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东中考真题解析汇编专题三:生物与环境(《课标》十大一级主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山东中考真题解析汇编专题三:生物与环境(《课标》十大一级主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1-02 17:30:21

文档简介

2018年山东省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
(《课标》十大一级主题)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38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27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75分;共102分。考试时间为11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7分)
1.(2018?滨州22)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
人类自已的生存。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2.(2018?菏泽1)下面的生物与其栖息地不相符的是(  )
A.鲨鱼--淡水湖泊 B.灰喜鹊--松林果园
C.企鹅--南极冰原 D.大熊猫--高山竹林
3.(2018?德州12)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
B.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
C.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D.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
4.(2018?日照2)骆驼适于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是因为它的驼峰内储存了大量的(  )
A.水 B.脂防 C.蛋白质 D.葡萄糖
5.(2018?临沂1)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错误
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影响这一现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水分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缘”,枝条及其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C.“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属于动物界的最大类群--节肢动物
6.(2018?聊城1)现实中有许多实例能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中能体现
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 B.仙人掌的叶变成剌
C.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 D.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
7.(2018?泰安1)右图示生长在美洲沙漠中仙人掌科植物甲和生长在非洲沙漠中大戟科植物乙。有
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都有绿色肉质主干,有利于储存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
B.甲乙都没有宽大的叶,有利于蒸腾作用保存水分
C.甲乙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同种植物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的结果
D.环境中影响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
8.(2018?菏泽18)近年来,我市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城市变的更美了,周围的
鸟类也越来越多了,鸟类增多现象主要体现了(  )
A.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D.环境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9.(2018?枣庄35)“草盛豆苗稀”与“雨露滋润禾苗壮”都说明了(  )
A.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10.(2018?滨州21)下列哪一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1.(2018?威海1)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
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A.竞争关系 B.捕食关系 C.合作关系 D.共生关系
12.(2018?德州16)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  )
A.光和温度 B.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13.(2018?济宁3)农谚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阳光 C.土壤 D.空气
14.(2018?威海3)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下列实例中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
是(  )
A.变色龙随着环境改变体色
B.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可达60毫米
C.常刮大风的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
D.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
15.(2018?聊城1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中与环境保护
无直接关系的(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B.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
C.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 D.放开二胎政策,改善人口结构
16.(2018?菏泽20)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
是行动者”。旨在推动广大公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
丽中国。下列与环境保护相符合的是(  )
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减少处理费用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
A.①②③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17.(2018?日照25)新《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
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下列叙述与此规定不符合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倡导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C.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D.禁止开发、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
18.(2018?青岛1)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培育的海水稻已在我市进行试种,海水稻的培育是利用了
(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无机环境的多样性
19.(2018?聊城19)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家生态环境部于5月22日在北京
举办了主题为“纪念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25周年”的专题宣传活动,并发布了《2018年中国生
物物种名录》。该书记载的物种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个体数量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0.(2018?临沂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21.(2018?济宁4)如图为某生态系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鹰 B.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C.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22.(2018?威海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下列能够正确表示某草
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的是(  )
A.草→食虫鸟→兔→鹰 B.草→鼠→蛇→鹰
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蛇←鹰
23.(2018?德州2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猫头鹰
C.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
24.(2018?东营17)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和鼠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 B.猫头鹰和蛇既是竞争关系也是捕食关系
C.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 D.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草
25.(2018?东营23)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
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
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图① 丙→甲→乙→丁 B.图② 丙→乙→甲→丁
C.图③ 丁→甲→乙→丙 D.图④ 戊→乙→丙→甲→丁
26.(2018?泰安2)为了消灭蚊子,人们向其生活的湖里喷洒杀虫剂。只要杀虫剂含量在950ppm以
下,都不会对脊椎动物有毒害作用。然而第二年人们发现大量食鱼鸟死在湖中。根据下表(第二
年测得的湖中生物体内杀虫剂含量)和能量金字塔,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消费者
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该湖泊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C.由能量金字塔可推断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
D.食鱼鸟营养级别最高,杀虫剂通过食物链在其体内积累超过致死量
27.(2018?潍坊25)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合理
的是(  )

