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论证要合理
部编版九上五单元
新知导入
议论文写作,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有论据,还要运用论证方法论证。本节课我们学习论证要合理。
新知讲解
论证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式。
新知讲解
1.举例论证
有两种形式,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概括总体性事实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枚举个别事例不要求全面周到,但要有一定的典型性。
新知讲解
2.道理论证
著作中的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
新知讲解
3.对比论证
正反两方面对比证明论点的方法。
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
新知讲解
4.类比论证
具有共同属性的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的论证方法。
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用。要注意结论的可靠程度。
新知讲解
5.比喻论证
用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
新知讲解
“论证要合理”的方法
1.论证要符合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论证是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必须符合逻辑规律。同样,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避免出现论据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
2.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能够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3.做到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拓展提高
优美语段
1.人要知足就快乐,心要简单就幸福。生活有时是困苦的,但也一定要高昂起头。逃避的不一定躲得过,面对的不一定最难过,孤单的不一定不快乐,得到的不一定能长久,失去的不一定不再拥有。人越往上走,心应该越能往下沉,心里踏实了,脚下的路才能走得安稳。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拓展提高
优美语段
2.日子这般美好,而人最是安然。择一处净土,辟一方诗意,修身或是修心,写文或是听曲,也都是不错的选择。我只愿岁月静好,时光如旧;我只愿珍惜幸福美好,莫负今朝。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生活之美,藏匿于每一个平凡的日子,珍惜幸福,莫负今朝,你我需要用心对待。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你看到我的快乐,
就像庄子看到了鱼。
你不是庄子,
我不是鱼。
上述诗句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观点。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证明自己的论点。
板书设计
写作 论证要合理
常用的议论文论证方法
论证要合理的方法
作业布置
两题任选一题写作:
1.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2.中国有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600字。
作文范例
快乐,源自于知足
快乐,是人们常说的,且每个人的心境不同,看待快乐的方式也就不一样。刘禹锡陋室简陋,却能以苔痕草色为乐;欧阳修仕途坎坷,却能以百姓安乐为乐;女排姑娘训练艰苦,却能以为国争光而乐;生活虽贫困,但温馨的亲情能带来快乐……所以说,人世间,快乐无处不在。
作文范例
但我们却常常能够听到人们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社会黑暗,抱怨自己的不快乐。贫穷的人抱怨自己不够富有,富有的人却抱怨自己不够自由;平凡的人抱怨自己不能成为大众的焦点,引起人的注意;而明星却抱怨自己不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平凡地活着。人——总是不断抱怨自己不曾拥有的,却从未知足属于自己的。
有人说,生病就是一个不断知足的过程。当你得了感冒时,才会发现健康的时候有多美好;后来,因为生病而坐轮椅时,才发现虽然感冒,但却能站着也是好的;而后,因每日坐着而生了褥疮时,才发现其实能安稳地坐着也很悠闲;到了最后病重,清醒的时间一天比一天少,才会怀念生褥疮的日子……
作文范例
人——应学会知足,古人云:“知足者常乐。”只有知足,才会感受生活,感受生活带给你的快乐。如果你还是觉得不快乐的话,那么请想一想那些还不如你的人;当你抱怨鞋子样式老土时,请想想那些没有鞋子穿的人;当你抱怨饭菜不可口时,请想想那些没有饭吃的人;当你抱怨父母不理解你时,请想想那些没有父母的孤儿们……这样,你有没有知足呢?知足的你有没有快乐呢?
