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版)第7课 认识音乐节奏(三) 母鸡下蛋啦+小花雀 (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双语版)第7课 认识音乐节奏(三) 母鸡下蛋啦+小花雀 (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8-10-29 15:27:02

文档简介

==================资料简介======================
第7课 认识音乐节奏(三)第1课时:62张PPT
花城版本音乐科目二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在本书的第七课,在之前学过的节奏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的节奏型——前十六节奏。本套教材采用了以奥尔夫教学法中以语言节奏为起点,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的方法。让学生先读童谣,使孩子们在朗诵中感知节奏,然后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歌曲中的前十六节奏,让学生熟悉这样的节奏型。让学生练习发声练习,唱熟悉以后并分组演唱二声部合唱。接着让学生按照老师唱的不同音高涂色,以及听着歌曲画出小花雀,最后学习演唱歌曲《小花雀》。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的基础上学会乐一些基本的节奏型,但是前十六的节奏型对他们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让学生通过读不同的童谣,学习前十六的节奏。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演唱技巧,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演唱和发声,最后唱好二声部的合唱。通过让学生画图,增强学生的兴趣,也加入学科之间的交叉。最后学生已经很熟悉整个歌曲,老师引导教授几次,学生便能学会这首歌曲。
教学思路:先让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节奏型。然后让学生听歌曲《老鹰抓小鸡》《公鸡和母鸡》《大母鸡下蛋》让学生学习歌曲中出现的前十六节奏哎呦呦,喔喔喔,咯咯咯,咯咯哒。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母鸡的叫声“咯咯哒”。接着学习书上的童谣《母鸡下蛋啦》,帮助学生熟悉前十六的节奏型。然后读童谣《小白兔》,以及手拍节奏,使学生彻底学会该节奏型。欣赏歌曲《小花雀》,因为这是一首达斡尔族的童谣,所以介绍达斡尔族的背景。让学生用双声部的旋律练习发声,然后打手号,学生唱熟以后,分组合唱。然后让学生画图,老师演唱不同的音高,学生模唱并涂颜色。再一次听歌曲,随着歌曲的歌词,画出小花雀。最后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学唱旋律,以及学唱整首歌曲。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课题
认知音乐节奏(三)
单元
第七课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教学
目标
学会前十六的节奏型。
学会二声部合唱。
学会歌曲小花雀。

重点
学会前十六的节奏型,学会歌曲小花雀。

难点
学会口述及拍打前十六的节奏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节奏型。
听歌曲看视频《老鹰抓小鸡》《公鸡和母鸡》《大母鸡下蛋》,并且学习其中出现的节奏型,如“哎呦呦”,咯咯咯,喔喔喔,咯咯哒,通过这些引入母鸡的叫声咯咯哒。
================================================
压缩包内容:
xhq ban.mp3
xhq fan.mp3
xhq.wmv
《雀尕飞》.mp4
儿歌《公鸡和母鸡》.mp4
儿歌《大母鸡下蛋》.mp4
儿歌《老鹰抓小鸡》.mp4
第7课 认识音乐节奏(三)第1课时.pptx
第7课 认识音乐节奏(三)第1课时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