A.乙表示生产者 B.丙处于第二营养级
C.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 D.丙→甲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
28.(2018?威海36)(5分)春雨潇潇,滋润万物,酸雨却会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那么,酸雨会不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呢?请设计模拟实验加以探究。
请你根据“酸雨会不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呢?”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具体
问题   。
针对上述具体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
作出这一假设的依据是   。
如果用食醋和自来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实验中与模
拟酸雨形成对照的水,应选用   。
A.蒸馏水 B.自来水 C.池塘里的水 D.不是酸雨的雨水
(4)你准备以什么现象或数据(要可观察或可测量)来呈现实验结果?   。
29.(2018?德州27)(8分)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宣布,该所夏新界研究员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历经十余年,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野生稻远缘杂交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成功培育出优质超大、超高水稻新品种--“巨型稻”(如图1)。为破解水稻增产不增收的难题,该所在“长沙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试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该模式下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龙虾、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产量提高1.5倍以上,而且向实现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巨型稻”的产生,充分体现了尚未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   的使用价值。
(2)“巨型稻”株形高大、生长期长、耐水淹,可为青蛙、泥鳅、龙虾和稻花鱼等稻田养殖动物提
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还为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   。
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
使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   关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水稻生长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   。
(5)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其卵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6) 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如图2中[A]和[B]是叶肉细胞中的两个细胞结构,箭头
代表生理活动。读图回答:
①结构[B]的名称是   。
②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
30.(2018?青岛40)(8分)地球上的生物与其生活环境密不可分。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人们的共识。
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时,将120粒大小基本一致、自身具备萌发能力的大
豆种子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放入四套装置中。各装置的设置及实验结果如表。
装置
条 件
实验结果
光照
水分
空气

光照下
适量
充足
萌发

黑暗中
适量
充足
萌发

黑暗中

充足
不萌发

光照下
适量

不萌发
表格中的①、②对应的环境条件分别是   。通过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
是   。
植被茂盛的林区,夏季湿度较高、温度较低、空气清新。这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是   。
(3)崂山是一个生物资源丰富的生态系统,如图是其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

①此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生物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   组。
②此食物网中脊椎动物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序是   。
今年5月,我国“月宫365”实验圆满结束。“月宫一号”是一个由人、植物、动物、微生物
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
①“月宫一号”中的志愿者将秸秆粉碎,制成   来培养蘑菇。
②与崂山生态系统相比,“月宫一号”稳定性较差,原因是
   。
31.(2018?枣庄43)(8分)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土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年来,塞罕坝人变茫茫荒原为郁郁林海,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目前塞罕坝森林公园总面积四十余万亩,物种丰富,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一展北国风光,成为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有人说:塞罕坝林海属于中国,而中国的环保行动则属于世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塞罕坝森林公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 成分组成的,在生物成分中,
绿色植物属于 。
塞罕坝森林公园中丰富的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上图为塞罕坝林公园部分生物构成
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是 。
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山雀,短期内 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松树林受到的危害加大,
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塞罕坝森林公园呈现一派北国风光,成为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价值。
试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环保行动属于世界”的原因是