人应知足,才能常乐,因为——快乐,源自于知足。
作文范例
知足常乐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
不知足常悲。有句俗语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受苦的还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只会徒生烦恼。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原本是为了让自己快乐,却在追寻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有的东西。即使后来有些人成功地拥有了名和利,也不复原本的快乐,何苦呢?很多人为了名利抛弃了亲情、友情,等到最后才明白这些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可是这些都已经消逝,再也找不回来了,因此他们只能空悲叹。
作文范例
知足常乐。多想想自己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起来。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
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一句话,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徘徊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逐内心的安宁。朝廷少了一名小官,却成就了一位佳作传千古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宋词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才会快乐。
作文范例
人生就像一场梦,要做个好梦,就得带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拥有的,比如亲情、友情。如果你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又怎么会不快乐呢?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上写作:论证要合理教学设计
课题 写作 论证要合理 单元 五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
学习 目标 1.了解常用的论证方法。 2.学会灵活运用论证方法来说理。 3.写议论性,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重点 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 学会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证明自己的论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议论文写作,要有一个明确的观点,有论据,还要运用论证方法论证。本节课我们学习论证要合理。 板书题目写作 论证要合理 温故知新导入。
讲授新课 师生合作,提出问题,分析解决。 常用的议论文论证方法 论证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式。常用的论证方法有: 1.举例论证 有两种形式,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概括总体性事实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枚举个别事例不要求全面周到,但要有一定的典型性。 2.道理论证 著作中的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 3.对比论证 正反两方面对比证明论点的方法。 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 4.类比论证 具有共同属性的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的论证方法。 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用。要注意结论的可靠程度。 5.比喻论证 用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在比喻论证中,比喻者是一组形象事例,被比喻者则是一种抽象的道理。 二、“论证要合理”的方法 1.论证要符合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论证是用道理和事实对观点进行证明,必须符合逻辑规律。同样,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避免出现论据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 2.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理的论证方法,能够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3.做到论证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可以采取设置分论点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层层深入展开论证。 三、拓展提高 优美语段 1.人要知足就快乐,心要简单就幸福。生活有时是困苦的,但也一定要高昂起头。逃避的不一定躲得过,面对的不一定最难过,孤单的不一定不快乐,得到的不一定能长久,失去的不一定不再拥有。人越往上走,心应该越能往下沉,心里踏实了,脚下的路才能走得安稳。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试着不为明天而烦恼,不为昨天而叹息,只为今天更美好。 2.日子这般美好,而人最是安然。择一处净土,辟一方诗意,修身或是修心,写文或是听曲,也都是不错的选择。我只愿岁月静好,时光如旧;我只愿珍惜幸福美好,莫负今朝。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生活之美,藏匿于每一个平凡的日子,珍惜幸福,莫负今朝,你我需要用心对待。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看到我的快乐, 就像庄子看到了鱼。 你不是庄子, 我不是鱼。 上述诗句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阐述观点。 五、作业布置 两题任选一题写作: 1.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2.中国有句俗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驳论文。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快乐,源自于知足 快乐,是人们常说的,且每个人的心境不同,看待快乐的方式也就不一样。刘禹锡陋室简陋,却能以苔痕草色为乐;欧阳修仕途坎坷,却能以百姓安乐为乐;女排姑娘训练艰苦,却能以为国争光而乐;生活虽贫困,但温馨的亲情能带来快乐……所以说,人世间,快乐无处不在。 但我们却常常能够听到人们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社会黑暗,抱怨自己的不快乐。贫穷的人抱怨自己不够富有,富有的人却抱怨自己不够自由;平凡的人抱怨自己不能成为大众的焦点,引起人的注意;而明星却抱怨自己不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平凡地活着。人——总是不断抱怨自己不曾拥有的,却从未知足属于自己的。 有人说,生病就是一个不断知足的过程。当你得了感冒时,才会发现健康的时候有多美好;后来,因为生病而坐轮椅时,才发现虽然感冒,但却能站着也是好的;而后,因每日坐着而生了褥疮时,才发现其实能安稳地坐着也很悠闲;到了最后病重,清醒的时间一天比一天少,才会怀念生褥疮的日子…… 人——应学会知足,古人云:“知足者常乐。”只有知足,才会感受生活,感受生活带给你的快乐。如果你还是觉得不快乐的话,那么请想一想那些还不如你的人;当你抱怨鞋子样式老土时,请想想那些没有鞋子穿的人;当你抱怨饭菜不可口时,请想想那些没有饭吃的人;当你抱怨父母不理解你时,请想想那些没有父母的孤儿们……这样,你有没有知足呢?知足的你有没有快乐呢? 人应知足,才能常乐,因为——快乐,源自于知足。 知足常乐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有人喜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 不知足常悲。有句俗语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象,受苦的还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只会徒生烦恼。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原本是为了让自己快乐,却在追寻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有的东西。即使后来有些人成功地拥有了名和利,也不复原本的快乐,何苦呢?很多人为了名利抛弃了亲情、友情,等到最后才明白这些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可是这些都已经消逝,再也找不回来了,因此他们只能空悲叹。 知足常乐。多想想自己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起来。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 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一句话,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徘徊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逐内心的安宁。朝廷少了一名小官,却成就了一位佳作传千古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宋词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才会快乐。 人生就像一场梦,要做个好梦,就得带着微笑,多看看自己拥有的,比如亲情、友情。如果你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又怎么会不快乐呢? 师生合作,发现问题,分析解决。 师生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证明自己的论点。 强调重点。
板书 写作 论证要合理 常用的议论文论证方法 论证要合理的方法 突出重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