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3+2】物理3年中考2年模拟专题复习学案 4.1 机械运动(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3+2】物理3年中考2年模拟专题复习学案 4.1 机械运动(原卷+解析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0-31 14:20:00

文档简介

4.1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m= m;1dm= m;1cm= m;1mm= m;1μm= m;
1nm= m。
2.测量长度的工具有 。还有游标卡尺、螺旋 。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 所测的直线;
(3)读数时, 正对刻度线。
(4)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即测量结果由 值、 值和 组成。21教育网
4.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h= min;1min= s。 21cnjy.com
5.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还有钟、表。
6.测量值与 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我们不能 误差,但尽量 误差。
多次测量求 、选用 的测量工具、改进 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
二、参照物
7.物体的 叫做机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 的。
8.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 。静止是相对 而言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来源:21cnj*y.co*m】
三、速度
9.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相同时间比通过的 ;二是在相同路程比通过 。物体运动快慢用 表示。21*cnjy*com
10.把路程与时间的 叫做速度。用字母 表示速度, 表示时间, 表示路程。速度的公式是 。
11.速度的主单位是 ,符号是 。交通运输单位是 ,符号是 。
1m/s= km/h。
12.把物体沿着 且 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变速运动用 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
13.用 测量运动的路程s,用 测量运动的时间t,根据 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18.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D
D
19.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A
D
15.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A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1 (2018?怀化)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3cm B.5.25cm C.3.25cm D.3.3cm
【解析】A、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远超过20次;故A错误;B、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远超过40次;故B错误;C、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故C正确;D、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达不到140次;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变式跟进1】(2018?郴州)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cm,物体长度为________cm
考点二:参照物
例2 (2018?大连)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B.山 C.河岸 D.岸边树木
【解析】A、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A符合题意;B、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C、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山与岸边的树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变式跟进2 】(2018?南通)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  )
A.垂直起飞 B.垂直降落 C.定速巡航 D.空中悬停
考点三:速度
例3 (2018?铜仁市)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B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A物体作变速运动
C.vA>vB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解析】A、乙图是B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甲图是A物体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vA=3m/s,B物体的速度,所以vA>vB,故C正确;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为sB=vBtB=2m/s×1.5s=3m,故D正确。故选:B。
【答案】B。
【点评】解答本题时一定要看仔细纵轴和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这道题的图象有别于我们常见的路程-时间图象,如果不认真看图,则很有可能会误认为A是静止不动,B是匀速直线运动。
【变式跟进3】(2018?枣庄)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一.选择题
1.(2018?山西)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
A.20次 B.40次 C.70次 D.140次
2.(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3.(2017?常州)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3.15cm B.3.150cm C.2.15cm D.2.150cm
4.(2018?广州)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5.(2018?广元)随着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由一个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站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此时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天宫二号” B.太阳 C.“长征七号” D.“天舟一号”
6.(2018?徐州)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 B.静止的 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 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
7.(2018?怀化)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8.(2018?黄石)下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选出说法正确的选项(  )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
C.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 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m/s
9.(2018?恩施州)如图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s)。两车的s﹣t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b中的图线Ⅱ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
B.图b中的t0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
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
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