32.(2018?菏泽24)(5分)菏泽天香公园风景优美,湖内波光粼粼,岸边杨柳成荫。春日花k开似锦,夏时凉爽宜人,特别是每年四月份天香公国盛开的牡丹,堪与荷泽牡丹园里的牡丹媲美,公园内鸟啼虫鸣,人与自然和诣相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天香公园湖内生态系统进行了探究,他们将下面几种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绘制成如下表格。请分析同答有关问题。
生物种类
鸭子
河蚌
小鱼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
河蚌、小鱼、水蚤
水蚤、小球藻
水蚤
小球藻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缺少的成分是   。
(2)根据表中的信息,该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
(3)如图表示其中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中4种生物
所构成的能量金塔。则c对应的生物是
   。
(4)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   固定
太阳能开始。
菏泽市因棚户区改造,许多树木需要进行移栽。如果要把一些名贵树木移到天香公园,为了提
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请写出你的两条建议  (错一条不得分)。
33.(2018?滨州29)(7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图一表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某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情况后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种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植物→昆虫→蜘蛛→X→蛇→鹰”,X既
可以代表青蛙,也可以代表   。
(4)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
(5)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
(6)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这
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34.(2018?日照31)(8分)如图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示的各种生物中,草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腐生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各种动物为消费者,通过   作用,促进了物质循环。
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   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其中鼠与食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
草原上草的长势,生物种类和数量在一年四季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影响其波动的非生物因素主
要是   和   ;当草原上食物充足时,鼠的数量会增加但又不会无限制
地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35.(2018?临沂26)(6分)2018年2月13日,山东省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吹起了号角。从生产模式上讲,旧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生产方式,而新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深层次循环式生产方式。左图的“五环产业链无废弃物生产过程循环经济模式”便是一个范例,右图为该模式下的某生态基地部分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基地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人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
(4)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   ,可以作为培养蘑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利用秸秆、粪
便等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作为   者参与了物质循环;同时合理调
整了生态系统中的   流动关系,有效缓解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36.(2018?潍坊26)(7分)在2018年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上,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系统(如图)首次惊艳亮相。鱼池内含有鱼粪和食物残渣的水经菜地净化后回流,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环保要求;采用植物墙、立体种植架实现空间最大化利用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观赏性。请回答:
太阳能通过生产者的   输入该系统,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   
形式进入该系统,参与碳循环。
鱼粪和食物残渣通过   的分解作用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分解产生的无机盐
主要被根的   吸收。
立体栽培能有效提高蔬菜产量的主要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该系统观赏性得以提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使用价值。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   。
37.(2018?威海32)(6分)生命活动离不开物质和能量。为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动植物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变化。这些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呢?让我们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
动植物获得有机物的途径不同。绿色植物通过   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
的生产者;动物需要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来自   ,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动植物获得能量的途径也不同。绿色植物通过固定   获得能量,动物通过取食或捕
食   将能量摄入体内。
动植物释放能量的方式相同。储存在动植物体内的能量需要释放出来,才可以用于它们的各种
生命活动。请写出动植物释放能量的生理活动表达式:
   。
动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交化不可分割。动植物体内的能量都以   的形式储存在
有机物中,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38.(2018?泰安16)(7分)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包括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转化和输出过程,以维持自身稳定。请分析回答:
绿色开花植物从环境中获取的水、无机盐、二氧化碳、氧气等物质,主要通过 (填
结构名称)进入植物体,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参与物质合成和分解,与之相关的主要生理过程
是 。植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以及
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通过一定的结构散发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的 发
挥着重要作用。
人体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经过消化最终分别分解
成 ,这些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并运到组
织细胞。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进入肺泡后,需要经过
两次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中的
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能量,产生的废物通过循环系统、
协调活动排出体外。
2018年山东省生物中考真题解析汇编
(《课标》十大一级主题)
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1.(2018?滨州22)地球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关注生物的栖息地、关注生物圈就是关注
人类自已的生存。下列有关生物圈、栖息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D.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答案:C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C错误;栖息地是生物圈中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B正确;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D正确。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栖息地是生物圈中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2.(2018?菏泽1)下面的生物与其栖息地不相符的是(  )
A.鲨鱼--淡水湖泊 B.灰喜鹊--松林果园
C.企鹅--南极冰原 D.大熊猫--高山竹林
答案:A
解析:【解答】鲨鱼有鳃,适于吸收水中的氧气,是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的,生活在海洋中,A比相符;灰喜鹊,栖息于开阔的松林及阔叶林,公园和城镇居民区。杂食性,但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主要吃半翅目的蝽象,鞘翅目的昆虫及幼虫,兼食一些植物果实及种子。灰喜鹊生活在松林果园,B相符;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南极冰原,C相符;大熊猫喜欢吃竹子,生活在高山竹林里,D相符。
【分析】栖息地是生物生活或居住的范围的环境,栖息地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一定的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2018?德州12)下列实例中,能体现出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植被丰富的山中空气清新
B.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
C.浮水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上表皮
D.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
答案:C
解析:【解答】植被密布的山中空气清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A错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少,初到高原的人出现高原反应,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正确;水葫芦作为“生物入侵者”严重影响当地物种的生存,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错误。
