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1.2.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0-31 08: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材分析
俗话说: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心。作为一名老师如果要想在课堂上与学生能达成共同求知的目的,那么对所要教授的内容必须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要游刃有余。
新教材编写内容框架突出了人与生物圈,把“生物和生物圈”编排在第一单元,说明在教材中位置非常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学情分析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在学生所有的学科知识的教学中生物学教育是与生命最直接的碰撞。喜欢小动物喜欢昆虫喜欢花花草草这既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也是每个孩子对生物学知识最蒙昧的感知。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知.理解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意义,使他们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得到升华。明确自己做为生物圈一员所应担当的社会责任。
资源整合
1.多媒体与课程资源整合.
2.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构建新知的整合
3.社会生活热点与学科知识的整合
设计思路
生态系统是教学中涉及知识比较多,与社会生活热点问题联系密切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谋求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事情。也成为初中生常常探讨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好奇心强,接触社会信息量大,渴望参与社会生活,而课堂教学又是他们获取知道的主渠道。因此在有限时间内用什么样的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地开发学生两耳之间的空间,就成了老师们主要任务。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方式的选择,问题意识的培养,互动游戏,焦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生态系统知识有整体认识,达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目的。
教学目标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课内容。当前社会普通关注的环境问题是学生应当理解和认同的知识层次。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学习学生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教学目标确立应是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用其的所学的知识看待,解释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未来社会需要不仅是能生存的人,更需要有能力的人。使学生初步参与社会的责任感及意识。因此确定这节课的的教学目标如下: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认同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提出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又反作用于实际的能力。
3.鼓励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珍爱生命,理解自然与人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参与社会的责任感及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及食物网。
教学难点:食物链及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策略:“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在生物教学中教学材料也俯拾皆是。因此在学习生态系统组成知识时没有按照教材编写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学,而是以大草原为整体的研究对象,通过学生分析观察重新建构知识。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接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学习生动直观。易用接受。
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再通过对四条食物链的分析讨论分析,探究食物链组成特点。互动游戏“我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使学生对多条食物链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食物网有直观的认识。通过对食物网中青蛙数量的减少,引起其它生物数量的变化的讨论,学生水到渠成地总结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
1.在创设情境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辅助,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及生物学科的特点,采用层层设疑。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互助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面向全体学生。
学法指导
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而在于学生怎么样学。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学生合作,探究,互动。
教材处理
1.本节课的整体线索是草原
2.通过欣赏,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组成.
3.草原间动物捕食关系再现,归纳食物链特点.4.草原中青蛙数量减少(由教材中蛇的数量减小改变成青蛙,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导致食物网中其它生物数量发生变化, 总结出食物网在维持生态平衡中作用及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局限性,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意识到人的活动对生物及生物圈的影响,升华情感教育.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MTV《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时设疑,大家看到了什么?与学生一起欣赏。
与老师投入地欣赏。认真地思考。
歌曲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愉悦的情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对学生回答适当加以引导。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的思维,并对学生的陈述积极的评价。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课件显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对看到的进行分类,对植物,动物,人,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扮演的角色进行了阐述。理解什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意义。
归纳出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分析观察,建构新知。启发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地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分析能力。
课件展示生态球及藻类在海水分布特点的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非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的作用
讨论分析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使学生对生物奥秘充满向往。培养兴趣,分析能力。对生物学的学习形成持久的动力。
创设情境播放猎豹捕食瞪羚的录象。
从生物间存在的捕食关系入手。运用以有的知识重新理解食物链反应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教学中的运用。
展示四条学生书写的食物链。学生分成四组讨论对错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俗语或是成语中包含的食物链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四条食物链的对错。总结食物链连接应当注意的问题。踊跃地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成语或是俗语中包含的食物链关系。对这部分知识做到了融会贯通。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析总结力。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架设教学和生活的桥梁。体现生物教学中STS思想。
课件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组成图。
食物链对学生进行指导。
前后四个课桌的同学为一个学习小组。互作合作完成此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连接。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找十名同学戴上代表某种动物标志的头饰,组织指导同学连成食物网。
十名同学头上配戴代表某类生物的头饰,手腕上带有用于食物网连接的五颜六色的毛线,相互合作,在其他同学的热情帮助下,连成了食物网。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沿食物网流动。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设置互动游戏的,使学生对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相互连接形成食物网有立体的感受。
课件,此生态系统中青蛙数量近三年来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讨论青蛙数量减少的原因。
学生分析讨论青蛙数量减少的原因。农药运用,人为的捕杀。关键是人的活动对生物的影响,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
以青蛙减少代替教材中蛇的数量减少。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态系统中青蛙数量减少哪些生物数量也会发生变化?发生怎么的变化?课件形象地展示了此生态系统由平衡到不平衡又通过自我调节能力恢复平衡的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每个组的同学选择二种到三种不同的生物为研究对象,讨论青蛙数理减少这些生物的数量将发生的变化。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总结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但是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突破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互动合作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大胆的质疑。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课件,有毒物质在食物链的积累。
课件,黑龙江省十一月初关于猎捕野猪指令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报摘
学生发现问题,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所含的有毒物质越多?人吃了这样的鱼会怎么样?对省林业厅下发的文件你怎么看?假如你是政策的决策者你准备怎么做?
对人在生态系统中担当的角色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创建人与生物圈的和谐人类的责任。解读政策。参与社会的责任感及意识。保护物种的生存及发展。师生共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创设情境惯穿全部教学流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充分地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作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生活中的热点引入课堂,体现生物教学STS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无论是教学情境的创设, 学习方式的选择,活动的设置,都尊重学生的特点。在宽松和谐氛围合作探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互助合作,得到情感的升华。体现新课程教学以人为本的理念。
缺点: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只有在课低下头去,融入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那么课学教学将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演变成一条条涓涓的细流一直流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于众多辛勤工作在生物教学岗位的教师来说,我也只是一只渴望成蝶的毛毛虫,汲汲营营为自己做了一个蛹,在蛹里孤独地是期待着成蝶的那日。我相信没有完美的教学但是有可以
点评
本节课充分利用生物教学资源创设整体教学情境,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课改理念,架设教学与生活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方式的选择,问题意识的培养,互动游戏,焦点问题的分析,都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学生生态系统知识有整体认识,逐步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的转变,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他们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舞台。达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