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 (试卷+答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卷 (试卷+答卷+解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0-30 14:34:56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 答题卡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9题,共27分)
1 2 3 4 5 6 7 8 9



二、填空题(共9题;共28分)







16.
17.(1)
(2)
18.

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9分)
19.(1)
(2)
(3)

20.(1)
(2)
21.(1)
(2)① ②
四、综合题(共2题,共16分)
22.(1) 、 、
(2) 、 、
(3)
(4)
23、(1)
(2)
(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9题;共27分)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15℃的水中传播速度是340 m/s
B.?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跑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C.?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2.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问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 )
A.?音调变高??????????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
3.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5.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  )
A.轻敲音调高 B.轻敲响度大
C.重敲音调高 D.重敲响度大
7.关于图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
B.声音只可以传递信息
C.考场周边“禁止鸣笛”是防止噪声产生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9.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
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
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
二、填空题(共9题;共28分)
10.人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到声带在________,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称为________。
11.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________大;“男低音”是指________低;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________发生了改变 。
12.人们在道别时,挥动的手臂由于________?也会产生声音,但我们却听不到挥手声, 其原因是挥手声属于________?(超声波/次声波)。在扬州创建“全国文明城”期间,路政部门加强了城区噪声的监测与防治,如图是道路两侧的“禁止鸣笛”标志,这属于在________?减弱噪声。
13.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
1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________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
15.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B超”可以更准确地诊断人体内部的器官是否患病,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的特点;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部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的特点.蝙蝠发出的是人耳听不到的________,它能准确地判断障碍物或捕捉目标的位置,是由于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发明了________装置,可探测海洋深度、绘制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等.
16.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________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________不能传声。

