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平面镜成像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4.3平面镜成像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0-30 14:45: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 平面镜成像》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共5题;共10分)
1.巴中市回风大桥已建成通车,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40m,桥下水深2m,则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 )
A.?40m??????B.?42m????????C.?80m???????D.?84m
2.某同学突然以很快的速度向平面镜跑去,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人间的距离将(  )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B.?像变大,人和像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3.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燕子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像与湖面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虚像、距离变小???? B.?实像、距离变小?????????????
C.实像、距离变大??????D.?虚像、距离变大
4.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A.2.1m? B.?2.5 m????C.?4.6m??????D.?5m
5.图中所示是在平面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 )

A.?9:30??????B.?2:30?????C.?6:15?????D.?12:15
二、填空题(共5题;共11分)
6.投影仪上有一块平面镜,它的作用是________,使像能够投射到屏幕上.
7.如图是我市某县美丽彩虹桥的图片,彩虹桥全长180m,则桥在平静河面中的像长________?m.若河水上涨,则像的大小将________?;桥的最高点和所成的像的最低点之间距离将__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时,它在湖水中的“倒影”是?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这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当小鸟距水面3m时,“倒影”距离小鸟 ?________ m.
9.小红站在学校的衣冠镜前偶然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进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_______(填“衣领”或“镜子”).
10.(2015?揭阳)小芳站在平面镜前0.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________?m,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共3题;共15分)
11.如图,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请在图中标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1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
1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6分)
14.(2015?苏州)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_______?(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__?(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15.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右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________的关系;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成________像。
1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 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能使我们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很方便地确定________.
(2)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________(选填“前”或“后”)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
(3)如果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移去蜡烛B,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卡片,观察白卡 片上没有蜡烛A的像,说明蜡烛A经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像.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 平面镜成像》 同步训练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40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40m. 故选A.
2.【答案】D
【解析】因为平面镜成像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人的大小不变,则像的大小也不变,故A、B错,
又因此时物距变小,则像距也变小,那人和像间的距离当然也变小了.故C错.
故选D.
3.【答案】A
【解析】①平静的湖水相当于平面镜,它把来自小燕子的光进行反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就形成了像,由于该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所以该像是虚像;
②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小燕子向下俯冲过程中,由于小燕子与水面的距离变小,所以像与水面的距离也变小,故小燕子与像之间的距离在变小.
故选 A.
4.【答案】C
【解析】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
如图所示,大括号所指示部分为所求距离:
视力表与镜距离为2.5m,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2.5m,即视力表与它的像距离为2.5m+2.5m=5m,
又由于人在视力表前0.4m,所以人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0.4m=4.6m,
即视力表的像离被测者距离为4.6m.
故选C.
5.【答案】A
【解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2:30,而9:30时的指针指向与其成轴对称.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6.【答案】改变光路
【解析】投影仪成像时,按照光沿直线传播,会竖直向上射出,投不到幕布上;加上平面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从而使像能成在幕布上.
故答案为:改变光路.
7.【答案】180;不变;变小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彩虹桥全长180m,则桥的像长180m.若河水上涨,则像的大小将不变;物近,像也近,故桥的最高点和所成的像的最低点之间距离将变小.
故答案为:180;不变;变小.
8.【答案】虚;反射;6
【解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距水面3m,像距离小鸟6m,即,“倒影”距离小鸟6m.
答案为:虚,反射,6.
9.【答案】不变;衣领
【解析】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
故答案为:不变;衣领
10.【答案】0.5 ;不变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0.5m处,则人像离镜子也是0.5m远;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小芳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0.5;不变.
三、作图题
11.【答案】作出像点S′的对称点,即为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SO、OP,画上箭头,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能力。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2.【答案】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
?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3.【答案】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图的能力。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主要利用对称这一特点来画图。
四、实验探究题
14.【答案】(1)较薄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后 
(4)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3)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4)根据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得出结论.
【答案】(1)到镜面的距离 (2)大小
(3)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不能;虚
【解析】(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大小的关系(等效替代法);(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由于玻璃板既能反射成像,又能透光,可以看见玻璃板后面的物体。(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点,就是我们看到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称为虚像。
16.【答案】(1)较黑暗;像的位置 (2)前;相等;垂直;相等
(3)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 (4)虚 (5)B
【解析】(1)因为蜡烛发出的光很弱,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方便地确定像的位置.(2)观察成像时,眼睛应该在点燃的蜡烛一侧,也就是玻璃板前.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时相等的.像与物的连线关于平面镜时垂直的.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无论怎样在桌面上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 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4)光屏接收不到的像都是虚像.(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可以采取多次试验的方法验证.
故答案为:(1)较黑暗;像的位置;(2)前;相等;垂直;相等;(3)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桌面;(4)虚;(5)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