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鼓声咚咚响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鼓声咚咚响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桂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8-10-31 14:4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鼓声咚咚响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鼓的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间民俗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人物动态。3.通过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绘画语言创作少数民族通报打鼓的热闹场面
教学难点:画面人物的动态和构图安排。
课型方式:要素组合课 课时形态: 微型课
反思与评价
内容提要
时间
T
关键项、调控方法、策略


一、导入新课
1、实物演示,激情导入
2、用手拍鼓,激起学生的兴趣。
3、讲解鼓
二、讲授新课
1、展示打鼓的图片,揭题。
2、欣赏剖析,学习新知。
3、教师提问
4、分组讨论鼓有什么作用。
5、教师总结
三、学生作业
1、引导学生回忆打鼓画面,启发学生创作。
四、作业展评
课后反思:
5
10
10
5
1、把鼓摆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讲台上的鼓是什么鼓。
教师:同学们,这个鼓是什么鼓呢?
学生:。。。。。。
2、 教师用鼓锤击鼓,用手掌拍鼓,节奏时快时慢、时强时弱,鼓声时密时疏,重如雷鸣,轻如雨点,激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听听余老师用手掌拍鼓的节奏。
1、 教师讲解讲台上的是什么鼓,并出示多幅打鼓的图片,引入本课学习内容。教师板书课题—《鼓声咚咚响》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少数民族同胞打鼓的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上的图片,想想表现了什么。
学生:。。。。。
3、 教师启发性提问:同学们参加过学校鼓号队的活动吗?见过少数民族同胞打鼓吗?
学生:见过。在电视上见过少数民族同胞打鼓。
4、 学生分组讨论鼓有什么作用。
教师:那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我们的鼓有什么作用。
学生:(各小组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5、 教师简单总结,讲授本课新知。
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看到的、经历过的、印象深刻的、令人激动的打鼓的场面,启发学生的创作。
三、学生创作,大胆表现
1、 几个学生为一组,集体创作一幅画,表现少数民族同胞打鼓的场面。
2、 学生进行创作。
3、 教师巡堂。教师在巡堂辅导时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构思,适当夸张。
四、作业展示,共同评议。
1、 学生作业展示。
2、 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议。
3、 教师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以鼓励为主,及时指出一些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并对本课学习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