=,P(B)=,
由条件概率的公式,得P(A|B)=.
B级 能力提升
1.从混有5张假钞的20张百元钞票中任意抽出2张,将其中1张放到验钞机上检验发现是假钞,则第2张也是假钞的概率为(  )
A.    B.    C.    D.
解析:设事件A表示“抽到2张都是假钞”,事件B为“2张中至少有1张假钞”,所以所求概率为P(A|B).
而P(AB)=,P(B)=.
所以P(A|B)==.
答案:D
2.盒中装有6件产品,其中4件一等品,2件二等品,从中不放回地取产品,每次1件,取两次,已知第二次取得一等品,则第一次取得的是二等品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令第二次取得一等品为事件A,第一次取得二等品为事件B,
则P(AB)==,P(A)==.
所以P(B|A)==×=.
答案:
3.现有6个节目准备参加比赛,其中4个舞蹈节目,2个语言类节目,如果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个节目,求:
(1)第1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概率;
(2)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舞蹈节目的概率;
(3)在第1次抽到舞蹈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概率.
解:设“第1次抽到舞蹈节目”为事件A,“第2次抽到舞蹈节目”为事件B,则“第1次和第2次都抽到舞蹈节目”为事件AB.
(1)从6个节目中不放回地依次抽取2次的事件数为n(Ω)=A=30,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n(A)=AA=20,
于是P(A)===.
(2)因为n(AB)=A=12,
于是P(AB)===.
(3)法一 由(1)(2)可得,在第1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条件下,第2次抽到舞蹈节目的概率为
P(B|A)==÷=.
法二 因为n(AB)=12,n(A)=20,
所以P(B|A)===.
2.2.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A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有以下三个问题:
①掷一枚骰子一次,事件M:“出现的点数为奇数”,事件N:“出现的点数为偶数”;
②袋中有3白、2黑共5个大小相同的小球,依次不放回地摸两球,事件M:“第1次摸到白球”,事件N:“第2次摸到白球”;
③分别抛掷2枚相同的硬币,事件M:“第1枚为正面”,事件N:“两枚结果相同”.
这三个问题中,M,N是相互独立事件的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解析:①中,M,N是互斥事件;②中,P(M)=,P(N)=,即事件M的结果对事件N的结果有影响,所以M,N不是相互独立事件;③中,P(M)=,P(N)=,P(MN)=,P(MN)=P(M)·P(N),因此M,N是相互独立事件.
答案:C
2.一件产品要经过2道独立的加工程序,第一道工序的次品率为a,第二道工序的次品率为b,则产品的正品率为(  )
A.1-a-b B.1-ab
C.(1-a)(1-b) D.1-(1-a)(1-b)
解析:设A表示“第一道工序的产品为正品”,B表示“第二道工序的产品为正品”,则P(AB)=P(A)P(B)=(1-a)(1-b).
答案:C
3.同时转动如图所示的两个转盘,记转盘甲得到的数为x,转盘乙得到的数为y(若指针停在边界上则重新转),x,y构成数对(x,y),则所有数对(x,y)中满足xy=4的概率为(  )
甲     乙
A. B. C. D.
解析:满足xy=4的所有可能如下:
x=1,y=4;x=2,y=2;x=4,y=1.
所以所求事件的概率
P=P(x=1,y=4)+P(x=2,y=2)+P(x=4,y=1)=×+×+×=.
答案:C
4.两个实习生每人加工一个零件,加工为一等品的概率分别为和,两个零件是否加工为一等品相互独立,则这两个零件中恰有一个一等品的概率为(  )
A. B. C. D.
解析:所求概率为×+×=或P=1-×-×=.
答案:B
5.某大街在甲、乙、丙三处设有红、绿灯,汽车在这三处因遇绿灯而通行的概率分别为,,,则汽车在这三处因遇红灯而停车一次的概率为(  )
A. B. C. D.
解析:设汽车分别在甲、乙、丙三处通行为事件A,B,C,则P(A)=,P(B)=,P(C)=,停车一次即为事件ABC+ABC+ABC的发生,
故概率P=××+××+××=.
