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

文档属性

名称 弹力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1-03-03 11:12:00

文档简介

《弹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形变和弹性形变
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并能判断方向。
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中常见的形变现象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探究形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形变与弹性之间的关系后,使学生了解探究弹力的实际意义,学会探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
3、通过观察微小变化的实例,初步接触“放大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2、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认真讨论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二.【教学重点】
弹力概念的建立、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方向的确定。
三.【教学难点】
在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弹簧 橡皮筋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视频播放:弯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块发生运动、拉弓射箭等情景。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上动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点
新课教学
(一).弹力的产生
视频中弯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块发生运动、拉弓射箭等: 同学们观察动作的完成,总结什么是形变
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
(1)形变的分类: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塑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弹性限度: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讨论与交流]我用力推墙或压桌面,那么墙和桌面也会发生形变吗?
动画模拟微小形变实验:
①按压桌面 ②挤压玻璃瓶。让学生自习观察,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一些物体比较坚硬,虽发生形变,但形变量很小,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 。
[猜想]: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什么呢?
实例分析
我们现在一起来进行下面的操作:用手扯住弹簧或橡皮筋的两端,在其的弹性限度范围内拉弹簧或橡皮筋,使其发生形变。在操作的同时,用心体会一下手与弹簧或橡皮筋之间的相互作用。
提出问题:根据力的定义,我们知道弹簧与左右手之间有力的作用,那同学们知道弹簧对左手的力是向哪个方向的?对右手的力又是向哪个方向的?为什么是这样的方向呢?
归纳:弹簧或橡皮筋对手的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形变,弹簧或或橡皮筋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手产生了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发生力的作用。
回顾开始时课件展示情景:让学生分析并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
3、弹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力)(2)接触处产生弹性形变。
(二).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
1、支持力和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分析A受到的弹力(A均处于静止状态)
(1)平面与平面接触 例题1:
(2)点与面接触 例题2:
(3)、曲面与曲面接触 例3:

2、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例4:
归纳:
(1)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2)压力的方向: 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得物体
(3)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三).弹力有无的判断
方法:(1)撤去支撑物法 (2)假设法 ( 例题分析)
小 结
1、形变的概念及分类
2、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3、弹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
4、弹力有无的判断:撤去支撑物法 假设法
5、常见的几种弹力
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弹 力
形变:1、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和体积的改变
2、分类:弹性形变 塑性形变
弹力:1、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1)直接接触 (2)发生形变
3、方向:(1)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2)压力的方向: 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得物体
(3)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八、【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进展顺利,学生感觉有些难度,及时调整难度,重点让学生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常见的几种弹力的方向判断。微小形变的视频演示可以改为实验操作,效果会更好。对具体的弹力产生的分析可以更详细,比如支持力的产生,是因为桌面发生形变对书产生弹力为支持力,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因为书的形变对桌面产生弹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并进一步加强对问题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