10.(2018?娄底)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
二.填空题
11.(2018?宜宾)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12.(2018?贵港)国家级“奔跑中国?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首站﹣﹣2018贵港国际马拉松于2018年3月4日在贵港市新世纪广场起航开跑,CCTV5全程直播。其中半程马拉松距离为21.0975km,合________m.大山同学在奔跑过程中看到街道两旁的树木向后倒退,他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3.(2018?天门)在学校田径运动会1000m比赛中,甲、乙两同学前150s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甲同学在100﹣150s内的速度为________m/s,此后甲同学保持此速度直到终点,乙同学要在到达终点前赶上甲同学,则乙同学在150s后的速度至少为________m/s。
14.(2018?百色)小明在今年中考体育必测项目50m,以8s的好成绩跑完全程,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在测试过程中,若以小明作为参照物,站在终点的计时员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
三.实验探究题
15.(2016?福州)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图1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2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选填“A”或“B”)。
A. B.。
16.(2018?益阳)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
(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
四.计算题
17.(2017?德阳)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一.选择题
1.(2018?安徽模拟)关于物理实验中的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消除误差
B.错误只能减少,不能消除
C.误差的产生可能与测量工具有关
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就可以减小误差
2.(2018?思明区校级二模)厦门空中自行车道的护栏高度为1.3米,车道离地面的高度最接近(  )
A.3m B.5m C.7m D.9m
3.(2018?天桥区三模)2018年4月12日上午,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部队,如图所示,其中检阅的“济南舰”是我国主力水面战舰。若说“济南舰”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太阳 B.陆地 C.舰上的旗杆 D.正在降落的歼﹣15
4.(2018?莲池区二模)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经过4s,甲、乙相距12m
C.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往东运动 D.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5.(2018?东城区二模)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某次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内三个位置及对应的时刻,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0.40m/s
B.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
C.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可以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便于准确测量
D.在某次实验中,小组同学们发现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因此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度有关
6.(2018?绍兴二模)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利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即在暗室中采用闪光灯每隔相等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此时物体运动的位置。如图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竖直下落时的频闪照片(每隔0.02s闪亮一次),据此记录,两球均从a下落到b处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一定平衡 B.甲、乙两球的重力做功相等
C.甲球用时较长,为0.12s D.甲球受到的阻力大于乙球受到的阻力
7.(2018?澧县模拟)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0s B.3.2min C.200s D.180s
二.填空题
8.(2018?务川县二模)2018年1月2日中午12时,贵州省首条交旅融合高速公路﹣﹣遵贵扩容高速(简称贵遵复线)全线通车,该高速公路全长147km,其中,遵义市境内约44km,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为100km/h,一辆小轿车在该高速路上按设计速度行驶,在遵义市境内行驶需用________h,在行驶过程中,以轿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________的。
9.(2018?广丰区模拟)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广丰三十六大街自西向东行驶,看到两面的商店不断向________运动,我们认为商店在________运动,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10.(2018?龙岩一模)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cm,小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
三.实验探究题
11.(2018?临河区校级一模)如图甲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_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的坡度。
(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表明小车做的是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s.AC路程的读数如上图的刻度尺所示,则 AC=________cm。
四.计算题
12.(2018?平南县二模)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求:
(1)甲、乙两车在后10s的平均速度。
(2)若甲、乙两车均以后10s的平均速度匀速行驶完全程,各需多少时间?
4.1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 ,符号是 m 。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m= 103 m;1dm= 10-1 m;1cm= 10-2 m;1mm= 10-3 m;1μm= 10-6 m;
1nm= 10-9 m。
2.测量长度的工具有 刻度尺 。还有游标卡尺、螺旋 测微器 。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零刻线 、 量程 和 分度值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 紧贴 所测的直线;
(3)读数时, 视线 正对刻度线。
(4)测量结果由 数值 和 单位 组成。即测量结果由 准确 值、 估读 值和 单位 组成。
4.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秒 ,符号是 s 。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h= 60 min;1min= 60 s。 【出处:21教育名师】
5.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停表 。还有钟、表。
6.测量值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我们不能 消除 误差,但尽量 减小 误差。
多次测量求 平均值 、选用 精密 的测量工具、改进 测量 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
二、参照物
7.物体的 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 运动 的。
