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阅读(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中年级阅读(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02 16:46:46

文档简介

第八讲 中心思想对对碰

教学目标:掌握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归纳写人为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会归纳写事为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
3.学会归纳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1.对阅读材料的分析?
  2.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综合、归纳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开课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理解就象滚雪球。从基本的理解开始。前几次课我们学习了字、词、句子等,上节课学习如何划分文章的段落.首先理解词语,再理解句子,再理解段落。再理解文章。再理解一本书。最后反过来。于是把书读厚又读薄。充分吸收消化.怎样才能把一本厚厚的名著越读越薄呢?怎样体走进作家的思想境界呢?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下面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我们快乐阅读的中心思想对对碰。

一、心香一瓣——瓣瓣沁脾
故事导入:春秋时代,楚国有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
珠宝,为了生意好,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进盒子里。  
有一个郑国人,在街上闲逛看见了卖珠宝的,他就走上前去,商人为他推荐了一款珠宝,郑国人看了之后说;"这款珠宝是不错,是什么东西那么香?”商人说:"是放珠宝的盒子发出来的香味。郑国人看了说:好美的盒子啊,一定和珍贵吧!”商人说:“那当然了,那么珍贵的珠宝,一定要配个珍贵了盒子罗!”郑国人非常喜欢盒子,就说:“我就喜欢这盒子,你就把盒子卖给我吧,我可以多给你一倍的价钱。”郑国人用高价买了盒子后,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商人不解的说:“我这珠宝可比盒子贵好多倍呢!他怎么反而买走了盒子,留下了珠宝呀!这人太奇怪了。”  
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不同的见解,表扬)
小结:作者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一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问题,或宣传一种思想,或表彰一个人物,或传播一个经验……这种目的,就是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理解了中心思想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文章。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都不直接在文章里写出来,我们必须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自己领会和归纳。

二、指点迷津——点石成金
读了一篇文章后,我们很快的可以概括出它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通过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所以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因此中心思想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叙述主要内容,后一部分写出要表达的思想。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不同类型的文章,它的中心思想是如何体现的。
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类型的文章呀?(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写人为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
(1)概括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从而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你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啊?这些人物之所以让我们念念不忘,是因为作者赋予了他们生命。
写人物为主的文章,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侧重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面貌或人物特点。我们概括这类文章的主旨时候,中心思想多半就要从人物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中去分析或概括。


例如:花和尚”鲁智深,本名鲁达。《水浒传》描写未出家和出家相貌:
头果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尤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乾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一部貉貔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出家后:自从落发寓禅林,万里僧将壮士杂,臂负千斤找鼎力,天生一片杀人心。欺佛祖,喝观音,戒九禅仗冷森森。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森。

动作描写: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 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 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 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 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望上 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 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 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 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 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 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 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 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 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 放半点儿松宽。

分析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征。
  例: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
  外貌——贫困潦倒、好逸恶劳。
  语言——迂腐可笑、自欺欺人。
  神态——死要面子、掩饰不安。
  动作——穷酸、显示是个规矩人。
理解具体事件,了解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从而准确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
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后,要重点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思想情感,这是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焦点。特别是一些关于人物议论抒情或内心独白的语句,往往揭示着人物思想品质。
例如:《水浒传》第43回,李逵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天煞星路遇剪径的李鬼,本想一斧子砍掉,可当他听李鬼哀告说家中有老娘没人赡养时,他便犹疑了,并想起了自己的老娘:
李逵……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却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佑我。罢,罢,我饶了你这厮性命。”

小结:李逵不仅没有杀他,还拿出一锭银子送与李鬼。这段人物描写中,就有李逵的心理活动,可看出李逵这个粗人,性格中也有他仁慈、忠孝的一面。这就使李逵这一形象丰富起来了。


(3)进行归纳,把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后的中心思想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抓住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子,运用准确的语言准确概括出思想性格特点,具体点出到底属于什么样的好品质、好思想,贴切的下结论。
本文通过描写____________(谁)的_____________(那几件事),赞美/批评____________(谁)的____________(什么)优秀品质/不良行为.
学了我们就要趁热打铁用一用:
波兰有个叫玛丽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丽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丽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小结:要体会玛丽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先从言行举止入手。姐妹们玩耍的时候她却在认真看书,连放在背后的凳子都一动不动,专心致志的程度可见一斑,因此她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这充分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围绕人物特点可以扩展)


2写事为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
同学们,写人类型的文章中心思想学会了,有人物在,就有事情发生,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以写事为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归纳呢?
在记叙文中,写人、写事是最主要的,一般地讲,写人离不开写事,因为思想品德不是架空的,一定要通过写出主人公的具体事情来表现;写事也离不开写人,因为事情的发生、发展和人的活动是紧密联系的,事情是人做的,写事就不能不写到有关的人物。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1)找出文章六要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写事为主的文章一般包括我们刚刚说的六要素,首先要找出它们,并将它们合理组织好,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我们先来试着找一找文章的的六要素:
【例】 清晨,我为了报复晓晓弄坏了我的文具盒,故意将墨水洒在她的裙子上。经过我的道歉,我们成了好朋友。
(时间:清晨
地点:教室
人物:我和晓晓
起因:昨天她将我的文具盒弄坏了,我要报复她
经过:晓晓来到教室,我把墨水瓶故意打翻,墨水弄脏了她的裙子
结果:我向她道歉,我们成了好朋友。)

(2)透过事件思考它的意义,说明了什么道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写事文章是以事件为记叙描写的对象,以揭示事件的实质及其对人、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为目的的;写人文章则以人为写作对象,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为目的的。简单地说,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可以说它是以写事为主的作品。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则可以说它是以写人为主的作品。
【例】《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许多同志都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的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的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小结:写事记叙文。文章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与阿妈妮、大嫂、小金花等人话别的情景。写和阿妈妮话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水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她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写和小金花话别,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为了救侦察员老王,小金花随着妈妈冒着危险混进了敌占区,老王被救出来了,妈妈却牺牲了。写和大嫂话别,也讲了一件事: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到蔬菜,上山去挖野菜,后山的野菜挖光了,又跑到前沿阵地上最危险的地方挖,结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成了残废。文中虽然写到了好几个人物,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事而不是人。阿妈妮、大嫂和小金花是朝鲜老年人、成年人和青少年的代表,文章正是通过写她们的这些具体事例,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血肉凝成的伟大友谊。

【例】 《小珊迪》,
故事发生在爱丁堡。
有一天,天气很冷,我和一位同事站在旅馆门前谈话。 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不,我们不需要。”我的同事说。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可是,我们不需要火柴。”我对他说。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答应买一盒。可是在掏钱的时候,我发现身上没带零钱,于是对他说:“我明天再买吧。”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了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小男孩要见我。小男孩被带进来了。我发现他不是卖火柴的那一个,但可以看出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才问:“先生,您是向珊迪买火柴的那位先生吗?”
“ 是的。”
“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小男孩说,“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我让小男孩吃了些东西,跟着他一快儿去看珊迪。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俩是孤儿,父母早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我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他死了
小结:这是一篇写人记叙文。文章写了一个靠卖火柴生活的男孩,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地死去的故事。小珊迪是故事的中心人物。文章通过写他受了重伤躺在病床上还派弟弟小利比给“我”送找回的零钱,以及临死前还挂念弟弟今后生活无人照顾等细节,表现了他诚实、善良的品质。这篇文章叙事写人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质,所以它是写人的作品。



(3)进行归纳, ,把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后的中心思想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把握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我们就可以采用以下填空式的模式组织中心思想的语言:
本文记述了_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在什么时候),___________(干什么),从中你体会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师。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本文记述了两个学生学围棋的故事,从中体会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3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
我们现在去大自然去领会文章作者的感情寄托~!