答案:D
二、填空题
6.在甲盒内的200个螺杆中有160个是A型,在乙盒内的240个螺母中有180个是A型.若从甲、乙两盒内各取一个,则能配成A型螺栓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从甲盒内取一个A型螺杆记为事件M,从乙盒内取一个A型螺母记为事件N,因事件M,N相互独立,则能配成A型螺栓(即一个A型螺杆与一个A型螺母)的概率为P(MN)=P(M)P(N)=×=.
答案:
7.已知P(A)=0.3,P(B)=0.5,当事件A、B相互独立时,P(A∪B)=________,P(A|B)=________.
解析:因为A,B相互独立,所以P(A∪B)=P(A)+P(B)-P(A)·P(B)=0.3+0.5-0.3×0.5=0.65;P(A|B)=P(A)=0.3.
答案:0.65 0.3
8.甲、乙两颗卫星同时监测台风,在同一时刻,甲、乙两颗卫星准确预报台风的概率分别为0.8和0.75,则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一颗卫星预报准确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在同一时刻两颗卫星预报都不准确的概率为(1-0.8)×(1-0.75)=0.05,则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一颗卫星预报准确的概率为1-0.05=0.95.
答案:0.95
三、解答题
9.已知电路中有4个开关,每个开关独立工作,且闭合的概率为,求灯亮的概率.
解:因为A,B断开且C,D至少有一个断开时,线路才断开,导致灯不亮,P=P(AB)[1-P(CD)]=P(A)P(B)[1-P(CD)]=××=.
所以灯亮的概率为1-=.
10.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市决定在一个乡镇投资农产品加工,绿色蔬菜种植和水果种植三个项目,据预测,三个项目成功的概率分别为,,,且三个项目是否成功互相独立.
(1)求恰有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
(2)求至少有一个项目成功的概率.
解:(1)只有农产品加工和绿色蔬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
只有农产品加工和水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
××=,
只有绿色蔬菜种植和水果种植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
××=,
所以恰有两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
(2)三个项目全部失败的概率为
××=,
所以至少有一个项目成功的概率为1-=.
B级 能力提升
1.从甲袋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从乙袋中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从两袋各摸出一个球,则等于(  )
A.2个球不都是红球的概率
B.2个球都是红球的概率
C.至少有1个红球的概率
D.2个球中恰有1个红球的概率
解析:分别记从甲、乙袋中摸出一个红球为事件A、B,则P(A)=,P(B)=,由于A、B相互独立,所以1-P()P()=1-×=.根据互斥事件可知C正确.
答案:C
2.有五瓶墨水,其中红色一瓶,蓝色、黑色各两瓶,某同学从中随机任取出两瓶,若取出的两瓶中有一瓶是蓝色,则另一瓶是红色或黑色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设事件A为“其中一瓶是蓝色”,事件B为“另一瓶是红色”,事件C为“另一瓶是黑色”,事件D为“另一瓶是红色或黑色”,
则D=B∪C,且B与C互斥,
又P(A)==,P(AB)==,
P(AC)==,
故P(D|A)=P(B∪C|A)
=P(B|A)+P(C|A)
=+=.
答案:
3.已知A,B,C为三个独立事件,若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事件B发生的概率是,事件C发生的概率是,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事件A,B,C只发生两个;
(2)事件A,B,C至多发生两个.
解:(1)记事件“A,B,C只发生两个”为A1,则事件A1包括A·B·C,A·B·C,A·B·C三种彼此互斥的情况.
由互斥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和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得P(A1)=P(A·B·C)+P(A·B·C)+P(A·B·C)=++=,所以事件A,B,C只发生两个的概率为.
(2)记“事件A,B,C至多发生两个”为A2,则包括彼此互斥的三种情况:事件A,B,C一个也不发生,
记为A3,事件A,B,C只发生一个,记为A4,事件A,B,C只发生两个,记为A5,
故P(A2)=P(A3)+P(A4)+P(A5)=++=.
所以事件A,B,C至多发生两个的概率为.
2.2.3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A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若X~B(10,0.8),则P(X=8)等于(  )
A.C×0.88×0.22  B.C×0.82×0.28
C.0.88×0.22 D.0.82×0.28
解析:因为X~B(10,0.8),所以P(X=k)=C0.8k(1-0.8)10-k,所以P(X=8)=C×0.88×0.22.