【分析】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4.(2018?日照2)骆驼适于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是因为它的驼峰内储存了大量的(  )
A.水 B.脂防 C.蛋白质 D.葡萄糖
答案:A
解析:【解答】驼峰有贮水功能,保证骆驼的生存需要。但是骆驼适应在干旱的沙漠里生活并不仅仅它在两个驼峰里储存了大量的水。比如骆驼的大脚,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骆驼对沙漠的压强,便于行走。
【分析】驼峰有贮水功能,保证骆驼的生存需要。
5.(2018?临沂1)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里蕴含着不少生物学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影响这一现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水分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缘”,枝条及其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C.“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兔的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与其植食性相适应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蝉属于动物界的最大类群--节肢动物
答案:A
解析:【解答】“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A错误;在枝芽的结构和发育中,生长点发育成新的芽结构,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芽轴发育成茎,所以万千枝条及其绿叶,是由芽发育而来,B正确;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C正确;蝉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D正确。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6.(2018?聊城1)现实中有许多实例能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 B.仙人掌的叶变成剌
C.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 D.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
答案:D
解析:【解答】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是生物适应寒冷的环境;仙人掌的叶变成剌,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是生物适应炎热的环境;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选D。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7.(2018?泰安1)右图示生长在美洲沙漠中仙人掌科植物甲和生长在非洲沙漠中大戟科植物乙。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都有绿色肉质主干,有利于储存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
B.甲乙都没有宽大的叶,有利于蒸腾作用保存水分
C.甲乙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同种植物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的结果
D.环境中影响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
答案:C
解析:【解答】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不论生长在美洲沙漠中仙人掌科植物甲,还是生长在非洲沙漠中大戟科植物乙,二者都有绿色肉质主干,都没有宽大的叶,叶片退化成刺,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影响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因此两种生物均能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甲是仙人掌科植物,乙是大戟科,二者是不同种生物,选项C错误。
【分析】沙漠干旱缺水,蒸腾作用很大。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生活茎肉质化,可以保存较多的水分。叶变态成刺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因此仙人掌可以适应沙漠干旱缺水的环境。
8.(2018?菏泽18)近年来,我市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城市变的更美了,周围的鸟类也越来越多了,鸟类增多现象主要体现了(  )
A.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D.环境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答案:A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由于我市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周围的鸟类越来越多了,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9.(2018?枣庄35)“草盛豆苗稀”与“雨露滋润禾苗壮”都说明了(  )
A.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答案:A
解析:【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草盛豆苗稀”中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反映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雨露滋润禾苗壮”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树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这两种现象都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作用,选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
10.(2018?滨州21)下列哪一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B
解析:【解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反映了非生物因素水、阳光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正确;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C错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C错误。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11.(2018?威海1)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A.竞争关系 B.捕食关系 C.合作关系 D.共生关系
答案:A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环境及其他生物的影响,豆苗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等,“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12.(2018?德州16)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  )
A.光和温度 B.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答案:A
解析:【解答】春兰秋菊指不同季节里,不同的植物会开花,这是与光照直接相关的。兰花在春天开花原因是春分后光照变长,这时适合的长光周期,促使开花,而菊是短日照植物,秋分光照时间变短,反而有利于开花。南橘北梨是由于温度的原因。橘适应南方过热的温度环境,梨是在北方的温度下才能生长的。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13.(2018?济宁3)农谚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影响播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 B.阳光 C.土壤 D.空气
答案:A
解析:【解答】“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忙着春耕播种。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14.(2018?威海3)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下列实例中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变色龙随着环境改变体色
B.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厚度可达60毫米
C.常刮大风的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
D.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能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土壤层形成
答案:D
解析:【解答】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称为保护色,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错误;寒冷海域中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60毫米,有利于保温,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错误;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C错误;地衣能加速岩石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是生物影响环境,D正确。
【分析】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5.(2018?聊城1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中与环境保护无直接关系的(  )
A.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B.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
C.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 D.放开二胎政策,改善人口结构
答案:D
解析:【解答】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利于保护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加大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罚力度,从思想上引起人们的注意,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B不符合题意;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解决当前能源危机,C不符合题意;放开二胎政策,改善人口结构与环保无关,D符合题意。
【分析】节约能源、减少有害物质排放是解决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策略。
16.(2018?菏泽20)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环境日的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推动广大公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与环境保护相符合的是(  )