(1)细读文章,抓住所描写的景、物的特征。
自然界的山水日月、云雨风雪、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名胜古迹都各具特点。文章在描写他们的时候,往往会抓住其中某个或多个特点进行深化,在阅读是,就要通过细读文章,理解作者描绘了景物或事物的哪些特征,这是提炼主题的第一步。


【例子】老舍《济南的冬天》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的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象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小结: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题目蕴含着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感官和赞美之情。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 “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都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


单一的景物描写,再美的景物也无法感染读者,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心理享受,因此,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在文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还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作者的思想。单一的为写景而写景的作文,是无法成为一篇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好文章的,写到景物时,自然地将情感融进去,借助于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身的情感。
我们可以从景物的这些特征剖析作者的情感倾向,是爱还是恨,是乐还是忧,是赞美还是批判。


(2)由表及里、由物及人,分析作者情感,理解包含的意义
【例】《白杨礼赞》
第一部分 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批,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二部分展示背景,突出主体。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不平凡。 这部分采用了先扬后抑再扬的写法。写高原景色,先写产生“雄壮”、“伟大”的感觉,后写产生倦怠单调的感觉,再写于“恹恹欲睡”之中猛醒,惊奇于傲然耸立的白杨树的出现,真可谓一波三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虽……却……”、“哪怕……却……”两个句式,将环境的恶劣与白杨树的顽强的生命力作对照,突出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为下文由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三部分深入主体,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及气质,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连用四个“难道”,节奏一句比一句强烈,联想一句比一句扩展,内容一句比一句深刻,从而使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浅入深,由含蓄到明朗逐渐展示出来,使主题逐渐深化。】


第四部分 :揭示中心,点明意义。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从礼赞白杨树进而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五部分照应开头,深化中心。斥责贱视民众的反动派,再次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白杨树。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进行归纳,把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后的中心思想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最后我们就可以采用以下填空式的模式组织中心思想的语言:

写景:本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包括:热爱祖国\大自然或某个地方)

写物: 本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什么)的_____________(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什么)的喜爱之情,同时赞扬了像___________(物)的_____________品质.

【例】分别概括下列段落的主题思想。
A 它总是无忧无虑地长着,从不要人给它修枝、施肥、浇水,但翠绿如常,它仍是却在寒风中伸开傲雪的双臂,迎接冬神的到来不管是大是小,是在贫瘠或肥沃的土地上,都是那么的坚定,端直挺拔。 他没有鲜花的美丽,没有大树的高大,它有的只是一种精神支撑着它。

B 草,历来被人称颂,大诗人白居易还写过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赞扬它有顽强的生命力。有人还称它为“默默无闻的绿地毯”或“铺石路”。总而言之,草常常被人称道。 可是,我讨厌草!
草的确是“生命力顽强”的,可是你们可曾看见,那些庄稼地里只要长上了草,庄稼就黄蔫蔫地抬不起头来吗?农民辛苦给庄稼的肥料却被草轻而易举地夺去了。而且草越长越高,还骄傲地抬起头,仿佛肥料任它享用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时,农民举起锄头,朝草的根部狠狠一锄,草就垂头丧气地躺下来了。可是草怎么甘心?又留下了他们的后代――草根和草籽,将来再和人类作对,因此占草必须除根,否则到时候还是会长出来的。
草往往能掩护害人的东西,它们长得又高又密,一些毒蛇、毒虫多在草丛里,伺机害人,草成了他们的隐蔽所,难道这也是草的“可爱”之处吗?

小结:同样是描写小草的文章,但是不同的作者的笔下,有着天南地北的差异,因此在归纳主旨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分析。

三:阅读训练——步步为营
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关于不同类型的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现在就让我们在阅读训练营中去练练兵,看看我们是不是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今天学习的内容了呢?

大家一起走进文圃修真,看看谁能再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得最好!A92----A96
(前面的基础知识可以穿插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作为练习一起训练。)

四:笔耕乐园——妙笔生花
摘抄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神态表情的句子。
摘抄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
阅读经典名著,并写出你阅读后的感想,从中受到的启发。





(172)
第四课 标点物语

教学目标: 1 、引号,分号,顿号的正确理解以及运用。
 2、正确使用各种不同的标点
 3..认识到语文学习过程中标点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引号,分号,顿号的正确理解以及运用。

教学难点:引号,分号,顿号的正确理解以及运用。

教学准备:标点符号帽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步骤和安排:

开课语:同学们,我发现大家在写作的时候两个最大的毛病:一个是通篇只有一段,一个是通篇只有一个标点──最后一句的句号。这两个毛病是作文的大忌。我们都知道,人说话是需要停顿的,而且有些停顿配之以恰当的神情、动作、语气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然而当语言通过笔反映在纸上时,没有了说话人的动作、神态、语气,我们怎么才能看出说话人的心理活动呢?这就需要借助标点符号的作用拉,看来标点在文字的表达上是有重要的意义的!
下面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我们快乐阅读的标点物语篇。
一、心香一瓣——瓣瓣沁脾
导入: 小标点,大作用。
相传徐文长到朋友家里去,适逢下雨,主人写了一个条子跟他开玩笑,上面写的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读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样就和主人的意思相反了。其实这一句可以有七种写法:「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有一个小朋友带了两个便当来上学,同学们看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原因,他说:「大便当,饭;小便当,菜。」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后来有一个同学故意把标点弄错,就变成了:「大便,当饭;小便,当菜。」惹得他说不出话来。
小结:语言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森林,如果没有小小的标点出面的话,会给我们阅读带来很大的困难,对于理解文章作者的情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带来影响和偏差。所以,我们得从小的方面做起,学习好我们的标点的作用,为我们习作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指点迷津——点石成金
同学们,语言森林里面住着一群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顿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省略号/书名号/分号/。在这个标点符号的家族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我们来听一听,标点符号到底在吵什么呢?
(一)
  ()对《》说:“现在有些人一‘出名’就整本书出出,其实书里边没什么内容,内容不够吧就用照片充数。”
  《》对()说:“现在一些人名片上的自我介绍,在名字后边用你备注的全是些虚假头衔,真是令人咋舌。”
  (二)
  !对?说:“人们越来越具有怀疑精神了,就是真事也总是问个是真的吗?看来你是越来越吃香了。”
  ?对!说:“网络语言越来越离奇了,有道是语不雷人死不休,看来你也是挺受欢迎的。”
  (三)
  ,对。说:“应该说我比你出生得还早,没有我就没有你,快,磕头叫声大哥吧。”
  。对,说:“应该说我比你还重要,说起来没完没了还不累死啊?你得给我送礼才行。”
  (四)
  ;对·说:“觉得你太不地道了,插人家中间不是造成隔阂吗?假如人家想谈恋爱,你就是灯泡啊。”
  ·对;说:“觉得你太不善良了,光知道叫人家分开。倘若人家有爱的成分在,你就是拆散婚姻啊。”
  (五)
  ——对……说:“很羡慕你,人生中总能留下点点滴滴的回忆,尽管其中有酸甜苦辣,都是一笔财富啊。”
……对——说:“很崇拜你,人生中总有一段一帆风顺的路途,哪管前后有风雨霜雪,都值得骄傲啊。”
每个不同的标点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不能拿你的短和它的短进行比较和嘲笑,看看下面这是这首儿歌吧,你会很快的记住标点的作用的呢!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大家知道了标点的几个小用法,下面老师把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制作成帽子,发给孩子们)分发给大家,当老师的题板一出现的时候,合适的标点就应该站起来,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正确率最高呢。
1、 桂林山水甲天下
2、这个养殖场里什么鸟都有 珍珠鸟 天鹅 角鸡 鹁鸪 孔雀
3、为什么昨天答应得好好的 今天又反悔了呢
4、西子湖畔风景优美
5、几十年 几百年 几千年 时间一转眼就过了
小结: 看来同学们已经把常用的标点的运用掌握得十分好,下面我们看看那其他的标点符号,有哪些妙用呢。
播放视频,《标点符号歌》
标点符号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6%A0%87%E7%82%B9%E7%AC%A6%E5%8F%B7&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5%93%80%E4%B9%90&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9%A1%BF%E5%8F%B7&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4%B9%A6%E5%90%8D%E5%8F%B7&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
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省略号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7%9C%81%E7%95%A5%E5%8F%B7&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
转折解释破折号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7%A0%B4%E6%8A%98%E5%8F%B7&ch=w.search.intlink" \t "_blank?),表示注释加括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引号的妙用
1.引号是文中的得引用部分,分单引号(‘ ’)和双引号(“ ”)两种形式。
如:①“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萧乾《枣核》)(明确:例①单引号突出“怪哉”之虫;例②单引号突出“北海”这一地名)?
双引号一般是指引用的话:
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②“少不学,老何为”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3.重说明的词语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①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②坤包/坤表/坤车里的“坤”,意思是女式的,女用的。
某某说的引号
源源淡淡地一笑,“不,我不吃!”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邻居西蒙死了。”
“睡找了吗?”妈妈轻轻地问?

