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06 11:57:47

文档简介

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2课时
科学浙教版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复习
1、气候的概念?
2、影响气候的因素?
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主要用气温和降水等要素来描述。
太阳辐射受纬度影响
海陆性质
地形
你知道还有哪些因素对气候有影响?
季风
人类活动
地面性状
洋流
气压带
思考
新知讲解
季风
1、同一纬度的中国大陆和太平洋,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别是哪个高?
2.用空气对流运动原理分析这种气温变化对风向的影响。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差异导致同一纬度的地区:冬季大陆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夏季大陆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大陆因冷而形成高压区,海洋因热而形成低气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夏季大陆因热而形成低气压,海洋因冷而形成高压区, 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思考:


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
陆地吹向海洋:偏北风






完成下表
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温度和湿度状况有何差异?
冬季风:寒冷干燥;
夏季风:温暖湿润。
思考
冬季风
夏季风
陆地 海洋
冬季 气温
气压
风向
夏季 气温
气压
风向
概念:季风是指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夏季风
冬季风:西北季风
夏季风:东南季风
世界季风示意图
冬季风
我国季风主要集中在东部,称为东部季风。
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
改良局部小气候
植树造林
修建水库
防风固沙
大面积农业灌溉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
造成气候恶化
排放大量有害物质
冰箱使用氟利昂
电厂排放废气含CO2
毁坏森林
气候恶化表现之一: 温室效应
冰川消融
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低地
温室效应造成的威胁:
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乱砍滥伐;湖泊等湿地减少
气候恶化表现之二: 热岛效应
暖空气团
湿











气候变化
读图
根据下图归纳中国 500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点。
气温变化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1、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的温暖时期;
2、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的寒暖交错时期;
3、公元1400年 ~1900年的寒冷时期;
4、公元1900年以来的气候波动时期。
温暖时期
寒暖交错时期
寒冷时期
波动动期
竺可桢(1890~1974),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性著作有《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和《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在过去的温暖时期,北冰洋的极地冰盖曾经消融,大象曾经出现在我国的淮河流域。
在寒冷期,我国的太湖和鄱阳湖曾经多次封冻
1、气候总是表现出波动变化特点。气温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
2、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中。
气候变化
3、中国气温变化和全球气温变化基本一致。
全球气温变化
中国气温变化
课堂练习
1.浙江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季风
2.季风形成原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海水比热容大 B.陆地比热容小
C.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 D.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小
D
C
拓展提高
读“亚洲东部和南部1月、7月的季风图”,回答问题。
(1)上左图中①处的风向为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东南季风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的差异
西北风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逐渐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1、概 念
季风是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
2、分 布
3、我国季风
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为盛行偏南风。
4、我国东部季风形成原因
主要是由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差异形成的。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人类可以改良局部小气候
2、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气候恶化
3、气候恶化表现
热岛效应
温室效应
气候变化
2、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中国气温变化和全球基本一致。
1、气候总是表现出波动变化特点。气温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题2.6 《气候及气候的影响因素》第2课时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2课时练习
1.下列关于季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东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
B.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海洋气压低于陆地气压
C.季风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转移而显著变化
D.季风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2.浙江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季风
3.季风形成原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海水比热容大 B.陆地比热容小
C.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 D.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小
4.竺可桢认为我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时期,正确排序是 ( )
①温暖时期 ②寒冷时期 ③寒暖交错时期 ④气候波动时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5. 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自西域归来的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从科学角度分析,这两种风分别是( )
A. 夏季风、冬季风  B. 西北风、东北风
C. 冬季风、夏季风  D. 秋季风、春季风
6. 下列有关季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陆地气压低于海洋气压
B. 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冬季海洋气压低于陆地气压
C. 季风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显著变化
D. 风向季节变化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7.读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减小了污染范围
B.提高了市区的温度
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D.降低了市区污染程度
8.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季风气候特点的是( )








9. 当我国大陆内部为一强大的高压所控制,东南沿海的北太平洋海域为低压时,气候特点是( )
A. 高温多雨  B. 日趋暖和,降水减少
C. 日趋寒冷,降水增多  D. 气温低,降水减少
10.根据中国近5000年来气温距平变化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明朝时北冰洋的极地冰盖曾经融化
B.寒冷时期农作物不会生长
C.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中
D.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不同步