答案:A
2.设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ξ~B,则P(ξ≤3)等于(  )
A.    B.    C.    D.
解析:P(ξ≤3)=P(ξ=0)+P(ξ=1)+P(ξ=2)+P(ξ=3)=C×+C·+C·+C·=.故选C.
答案:C
3.在某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概率为p,则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出现k次的概率为(  )
A.1-pk B.(1-p)kpn-k
C.1-(1-p)k D.C(1-p)kpn-k
解析:出现1次的概率为1-p,由二项分布概率公式可得出现k次的概率为C(1-p)kpn-k.
答案:D
4.甲、乙两人进行羽毛球比赛,比赛采取五局三胜制,无论哪一方先胜三局则比赛结束,假定甲每局比赛获胜的概率均为,则甲以3∶1的比分获胜的概率为(  )
A. B. C. D.
解析:当甲以3∶1的比分获胜时,说明甲乙两人在前三场比赛中,甲只赢了两局,乙赢了一局,第四局甲赢,所以甲以3∶1的比分获胜的概率为P=C××=3×××=,故选A.
答案:A
5.一袋中有5个白球,3个红球,现从袋中往外取球,每次任取一个记下颜色后放回,直到红球出现10次时停止,设停止时共取了ξ次球,则P(ξ=12)等于(  )
A.C B.C
C.C D.C
解析:当ξ=12时,表示前11次中取到9次红球,第12次取到红球,所以P(ξ=12)=C.
答案:B
二、填空题
6.下列例子中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的有________.
①随机变量ξ表示重复抛掷一枚骰子n次中出现点数是3的倍数的次数;
②某射手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9,从开始射击到击中目标所需的射击次数ξ;
③有一批产品共有N件,其中M件为次品,采用有放回抽取方法,ξ表示n次抽取中出现次品的件数(M<N);
④有一批产品共有N件,其中M件为次品,采用不放回抽取方法,ξ表示n次抽取中出现次品的件数.
解析:对于①,设事件A为“抛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是3的倍数”,P(A)=.而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了k次(k=0,1,2,…,n)的概率P(ξ=k)=C,符合二项分布的定义,即有ξ~B.对于②,ξ的取值是1,2,3,…,P(ξ=k)=0.9×0.1k-1(k=1,2,3,…,n),显然不符合二项分布的定义,因此ξ不服从二项分布.③和④的区别是:③是“有放回”抽取,而④是“无放回”抽取,显然④中n次试验是不独立的,因此ξ不服从二项分布,对于③有ξ~B.故应填①③.
答案:①③
7.张师傅驾车从公司开往火车站,途经4个交通岗,这4个交通岗将公司到火车站分成5个路段,每个路段的驾车时间都是3分钟,如果遇到红灯要停留1分钟.假设他在各交通岗是否遇到红灯是相互独立的,并且遇到红灯的概率都是.则张师傅此行程时间不少于16分钟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如果不遇到红灯,全程需要15分钟,否则至少需要16分钟,所以张师傅此行程时间不少于16分钟的概率P=1-=.
答案:
8.口袋里放有大小相同的两个红球和一个白球,有放回地每次摸取一个球,定义数列{an}:an=如果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那么S5=3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有放回地摸球为独立重复试验,且试验次数为5,这5次中有1次摸得红球.每次摸取红球的概率为,所以S5=3时,概率为C×=.
答案:
三、解答题
9.某单位为绿化环境,移栽了甲、乙两种大树各2棵.设甲、乙两种大树移栽的成活率分别为和,且各棵大树是否成活互不影响,求移栽的4棵大树中.
(1)至少有1棵成活的概率;
(2)两种大树各成活1棵的概率.
解:设Ak表示第k棵甲种大树成活,k=1,2,Bl表示第l棵乙种大树成活,l=1,2,
则A1,A2,B1,B2相互独立,且P(A1)=P(A2)=,P(B1)=P(B2)=.
(2)由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知,所求概率为P=C·C=×==.
10. 一名学生骑自行车去上学,从他家到学校的途中有6个交通岗,假设在各个交通岗遇到红灯的事件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概率都是.设X为这名学生在途中遇到红灯的次数,求X的分布列.