看看,刚才我们学过了引号的妙用,上面的几个例子,你觉得正确吗?(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总结技巧)
某某说在引语前面:某某说的后面一般用冒号
某某说在引语后面:某某说的后面要用句号。
某某说在引语中间: 某某说的后面用逗号。

再来试一试,小试牛刀
“不会吧,明天不用上课?”小雨大声的喊道
小雨大声的喊道 不会吧 明天不用上课
不会吧 小雨大声的喊道 明天不用上课
冒号、顿号的妙用
用在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问、答”等一类提示性动词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总说性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看教材P42的题型示例)
本店经营各种品种 服装 鞋帽 钟表 玩具和家用电器

分号的妙用
分号表示停顿,比逗号和顿号大,比句号要小。用于句子与句子的停顿关系,是句内最大的停顿符号。

练习:
1)舞台上 天女在翩翩起舞 舞台下 徐悲鸿思绪连绵
2)管理人员一出现小贩们就互相报信 赶快走掉 管理人员一走 他们又继续倒卖
3)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蓝了 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4)越是减产 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 越多 垦荒 水土流失越严重
小结:一个句子里存在并列关系,用分号,比如我们常用的排比句,还有的长句子, 分句里面出现了逗号,那么一个分句与另一个分句则应用分号表示停顿。

同学们,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标点符号中的分号,冒号,顿号,引号的作用和用法,其实在标点符号家族中我们还有许多有意思的标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文章的情感,比如省略号……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5个同学为一组写一段话,不用标点符号,然后交换给其他组的人员,看哪个组出的最难,看哪个组能最快的正确将标点符号填进去。

三:阅读训练——步步为营
光说不练假把式,同学们,拿起我们今天学习过的关于标点运用的知识,让我们走进阅读训练营,检验一下我们几天的学习成果吧。

四:笔耕乐园——妙笔生花
标点符号的对话
标点符号是一个大家庭,有逗号妹妹,句号哥哥,问号博士等等,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用途,用拟人的手法,写一个关于他们的小片段呢!拿出你的笔,试一试那!




PAGE



2



标点物语
——瓣瓣沁脾
小标点,大作用
相传徐文长到朋友家里去,适逢下雨,主人写了一个条子跟他开玩笑,上面写的是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读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这样就和主人的意思相反了。其实这一句可以有七种写法: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有一个小朋友带了两个便当来上学,同学们看了觉得很奇怪,就问他原因,他说:「大便当,饭;小便当,菜。」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后来有一个同学故意把标点弄错,就变成了:「大便,当饭;小便,当菜。」惹得他说不出话来。
指点迷津——点石成金
语言森林
标点符号吵架
()对《》说:“现在有些人一‘出名’就整本书出出,其实书里边没什么内容,内容不够吧就用照片充数。”
 《》对()说:“现在一些人名片上的自我介绍,在名字后边用你备注的全是些虚假头衔,真是令人咋舌。”

   !对?说:“人们越来越具有怀疑精神了,就是真事也总是问个是真的吗?看来你是越来越吃香了。”
   ?对!说:“网络语言越来越离奇了,有道是语不雷人死不休,看来你也是挺受欢迎的。”

 

  ,对。说:“应该说我比你出生得还早,没有我就没有你,快,磕头叫声大哥吧。”
  。对,说:“应该说我比你还重要,说起来没完没了还不累死啊?你得给我送礼才行。”
;对 · 说:“觉得你太不地道了,插人家中间不是造成隔阂吗?假如人家想谈恋爱,你就是灯泡啊。”
  · 对;说:“觉得你太不善良了,光知道叫人家分开。倘若人家有爱的成分在,你就是拆散婚姻啊。”
——对……说:“很羡慕你,人生中总能留下点点滴滴的回忆,尽管其中有酸甜苦辣,都是一笔财富啊。”
……对——说:“很崇拜你,人生中总有一段一帆风顺的路途,哪管前后有风雨霜雪,都值得骄傲啊。”

标点符号很重要,
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
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
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
提出问题用问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
文章清楚都称好。
标点符号顺口溜

游戏:
找帽子
1、 桂林山水甲天下
2、这个养殖场里什么鸟都有 珍珠鸟 天鹅 角鸡 鹁鸪 孔雀
3、为什么昨天答应得好好的 今天又反悔了呢
4、西子湖畔风景优美
5、几十年 几百年 几千年 时间一转眼就过了
标点符号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省略号。
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引号的妙用

1. 引号是文中的得引用部分,分单引号(‘ ’)和双引号(“ ”)两种形式。
如:①“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明确:例①单引号突出“怪哉”之虫;例②单引号突出“北海”这一地名)?
2、双引号一般是指引用的话:
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②“少不学,老何为”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3.重说明的词语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
①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②坤包/坤表/坤车里的“坤”,意思是女式的,女用的。
4、某某说的引号
(1)圆圆说,“不,我不吃!”
(2)“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邻居西蒙死了。”
(3)“睡找了吗?”妈妈轻轻地问?
改正错误,总结技巧
(1)某某说在引语前面,某某说的后面一般用冒号
(2)某某说在引语中间,某某说的后面用逗号
(3)某某说在引语后面,某某说的后面要用句号


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不会吧,明天不用上课?”小雨大声的喊道
(2)小雨大声的喊道 不会吧 明天不用上课
(3)不会吧 小雨大声的喊道 明天不用上课
小试牛刀:
 

冒号的妙用

(1)用在称呼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2)用在“问、答”等一类提示性动词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3)用在总说性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顿号的妙用
句子中并列成分,比较小的停顿用顿号,而较长的停顿用逗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停顿的长短。
 

分号的妙用

分号表示停顿,比逗号和顿号大,比句号要小。用于句子与句子的停顿关系,是句内最大的停顿符号。
练习:
1)舞台上 天女在翩翩起舞 舞台下 徐悲鸿思绪连绵
2)管理人员一出现小贩们就互相报信 赶快走掉 管理人员一走 他们又继续倒卖
3)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 显得更蓝了 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4)越是减产 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 越多 垦荒 水土流失越严重
阅读训练——步步为营
笔耕乐园——妙笔生花
再见
句子派对
一、心香一瓣——瓣瓣沁脾
二、指点迷津——点石成金
要点一:抓住句子主干
小红 我 给 讲故事 认真 地
我认真地给小红讲故事。
小红认真地给我讲故事。
(一)理解句子含义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主语

谓语

宾语
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我们在理解句子含义时,就是要先去掉“枝丫”,抓住“主干”,理解基本意思。再看看修饰部分,理解作者感情。
1.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
2.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3.光秃秃的柳树的枝头,被春姑娘的纤纤玉手抚摸了一下,已经抽出小米粒般的小芽儿。

要点二:理解关键字词
泊船瓜洲
北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 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

要点三:联系上下文
如法炮制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二)句式转换
要点一:陈述句与反问句
1.这里的风景很美。
2.这里的风景美吗?
3.难道这里的风景不美吗?
4.这里的风景美啊!
陈述句
疑问句
反问句
感叹句
练习
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难道我的选择不是正确的吗?
我不能轻易放弃。

难道我能轻易放弃吗?
“悦”读训练营A册P33第一题
难道我们不该好好学习吗?