8.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 参照物 。静止是相对 参照物 而言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三、速度
9.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相同时间比通过的 路程 ;二是在相同路程比通过 时间 。物体运动快慢用 速度 表示。
10.把路程与时间的 比 叫做速度。用字母 v 表示速度, t 表示时间, s 表示路程。速度的公式是 。
11.速度的主单位是 米每秒 ,符号是 m/s 。交通运输单位是 千米每小时 ,符号是 km/h 。
1m/s= 3.6 km/h。
12.把物体沿着 直线 且 速度 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 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变速运动用 平均 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
13.用 刻度尺 测量运动的路程s,用 停表 测量运动的时间t,根据 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1 (2018?怀化)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3cm B.5.25cm C.3.25cm D.3.3cm
【解析】A、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远超过20次;故A错误;B、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远超过40次;故B错误;C、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故C正确;D、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达不到140次;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变式跟进1】(2018?郴州)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cm,物体长度为________cm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0.50cm对齐,右侧略偏过2.3cm,估读为2.3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2.35cm-0.50cm=1.85cm。
【答案】0.1;1.85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和读数,初中物理学习了很多测量工具的使用,但没有特殊说明,只有刻度尺的读数要有估读值,其它只要读到准确值即可。
考点二:参照物
例2 (2018?大连)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船 B.山 C.河岸 D.岸边树木
【解析】A、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A符合题意;B、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C、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山与岸边的树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变式跟进2 】(2018?南通)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  )
A.垂直起飞 B.垂直降落 C.定速巡航 D.空中悬停
【解析】飞机下落过程中试飞员感觉地面扑面而来,认为地面在向飞机运动,是以飞机为参照物,并且飞机垂直降落,所以感觉地面扑面而来,故B正确。故选:B。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运动状态确定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判断相对静止与相对运动的方法即可正确解题。
考点三:速度
例3 (2018?铜仁市)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  )
A.B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B.A物体作变速运动
C.vA>vB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解析】A、乙图是B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甲图是A物体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vA=3m/s,B物体的速度,所以vA>vB,故C正确;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为sB=vBtB=2m/s×1.5s=3m,故D正确。故选:B。
【答案】B。
【点评】解答本题时一定要看仔细纵轴和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这道题的图象有别于我们常见的路程-时间图象,如果不认真看图,则很有可能会误认为A是静止不动,B是匀速直线运动。
【变式跟进3】(2018?枣庄)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解析】AC、图中的s-t图象是曲线,说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也就是物体做变速运动,故AC不符合题意;B、图中的v-t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符合题意;D、图中的v-t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说明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并会通过观察图象来判断其运动状态。
一.选择题
1.(2018?山西)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
A.20次 B.40次 C.70次 D.140次
【解析】A、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远超过20次;故A错误;B、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远超过40次;故B错误;C、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故C正确;D、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达不到140次;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解析】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PM2.5的直径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所以PM2.5的直径为=2.5μm=2.5×10﹣6m=2.5×10﹣3mm=2.5×103nm。A、一粒米的长度在2m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柳絮的直径在250μ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细菌的直径在2.5μm左右。故C符合题意;D、原子的直径小于1n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3.(2017?常州)如图所示,小明用一端磨损的刻度尺测量橡皮的长度,长度为(  )
A.3.15cm B.3.150cm C.2.15cm D.2.150cm
【解析】(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图中起始端刻度值为1.00cm,末端刻度值为3.15cm,物体长度为3.15cm﹣1.00cm=2.15cm.故C正确。故选C。
【答案】C
【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2018?广州)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解析】由图可知:以广州塔为参照物,小芳是向西运动的,所以车是向西行驶的,杯子中是水原来随车一起向西运动,当车突然减速时,杯内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所以会向西溢出,故C正确。故选C。
【答案】C
【点评】掌握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以及惯性的应用,属于易错题。
5.(2018?广元)随着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由一个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站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此时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天宫二号” B.太阳 C.“长征七号” D.“天舟一号”
【解析】 “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一方为参照物,则另一方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舟一号”为参照物时,“天宫二号”是静止的,故只有D正确。故选D。