解:依据已知条件,可将遇到每个交通岗看作一次试验,遇到红灯的概率都是,且每次试验结果都是相互独立的,所以X~B.
故P(X=k)=C=C,k=0,1,2,…,6.
因此所求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4
5
6
P







B级 能力提升
1.位于坐标原点的一个质点P按下述规则移动:质点每次移动一个单位;移动的方向为向上或向右,并且向上和向右的概率都是,则质点P移动5次后位于点(2,3)的概率是(  )
A. B.C
C.C D.CC
解析:点P移动5次后位于点(2,3),需在5次移动中,向右2次,向上3次.
所以P=C=C.故选B.
答案:B
2.设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相同,且在三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若事件A至少发生一次的概率为,则事件A恰好发生一次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设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为p,由题意得,事件A发生的次数X~B(3,p),则有1-(1-p)3=,得p=,则事件A恰好发生一次的概率为C××=.
答案:
3.某学生在上学路上要经过4个路口,假设在各路口是否遇到红灯是相互独立的,遇到红灯的概率都是,遇到红灯时停留的时间都是2分钟.
(1)求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到第三个路口时首次遇到红灯的概率;
(2)求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因遇到红灯停留的总时间ξ的分布列.
解:(1)设这名学生在上学路上到第三个路口时首次遇到红灯为事件A,因为事件A等于事件“这名学生在第一和第二个路口没有遇到红灯,在第三个路口遇到红灯”,所以事件A的概率为
P(A)=××=.
(2)由题意,可得ξ可以取的值为0,2,4,6,8(单位:分钟),
事件“ξ=2k”等价于事件“该学生在路上遇到k次红灯”(k=0,1,2,3,4),
所以P(ξ=2k)=C(k=0,1,2,3,4),
即P(ξ=0)=C××=;
P(ξ=2)=C××=;
P(ξ=4)=C××=;
P(ξ=6)=C××=;
P(ξ=8)=C××=.
所以ξ的分布列是
ξ
0
2
4
6
8
P





2.3.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A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一批种子的发芽率为80%,现播下100粒该种种子,则发芽的种子数X的均值为(  )
A.60 B.70 C.80 D.90
解析:易知发芽的种子数X~B(100,0.8),
所以E(X)=100×0.8=80.
答案:C
2.设ξ的分布列为
ξ
1
2
3
4
P




又设η=2ξ+5,则E(η)等于(  )
A. B. C. D.
解析:E(ξ)=1×+2×+3×+4×=,
E(η)=E(2ξ+5)=2E(ξ)+5=2×+5=.
答案:D
3.同时抛掷5枚质地均匀的硬币80次,设5枚硬币正好出现2枚正面向上,3枚反面向上的次数为X,则X的均值是(  )
A.20 B.25 C.30 D.40
解析:抛掷一次正好出现3枚反面向上,2枚正面向上的概率为=.所以X~B.故E(X)=80×=25.
答案:B
4.若随机变量ξ~B(n,0.6),且E(ξ)=3,则P(ξ=1)的值为(  )
A.2×0.44 B.2×0.45
C.3×0.44 D.3×0.64
解析:因为ξ~B(n,0.6),所以E(ξ)=n×0.6,故有0.6n=3,解得n=5.P(ξ=1)=C×0.6×0.44=3×0.44.
答案:C
5.口袋中有编号分别为1、2、3的三个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球,从中任取2个,则取出的球的最大编号X的期望为(  )
A. B. C.2 D.
解析:X=2,3所以P(X=2)==,P(X=3)==.
所以E(X)=2×+3×=.
答案:D
二、填空题
6.体育课的排球发球项目考试的规则是:每位学生最多可发球3次,一旦发球成功,则停止发球,否则一直发到3次为止.设学生一次发球成功的概率为p(p≠0),发球次数为X,若X的数学期望E(X)>1.75,则p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得
P(X=1)=p,P(X=2)=(1-p)p,P(X=3)=(1-p)2p+(1-p)3=(1-p)2,则E(X)=P(X=1)+2P(X=2)+3P(X=3)=p+2(1-p)p+3(1-p)2=p2-3p+3>1.75,解得p>或p<,又由p∈(0,1),可得p∈.