要点二 : 把字句与被字句
我把钱花光了。
钱被我花光了。
将1,2句转换为被字句,将3,4句转换为把字句。
1.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面了。
2.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3.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4.小草被人们叫做大力士,那是因为他有一种看不见的生命力。
三、阅读训练——步步为营
A册P36—39
四、笔耕乐园——妙笔生花
扩写句子
以“太阳真毒”为开头扩写句子,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第三讲 句子派对

教学目标:1、能独立理解句子含义。
2、掌握常考的转换句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2、掌握常考的转换句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1.辨清句子成分。
2. 句式的转换。
教学准备:句子成分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和安排:
阅读回顾
复习上次课的知识点。
讲解上节课布置的阅读作业。

开课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就来开个派对,为谁呢?为组成一篇篇优美动人文章的“砖头”——句子。
读文章,就是读一个一个句子。前面我们学了字和词,它们都是为句子服务的。
一、心香一瓣——瓣瓣沁脾
导入:
师:同学们都有没有自己的QQ呀?
生:当然有了。
师:QQ有个特别流行的功能——QQ签名,相信同学们都玩过吧?
生:玩过!
师:谁来说说自己最近的QQ签名是什么?
生:……
师:QQ签名就是写上简单的一两句话,表达一定的意思。大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应该就是隔段时间就看看同学朋友的签名有没有变化,再就是猜猜这签名的意思,是不是?
生:是!
师:这猜签名的意思,就是理解句子的含义。

二、指点迷津——点石成金
1.理解句子含义
要点一:抓住句子主干
师:要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要理清句子的成分。
同样的几个词,顺序不同,在句子的成分也就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也会不同。
请看下面几个词,将它们组成一句话
小红 我 给 讲故事 认真 地
生1:我认真地给小红讲故事。
生2:小红认真地给我讲故事。
师:这两个句子,讲故事的主体变了,意思就完全不同。
师:一个句子,一般都由六个成分组成。(出示卡片)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师:主语、谓语、宾语是组成一个句子的基本部分。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我认真地给小红讲故事”这句话中的“我”,就是主语。(将主语卡片贴在“我”字下)
谓语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我认真地给小红讲故事”这句话中,哪个词是动词?
生:讲。
师:对,“讲”,就是谓语。(将谓语卡片贴在“讲”字下)
宾语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师:“我认真地给小红讲故事”中,什么是对“讲”的补充呢?
生:故事!
师:对,是故事,而不是其他,对谓语做一个限定。(讲宾语卡片贴在“故事”下)
师:一个完整的句子,它一定是有主语、谓语和宾语这三个部分的。这三个部分,可以称之为句子的“主干”。
同时我们又发现,这样的句子过于简单,表达不出想表达的感情,所以我们又适当地为句子加了一些修饰,让句子更生动。这些补充,有的是定语,有的是
状语,还有的是补语。这些是句子的“枝丫”。文中的“认真地”、“给小红”这些就是补语。
我们在理解句子的含义时,就是要先去掉“枝丫”,抓住“主干”,理解基本意思。再看看修饰部分,理解作者的感情。
让我们来看下面几个句子。
1. 宽阔的钱塘江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
师:哪位同学能找到这个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
生:钱塘江、罩着、雾。
师:很好,通过找到这三个元素,我们就知道了这个句子主要是想告诉我们,钱塘江罩着雾。而“宽阔的”、“薄薄的”则让句子描写得更细微。
2. 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师:这个句子的主干又是什么呢?
生:小鹿欣赏影子。
师:很棒,主语名词,谓语动词,宾语解释谓语“干什么”。下面,我要增加难度了,请大家看这个句子。
3.光秃秃的柳树的枝头,被春姑娘的纤纤玉手抚摸了一下,已经抽出了小米粒般的小芽儿。
师:这个句子的主干迷惑性可是很大!谁敢试试?
生:……(自由讨论并发言)
师:主语到底是“柳树”还是“枝头”呢?
谓语是“抚摸”还是“抽出”呢?
宾语干扰倒不大,是“小芽儿”。我们一起来看看。
柳树的枝头,重点在枝头上,所以主语是“枝头”。
谓语是解释主语的,抚摸是谁在抚摸呀?
生:春风。
师:我们的主语是“枝头”,那这个“抚摸”是不是谓语?
生:不是。
师:对的,“抽出”才是表示了“枝头”的状态。所以它才是谓语。

小结:抓住句子的主干理解句子含义,就是要找准句子的主谓宾。
要点二:理解关键字词
师:只有主谓宾的句子只能表达基本意思,就好像一棵树的树干,我们现在只能知道它是一棵树,但这是一颗什么树?长了多少年?就需要凭借树叶的形状、树皮等多方判断。 那我们的句子,就只有依靠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比如刚才我们做的习题第二题,“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这句话中的“欣赏”,其实就是“看”的意思。但是这个看不是无意识的看,而是带着欣赏的眼光,也就可以理解到小鹿对自己的外形非常满意。
理解关键字词,要求同学们本身词汇量就很丰富。
一些用得特别好的字词,作者本身就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如果我们能领会这个关键字词的意思,也就明白了作者的深意。诗人是最爱斟酌词句的,流传了不少故事。诗人王安石就是其中一位。
一年初春时节,诗人王安石从扬州到了瓜州渡口,归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钟山的寓所——他因变法失败而被罢相之后,一直住在这里。他打算先坐船横渡长江,到对岸的京口(今江苏省镇江)上岸,然后连夜赶路回钟山。
渐进黄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马上可以上岸赶路了,诗人不禁往西边眺望着,只见峰峦重叠,绵延不断,伸展到远方,最后被云雾所遮裹,看不到夕阳外的钟山。但它并不遥远,要知道,从京口到金陵,中间不过隔了几座山峰而已!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个跳上岸,忽然一阵春风吹来,夹带着一阵使人心醉的花香。啊!诗人的脚步正好赶上了春天的脚步,双脚踏上了江南绿色的地毯。回望江北岸,只有那苍苍的暮霭和滚滚的烟波……这时,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它将伴随着诗人连夜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王安石一时兴起,随口吟出一首绝句: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春风又入江南岸”,咦,这象什么话?不好!他自言自语着,然后又改为“满”字——“春风又满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话了,诗人又抛弃了“满”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妥贴的字眼。最后,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 何不用一个“绿”字呢?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
王安石到此才确定用“绿”字来取代“到”、“过”、“入”、“满”等字眼。第二天,诗人回到钟山的寓所,就立即把这首诗抄录在自己的稿本上。
诗人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 ,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
小结:理解句子的意思,要善于发掘句中的关键字词。
要点三:联系上下文
师:对于一些我们没有见过的词,我们也可以根据经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我们来看这篇短文。
我上初中那年,迷上了《格林童话》。当时,这本书的定价还不到一元钱。不过要买下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时,父母工资微薄,哪里还有余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呢?
一天,我放学回家,无意中看到了写字台上放着一把钥匙。平时父母总是把钱
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几经犹豫后,我打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一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几天过去了,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又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更是我盼望已久的童话书。我准备如法炮制。
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
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如法炮制
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从文中看到,准备“如法炮制”,说明是要做一件事情。接下来的句子说“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这样来看,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抽屉拿钱。所以如法炮制在文中的意思就指再次偷偷到抽屉里去拿钱。
不仅词语,完整的句子也是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中国的语言是博大精深的。句子有很多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反语等等。运用了这些修辞方法的句子往往需要我们根据文章内容来理解。
比如说这句话: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童年怎么会在一天之内结束呢?这显然是一种夸张的手法,那这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单看这一句,我们是无法明白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完整的短文。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丁当响。我在5里外的村小上学,6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3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我回家时,呆呆地看看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
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3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5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师:原来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母亲的关爱,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自私,从这一天开始,他不再是一个只知道索取的小孩子。他学会了关爱家人,多为别人考虑。他思想成熟了,长大了。这句话背后隐藏的意思,单分析这句话是理解不了的。
小结:句不离段,将句子放回文章中,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住句子的意义,才可体会出它的弦外之音。
2、句式转换
要点一:陈述句与反问句
师:理解了句子的含义,也是有助于我们做转换句式的题目的。
常见的句式有哪些呢?我们来看看这些句子。
1. 这里的风景很美。
2.这里的风景美吗?
3. 难道这里的风景不美吗?
4.这里的风景真美啊!
它们分别是什么句式?
生: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
师:很好,那有没有人能说说这些不同的句式,有什么区别?
生:表达的感情强烈程度不一。
师:谁强谁弱?
生:感叹句和反问句感情要强,疑问句其次,陈述句最弱。
师:那反问句和陈述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生:是。
师:对的,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像这样,改变我们常用的陈述句式,让情感更强烈?
让我们来看看陈述句如何改为反问句。
师:反问句有个很明显的标志——有“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还有一

