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材P36~P41,思想家老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百家争鸣。
1.记住老子和孔子的思想观点及历史影响。
2.知道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
3.掌握并理解“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观点。
4.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会用诸子百家的思想和孔子的教育思想指导学习和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开始崩溃,新的社会制度尚未建立。这时,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从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著书立说,议论政治。你知道有哪些著名学派的代表人物参加了这场争论吗?他们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归纳导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风云变幻,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经历着巨大变革。许多有思想的人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今天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去领略大思想家的风采。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探究一:你听过“道教”这个教派吗?能在《中国地图》上查到武当山吗?知道谁被尊为“道教”的教主吗?下面这几句话是谁说的?你能解释它们吗?你能结合现实生活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吗?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点拨归纳】思想家老子。
①时代与称谓:春秋后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辩证法思想体现: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③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④著作: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一书里。
探究二:为什么说孔子是大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孔子的学说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三岁丧父,幼年生活贫困。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和乘田(放牧牛羊)这样的小官。由于他发愤为学,博学多能,30岁后便开始开办私学,广收门徒,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卓有政绩。后先后任小司空、大司寇。54岁时因鲁君不听朝政,便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他带着弟子到过7个国家,但未能得到任用。14年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古代文献的整理与传播工作。5年后逝世。
【点拨归纳】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1)政治主张:核心是“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爱人”,人与人应相亲相爱;应用在政治上,就是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以德治国”。反对残暴的统治。
(2)教育成就: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学在官府”局面。广收门徒,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采用“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向弟子传授“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态度上,强调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
(4)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行。
(5)地位: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活动一】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点拨】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探究三】百家争鸣。
活动安排:
1.多媒体播放视频《百家争鸣》。
2.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为儒、墨、道、法几个学派,分别用其各派的相应观点就战争问题进行争辩。
(简介)荀子生平:名况,赵国人。在多年的游历中,他接触到各种学派的人物,研究了各派的学说思想,总结了各派学说的成就,吸收其中的积极因素,成为儒学大师和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简介)墨子生平: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创始人。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简介)庄子生平:名周,宋国人,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归隐。著有《庄子》一书。
(简介)韩非子生平:是战国后期韩国人,韩非子的思想:①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世异事异,事异备变”“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②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只有实行严刑重罚,统治才能巩固。
3.学生讨论回答:有人说,“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战乱、动荡有很大关系。你自己怎样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呢?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
【点拨归纳】百家争鸣
①时间:“百家争鸣”开始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鼎盛于新兴地主阶级登上统治地位的战国时期。
②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特别是战国时期,奴隶制进一步崩溃,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变革,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的斗争十分剧烈。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和斗争,必然反映到思想领域来。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互相展开争论,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③内容:所谓“百家争鸣”,是形容学派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学派和思想家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等。
诸子百家的思想如巍巍泰山,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1.这一课学完了,请把下表完成。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儒家
春秋 孔子 《春秋》 “仁”为政德,反对苛政、任意刑杀、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谦虚老实、“温故而知新”
战国 孟子 《孟子》 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战国 荀子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辩证法
战国 庄子 《庄子》 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战国 韩非 《韩非子》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兵家
春秋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战国 孙膑 《孙膑兵法》 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2.课后搜集有关诸子百家的哲理名言、成语故事。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