答案:
7.某射手射击所得环数ξ的分布列如下:
ξ
7
8
9
10
P
x
0.1
0.3
y
已知ξ的期望E(ξ)=8.9,则y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答案:0.4
8.对某个数学题,甲解出的概率为,乙解出的概率为,两人独立解题.记X为解出该题的人数,则E(X)=________.
解析:P(X=0)=×=,P(X=1)=×+×=,P(X=2)=×=,E(X)==.
答案:
三、解答题
9.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设一盘中装有10个粽子,其中豆沙粽2个,肉粽3个,白粽5个,这三种粽子的外观完全相同.从中任意选取3个.
(1)求三种粽子各取到1个的概率;
(2)设X表示取到的豆沙粽个数,求X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解:(1)令A表示事件“三种粽子各取到1个”,则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有P(A)==.
(2)X的所有可能值为0,1,2,且
P(X=0)==,P(X=1)==,
P(X=2)==.
综上知,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P



故E(X)=0×+1×+2×=.
10.在10件产品中,有3件一等品、4件二等品、3件三等品.从这10件产品中任取3件,求取出的3件产品中一等品件数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从10件产品中任取3件,共有C种结果.从10件产品任取3件,其中恰有k件一等品的结果数为CC,其中k=0,1,2,3.
所以P(X=k)=,k=0,1,2,3.
所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是:
X
0
1
2
3
P




所以E(X)=0×+1×+2×+3×=.
B级 能力提升
1.今有两台独立工作在两地的雷达,每台雷达发现飞行目标的概率分别为0.9和0.85,设发现目标的雷达台数为X,则E(X)等于(  )
A.0.765 B.1.75 C.1.765 D.0.22
解析:P(X=0)=(1-0.9)×(1-0.85)=0.1×0.15=0.015;
P(X=1)=0.9×(1-0.85)+0.85×(1-0.9)=0.22;
P(X=2)=0.9×0.85=0.765.
所以E(X)=0×0.015+1×0.22+2×0.765=1.75.
答案:B
2.设离散型随机变量ξ的可能取值为1,2,3,4,P(ξ=k)=ak+b(k=1,2,3,4),且E(ξ)=3,则a+b=________.
解析:因为P(ξ=1)+P(ξ=2)+P(ξ=3)+P(ξ=4)=10a+4b=1,且E(ξ)=30a+10b=3,所以a=,b=0,所以a+b=.
答案:
3.由于电脑故障,使得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中部分数据丢失(以“?” 代替),其表如下:
X
1
2
3
4
5
6
P
0.20
0.10
0.?5
0.10
0.1?
0.20
(1)求P(X=3)及P(X=5)的值;
(2)求E(X);
(3)若η=2X-E(X),求E(η).
解:(1)由分布列的性质可知
0.20+0.10+0.?5+0.10+0.1?+0.20=1.
故0.?5+0.1?=0.40.
由于小数点后只有两位有效数字,
故0.1?中“?”处应填5,0.?5中的“?”处数字为2.
即P(X=3)=0.25,P(X=5)=0.15.
(2)E(X)=1×0.20+2×0.10+3×0.25+4×0.1+5×0.15+6×0.20=3.50.
(3)法一 由E(η)=2E(X)-E(X)=E(X)得,
E(η)=E(X)=3.50.
法二 由于η=2X-E(X),
所以η的分布列如下:
η
-1.5
0.5
2.5
4.5
6.5
8.5
P
0.20
0.10
0.25
0.10
0.15
0.20
所以E(η)=-1.5×0.20+0.5×0.10+2.5×0.25+4.5×0.10+6.5×0.15+8.5×0.20=3.50.
2.3.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A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设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P(ξ=k)=C·,k=0,1,2,…,n,且E(ξ)=24,则D(ξ)的值为(  )
A.8    B.12    C.    D.16
解析:由题意可知ξ~B,
所以n=E(ξ)=24.
所以n=36.
所以D(ξ)=n××=×36=8.