个标志,同学们能不能从刚才这个反问句中找出来?
生:有否定词“不”。
师:很好!还要注意在句末加上“吗”,同时注意反问句是以问号结尾的。标点符号也不忘哦!
试试改这个句子:
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生:……
师:要将这句话改为反问句,首先将句中的肯定词“是”改为“不是”,再加上反问语气助词“难道”,最后在句末加上“吗”,句号改为问号,最后变成
难道我的选择不是正确的吗?
师:那要是句子里本来就有否定词怎么办呢?
我们看这一句话:
我不能轻易放弃。
老师说它改为反问句,是“难道我不能轻易放弃吗?”这样对不对?
生:不对。
师:怎么不对?
生:原句是不能放弃,这个反问句说的却是能放弃。
师:恩,你说的很好,那怎么把这个意思改过来呢?
生:把不去掉,变成“难道我能轻易放弃吗?”
师:非常正确!(奖励粘贴)
刚才我们同学自己研究出带否定词的方法,谁能再总结一下?
生:首先将句中的否定词“不能”改为“能”,其他都和前面的步骤一样。
师:我们班同学真厉害!太棒了!赶紧拍拍手,为自己鼓掌!
那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请你们用你们总结出来的方法解题。
(“悦”读训练营a册p33第一题)
师:刚才我们总结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那同学们能不能反着推推,反问句又该怎样变身成陈述句呢?看看这题:
难道我们不该好好学习吗?

生:去掉“难道”、“吗?”,把“不该”改为“应该”。
师:非常好!反问句改陈述句呀,就是把我们前面的方法倒过来,加上的减掉,否定的变肯定,肯定的变否定,对不对?
生:对!
师:好,那下面我们分成两组来个句式转换小比赛。一组出题,另一组答。每组出3题。A组先出题,B组答完换B组出题A组答。(可根据时间控制答题数量,胜利组给予奖励)
师:通过刚才的小比赛,同学们一定非常牢固地掌握了反问句与陈述句直接的转换方法。除了这个转换,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也是常考的。
(二)把字句与被字句
我把钱花光了。这是把字句。
钱被我花光了。这是被字句。
师: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一样的。
师:那这两个句子一对比,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把字句主语在“把”字前,被字句主语在“被”字后。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发现。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要点就是分清楚主语和动作对象的关系。把字句主语在前,被字句动作对象在前。
将1,2句转换为被字句,将3,4句转换为把字句。
1.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边了。
2.船里装载的新米把船身压得很低。
3.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4.小草被人们叫做大力士,那是因为它有一种看不见的生命力。
师:上一轮比赛同学们肯定还不过瘾,现在我们再来一轮句式转换大比拼吧!这次比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
三:阅读训练——步步为营
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分析理解句子的方法,以及解题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在阅读训练营中去练练兵,看看我们是不是已经很好的掌握了今天学习的内容了呢?
大家一起走进文圃修真,看看谁能再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得最好!A36----A39
(前面的基础知识可以穿插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作为练习一起训练。)
四:笔耕乐园——妙笔生花
扩写句子
以“太阳真毒”为开头扩写句子,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写景类文章
一、心香一瓣——瓣瓣沁脾
二、指点迷津——点石成金
天 地 一 笼 统,
井 上 黑 窟 窿。
黄 狗 身 上 白,
白 狗 身 上 肿。
咏  雪
(一)游戏
写景类文章,指的是作者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各种自然景物以及人文景观等,用语言具体、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在读者脑海中形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概念
(三)写景类文章的类别
(1)游记,写的是在旅行过程中的见闻,可以描绘名山大川、记录风土人情等。
(2)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色,如刮风、下雨、闪电、彩虹、日食等。
(3)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色,如气势磅礴的建筑、宽阔的柏油马路等。

例文1
我们一进拙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参天的苍松翠柏,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我们走到荷花池边,看见水波荡漾,大鲤鱼在欢快地游着。园内的假山、池水、绿树,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令人目不暇接,不愧是江南园林的精华。
例文2
小太阳噘着俏皮的小红嘴,忙着和那东来西去的白云打招呼。有的一眨眼慌忙地飞去;有的任意依偎着小太阳的红脸蛋;有的化成恶龙,张大嘴想把她一口吞了;有的变成了小绵羊追着求她的青睐。
例文3
夜渐渐深了,我踱到窗前,凭窗向远处眺望。细雨中,马路上的路灯,迷迷蒙蒙的,从街的这头,一直亮到街的那头。黄澄澄的灯影里,可以看见马路两旁的树木及临街一排排楼房的轮廓。我平生第一次发现,这座城市的夜景,是这样美。
(四)出招接招
第一招:写景类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的,这样文章的脉络和思路才会清晰。
一是按照空间顺序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从中间到四周或从四周到中间等;
二是按照时间推移顺序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如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或早、中、晚等顺序;
三是按照观察的先后顺序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游记,按照参观浏览的行进顺序描写景物;
四是按照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如先描写自然景物,再描写人文景观,或先对人文景观进行描绘,再描绘人文景观周围的自然景色。
小练习:
《我家的客厅》、《美丽的人民广场》、《赛龙舟》
第二招:把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
  比喻、拟人、排比等。
B册P41—42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第三招 :抓住文章中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指景物的形态、颜色、气味、明暗、声响等,指景物在动态或静态以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时的显著特征。

抓住景物的特征,要准确把握时间和季节的特征、地域和风俗的特征、不同感官感觉到的特征等。
练习:请同学们默读B册42页案例一,思考这段文字写出了太阳的哪些特征?
第四招: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一是总分结构,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指按照观察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文中一般都有明显的“提示语”。观察位置变了,所描写的景物会相应发生变化。
练习:B册43页 案例一
         案例二
第五招: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类文章,并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

  在阅读写景类文章时,应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景色描写的作用。
三、阅读训练——步步为营
1.B册P49页《雨缘》
2.B册P46—47页 
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
四、笔耕乐园——妙笔生花
训练题目:《游 》 《美丽的校园》

作文要求:
1、按照一定顺序,运用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

2、字数500字左右,字迹工整,语句通顺。










第十二课 写景类文章

教学目标:1、了解写景类文章的类型;
2、掌握写景类文章阅读的要领。

教学重点:掌握写景类文章阅读的要领。

教学难点:掌握写景类文章阅读的要领。

教学准备:景物图片

教学步骤和安排:

一、心香一瓣——瓣瓣沁脾
1、写景成语积累大比拼
出示景物图片,分组比赛,看哪个组的同学能用更多的成语来形容以下图片中的景物,对积累得最多成语的组的同学奖励小贴画。


积累:
崇山峻岭 危峰兀立 绽红泻绿 花团锦簇 骄阳似火 彤云密布
美不胜收 星罗棋布 春意盎然 莲叶满池 白雪皑皑 莺啼燕喃
师小结:真棒!刚才各组同学都说出了很多描写景物的成语,现在我们赶快拿出笔记本积累下你觉得好的成语吧,这些成语可是会让你的作文锦上添花哟!