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 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 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减少处理费用 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
A.①②③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答案:D
解析:【解答】①坐“的士”替代坐公交出行,的士”燃烧汽油,汽油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会加重二氧化碳的排放,破坏环境;②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学,绿色出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环境;③随时焚烧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浪费能源,污染环境;④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森林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维持碳-氧平衡,保护环境;⑤节约纸张,随手关灯,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⑥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利于保护环境。
【分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7.(2018?日照25)新《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下列叙述与此规定不符合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B.倡导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
C.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D.禁止开发、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
答案:D
解析:【解答】大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是保护环境,A正确;倡导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是保护环境,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B正确;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保护环境,C正确;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要合理开发,D错误。
【分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8.(2018?青岛1)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培育的海水稻已在我市进行试种,海水稻的培育是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无机环境的多样性
答案:A
解析:【解答】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
【分析】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美国栽培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19.(2018?聊城19)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家生态环境部于5月22日在北京举办了主题为“纪念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25周年”的专题宣传活动,并发布了《2018年中国生物物种名录》。该书记载的物种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个体数量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2018年中国生物物种名录》该书记载的物种直接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20.(2018?临沂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B
解析:【解答】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A正确;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的多样性,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正确。
【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1.(2018?济宁4)如图为某生态系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数量最少的消费者是鹰 B.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C.杂食性的鸟与昆虫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答案:C
解析:【解答】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数量越少。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鹰,A正确;图中食物链有4条: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杂食性的鸟→鹰,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B正确;杂食性的鸟吃昆虫,但是杂食性的鸟和昆虫又都吃绿色植物,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D正确。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2.(2018?威海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下列能够正确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方向的是(  )
A.草→食虫鸟→兔→鹰 B.草→鼠→蛇→鹰
C.鹰→食虫鸟→食草昆虫→草 D.草←食草昆虫←鼠←蛇←鹰
答案:B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食草昆虫、鼠、蛇、鹰都是消费者,兔是食草动物,吃草不吃食虫鸟,A错误;草→鼠→蛇→鹰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B正确;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草开始,C错误;能量按食物链流动,不能倒流,箭头反了,D错误。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23.(2018?德州2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猫头鹰
C.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
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
答案:C
解析:【解答】图中食物链有:草→鼠→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而不是5条,A错误;猫头鹰是鸟类,蛇是爬行类,食草昆虫是节肢动物,鼠是哺乳动物,因此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鼠,B错误;在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鸟→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第四营养级,在“草→鼠→猫头鹰,草→鸟→猫头鹰”中猫头鹰属于第三营养级,C正确;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猫头鹰体内汞的含量最高,D错误。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4.(2018?东营17)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兔和鼠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一营养级 B.猫头鹰和蛇既是竞争关系也是捕食关系
C.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态系统 D.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草
答案:B
解析:【解答】生产者草是第一营养级,兔和鼠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A错误;由图中可以看出,猫头鹰和蛇都以鼠为食,同时猫头鹰还捕食蛇,所以猫头鹰和蛇既是竞争关系也是捕食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D错误。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2)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5.(2018?东营23)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据图所绘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图① 丙→甲→乙→丁 B.图② 丙→乙→甲→丁
C.图③ 丁→甲→乙→丙 D.图④ 戊→乙→丙→甲→丁
答案:B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图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食物链为:丁→乙→甲→丙,A错误;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有机物的总量越多,图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食物链为:丙→乙→甲→丁,B正确;图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则丁为生产者、甲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食物链为:丁→甲→乙或丁→乙,C错误;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别越高,总能量越少,食物链为:戊→乙→甲→丁或戊→丙→甲→丁,D错误。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6.(2018?泰安2)为了消灭蚊子,人们向其生活的湖里喷洒杀虫剂。只要杀虫剂含量在950ppm以下,都不会对脊椎动物有毒害作用。然而第二年人们发现大量食鱼鸟死在湖中。根据下表(第二年测得的湖中生物体内杀虫剂含量)和能量金字塔,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消费者
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该湖泊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C.由能量金字塔可推断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
D.食鱼鸟营养级别最高,杀虫剂通过食物链在其体内积累超过致死量
答案:B
解析:【解答】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消费者,因此该湖泊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食鱼鸟,B错误。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7.(2018?潍坊25)如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某食物链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相对含量,分析合理的是(  )

