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突破】 科学7上 第2章 观察生物 单元培优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重、难点突破】 科学7上 第2章 观察生物 单元培优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0-31 14:5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难点突破】 第2章 观察生物 单元培优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是由细胞构成 B.都能快速运动 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都能生长和繁殖
2.★骨髓移植能够治疗白血病,因为健康人的骨髓中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如图),这一过程称为细胞的( )
A.生长 B.分裂 C.分化 D.分类
3.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其正确变化顺序排列为( )
A.a→c→d→b B.a→b→c→d C.c→d→a→b D.a→d→b→c
4.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精子细胞中细胞质很少,这些细胞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
A.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B.细胞核的功能比细胞质重要
C.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D.环境影响细胞寿命
5.切洋葱时,会闻到难闻的气味甚至可能流眼泪,这些刺激物质是来自(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液泡
6.[2018·绍兴·1]下列表示植物细胞的是( )
A. B. C. D.
7.绍兴的市花是兰花,下列关于构成一株兰花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兰花个体 B.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兰花个体
C.细胞、器官、组织、兰花个体 D.细胞、组织、器官、兰花个体
8.下列是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正确的是(   )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D.调节反光镜——调节物像的大小
9.★★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小明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小明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其中不起作用的是( )
A.转动遮光器 B.转动转换器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动反光镜
10.★★如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为( )
①位于液泡的上方;②位于液泡的下方;③逆时针;④顺时针。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1.★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12.★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作了如下记录:①洋葱表皮细胞中央有较大的液泡;②口腔上皮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③洋葱表皮细胞中有叶绿体;④视野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⑤视野中光线过强时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⑥要想看到更多的细胞应换用放大倍数更大的目镜或物镜。以上记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⑤⑥ D. ②③④⑤
13.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对狗、鸽子、鳄鱼、鲢鱼四种脊椎动物进行分类,结果如图所示。该分类图不能体现的是(?? )
A.狗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的特征
B.鳄鱼和鲢鱼都具有体温不恒定的特征
C.采用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
D.分类时,可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
15.在生物分类等级中,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最多的和最少的分别是(?? )
A.种、界 B.界、种 C.门、界 D.种、科
16.[2017·杭州·3]下图六种动物分成甲、乙两类的分类依据是( )
A.水生还是陆生 B.是否胎生哺乳 C.体温是否恒定 D.是否具有脊椎骨
17.“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诗人对春天的描写。这里的“绿”源于(??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种子植物
18.[2018·金华、丽水·2]每年4~5月有些桂花树上长着紫蓝色的果子(如图)。桂果是一种中药原材料,有润肺止疼等功效。桂花树在分类上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19.自然界的生物都表现出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而松树却郁郁葱葱,从两者对寒冷环境的反应情况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槐树比松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比槐树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槐树与松树一样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D.两者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20.卷柏是一种奇特的蕨类植物。在水分不足时,它的根会从土壤里“拔”出来,身体缩卷成一个圆球,随风而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继续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卷柏的生存环境仅限于平原与海滩
B.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 没有固定功能
C.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
D.卷柏的根从土壤中不仅吸收水分, 还吸收有机营养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21.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现象;
(2)猫生小猫属于 现象;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现象;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现象;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现象;
(6)猫和老鼠的身体都是由 构成的。
22.★★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称为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称为 ;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则称为 。
23.李静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三个问题。请你分析并回答:
(1)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李静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写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的原因 。
(2)★★解决上述问题后,李静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 (填字母编号)。
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
(3)★★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而是在视野的右上方,李静应该把装片向 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24.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一段叙述:“拿一块清洁的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清水,用凉水把口漱净,取一根消毒牙签在口腔壁上轻轻刮几下,再把牙签放到载玻片的液滴中涂一下,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请纠正制片过程中的两处错误。
(1)????????? ?;(2)???? ??。
25.西红柿(又名番茄)富含维生素、糖类等营养物质,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尤其在夏季有的同学把它当作水果吃。请你结合所学的植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的同学当作水果吃,吃进去的应属于??????????组织。
(2)切开西红柿,你会发现这些现象:
①瓤中有些亮晶晶的“小颗粒”,这实际是一个个的?????;
②红色的甜酸可口的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来自于细胞结构的??????中;
③有些“筋络”把汁液分隔开,推测这些“筋络”属于?????组织。
(3)这些富含糖类等有机物的汁液实际是由细胞质中的????????将光能转变成的。
(4)种下番茄种子会长出番茄,决定该现象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结构的????????中。
26.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一生为科学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时,发现了细胞,其实胡克观察到的是软木细胞的细胞壁。细胞壁具有 的功能。

27.[2017·嘉兴·17]皮肤是人体重要的防卫屏障,也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如图为皮肤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皮属于 ?组织。?
28.[2018·嘉兴·23]检索表是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工具。
(1)生物检索表是根据生物一对或几对 的区别,逐级排列编制而成。
(2)下表是四种植叶片的信息表,某同学根据这些信息尝试对这四种植物进行分类,并制作了二岐式检索表,表中“*****”处信息已省略,此检素表中”?”处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类
叶片信息

叶缘内有褐色纹; 叶呈盾形、浅裂

叶缘内无褐色纹; 叶呈掌形、深裂

叶缘内无褐色纹; 叶呈盾形、深裂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掌形、浅裂
29.青藏高原有一种蝙蝠蛾,它的幼虫生活在地下,喜食头花蓼等植物的根。当幼虫感染了某种真菌后会僵硬而死,继而真菌菌柄从它的头部长出,吸取虫体营养。这就是冬虫夏草。根据资料回答:把头花蓼与蝙蝠蛾划分成两类的依据是 。
30.[2018·金华丽水·18]小科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下列物像(如图)。
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看到的物像依次是 。
31.下图是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主要步骤。