17.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________的振动引起的.
(2)吹________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________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
18.如图1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甲”、“乙”、“丙”)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________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9分)
19.(12分)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李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生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1)图甲实验中,兵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 , 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
(2)图乙是在探究声音________的条件,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___的关系,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研究方法.
20.(8分)小玮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琴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铜 40 0.5
D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玮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如果选用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则控制不变的量是琴弦的________和________,想探究的问题是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________的关系.
21.(9分)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一次性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实验时先应该处于________状态(松弛/绷紧).
(2)某研究小组利用以上两个纸杯和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
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选填符号a、b、c 或d).
②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________.
四、综合题(共2题;共16分)
22.(10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他们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______、 ______、 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______、 ______、 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________ ________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
23.(6分)2011年寒假期间小明阅读了有关超声波的知识。认识到超声波具有以下特性:①方向性好,容易发生反射;②穿透力强;③具有很强的振荡、冲击和破坏力。
以下是对超声的利用:
⑴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和成像。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情况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在医疗诊断中则常采用回声法:将弱超声波透入人体内部,当超声波遇到脏器的界面时,便发生反射和透射。医务人员根据所收到的各次反射波的时间间隔和波的强弱,就能够了解到脏器的大小、位置及其内部的病变等。
⑵超声处理。超声处理主要是利用强超声波进行加工、清洗、焊接、乳化、粉碎、脱气、医疗、种子处理等。在工业上,利用强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再如用它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荡,能够把细小物体表面的污物洗掉;医生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使之顺利排出体外。
根据以上短文的叙述,找到在生产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超声波的哪个特性。
举例: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②穿透力强
(1) ;(2) ;(3)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跑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故B正确.C、蝙蝠是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而不是次声波;故C错误.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色未变,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问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主要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接收到的响度越大.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不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
C、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其振动频率超出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超声波,而不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故C错误;D、声波除了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A不符合题意;
B、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B不符合题意;C、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C符合题意;D、流水的“哗哗”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答案】A
【解析】“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故答案为:A。
6.【答案】D
【解析】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时,音叉振幅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就不同.重敲响度大,与其他因素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答案】A
【解析】A、图片所示的实验闹铃的声音听不到,因为它周围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 B、图片所示的实验表明,声音响度的大小与振幅的关系,故B错误;
C、图片所示的实验即可研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也可研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C错误;D、图片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超声波导航,而不是电磁波,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C
【解析】A.所有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B.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B不符合题意;C.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声音的产生,C符合题意;
D.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C
【解析】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以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增大了琴弦振动的幅度可提高声音的响度;声音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因此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小提琴和二胡发声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0.【答案】振动;声波;噪声
【解析】(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时声带振动;(2)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3)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噪声听起来令人烦躁.
故答案为:振动;声波;噪声.
11.【答案】响度;音调;音调
【解析】“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男低音”是指歌唱家的音调低;
“变声期”是指男生的音调由高到低发生了改变。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音调。
12.【答案】振动?;次声波;声源处?
【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所以挥动的手臂由于振动也会产生声音。因为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当频率低于20赫兹时人耳是听不到声音的,挥手频率太小,属于次声波。减弱噪声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
13.【答案】振动;音调;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人耳听不到次声波
【解析】(1)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2)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人耳听不到次声波.
14.【答案】音色;传播过程中
【解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判断的;在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传播过程中
15.【答案】信息;能量;超声波;声呐
【解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可能到来,这都是声音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2)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发明了声呐装置,可探测海洋深度、绘制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等.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超声波;声呐.
16.【答案】超声波;真空
【解析】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由实验现象可知,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几乎听不到声音,所以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超声波;真空.
17.【答案】(1)空气柱 (2)G;频率
【解析】(1)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气流激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即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引起的。(2)一般来说,振动的物体越短、越细时,振动频率越高。如图,G瓶中空气柱最短,所以吹G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频率最快,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
18.【答案】甲;乙;甲;丙;音色
【解析】图1由示波器波形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和乙频率相同,丙的频率最大,因此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图中甲和丙的振幅相同,乙的振幅最小,所以响度相同的是甲和丙。图2两种声音的波形不同,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甲;乙;甲;丙;音色。
三、实验探究题
19.【答案】(1)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振动;转换法
(2)传播
(3)频率;控制变量法
【解析】(1)甲图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2)乙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乙图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3)丙图中,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尺子伸出的越长,拨动时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所以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此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振动;转换法(2)传播;(3)频率;控制变量法.
20.【答案】(1)C;D (2)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解析】(1)研究音调和材料的关系,要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等,C和D两种材料符合要求;(2)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A和B两种材料都是钢,长度都是20cm,横截面积不同,所以说控制的变量是材料和长度,研究的问题是音调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故答案为:(1)C;D;(2)材料和长度,横截面积.
21.【答案】(1)固体可以传声;绷紧 (2)ad;ac;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解析】(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2)①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选择a和d.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材料的关系,保持长度和粗细相同.选择a和c;②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进行控制变量,要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需控制材料相同.
故答案为:(1)固体可以传声;绷紧(2)ad;ac;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22.【答案】(1)A;B;C (2)A;D;F (3)80;1.02
(4)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
【解析】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 。(1)要验证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琴弦的长短和琴弦的材料不变,符合条件的是A、B、C;(2)要验证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需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琴弦的材料不变,符合条件的是A、D、F;
(3)要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需控制琴弦的横截面积和琴弦的长短不变,因此E中琴弦的长度应为80cm,横截面积是1.02mm2;
(4)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
故答案为:
(1)A、B、C;
(2)A、D、F;
(3)E中:80;1.02;
(4)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比较音调的高低 。
23.【答案】(1)在医疗诊断中常采用回声法--①方向性好,容易发生反射;
超声处理主要是利用强超声波进行加工、清洗、焊接、乳化、粉碎--③具有很强的振荡、冲击和破坏力;
医生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使之顺利排出体外--③具有很强的振荡、冲击和破坏力。
【解析】(1)在医疗诊断中则常采用回声法--①方向性好,容易发生反射;(2)超声处理主要是利用强超声波进行加工、清洗、焊接、乳化、粉碎--③具有很强的振荡、冲击和破坏力;(3)医生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使之顺利排出体外--③具有很强的振荡、冲击和破坏力【分析】信息给予题要仔细阅读短文,注意从短文中寻找问题答案的线索,很多问题都是在短文中有正确的答案的,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