A.乙表示生产者 B.丙处于第二营养级
C.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 D.丙→甲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答案:C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在一个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约高,所以丁属于生产者,甲属于初级消费者,丙属于次级消费者,乙属于最高级消费者,乙的有毒物质最多,A错误;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甲→丙→乙,丙处于第三营养级,B错误;甲吃丁,若甲的数量突然增多,一段时间内丁会减少,C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是10%~20%,因此甲→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D错误。
【分析】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28.(2018?威海36)(5分)春雨潇潇,滋润万物,酸雨却会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那么,酸雨会不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呢?请设计模拟实验加以探究。
请你根据“酸雨会不会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呢?”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具体
问题   。
针对上述具体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
作出这一假设的依据是   。
如果用食醋和自来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实验中与模
拟酸雨形成对照的水,应选用   。
A.蒸馏水 B.自来水 C.池塘里的水 D.不是酸雨的雨水
(4)你准备以什么现象或数据(要可观察或可测量)来呈现实验结果?   。
答案:(1)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2)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 (3)B (4)种子的发芽率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1)提出实验问题: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2)可作出假设: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作出该假设的依据是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作为对照实验要保证变量的唯一性。由于实验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所以唯一变量应为-酸雨,如果用食醋和自来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在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实验中与模拟酸雨形成对照的水,应选用自来水。(4)统计两组种子的发芽率,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9.(2018?德州27)(8分)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宣布,该所夏新界研究员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历经十余年,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野生稻远缘杂交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成功培育出优质超大、超高水稻新品种--“巨型稻”(如图1)。为破解水稻增产不增收的难题,该所在“长沙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试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该模式下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龙虾、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产量提高1.5倍以上,而且向实现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巨型稻”的产生,充分体现了尚未利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   的使用价值。
(2)“巨型稻”株形高大、生长期长、耐水淹,可为青蛙、泥鳅、龙虾和稻花鱼等稻田养殖动物提
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还为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   。
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   ,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
使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   关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水稻生长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   。
(5)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其卵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6) 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如图2中[A]和[B]是叶肉细胞中的两个细胞结构,箭头
代表生理活动。读图回答:
①结构[B]的名称是   。
②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
(2)“巨型稻”株形高大、生长期长、耐水淹,可为青蛙、泥鳅、龙虾和稻花鱼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同时还为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食物。(3)动物的排泄物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增加了稻田的土壤肥力,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青蛙与农业害虫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4)水稻生长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需要吸收大量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蒸腾作用。(5)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其卵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6)水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如图2中结构[B]的名称是线粒体。结构[A]是叶绿体,其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分析】图中A叶绿体,B线粒体。在A中进行光合作用,在B中进行呼吸作用。
30.(2018?青岛40)(8分)地球上的生物与其生活环境密不可分。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人们的共识。
探究大豆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时,将120粒大小基本一致、自身具备萌发能力的大
豆种子平均分成四组,分别放入四套装置中。各装置的设置及实验结果如表。
装置
条 件
实验结果
光照
水分
空气