11.读“亚洲东部和南部1月、7月的季风图”,回答问题。
(1)上左图中①处的风向为__________。
(2)据图分析,东南季风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图 第12图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工作组”最新完成的一份报告草案宣称,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很有可能是近50年来全球气温升高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漫画“啊!地球出汗了!”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材料一、二告诉我们,气候还受____________的影响。
(2)“地球出汗了”是指全球____________现象,又 称温室效应,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__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产生的。(3)将下列地理知识重新排序,组成地理联系,并将序号填入对应空格内
A.全球气温升高 B.海平面上升 C.二氧化碳增加 D.燃烧煤、石油?
E.沿海低地被淹 F.两极冰川融化
(4)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应该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C 4.B 5.A 6.D 7.D 8.D 9.D 10.C
11. (1) 西北风
(2) 海洋和陆地的比热性的差异
12. (1)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人类活动
(2)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
(3) D C A F B E
(4)极地地区的冰雪大量融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探索新能源;植树造林;减少私家车数量;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2.6《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年级上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原理。 2.了解季风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上图标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对各地气候的差异的分析,学会分析各地的气候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气候各地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让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 季风的形成
难点 季风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1、气候的概念? 2、影响气候的因素? 思考:你知道还有哪些因素对气候有影响? 讲述:本节课我们将从季风和人类生活来讨论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1.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主要用气温和降水等要素来描述。2.太阳辐射受纬度影响、海陆性质。3.地形。 学生思考回答:季风、人类活动、地面性状、洋流、气压带、风带等。 复习引入
讲授新课 思考:1、同一纬度的中国大陆和太平洋,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别是哪个高? 2.用空气对流运动原理分析这种气温变化对风向的影响。 设计表格 讲述:冬季风是陆地吹向海洋,是偏北风;夏季风是海洋吹向陆地,是偏南风。 问: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温度和湿度状况有何差异? 阅读课本:什么是季风的概念? 读图: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 问:说说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恶化表现之一:温室效应 气候恶化表现之二:热岛效应 读图:根据图归纳中国 500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点。 阅读:竺可桢 讲述:在过去的温暖时期,北冰洋的极地冰盖曾经消融,大象曾经出现在我国的淮河流域。在寒冷期,我国的太湖和鄱阳湖曾经多次封冻 教师总结气候变化:1、气候总是表现出波动变化特点。气温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 2、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中。3、中国气温变化和全球气温变化基本一致。 学生回答:1.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差异导致同一纬度的地区:冬季大陆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夏季大陆气温高,海洋气温低。2.冬季大陆因冷而形成高压区,海洋因热而形成低气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夏季大陆因热而形成低气压,海洋因冷而形成高压区, 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学生回答:不一样 学生完成表格 学生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学生讨论会回答: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概念:季风是指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学生读图后回答:夏季风东南方向,冬季风西北方向。我国季风主要集中在东部,称为东部季风。通过世界季风示意图可知: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 学生讨论后回答:1.改良局部小气候,像植树造林、修建水库、防风固沙、大面积农业灌溉。 2.造成气候恶化,像毁坏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 电厂排放废气含CO2、 冰箱使用氟利昂等。 温室效应的原因: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乱砍滥伐;湖泊等湿地减少 温室效应造成的威胁: 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经济高度发展、能量消耗较多、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特殊地区。这些特点使城市形成了一种气温较高、湿度较低、雾霾增多的特殊气候,它使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犹如海面上的岛屿,称为城市“热岛”现象。 学生读图后回答:气温变化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 1.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的温暖时期; 2.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的寒暖交错时期; 3.公元1400年 ~1900年的寒冷时期; 4.公元1900年以来的气候波动时期。 学生阅读了解竺可桢:竺可桢(1890~1974),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性著作有《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和《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构建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任的理念。 培养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回顾
板书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1、概念:季风是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2、分布: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 3、我国季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为盛行偏南风。 4、我国东部季风形成原因:主要是由海洋和陆地的比热容差异形成的。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人类可以改良局部小气候 2、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气候恶化 3、气候恶化表现: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气候变化 1、气候总是表现出波动变化特点。气温变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 2、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中国气温变化和全球基本一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