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31 16:48:40

文档简介

第十六课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认读10个生字,1个多音字,书写9个生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任何的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实践的道理,从小培养学生爱观察,肯动脑的
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同学的讨论交流,懂得发明创造来源于实践的道理,从而培养
学生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生病了去医院,医生会用什么给你检查呢?
师:听诊器。那你知道听诊器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吗?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视频。(播放
视频)
师:你知道听诊器能听到声音的原因,那么你知道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吗?他
是怎样发明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吧!
2. 板书课题《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
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别人。
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 生字词指导(见课件)
(3)教师范读课文
2. 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1)词语理解:
仔细:向有关方面提出自己的主张。
清楚:清晰;明白;有条理。
果然: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多音字:
zàng 心脏

zāng 脏水
3.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讲的是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因为他想及早发现人体因疾病出现的异常变化,于是从两
个孩子玩跷跷板游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故事。
三、精读领悟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 (第 1段):雷奈克医生为寻找一种能测病人内脏的仪器而万分焦急。
第二部分(第2-3段):雷奈克医生受游戏的启发发明听诊器。
第三部分(第4段):雷奈克医生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自然段,从哪些词看出肺结核给人带来灾难?
可怕
许多病人痛苦地死去。
师:目前全世界每天仍有5000人死于这种病,仅2006年就有200万人死于该病。每年
约有13万人死于它。它被称为“白色瘟疫”。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2)此时雷奈克心情怎样,他是怎么想的?
心里十分难过。
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
变化呢?
(3)你能用“如果……就……”完成下面的思索吗?
如果能及早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就能及时诊断。
如果能及时诊断,就能治疗肺结核病。
(4)“心里十分难过。他整日思索着。”说明雷奈克是一位怎样的医生?
有爱心,尽职敬业。
3.第二部分
(1)品读第2-4自然段,“缓步”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连走路都在思索着如何及早发现人体内因疾病出现的异常变化。
(2)雷奈克医生被什么情景吸引住了?
被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吸引住了。
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跷跷板,一个蹲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板上轻轻地
划着。
(3)从这两个男孩的游戏中,雷奈克医生发现了什么?
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
(4)此时,雷奈克怎么做的?“果然”说明了什么?
他亲自做了实验,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果然”说明事实与雷奈克预想的一样。
(5)小组合作:实验:一生贴在讲桌上听,同桌在另一头轻轻用笔划。你听到了什么?
(6)口语训练:此时,他高兴极了。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他想:如果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膛,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会不会听到心跳声呢?
(7)雷奈克回医院,实验的结果怎样?句中的“啊”能去掉吗?
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不能,“啊”体现了雷奈克惊喜激动的心情。
师:从这一过程我们看到了一位医生的什么品质?
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积极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8)朗读:雷奈克每天可以用它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
“它”是指什么?
卷纸筒。
就这样,雷奈克每天用这个卷纸筒给病人检查、诊断。可这还不是真正的听诊器。
5. 第四部分
(1)品读第4自然段,思考: 雷奈克又有什么发现?他是怎么做的?
雷奈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
他把小木棍改成了空心木管,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师:我们又看到雷奈克医生的什么精神?
不断探索,改进不足,对医学事业不懈追求。
师:1816年的一天,雷奈克在检查一位患心脏病的年轻妇女时,一张纸卷成管状,一
端放在病人心脏部位,然后倾听纸管的另一端。事后他回忆说:当时既惊诧,又喜悦,我听
见心跳声,而且比过去听过的要更清晰。为了更方便地使用这种方法诊断病情,他自制了一
个木质的听诊器。
(2)雷奈克的发明离不开什么?
思考、观察、尝试、研究。
6.知识拓展:你能复述发明的经过吗?
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他把卷纸
筒的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另一头凑近自己的耳朵。 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就
这样,雷奈克每天可以用它仔细听病人内脏的声音,然后分析研究,作出诊断。以后,雷奈
克又发现空心木管听诊效果更好。于是,他把小木棍改成了空心木管,两端做成喇叭状,这
就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师:因为听诊器的发明,使得雷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为“胸
腔医学之父”。木制听诊器一直用到1850年,才被橡胶管制成的听诊器所替代。1852年一
位名叫乔治·卡曼的美国医生在听诊器上加了两个耳机。到了1878年,有人己发明出麦克
风,并且一只麦克风被接在听诊器的胸部端,将声音放大。
7. 搜集科学家创造发明的小故事,感受他们的高贵品格。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读了雷奈克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只有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五、课堂练习
1.我会写词语
(痛苦)地死去 (可怕)的疾病 (动人)的声音
(轻轻)地划 (喇叭状)的听诊器 (敬业)的医生
2.我会组词。
珍(珍珠) 郊(郊区) 船(船只)
诊(诊断) 效(效果) 沿(边沿)
六、作业布置
1. 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观察
雷奈克 启发 来于实践
发现
改进
【教学反思】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文中写了一名叫雷耐克的一声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
通过反复的试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在教学中,通过重点语句的引导,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主
人公雷内克的思想变化。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
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出示两句写有“如果……就……”围绕课文内容
的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