答案:A
2.已知随机变量X~B(100,0.2),那么D(4X+3)的值为(  )
A.64    B.256    C.259    D.320
解析:由X~B(100,0.2)知n=100,p=0.2,由公式得D(X)=100×0.2×0.8=16,因此D(4X+3)=42D(X)=16×16=256.
答案:B
3.甲、乙两个运动员射击命中环数ξ、η的分布列如下表.其中射击比较稳定的运动员是(  )
环数k
8
9
10
P(ξ=k)
0.3
0.2
0.5
P(η=k)
0.2
0.4
0.4
A.甲 B.乙
C.一样 D.无法比较
解析:E(ξ)=9.2,E(η)=9.2,所以E(η)=E(ξ),D(ξ)=0.76,D(η)=0.56<D(ξ),所以乙稳定.
答案:B
4.已知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如下:
ξ
m
n
P

a
若E(ξ)=2,则D(ξ)的最小值等于(  )
A.0 B.2 C.1 D.
解析:由题意得a=1-=.
所以E(ξ)=m+n=2,即m+2n=6.又D(ξ)=×(m-2)2+(n-2)2=2(n-2)2,所以当n=2时,D(ξ)取最小值为0.
答案:A
5.已知p,q∈R,X~B(5,p).若E(X)=2,则D(2X+q)的值为(  )
A.2.4 B.4.8 C.2.4+q D.4.8+q
解析:因为X~B(5,p),
所以E(X)=5p=2,所以p=,
D(X)=5××=,
所以D(2X+q)=4D(X)=4×=4.8,故选B.
答案:B
二、填空题
6.若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次数的方差等于0.25,则该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在一次试验中发生次数记为ξ,则ξ服从两点分布,则D(ξ)=p(1-p),所以p(1-p)=0.25,解得p=0.5.
答案:0.5
7.已知X的分布列为:
X
-1
0
1
P



若η=2X+2,则D(η)的值为________.
解析:E(X)=-1×+0×+1×=-,D(X)=,D(η)=D(2X+2)=4D(X)=.
答案:
8.随机变量ξ的取值为0,1,2.若P(ξ=0)=,E(ξ)=1,则D(ξ)=________.
解析:设P(ξ=1)=a,P(ξ=2)=b,
则解得
所以D(ξ)=+×0+×1=.
答案:
三、解答题
9.袋中有大小相同的小球6个,其中红球2个、黄球4个,规定取1个红球得2分,1个黄球得1分.从袋中任取3个小球,记所取3个小球的得分之和为X,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均值和方差.
解:由题意可知,X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为5,4,3.
P(X=5)==,
P(X=4)==,
P(X=3)==,
故X的分布列为:
X
5
4
3
P



E(X)=5×+4×+3×=4,
D(X)=(5-4)2×+(4-4)2×+(3-4)2×=.
10.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我校高二年级通过预赛选出了6个班(含甲、乙)进行经典美文诵读比赛决赛.决赛通过随机抽签方式决定出场顺序.求:
(1)甲、乙两班恰好在前两位出场的概率;
(2)决赛中甲、乙两班之间的班级数记为X,求X的均值和方差.
解:(1)设“甲、乙两班恰好在前两位出场”为事件A,
则P(A)==.
所以甲、乙两班恰好在前两位出场的概率为.
(2)随机变量X的可能取值为0,1,2,3,4.
P(X=0)==,
P(X=1)==,
P(X=2)==,
P(X=3)==,
P(X=4)==.
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4
P





因此,E(X)=0×+1×+2×+3×+4×=.
D(X)=×+×+×+×+×=.
[B级 能力提升]
1.设一随机试验的结果只有A和,且P(A)=m,令随机变量ξ=则ξ的方差D(ξ)等于(  )
A.m B.2m(1-m)
C.m(m-1) D.m(1-m)
解析: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为:
ξ
0
1
P
1-m
m
所以E(ξ)=0×(1-m)+1×m=m.
所以D(ξ)=(0-m)2×(1-m)+(1-m)2×m=m(1-m).
答案:D
2.抛掷一枚均匀硬币n(3≤n≤8)次,正面向上的次数ξ服从二项分布B,若P(ξ=1)=,则方差D(ξ)=________.