第二站 指点迷津——点石成金
1、游戏: 给诗命题目。
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师问:你能给上面这首诗取个好题目吗?(咏雪)
小结: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到特写,由颜色到形态,通篇写雪景,没有一个“雪”字,雪的形态却跃然纸上。
2、导入新知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写景的诗。那什么是写景类的文章呢?
概念
写景类文章,指的是作者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各种自然景物以及人文景观等,用语言具体、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在读者脑海中形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3、写景类文章的类别
写景类文章一般有三类:
(1)游记,写的是在旅行过程中的见闻,可以描绘名山大川、记录风土人情等;
(2)描写生活中见到的自然景象,如刮风、下雨、闪电、彩虹、日食等;
(3)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景色,如气势磅礴的建筑物、宽阔的柏油马路等。
例文1:我们一进拙政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参天的苍松翠柏,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我们走到荷花池边,看见水波荡漾,大鲤鱼在欢快地游着。园内的假山、池水、绿树,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令人目不暇接,不愧是江南园林的精华。
例文2:小太阳噘着俏皮的小红嘴,忙着和那东来西去的白云打招呼。有的一眨眼慌忙地飞去;有的任意依偎着小太阳的红脸蛋;有的化成恶龙,张大嘴想把她一口吞了;有的变成了小绵羊追着求她的青睐。
例文3:夜渐渐深了,我踱到窗前,凭窗向远处眺望。细雨中,马路上的路灯,迷迷蒙蒙的,从街的这头,一直亮到街的那头。黄澄澄的灯影里,可以看见马路两旁的树木及临街一排排楼房的轮廓。我平生第一次发现,这座城市的夜景,是这样美。
请同学们说说以上三个例文分别属于哪类写景文章?
4、出招接招
了解了写景类文章的类别,那么在阅读这类文章时,有哪些要领呢?老师现在要出招了,你们可要接招哦。
第一招:
写景类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的,这样文章的脉络和思路才会清晰。
一般来讲,写景类文章的描写顺序有以下几种:
一是按照空间顺序描写,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从中间到四周或从四周到中间等;
二是按照时间推移顺序描写,随着时间的变化,描写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如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或早、中、晚等顺序;
三是按照观察的先后顺序描写,这类文章一般是游记,按照参观浏览的行进顺序描写景物;
四是按照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如先描写自然景物,再描写人文景观,或先对人文景观进行描绘,再描绘人文景观周围的自然景色。
小练习:请用不同的顺序来构思《我家的客厅》、《美丽的人民广场》、《赛龙舟》这三个题目,然后把你的构思和同学们分享分享。
第二招:
把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
分析B册41—42页的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都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第三招:
抓住文章中景物的特征。
景物的特征,指景物的形态、颜色、气味、明暗、声响等,指景物在动态或静态以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时的显著特征。
抓住景物的特征,要准确把握时间和季节的特征、地域和风俗的特征、不同感官感觉到的特征等。
请同学们默读B册42页案例一,思考这段文字写出了太阳的哪些特征?
师小结:这段文字写出了太阳升起和升起后的不同特征,描绘了太阳升起时的颜色变化和明暗差异。
第四招:
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写景类文章一般有两种结构:
一是总分结构,常见的表现形式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指按照观察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文中一般都有明显的“提示语”。观察位置变了,所描写的景物会相应发生变化。
分别请两位同学朗读B册43页的案例一和案例二,请其他同学分析这两段文字分别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师小结:案例一为总分结构。第一句话便是整篇的中心句,总括了这里的水的特征,后面围绕第一句详细展开,描绘了园中水的“多、清、静、柔”。案例二是移位换景的结构,随着车的行驶,两边的景色也不断变幻着。
第五招:
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类文章,并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
在阅读写景类文章时,应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景色描写的作用。
关于如何阅读写景类文章,老师今天出了五招,大家都接住了吗?老师期待大家把这些方法运用到阅读中。

三、阅读训练——步步为营
1、阅读品析
B册49页《雨缘》
点几名学生读文章,其他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文中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雨的呢?
(2)四季的雨分别有什么特征?
(3)作者说“每个人眼中的雨,也别有一种情韵。”请想想你眼中的春雨、夏雨、秋雨、冬雨有什么特征,并分别用一句话表述出来。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仿照该修辞手法描写雪花的轻盈。
(5)作者为什么说“我与雨有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阅读训练营
完成B册46—47页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

四、笔耕乐园——妙笔生花
今天的这堂课里,我们知道了如何来阅读写景类的文章,现在请你来回忆下你所见到的景物,完成今天的习作吧。

训练题目:《游 》 《美丽的校园》
作文要求:
1、按照一定顺序,运用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
2、字数500字左右,字迹工整,语句通顺。

布置作业
B册P48-49页
习题一、习题二

板书设计:
写景类文章

一、 写景类文章的分类:游记;自然景象;生活周围的景色;
二、 注意描写顺序:空间、时间、观察先后、景物不同类别;
三、 运用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排比;
四、 抓住特征:形态、颜色、气味、明暗、声响,静态或动态,不同时间、地点时的特征;
五、 理解结构层次:总分结构、移位换景的结构;
六、 体会作者的感情。


范文:
美丽的校园
春天到了,校园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到校园里欣赏美景,体会春色。
我们来到了校园西面的果园,一股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黄交错的草坪,有的小草破土而出,冒出嫩绿嫩绿的新芽,有的还是枯黄的。这时,我忽然看到每根草上好像放着几粒七彩珍珠,我俯身仔细观看,哦,原来是那颗颗露珠点缀在叶尖上,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是显出了它的奇光异彩。我俯身望去,看见树上条条发青的嫩枝上有斑斑红点,是红色的露珠,还是未落的果实?不,都不是,而是那一个个含苞欲放的桃花花蕾。你瞧,那花蕾小巧玲珑,可爱极了,那花蕾顶尖已经裂开了一道缝儿,一丝花蕊正使劲往外钻呢,好像迫不及待地看看这奇妙的世界。
随着“滴哒滴哒”的水响,我来到了校园“大厅”——喷水池。池里的水是那样的清澈,是那样的清凉。小鱼在“乐园”中自由自在地玩耍,它们在石缝里钻来钻去,你躲我藏的,好像在玩捉迷藏。水池中央是一座栩栩如生的假山。山顶有一座金黄色的宝塔,在阳光照耀下,美丽极了。山腰上有两位正在下棋的老人,看他们那全神贯注的模样肯定还分不出谁胜谁负。山腰上有个小泉眼,不断地冒出白花花珍珠般的水珠。山脚下有一位一手捧着一顶斗笠,一手拿着鱼杆的老鱼翁正在聚精会神地钓鱼,看他满脸笑容,肯定收获不少。山脚下还长着一棵棵像风车似的莞草,所以又名风车草。这时,一阵风拂过,碧波荡漾,风车转动,为水池增添了许多生机。喷水池四周种着许多花草,有红中带粉的玫瑰,有黄中带白的月季……蝴蝶、蜜蜂在花丛中、草丛中起舞、歌唱。把喷水池点缀得更美丽。
你瞧,喷水池旁的那棵金黄耀眼的黄婵开得多美啊!姿态万千,有的张开笑脸,仰着脑袋望着蔚蓝的天空,仿佛是为春天的美景而欢乐;有的花全开了就像一个个小喇叭,仿佛在吹奏着一首动人心弦的迎春曲;有的躲在枝叶下,犹如害羞的姑娘;还有的还是花骨朵,就像是一个个黄色的小彩灯。喇叭吹奏、姑娘起舞、彩灯闪烁,就像是一支乐队在歌颂这五彩斑斓的春光。
一阵芳香飘满校园,伴着琅琅的读书声在校园中久久回荡。
啊!春天,充满了希望,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欢乐。
我爱这五彩斑斓的春天,更爱这美丽可爱的校园!