光照下
适量
充足
萌发

黑暗中
适量
充足
萌发

黑暗中

充足
不萌发

光照下
适量

不萌发
表格中的①、②对应的环境条件分别是   。通过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
是   。
植被茂盛的林区,夏季湿度较高、温度较低、空气清新。这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是   。
(3)崂山是一个生物资源丰富的生态系统,如图是其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

①此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生物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   组。
②此食物网中脊椎动物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序是   。
今年5月,我国“月宫365”实验圆满结束。“月宫一号”是一个由人、植物、动物、微生物
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
①“月宫一号”中的志愿者将秸秆粉碎,制成   来培养蘑菇。
②与崂山生态系统相比,“月宫一号”稳定性较差,原因是
   。
答案:(1)干燥、不充足 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生物影响环境
(3)5 2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4)培养基 生物种类较少,食物链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差
解析:【解答】(1)表中乙与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所以①是干燥;甲与丁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所以②是不充足。根据实验结果可见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2)植被茂盛的林区,夏季湿度较高、温度较低、空气清新,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3)①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鼠→蛇→鹰,草→鼠→鹰,草→喜鹊→鹰,草→蟋蟀→喜鹊→鹰,草→蟋蟀→蛙→蛇→鹰。由该食物网简图可知:鹰和蛇之间除捕食关系外,它们还都捕食鼠,所以还是竞争关系。喜鹊和蟋蟀之间除捕食关系外,它们还都捕食草,所以还是竞争关系。可见生物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2组。②此图中蛇、喜鹊、鹰、鼠、蛙是脊椎动物,其中蛙属于两栖类,蛇属于爬行类,喜鹊、鹰属于鸟类,鼠、属于哺乳类,所以该图中脊椎动物所属的类群从低等到高等的排列顺序是: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4)①“月宫一号”中的志愿者将秸秆粉碎,制成培养基来培养蘑菇。②“月宫一号”生物种类较少,食物链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较差。
【分析】(1)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即: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2)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1.(2018?枣庄43)(8分)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土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5年来,塞罕坝人变茫茫荒原为郁郁林海,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目前塞罕坝森林公园总面积四十余万亩,物种丰富,有浩瀚的林海、广袤的草原、清澈的湖泊,一展北国风光,成为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有人说:塞罕坝林海属于中国,而中国的环保行动则属于世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塞罕坝森林公园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 成分组成的,在生物成分中,
绿色植物属于 。
塞罕坝森林公园中丰富的物种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上图为塞罕坝林公园部分生物构成
的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
是 。
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山雀,短期内 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松树林受到的危害加大,
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是有限的。
塞罕坝森林公园呈现一派北国风光,成为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价值。
试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中国的环保行动属于世界”的原因是