解析:因为3≤n≤8,ξ服从二项分布B,且P(ξ=1)=,所以C··=,即n=,解得n=6,所以方差D(ξ)=np(1-p)=6××=.
答案:
3.一家面包房根据以往某种面包的销售记录,绘制了日销售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将日销售量落入各组的频率视为概率,并假设每天的销售量相互独立.
(1)求在未来连续3天里,有连续2天的日销售量都不低于100个且另1天的日销售量低于50个的概率;
(2)用X表示在未来3天里日销售量不低于100个的天数,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期望E(X)及方差D(X).
解:(1)设A1表示事件“日销售量不低于100个”,A2表示事件“日销售量低于50个”,B表示事件“在未来连续3天里有连续2天的日销售量不低于100个且另1天的日销售量低于50个”.因此
P(A1)=(0.006+0.004+0.002)×50=0.6,
P(A2)=0.003×50=0.15,
P(B)=0.6×0.6×0.15×2=0.108.
(2)X可能取的值为0,1,2,3,相应的概率为
P(X=0)=C(1-0.6)3=0.064,
P(X=1)=C·0.6(1-0.6)2=0.288,
P(X=2)=C·0.62(1-0.6)=0.432,
P(X=3)=C·0.63=0.216,
则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0.064
0.288
0.432
0.216
因为X~B(3,0.6),所以期望E(X)=3×0.6=1.8,方差D(X)=3×0.6×(1-0.6)=0.72.
2.4 正态分布
A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设随机变量X~N(1,22),则D=(  )
A.4     B.2     C.     D.1
解析:因为X~N(1,22),所以D(X)=4.
所以D=D(X)=1.
答案:D
2.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2,σ2),且P(ξ<4)=0.8,则P(0<ξ<2)=(  )
A.0.6 B.0.4 C.0.3 D.0.2
解析:由P(ξ<4)=0.8,知P(ξ>4)=P(ξ<0)=0.2,故P(0<ξ<2)=0.3,故选C.
答案:C
3.已知某批零件的长度误差(单位:毫米)服从正态分布N(0,32),从中随机取一件,其长度误差落在区间(3,6)内的概率为(  )
[附: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则P(μ-σ<ξ<μ+σ)=68.26%,P(μ-2σ<ξ<μ+2σ)=95.44%]
A.4.56% B.13.59%
C.27.18% D.31.74%
解析:由正态分布的概率公式知P(-3<ξ<3)=0.682 6,P(-6<ξ<6)=0.954 4,故P(3<ξ<6)===0.135 9=13.59%.
答案:B
4.若随机变量X~N(1,4),P(X≤0)=m,则P(0<X<2)=(  )
A. B. C.1-2m D.1-m
解析:由对称性:P(X≥2)=P(X≤0)=m,P(0<X<2)=1-P(X≤0)-P(X≥2)=1-m-m=1-2m,故选C.
答案:C
5.设两个正态分布N(μ1,σ)(σ1>0)和N(μ2,σ)(σ2>0)的密度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有(  )
A.μ1<μ2,σ1<σ2 B.μ1<μ2,σ1>σ2
C.μ1>μ2,σ1<σ2 D.μ1>μ2,σ1>σ2
解析:μ反映的是正态分布的平均水平,x=μ是正态密度曲线的对称轴,由图可知μ1<μ2; σ反映的正态分布的离散程度,σ越大,越分散,曲线越“矮胖”,σ越小,越集中,曲线越“瘦高”,由图可知σ1<σ2.
答案:A
二、填空题
6.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且落在区间(0.2,+∞)上的概率为0.5,那么相应的正态曲线f(x)在x=________时,达到最高点.
解析:由正态曲线关于直线x=μ对称且其落在区间(0.2,+∞)上的概率为0.5,得μ=0.2.
答案:0.2
7.某一部件由三个电子元件按如图所示方式连接而成,元件1或元件2正常工作,且元件3正常工作,则部件正常工作.设三个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单位:小时)均服从正态分布N(1 000,502),且各个元件能否正常工作相互独立,那么该部件的使用寿命超过1 000小时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法一 设该部件的使用寿命超过1000小时的概率为P(A).因为三个元件的使用寿命均服从正态分布N(1 000,502),所以元件1,2,3的使用寿命超过1 000小时的概率分别为P1=,P2=,P3=.因为P()=P1P2P3+P3=××+=,所以P(A)=1-P()=.