【答案】D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注意体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2018?徐州)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的 B.静止的 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 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
【解析】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相对于自动扶梯,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人是静止的;相当于商场地面,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人是运动的。故只有C说法正确。故选。
【答案】C
【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7.(2018?怀化)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解析】A、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正确。B、由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该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s﹣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C错误。D、速度随时间而变化,表示物体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A。
8.(2018?黄石)下图是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分析图象,选出说法正确的选项(  )
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 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
C.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 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m/s
【解析】A、由图象可知,两物体的s﹣t图象都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当t=0时,一条图线在100m处,另一条图线在0m处,说明两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出发,故A错误;B、两条图线中,一条随时间的增加路程增大,另一条随时间增加路程减小,说明两个物体往相反方向运动,故B错误;C、图线的交点表示在同一时刻,且位置相同,则两物体在t=10s时刻相遇,故C正确;D、由图象知,上面图线10s的时间运动了100m﹣50m=50m,其速度为v1===5m/s;下面图线在10s﹣2s=8s时间内运动了50m,其速度为v2===6.25m/s,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9.(2018?恩施州)如图a,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的某时刻,甲、乙两车相距S,经过时间t后,两车距离变为s1(s1<s)。两车的s﹣t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b中的图线Ⅱ表示的是甲车的运动情况
B.图b中的t0时刻表示甲乙两车此时的速度相等
C.t时刻一定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
D.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
【解析】A、由题和图a可知,甲乙两车最初的位置不同,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甲、乙两车相距s;由图b可知,两车同时出发,在0~t0时间内,两车的距离逐渐减小,说明是甲车的速度快,由s﹣t图象可知,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斜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表示速度越快,图b中,图线Ⅰ的倾斜程度越大,所以图线Ⅰ表示甲车的运动情况,则图线Ⅱ表示乙车的运动情况,故A错误;B、图b中的t0时刻,说明两车的位置相同,表示甲乙两车相遇,两车的速度并不相等,故B错误;CD、由A项解答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两车距离变为s1(s1<s),有两种情况:一是甲车尚未追上乙车,二是甲车超过乙车;所以,t时刻可能在图b中的t0时刻之前,也可能在t0时刻之后,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答案】D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10.(2018?娄底)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计下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米,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90km/h B.70km/h C.50km/h D.40km/h
【解析】由题意知,小明在汽车驶过第1根电线杆时开始计时,在汽车驶过第5根电线杆时停止计时,则汽车通过的路程(4个间隔距离):s=4×50m=200m,汽车的平均速度:v===20m/s=72km/h,约为70km/h,故B正确。故选B。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求出5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
二.填空题
11.(2018?宜宾)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
【解析】读取物体长度时,视线要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正确;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9.0cm对齐,右侧示数11.7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1.75cm﹣9.00cm=2.75cm。
【答案】B;2.7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做题时关键要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忘记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2.(2018?贵港)国家级“奔跑中国?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首站﹣﹣2018贵港国际马拉松于2018年3月4日在贵港市新世纪广场起航开跑,CCTV5全程直播。其中半程马拉松距离为21.0975km,合________m.大山同学在奔跑过程中看到街道两旁的树木向后倒退,他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解析】因为1km=1000m,所以21.0975km=21097.5m;大山同学在奔跑过程中,街道两旁的树木相对于大山同学向后运动,因此他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
【答案】21097.5;自己。
【点评】此题考查了单位的换算和参照物的选择,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
13.(2018?天门)在学校田径运动会1000m比赛中,甲、乙两同学前150s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甲同学在100﹣150s内的速度为________m/s,此后甲同学保持此速度直到终点,乙同学要在到达终点前赶上甲同学,则乙同学在150s后的速度至少为________m/s。
【解析】(1)由图可知甲同学在100﹣150s内通过的路程为:s甲=800m﹣600m=200m,
甲同学在100﹣150s内的速度为:v甲===4m/s;
(2)甲同学保持此速度跑完剩下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t甲′===50s;
由题意可知,乙同学要在到达终点前赶上甲同学,需要用时t乙=t甲′=50s;
乙同学在150s后的速度至少为:v乙===8m/s。
【答案】4;8。
【点评】准确分析图象中反映的信息、熟练运用速度的公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2018?百色)小明在今年中考体育必测项目50m,以8s的好成绩跑完全程,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在测试过程中,若以小明作为参照物,站在终点的计时员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
【解析】小明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v===6.25m/s;
