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0~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
高一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题第II卷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经写了一首诗,如图所示,诗中“云与我俱东”所选取的参考系是
A.船
B.云
C.诗人
D.榆堤
2.从天津去上海,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轮船,如图,曲线ACB和虚线ADB分别表示天津到上海的铁路线和海上路线;AB表示天津跟上海连成的线段。则从天津去上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乘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B.乘轮船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乘火车与乘轮船的位移相等
D.乘火车与乘轮船的位移不相等
3.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R.P.Feynman,1918—1988)曾讲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英里每小时!”(1英里=1.609千米)。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英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60英里。” “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0英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60英里的路程。”下面是四位同学对警察与女士对话内容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警察所说的车速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B.警察所说的车速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C.女士可能不清楚瞬时速度的概念,可能把“60英里每小时”误解为“必须实际行驶60英里,同时,时间恰好用了1小时”
D.女士可能不清楚瞬时速度的概念,可能把“60英里每小时” 曲解为割裂开的“60英里路程”和“1小时时间”
4.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关于该物体的位移s、速度v、加速度a随时间t(或t2)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5.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B.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C.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
D.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大小
6.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做加速度为g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D.自由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
7.如图所示,小孩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
A.推力大小小于摩擦力
B.推力大小等于摩擦力
C.推力大小大于摩擦力
D.推力方向和摩擦力方向相同
8.关于弹力的产生条件与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水杯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B.水平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水杯
C.用一根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推力,这是由于竹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细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收缩的方向
9.某同学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如图所示。其中双臂用力最小的是
10.关于超重与失重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D.火箭点火后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科
网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0 ~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
高一物理试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4页。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上(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
二
三
总 分
14
15
16
17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二、本题共3小题,共18分。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3分)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纸带计数点按时间先后选取,相邻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相等。则下列四幅速度图象可能正确反映该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12.(6分)在做“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端悬挂钩码,测出弹簧的总长度;改变钩码个数,测出几组数据。实验过程中没有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作出钩码重力F与弹簧的总长度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 cm,劲度系数为 N/m。
13.(9分)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中打出一条纸带,他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为a = _________ m/s2,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运动的速度为vC=_________m/s。
三、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及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得 分
评卷人
14.(8分)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某时刻开始以1 的恒定加速度做直线加速运动。
求:(1)汽车加速10 s末的速度大小;
(2)汽车加速10 s的时间内,其位移的大小。
得 分
评卷人
15.(10分) 汽车速度计是显示汽车瞬时速度的仪表。一辆质量为l000 kg的轿车,其行驶过程中,在20 s的时间内速度计示数从0增加到72 km/h(即20 m/s)。假定此过程中轿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阻力恒为500 N。求轿车在此过程中所受牵引力的大小。
得 分
评卷人
16.(12分) 一种测定风作用力的仪器原理如图所示。它的细长丝线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悬挂着一个质量为m=1 kg的金属球。无风时,丝线自然下垂;当受到沿水平方向吹来的风的作用时,丝线将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θ,风力越大,偏角越大。若某时刻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试求此时金属球所受风力的大小。(取g=10 m/s2,已知sin37°=0.6、cos37°=0.8)
得 分
评卷人
17.(12分)在某城市的一条道路上,规定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30 km/h。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肇事车是一辆卡车,测得这辆卡车紧急刹车(车轮被抱死)时留下的刹车痕迹长为7.2 m;经过测试得知这种轮胎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请判断该车是否超速(取g= )。
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0 ~ 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
高一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D 2.C 3.ACD 4.BC 5.C 6. B 7.B 8.BC 9.B 10.BD
二、本题共3小题。共18分。请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3分)A
12.(6分,每空3分)10 50
13.(9分,每空3分)0.1 1.2 0.46
三、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及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8分)
解:(1)由速度公式得:………………………………………(2分)
v=(10+1×10) m/s=20 m/s ……………………………………………(2分)
(2)由位移公式得:…………………………………(2分)
x=(10×10+×1×102) m=150 m…………………………………………(2分)
15.(10分)
解:由加速度定义式可知得:………………………………(3分)
a= m/s2 =1 m/s2 …………………………… …………………(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f=ma…………………………………………………………………(2分)
整理得:F= f+ma…………………………………………………………(1分)
代入数据得:
F =(500+1000×1)N=1500 N ………………………………………(2分)
16.(12分)
解:小球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平衡时有:………(2分)
…………………………………… (3分)
…………………………………… (3分)
联立可得:……………………………(2分)
代入数据得:F=1×10×0.75 N=7.5 N ………………(2分)
17.(12分)
解: 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3分)
由运动学公式得:
……………………………………………………………………(3分)
联立解得汽车的初速度大小为:
…………………………………………………………………(2分)
代入数据得:
m/s=m/s>10 m/s …………………………(2分)
故:v0>36 km/h,该车超速。…………………………………………………(2分)
高一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