美丽的校园
我的校园非常非常美丽,春,夏,秋,冬各有千秋,各有它们不同的风采,在属于它们的季节时,它们总会把自己的拿手好戏显示出来。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小树刚刚长出了嫩芽,草坪上的小草偷偷的探出了小脑袋。这时,我们喜欢站在还没长出叶子的树下吹着阴凉的清风,享受着春姑娘带来的凉爽的微风。

夏天,太阳公公献出了他的本领——发光,发热。就在这个时候小树长出碧绿的叶子,小草把身子钻出了土地,花儿开得更是娇艳了。这时我们喜欢躺在树荫底下吹着清爽的凉风,陶醉在夏姑娘的琴音之中。
秋天,已经是丰收的季节。许多水果,蔬菜等都结出了果实。这时候虽然大多数花都凋谢了,但菊花仍独占傲头:粉红的,白的,紫的各色鲜艳:小草虽然枯萎了,但俗话说得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小树虽也枯黄,树叶也已渐渐飘落,可在半空中却被秋姑娘的清风卷走,在空中跳起了芭蕾,也为秋姑娘庆贺。
冬天,是冬姑娘的天下了,视线中的世物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就像为大地妈妈披上了一条雪白的毯子。冬天虽然很冷,但岁寒三友:竹子,梅花,松树仍迎雪而立。大地的一切都沉寂在一片白皑皑的世界之中,一切世物也都静寂了。
校园的魅力数不胜数,如果我们更加爱护我们的校园,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校会更加美丽!


游国门
记得那年,我再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游玩了绥市国门那里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啊!青山绿水,花鸟鱼虫,一切美丽和谐,让人过目难忘。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绥芬河口岸”5个大字。再往里走就是一片绿地,上面有几朵五颜六色的小花,然后是水平如镜的小湖。湖中有好多鱼儿,红的,白的,黑的,花的……金鱼,鲫鱼,鲤鱼……湖底还有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鹅卵石。把脚放进湖水里,啊……透心凉。湖旁还有一个一个的大头,石头上的那个丹顶鹤不是要欲欲起飞,直插云霄呢!  
  “喀嚓喀嚓”爸爸为我在鸟笼旁照了张像。那大大的鸟笼里与各式各样的小鸟,有好多种我都说不出名字呢!鸟儿唧唧喳喳,好可爱啊!鸟笼旁、还有一个大大的湖,最显著的地方是湖的清,湖的静,湖上的桥。  
  湖的清,透过清清的湖水,看的清湖底的沙石,看的清湖底鱼儿的嬉戏,看的清湖底如同杂草一样的“小海藻”。湖得静,静的不知是一块玻璃,还是一片蓝蓝的湖水。 风儿吹来,湖中荡起微波,这才知是一片湖水。湖上的桥是红色的,桥上的红色木板虽然已被人踏掉了一些颜色,但在我眼里依然那麽美丽。  
  咦!那边不是中俄交界处嘛!!!一面中国旗和一面俄国旗迎风飘拂,让我想起了革命战士,是他们用鲜血制成了这面旗,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这次国门之旅让我受益匪浅,国门不仅仅是中国的象征,更是中国人的象征!


游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游苏杭。”苏州有星罗棋布的园林引以为傲,而自古便有人云“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是天下文人墨客的宠儿。能与“淡妆浓抹总相宜”倾国女子西施相比的,恐怕天下唯有此湖。   游西湖也是有讲究的。有句老话在杭州妇孺皆知:日西湖不如夜西湖,夜西湖不如雨西湖。如此看来,雨西湖在西湖该是最盛。上天眷顾,我在游湖时,便正赶上了一阵蒙蒙细雨。   荷花,红了双颊。娇艳中透着轻灵,躲藏在挤挤挨挨的荷叶中间“犹抱琵琶半遮面”,又如同怕见生人的少女般娇羞,却姿态万千。 
  映日荷花固然美,却终究也只是美女西施的侍女,远比不让她们的小姐蕙心兰质。 
  雨后的空气泛着甜润的味道,波色潋滟的湖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汽,宛若轻柔的面纱般,朦胧了西湖国色天香的美丽容颜。夕阳终于赶在暮色蔓延之前挣出云层,在湖面洒下一片斑驳。湖畔的垂柳掩映着在夕阳下浮光跃金的湖水。如烟般的绿色与夕阳的金色交相辉映,晕得如梦一般。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湖面上飘着淡淡的暮色,夕阳的血红从天边淌下,滴到深黛的湖面上。在轻轻的湖风中,柳条轻轻的摇曳着。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中心思想对对碰!
阅读,悦读越爱读!
心香一瓣——瓣瓣沁脾
第一站
听故事喽

小故事,大智慧
春秋时代,楚国有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进盒子里。  
 

小故事,大智慧
有一个郑国人,在街上闲逛看见了卖珠宝的,他就走上前去,商人为他推荐了一款珠宝,郑国人看了之后说;"这款珠宝是不错,是什么东西那么香?”商人说:"是放珠宝的盒子发出来的香味。郑国人看了说:好美的盒子啊,一定和珍贵吧!”
 

小故事,大智慧
商人说:“那当然了,那么珍贵的珠宝,一定要配个珍贵了盒子罗!”郑国人非常喜欢盒子,就说:“我就喜欢这盒子,你就把盒子卖给我吧,我可以多给你一倍的价钱。”郑国人用高价买了盒子后,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小故事,大智慧
商人不解的说:“我这珠宝可比盒子贵好多倍呢!他怎么反而买走了盒子,留下了珠宝呀!这人太奇怪了。”  

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小结:作者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一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问题,或宣传一种思想,或表彰一个人物,或传播一个经验……这种目的,就是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理解了中心思想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文章。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都不直接在文章里写出来,我们必须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自己领会和归纳。
中心思想对对碰
指点迷津——点石成金
第二站
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类型的文章呀?
写人
记事
写景
状物
……
写人为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


写人为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
(1)概括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从而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话说《水浒传》
写人物为主的文章,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侧重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面貌或人物特点。我们概括这类文章的主旨时候,中心思想多半就要从人物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中去分析或概括。


例如:“花和尚”鲁智深,本名鲁达。
《水浒传》描写未出家和出家相貌:


出家前:头果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尤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乾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一部貉貔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出家后:自从落发寓禅林,万里僧将壮士杂,臂负千斤找鼎力,天生一片杀人心。欺佛祖,喝观音,戒九禅仗冷森森。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森。
动作描写: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 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 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阿呀”,从青石上翻下来,便拿那条哨 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大虫又饿,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上略按一按,和身往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 般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 下来。
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 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 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 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定,那里肯 放半点儿松宽。
分析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征。
例: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

  外貌——贫困潦倒、好逸恶劳。

  语言——迂腐可笑、自欺欺人。

  神态——死要面子、掩饰不安。

  动作——穷酸、显示是个规矩人。

理解具体事件,了解人物形象。


写人为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
(2)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从而准确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
对人物形象有了初步了解后,要重点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思想情感,这是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焦点。特别是一些关于人物议论抒情或内心独白的语句,往往揭示着人物思想品质。
例如:《水浒传》第43回,李逵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天煞星路遇剪径的李鬼,本想一斧子砍掉,可当他听李鬼哀告说家中有老娘没人赡养时,他便犹疑了,并想起了自己的老娘:
李逵……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却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佑我。罢,罢,我饶了你这厮性命。”
小结:李逵不仅没有杀他,还拿出一锭银子送与李鬼。这段人物描写中,就有李逵的心理活动,可看出李逵这个粗人,性格中也有他仁慈、忠孝的一面。这就使李逵这一形象丰富起来了。


写人为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
(3)进行归纳,把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后的中心思想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抓住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子,运用准确的语言准确概括出思想性格特点,具体点出到底属于什么样的好品质、好思想,贴切的下结论。
波兰有个叫玛丽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丽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丽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本文通过描写____________(谁)的_____________(哪几件事),赞美/批评____________(谁)的____________(什么)优秀品质/不良行为.
小结:要体会玛丽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先从言行举止入手。姐妹们玩耍的时候她却在认真看书,连放在背后的凳子都一动不动,专心致志的程度可见一斑,因此她才能成为一名科学家。这充分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围绕人物特点可以扩展)
写事为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