答案:(1)非生物 生产者 (2)5 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 (3)松毛虫 自动调节能力 (4)直接使用价值 (5)绿色植物--生产者能把从无机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塞罕坝人将退化的土地变成了绿色的天堂,将变莽莽荒漠变为郁郁林海。来自中国的环保理念、环保经验,也在世界范围产生广泛影响。
解析:【解答】(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在生物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塞罕坝林公园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草→鼠→蛇→鹰,草→鼠→鹰,松树→松毛虫→山雀→鹰,松树→鼠→鹰,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是10%~20%,鹰获得能量最少的一条食物链(即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松树→松毛虫→山雀→蛇→鹰。(3)若不法分子大量猎捕山雀,短期内松毛虫数量会大量增加,导致松树林受到的危害加大,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4)生物的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自然风景旅游区观赏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5)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能把从无机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或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使生态系统的物质得以循环。如果没有生产者--绿色植物,就不能合成储藏能量的有机物。55年来,塞罕坝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塞罕坝人将退化的土地变成了绿色的天堂,将变莽莽荒漠变为郁郁林海,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奇迹,用了不起的变化成就了“生态文明建设范例”。作为联合国系统最具影响力的环境奖项,“地球卫士奖”不仅是对塞罕坝人的肯定,也生动诠释了中国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发布专项报告,向世界介绍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经验。始终“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人争做“地球卫士”,来自中国的环保理念、环保经验,也在世界范围产生广泛影响。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5)生物的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
32.(2018?菏泽24)(5分)菏泽天香公园风景优美,湖内波光粼粼,岸边杨柳成荫。春日花k开似锦,夏时凉爽宜人,特别是每年四月份天香公国盛开的牡丹,堪与荷泽牡丹园里的牡丹媲美,公园内鸟啼虫鸣,人与自然和诣相处。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天香公园湖内生态系统进行了探究,他们将下面几种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绘制成如下表格。请分析同答有关问题。
生物种类
鸭子
河蚌
小鱼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
河蚌、小鱼、水蚤
水蚤、小球藻
水蚤
小球藻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表中缺少的成分是   。
(2)根据表中的信息,该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
(3)如图表示其中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中4种生物
所构成的能量金塔。则c对应的生物是
   。
(4)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   固定
太阳能开始。
菏泽市因棚户区改造,许多树木需要进行移栽。如果要把一些名贵树木移到天香公园,为了提
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请写出你的两条建议  (错一条不得分)。
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此天香公园湖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小球藻,河蚌、小鱼、水蚤均是直接或间接以小球藻为食,是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根据表中的信息,该天香公园湖内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4条:小球藻→水蚤→河蚌→鸭子,小球藻→水蚤→鸭子;小球藻→水蚤→小鱼→鸭子;小球藻→河蚌→鸭子。(3)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如图表示其中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则构成的食物链是:d→c→b→a。已知含河蚌的一条食物链中4种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是:小球藻→水蚤→河蚌→鸭子,因此c对应的是水蚤。(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生产者小球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5)为了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移栽时需要带大的土坨,并适量的浇水,目的是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根的吸水能力;去掉部分叶片移栽,可以降低蒸腾作用,避免出现萎蔫现象;阴雨天移栽,降低蒸腾作用,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提高了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4)为了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可带土移栽、摘除部分叶片等、阴雨天移栽等。
33.(2018?滨州29)(7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图一表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某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情况后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种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植物→昆虫→蜘蛛→X→蛇→鹰”,X既
可以代表青蛙,也可以代表   。
(4)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   。
(5)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
(6)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这
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答案:(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食虫鸟 (4)昆虫、鼠 (5)鹰 (6)自动调节
解析:【解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若图一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为:“植物→昆虫→蜘蛛→X→蛇→鹰”,有植物→昆虫→蜘蛛→青蛙→蛇→鹰,植物→昆虫→蜘蛛→食虫鸟→蛇→鹰,所以X既可以代表青蛙,也可以代表食虫鸟。(4)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的是鼠、昆虫。(5)有毒物质随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图二中的甲有毒物质最多,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最高级别的是鹰。(6)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4.(2018?日照31)(8分)如图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示的各种生物中,草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腐生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各种动物为消费者,通过   作用,促进了物质循环。
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   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其中鼠与食草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
草原上草的长势,生物种类和数量在一年四季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影响其波动的非生物因素主
要是   和   ;当草原上食物充足时,鼠的数量会增加但又不会无限制
地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答案:(1)生产 分解 呼吸 (2)吃与被吃 竞争 (3)温度 水分 自动调节
解析:【解答】(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草;细菌和真菌会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给植物利用,真菌和细菌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各种动物为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促进了物质循环。(2)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该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鼠与食草昆虫都以草为食,二者之间形成竞争关系。(3)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影响生物种类和数量波动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水分;当草原上食物充足时,鼠的数量会增加但又不会无限制地增加,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5.(2018?临沂26)(6分)2018年2月13日,山东省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吹起了号角。从生产模式上讲,旧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生产方式,而新动能是“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深层次循环式生产方式。左图的“五环产业链无废弃物生产过程循环经济模式”便是一个范例,右图为该模式下的某生态基地部分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基地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人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
(4)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   ,可以作为培养蘑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利用秸秆、粪
便等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作为   者参与了物质循环;同时合理调
整了生态系统中的   流动关系,有效缓解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答案:(1)大豆、玉米 (2)大豆、玉米→鸡→人 (3)太阳能 (4)有机物 分解 能量
解析:【解答】(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大豆、玉米。(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有2条食物链:大豆、玉米→鸡→人,大豆、玉米→人。因此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大豆、玉米→鸡→人。(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人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4)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培养蘑菇等食用菌的培养基;利用秸秆、粪便等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参与了物质循环;该生态系统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最大限度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有效缓解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36.(2018?潍坊26)(7分)在2018年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上,鱼菜共生生态循环系统(如图)首次惊艳亮相。鱼池内含有鱼粪和食物残渣的水经菜地净化后回流,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生态环保要求;采用植物墙、立体种植架实现空间最大化利用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观赏性。请回答:
太阳能通过生产者的   输入该系统,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   
形式进入该系统,参与碳循环。
鱼粪和食物残渣通过   的分解作用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分解产生的无机盐
主要被根的   吸收。
立体栽培能有效提高蔬菜产量的主要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该系统观赏性得以提升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使用价值。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   。
答案:(1)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2)分解者 成熟区 (3)使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多级利用 直接 (4)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解析:【解答】(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2)对动植物遗体起分解作用的是分解者,分解者的作用是把动植物遗体内的有机物转换为无机物归还到自然环境中。根尖的结构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3)立体栽培能有效提高蔬菜产量的主要原因是:使物质和能量得到了多级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三种: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还有生物多样性的旅游观光、科学研究都属于直接使用价值。(4)建立生态产业,主要就是为了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
37.(2018?威海32)(6分)生命活动离不开物质和能量。为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动植物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复杂的物质和能量变化。这些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呢?让我们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
动植物获得有机物的途径不同。绿色植物通过   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
的生产者;动物需要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来自   ,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动植物获得能量的途径也不同。绿色植物通过固定   获得能量,动物通过取食或捕
食   将能量摄入体内。
动植物释放能量的方式相同。储存在动植物体内的能量需要释放出来,才可以用于它们的各种
生命活动。请写出动植物释放能量的生理活动表达式:
   。
动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交化不可分割。动植物体内的能量都以   的形式储存在
有机物中,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答案:(1)光合作用 植物 (2)太阳能 植物或动物 (3)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化学能
解析:【解答】(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需要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2)动植物获得能量的途径也不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物通过取食或捕食植物或动物将这些生物体内的能量摄入体内。(3)动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公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4)动植物体内的能量都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分解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物通过取食植物或捕食其它动物获取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动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完成物质循环,伴随能量流动。
38.(2018?泰安16)(7分)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包括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转化和输出过程,以维持自身稳定。请分析回答:
绿色开花植物从环境中获取的水、无机盐、二氧化碳、氧气等物质,主要通过 (填
结构名称)进入植物体,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参与物质合成和分解,与之相关的主要生理过程
是 。植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以及
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通过一定的结构散发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的 发
挥着重要作用。
人体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经过消化最终分别分解
成 ,这些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并运到组
织细胞。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进入肺泡后,需要经过
两次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中的
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能量,产生的废物通过循环系统、
协调活动排出体外。
答案:(1)根毛和气孔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碳-氧平衡、水循环 (2)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细织细胞 线粒体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
解析:【解答】(1)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绿色开花植物从环境中获取的水、无机盐、二氧化碳、氧气等物质主要通过根毛和气孔进入植物体。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参与物质合成是光合作用,在细胞内参与物质分解是呼吸作用。植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对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2)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最终分解成氨基酸,淀粉最终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最终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这些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并运输到组织细胞。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进入肺泡后,需要经过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两次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在细胞的线粒体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能量,产生的废物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协调活动排出体外。
【分析】(1)植物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2)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上看,光合作用是物质合成与储能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物质分解与释能的过程,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3)蛋白质最终分解成氨基酸,淀粉最终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最终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4)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5)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