法二 设该部件的使用寿命超过1 000小时的概率为P(A).因为三个元件的使用寿命均服从正态分布N(1 000,502),所以元件1,2,3的使用寿命超过1 000小时的概率分别为P1=,P2=,P3=.故P(A)=P1P2P3+P1P2P3+P1P2P3=××+××+××=.
答案:
8.若随机变量ξ~N(10,σ2),P(9≤ξ≤11)=0.4,则P(ξ≥11)=________.
解析:由P(9≤ξ≤11)=0.4且正态曲线以x=10为对称轴知,
P(9≤ξ≤11)=2P(10≤ξ≤11)=0.4,
即P(10≤ξ≤11)=0.2,
又P(ξ≥10)=0.5,
所以P(ξ≥11)=0.5-0.2=0.3.
答案:0.3
三、解答题
9.公共汽车门的高度是按照确保99%以上的成年男子头部不跟车门顶部碰撞设计的,如果某地成年男子的身高ξ~N(173,72)(单位:cm),问车门应设计多高(精确到1 cm)?[参考数据:φ(2.33)=0.99]
解:设公共汽车门的设计高度为x cm,由题意,需使P(ξ≥x)<1%.
因为ξ~N(173,72),所以P(ξ≤x)=φ>0.99.
查表得>2.33,所以x>189.31,即公共汽车门的高度应设计为190 cm,可确保99%以上的成年男子头部不跟车门顶部碰撞.
10.已知某地农民工年均收入ξ(单位:元)服从正态分布,其密度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写出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的概率密度曲线函数式;
(2)求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在8 000~8 500元的人数百分比.
解:设农民工年均收入ξ~N(μ,σ2),
结合图象可知μ=8 000,σ=500.
(1)此地农民工年均收入的概率密度曲线函数式
P(x)=e-=e-,x∈(-∞,+∞).
(2)因为P(7 500<ξ≤8 000)
=P(8 000-500<ξ≤8 000+500)
=0.682 6.
所以P(8 000<ξ≤8 500)=P(7 500<ξ≤8 500)=0.341 3,
即农民工年均收入在8 000~8 500元的人数占总体的34.13%.
B级 能力提升
1.正态分布N(1,9)在区间(2,3)和(-1,0)上取值的概率分别为m,n,则(  )
A.m>n B.m<n C.m=n D.不确定
解析:正态分布N(1,9)的曲线关于x=1对称,区间(2,3)与(-1,0)到对称轴距离相等,故m=n.
答案:C
2.据抽样统计,在某市的公务员考试中,考生的综合评分X服从正态分布N(60,102),考生共10 000人,若一考生的综合评分为80分,则该考生的综合成绩在所有考生中的名次是第________名.
解析:依题意,P(60-20<X≤60+20)=0.954 4,P(X>80)=(1-0.954 4)=0.022 8,故成绩高于80分的考生人数为10 000×0.022 8=228(人).
所以该生的综合成绩在所有考生中的名次是第229名.
答案:229
3.有一种精密零件,其尺寸X(单位:mm)服从正态分布,即X~N(20,4).若这批零件共有5 000个.
(1)试求这批零件中尺寸为18~22 mm的零件所占的百分比;
(2)若规定尺寸为24~26 mm的零件不合适,则这批零件中不合适的零件大约有多少个?
解:(1)因为X~N(20,4),
所以μ=20,σ=2.
所以μ-σ=18,μ+σ=22.
于是零件尺寸X为18~22 mm的零件所占百分比大约是68.26%,
(2)μ-3σ=20-3×2=14,μ+3σ=20+3×2=26,μ-2σ=16,μ+2σ=24,
所以零件尺寸X为14~26 mm的百分比大约是99.74%,而零件尺寸X为16~24 mm的百分比大约是95.44%.
所以零件尺寸为24~26 mm的百分比大约是=2.15%.
5 000×2.15%=107.5,
因此尺寸为24~26 mm的零件大约有10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