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的六要素是?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1)找出文章六要素,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写事为主的文章一般包括我们刚刚说的六要素,首先要找出它们,并将它们合理组织好,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例】 清晨,我为了报复晓晓弄坏了我的文具盒,故意将墨水洒在她的裙子上。经过我的道歉,我们成了好朋友。

时间:清晨
地点:教室
人物:我和晓晓
起因:昨天她将我的文具盒弄坏了,我要报复她
经过:晓晓来到教室,我把墨水瓶故意打翻,墨水弄脏了她的裙子
结果:我向她道歉,我们成了好朋友。
写事文章是以事件为记叙描写的对象,以揭示事件的实质及其对人、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为目的的;写人文章则以人为写作对象,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为目的的。简单地说,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可以说它是以写事为主的作品。如果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则可以说它是以写人为主的作品。

(2)透过事件思考它的意义,说明了什么道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例】《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许多同志都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怎么?心里难过,唱不出来?你一向是个刚强的孩子啊!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座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你妈妈知道了,带着你混进敌占区,偷偷的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同志们伤心的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就落泪了呢?
  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就是您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您的双拐,也永远不会忘怀您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小结:
写事记叙文。文章记叙了志愿军战士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与阿妈妮、大嫂、小金花等人话别的情景。写和阿妈妮话别时,追述了三件事:一是大娘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水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她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写和小金花话别,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为了救侦察员老王,小金花随着妈妈冒着危险混进了敌占区,老王被救出来了,妈妈却牺牲了。写和大嫂话别,也讲了一件事: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到蔬菜,上山去挖野菜,后山的野菜挖光了,又跑到前沿阵地上最危险的地方挖,结果被敌人的炮弹炸伤成了残废。文中虽然写到了好几个人物,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事而不是人。阿妈妮、大嫂和小金花是朝鲜老年人、成年人和青少年的代表,文章正是通过写她们的这些具体事例,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歌颂了中朝两国人民血肉凝成的伟大友谊。
【例】 《小珊迪》

故事发生在爱丁堡。
有一天,天气很冷,我和一位同事站在旅馆门前谈话。 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不,我们不需要。”我的同事说。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可是,我们不需要火柴。”我对他说。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答应买一盒。可是在掏钱的时候,我发现身上没带零钱,于是对他说:“我明天再买吧。”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了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小男孩要见我。小男孩被带进来了。我发现他不是卖火柴的那一个,但可以看出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才问:“先生,您是向珊迪买火柴的那位先生吗?”
“ 是的。”
“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小男孩说,“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我让小男孩吃了些东西,跟着他一快儿去看珊迪。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俩是孤儿,父母早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我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突然,他眼睛里的光消失了。他死了。



小结:
这是一篇写人记叙文。文章写了一个靠卖火柴生活的男孩,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地死去的故事。小珊迪是故事的中心人物。文章通过写他受了重伤躺在病床上还派弟弟小利比给“我”送找回的零钱,以及临死前还挂念弟弟今后生活无人照顾等细节,表现了他诚实、善良的品质。这篇文章叙事写人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质,所以它是写人的作品。

(3)进行归纳, ,把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后的中心思想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把握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我们就可以采用以下填空式的模式组织中心思想的语言:本文记述了__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在什么时候),___________(干什么),从中你体会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弈秋棋术高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力师。弈秋收下了两个学生。一个学生诚心学艺,听先生讲课从不敢怠慢,十分专心。另一个学生大概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棋艺。
【例】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本文记述了两个学生学围棋的故事,从中体会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
(1)细读文章,抓住所描写的景、物的特征。
自然界的山水日月、云雨风雪、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名胜古迹都各具特点。文章在描写他们的时候,往往会抓住其中某个或多个特点进行深化,在阅读是,就要通过细读文章,理解作者描绘了景物或事物的哪些特征,这是提炼主题的第一步。
第一个主题
有关该主题的详细内容
支持信息和示例
该主题与听众的联系
【例子】老舍《济南的冬天》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的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象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小结: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题目蕴含着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感官和赞美之情。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 “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都是紧紧扣住这一天气特点来写的。
单一的景物描写,再美的景物也无法感染读者,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心理享受,因此,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在文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还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作者的思想。单一的为写景而写景的作文,是无法成为一篇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好文章的,写到景物时,自然地将情感融进去,借助于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身的情感。
我们可以从景物的这些特征剖析作者的情感倾向,是爱还是恨,是乐还是忧,是赞美还是批判。
自然界的山水日月、云雨风雪、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名胜古迹都各具特点。文章在描写他们的时候,往往会抓住其中某个或多个特点进行深化,在阅读是,就要通过细读文章,理解作者描绘了景物或事物的哪些特征,这是提炼主题的第一步。
(2)由表及里、由物及人,分析作者情感,理解包含的意义
【例】《白杨礼赞》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批,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一部分 直抒胸臆,点明题旨——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虽……却……”、“哪怕……却……”两个句式,将环境的恶劣与白杨树的顽强的生命力作对照,突出了白杨树的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为下文由树及人,点明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二部分 展示背景,突出主体。描写西北高原的景色,从直观感觉写出白杨树出现在这里的不平凡。 这部分采用了先扬后抑再扬的写法。写高原景色,先写产生“雄壮”、“伟大”的感觉,后写产生倦怠单调的感觉,再写于“恹恹欲睡”之中猛醒,惊奇于傲然耸立的白杨树的出现,真可谓一波三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第三部分深入主体,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及气质,进一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四部分 :揭示中心,点明意义。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从礼赞白杨树进而直接点明其象征意义。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第五部分照应开头,深化中心。斥责贱视民众的反动派,再次以高度的热情赞美白杨树。
(3)进行归纳,把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后的中心思想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写景:本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包括:热爱祖国\大自然或某个地方)
写物: 本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什么)的_____________(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什么)的喜爱之情,同时赞扬了像___________(物)的_____________品质.
【例】分别概括下列段落的主题思想。

A 它总是无忧无虑地长着,从不要人给它修枝、施肥、浇水,但翠绿如常,它仍是却在寒风中伸开傲雪的双臂,迎接冬神的到来不管是大是小,是在贫瘠或肥沃的土地上,都是那么的坚定,端直挺拔。 他没有鲜花的美丽,没有大树的高大,它有的只是一种精神支撑着它。

B 草,历来被人称颂,大诗人白居易还写过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赞扬它有顽强的生命力。有人还称它为“默默无闻的绿地毯”或“铺石路”。总而言之,草常常被人称道。 可是,我讨厌草!
草的确是“生命力顽强”的,可是你们可曾看见,那些庄稼地里只要长上了草,庄稼就黄蔫蔫地抬不起头来吗?农民辛苦给庄稼的肥料却被草轻而易举地夺去了。而且草越长越高,还骄傲地抬起头,仿佛肥料任它享用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时,农民举起锄头,朝草的根部狠狠一锄,草就垂头丧气地躺下来了。可是草怎么甘心?又留下了他们的后代――草根和草籽,将来再和人类作对,因此占草必须除根,否则到时候还是会长出来的。 草往往能掩护害人的东西,它们长得又高又密,一些毒蛇、毒虫多在草丛里,伺机害人,草成了他们的隐蔽所,难道这也是草的“可爱”之处吗?

小结:同样是描写小草的文章,但是不同的作者的笔下,有着天南地北的差异,因此在归纳主旨的时候一定要具体分析。
第三站
阅读训练——步步为营
看看谁能再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得最好!
A92----A96

第四站
笔耕乐园——妙笔生花

1. 摘抄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神态表情的句子。
2. 摘抄描写景物特点的句子。
3. 阅读经典名著,并写出你阅读后的感想,从中受到的启发。

同学们,再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