若以小明作为参照物,终点计时员与小明同学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终点计时员是运动的。
【答案】6.25;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的求法;在处理变速运动的题时,无论中间的速度如何变化,只需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三.实验探究题
15.(2016?福州)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图1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c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中,如图2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选填“A”或“B”)。
A. B.。
【解析】(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的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54cm对齐,所以圆的直径为d=2.54cm﹣1.00cm=1.54cm;(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直径差的二分之一,即:(D2﹣D1),故B正确。
【答案】(1)1.54;(2)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读数和对于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知道内径指的是直径是关键。
16.(2018?益阳)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___(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
(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
【解析】1)由图知,小车从A到B的路程为s=s2﹣s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v==;(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计时早了,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v=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小;(3)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A、由图知,在s﹣t图象上,s不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知,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即变大,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D、由图知,在v﹣t图象上,速度v不发生变化,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1);(2)小;(3)C。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注意事项、图象分析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其中(3)有一定的难度。
四.计算题
17.(2017?德阳)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v=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1=v1(t0+t),①
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2=s1=v2t,②
由①②可得,v1(t0+t),=v2t,5km/h×(5×h+t)=10km/ht,
解得:t=h=5min;
(2)由v=可得,出发5min小明通过的路程,s=v1t0=5km/h×5×h=km;
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速度:v=v1+v2=5km/h+10km/h=15km/h;
由v=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t′===h;
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2′=v2t′=10km/h×h=km≈0.28km;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s总﹣s2′=2km﹣0.28km=1.72km。
【答案】(1)小明父亲经5min能追上小明;(2)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1.72km。
【点评】本题主要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关键对于相对速度要理解,要求熟练掌握。
一.选择题
1.(2018?安徽模拟)关于物理实验中的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消除误差
B.错误只能减少,不能消除
C.误差的产生可能与测量工具有关
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就可以减小误差
【解析】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有关;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的减小,不能完全消除误差;而错误是可以避免或消除的;减小误差的办法有:尽量使用较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等等;多估读几位数字不可以减小误差。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答案】C
【点评】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误差。
2.(2018?思明区校级二模)厦门空中自行车道的护栏高度为1.3米,车道离地面的高度最接近(  )
A.3m B.5m C.7m D.9m
【解析】已知空中自行车道的护栏高度为1.3米,由图知,车道离地面的高度大约是护栏高度的4倍,所以在4×1.3m=5.2m左右,接近5m。故选B。
【答案】B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3.(2018?天桥区三模)2018年4月12日上午,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检阅部队,如图所示,其中检阅的“济南舰”是我国主力水面战舰。若说“济南舰”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太阳 B.陆地 C.舰上的旗杆 D.正在降落的歼﹣15
【解析】A、济南舰相对于太阳的位置是变化的,则济南舰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B、济南舰相对于陆地的位置是变化的,则济南舰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C、济南舰相对于舰上的旗杆位置不变,则济南舰是静止的。符合题意;D、济南舰相对于正在降落的歼﹣15飞机的位置是变化的,则济南舰是运动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4.(2018?莲池区二模)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经过4s,甲、乙相距12m
C.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往东运动 D.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解析】(1)由图象知,4s时间甲车路程为s甲=4m,乙车路程为s乙=12m,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所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A错误;经过4s,甲、乙相距s=s乙﹣s甲=12m﹣4m=8m,故B错误;(2)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速度大于甲,若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故C正确;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点评】这是一道图象题,由物体的s﹣t图象,我们可以求:①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路程,②物体通过一定路程所用时间,③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④求物体的运动速度。
5.(2018?东城区二模)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某次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内三个位置及对应的时刻,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小车从乙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0.40m/s