(1)滴在洁净载玻片中央的液体a是 。
(2)未经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时,细胞结构不够清晰,需用稀碘液进行染色。染色后的细胞结构中,着色最深的是 ,该结构与生物的 密切有关。
32.在做“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制作临时装片,并在低倍镜下观察,观察到的物像如图所示,甲同学的观察效果较好;另一位同学观察效果不好,是因为在临时装片中留有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33.★★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和 ,其中,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中所滴加液体的目的是为了 。
34.鼠、猪、猴等动物是医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实验动物,诺贝尔医学奖设立一百多年以来,其中有75个奖项得益于对实验动物的研究。
为了让实验动物的某种性状更接近于人体,提高动物实验的成效,科学家常通过改变动物 中的遗传物质来实现。
(2)★★但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出台法令要求减少实验动物的数量。下列可作为支持减少实验动物做法的理由是___________。(不止一个正确选项,填序号。)
①猪、鼠、猴等哺乳动物的某些性状接近于人类
②发明了一些替代动物实验的研究技术
③动物也有其自由生存的权利
④从实验动物得到的结果不能简单迁移到人类
35.某实验小组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律的影响”,进行了下列实验。
材料和条件:15℃的室温条件下,用10只大小一致、10秒内水蚤跳动范围在30~36次之间的成年水蚤,做了A、B两组实验,观察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四份等量的香烟烟丝中分别加入20mL、30mL、40mL、50mL的蒸馏水浸泡1天的浸出液。
实验方法:
①A组:每只水蚤先放在清水中计数,重复3次。
②B组:将A组的水蚤分别移入20mL、30mL、40mL、50mL蒸馏水的烟丝浸出液,同样重复3次。
③处理数据:分别计算出A、B两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将得到的数据绘成如上曲线图。
分析回答:
(1)根据曲线,我们可知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具有????作用,浓度越高,则???。
(2)★设置A 的作用是??????,在A、B实验过程中,要求相同的室温条件、大小一致的水蚤、等量的香烟烟丝等这些条件,这样做的目的是??????。
(3)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识到烟草对生物体是有影响的。请你用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36.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素的形成。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甲组
乙组
环境条件
阴暗、低温
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实验材料
同样多株韭苗
同样多株蒜苗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环境中一段时间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 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环境条件是 ,乙组环境条件是 。
②实验材料: 。
(3)如果“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成立,那么无光照组植物的叶子会显 色。
【重、难点突破】 第2章 观察生物 单元培优测试
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1) ;(2) ;(3) ;
(4) ;(5) ;(6) 。
22. ; ; 。
23.(1) ;(2) ;(3) 。
24.
(1) ;
(2) 。
25.(1) ;(2) 、 、 ;(3) ;(4) 。
26. 。
27.
28.(1) ;(2) ;
29. ;
30.(1) ;
31.
(1) ;(2) 、 。
32.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33. 、 、 。
34.
(1) ;
(2) 。
35.
(1) 、 ??
(2) 、 。
(3) 。
36.
(1)
(2)① ; ;?② 。
(3) 。
【重、难点突破】 第2章 观察生物 单元培优测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A
A
D
C
D
C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A
B
C
A
D
A
A
C
C
13.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直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放大,前者放大50倍,后者放大150倍,因此,看到的细胞数目是原来的1/3。
18.解析:桂花树会开花、结果,结出蓝色的果子,因此属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无果实,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不开花。
19. 解析:冬天槐树的叶片都已落下:蒸腾作用能散失水分,带走热量,降低温度,落叶能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寒冷干旱的适应。而松树却郁郁葱葱:松树的叶呈针形,蒸腾作用弱,也能适应寒冷的环境,因此郁郁葱葱。
20.解析:A.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A错误;B.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卷柏的根有吸收功能,有固定功能,B错误;C.卷柏的这种生存方式体现了它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D.卷柏的根从土壤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吸收无机盐,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由上而下运输的,D错误。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1)生长;(2)繁殖;(3)遗传;
(4)变异;(5)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6)细胞。
22.切片;涂片;装片。
[解析]:玻片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性的和临时性的;根据取材的不同分为切片、装片和涂片。其中从生物体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是切片;从生物体撕取、挑取或刮取的材料制成的是装片;由生物体内的液体物质涂抹而制成的是涂片。所以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少量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做临时装片。
23.(1)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2)B ;(3)右上方
24.
(1)载玻片中央应滴0.9%生理盐水,不应滴清水;
(2)观察前应加盖玻片。
25.(1)营养;(2)细胞、 液泡 、输导;(3)叶绿体;(4)细胞核
26.保护和支持细胞
27.上皮
28. (1)相对性状(或特征);(2)叶呈盾形;
29.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其他合理均可)。
30.(1)B→C→A
解释:(1)观察时,首先用低倍镜观察到B,再将要观察的对象移动到视野中央,得到C,然后换用高倍镜,看到A,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看清物象,得到D。故在看到D之前的顺序是B→C→A
31.
(1)生理盐水 ;(2)细胞核、遗传
32.气泡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33.清水、生理盐水、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34.
(1)细胞核
(2)②③④
35.
(1)促进、促进作用越强??
(2)对照、控制变量(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而对研究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科学实验设计中要注意操作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检测因变量。)
(3)答案合理即可
36.
(1)3 ;
(2)①阴暗、适宜的温度;光照充足、适宜的温度;?②同样材料
(3)白或黄白
?解析:(1)根据表中的实验方案可以判断其中的变量有3个,光照、温度和不同的材料。(2)想要探究“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变量应该是光,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故甲组阴暗、适宜的温度,乙组光照充足、适宜的温度;实验材料应是同样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