B.小车沿斜面下滑过程中,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
C.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这样可以延长小车下滑的时间,便于准确测量
D.在某次实验中,小组同学们发现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因此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度有关
【解析】A、由图中知s乙丙=100.0cm﹣30.0cm=70.0cm,t乙丙=8s﹣6s=4s,
平均速度v2===17.5cm/s=0.175m/s,故A错误;B、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v1===10.0cm/s;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v3===22.5cm/s。比较可知,从甲位置到乙位置的平均速度不等于从甲位置到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的倾斜度应较小,不宜太大。故C正确;D、小车从斜面上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故小车从乙到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不能得出平均速度与斜面倾斜度有关。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点评】“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算出平均速度,计算过程中注意路程和时间的统一。
6.(2018?绍兴二模)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利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即在暗室中采用闪光灯每隔相等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此时物体运动的位置。如图是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竖直下落时的频闪照片(每隔0.02s闪亮一次),据此记录,两球均从a下落到b处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一定平衡 B.甲、乙两球的重力做功相等
C.甲球用时较长,为0.12s D.甲球受到的阻力大于乙球受到的阻力
【解析】A、乙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乙做直线运动,所以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甲做直线运动,所以甲做变速直线运动,故甲受力不平衡,故A错误;B、甲、乙两球的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两球均从a下落到b处,下落高度h相同,由W=Gh可知,甲、乙两球的重力做功相等,故B正确。C、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乙球所用时间为0.02s×3=0.06s,故C错误;D、乙球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乙受到竖直向上的阻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甲进行加速直线运动,甲的重力大于甲受到的阻力。甲乙重力相同,所以甲受到的阻力小于乙受到的阻力,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点评】本题图采用课本上的图片,通过图片判断匀速还是变速,物体受力情况等等,对于课本上的图片,要认真分析图片反映的内容,并且能挖掘和图片相关的物理信息。
7.(2018?澧县模拟)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0s B.3.2min C.200s D.180s
【解析】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0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2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20s=200s。故选C。
【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了停表的读数方法,注意把内、外盘的示数相加即所测得的时间。
二.填空题
8.(2018?务川县二模)2018年1月2日中午12时,贵州省首条交旅融合高速公路﹣﹣遵贵扩容高速(简称贵遵复线)全线通车,该高速公路全长147km,其中,遵义市境内约44km,双向6车道,设计速度为100km/h,一辆小轿车在该高速路上按设计速度行驶,在遵义市境内行驶需用________h,在行驶过程中,以轿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________的。
【解析】由v=可得,汽车在遵义市境内行驶时间:t===0.44h。
以轿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相对于轿车的位置在改变,所以路旁的树是运动的。
【答案】0.44?;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比较简单。
9.(2018?广丰区模拟)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广丰三十六大街自西向东行驶,看到两面的商店不断向________运动,我们认为商店在________运动,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解析】小明同学骑自行车自西向东行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两面的商店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两面的商店在不停地向西运动。
【答案】西;向西;自行车。
【点评】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谁是参照物时,关键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没有位置的变化。
10.(2018?龙岩一模)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cm,小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木块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读数为3.8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3.80cm﹣1.00cm=2.80cm。
【答案】0.1;2.80。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
11.(2018?临河区校级一模)如图甲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________(填“较小”或“较大”)的坡度。
(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表明小车做的是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________s.AC路程的读数如上图的刻度尺所示,则 AC=________cm。
【解析】(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4)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偏向“6”一侧,说明大表盘的读数应读大于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则该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00s+37.5s=337.5s。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AC的长度为20.0cm。
【答案】(1)v=;(2)较小;(3)小;变速;(4)337.5;20.0。
【点评】本题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要掌握测量原理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四.计算题
12.(2018?平南县二模)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求:
(1)甲、乙两车在后10s的平均速度。
(2)若甲、乙两车均以后10s的平均速度匀速行驶完全程,各需多少时间?
【解析】(1)甲车后10s的平均速度v甲===30m/s;
乙车后10s的平均速度v乙===45m/s;
(2)由v=得,t甲===40s;
t乙==≈26.67s;
【答案】(1)甲、乙两车在后10s的平均速度分别为30m/s、45m/s。(2)若甲、乙两车均以后10s的平均速度匀速行驶完全程,分别需要40s、26.67s。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难度不大,关键能够从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