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通过分析资料认识生态系统及其成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思路,增强环保意识。
2、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资料、学习微课,构建生态系统的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难点: 通过分析、归纳,认识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二、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这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初中生物50个重要概念之一。它是生态系统部分的重点内容,是后面第二课时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的考点;而且所学内容比较宏观、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2、学情分析
“生态系统”这个名词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听说,但是学生对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知之甚少。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认识到 “环境影响生物”、 “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这些结论有助于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概念。7年级的学生具备初步的分析、归纳能力,给出足够的材料,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分析,得出结论。
3、设计思路
根据奥苏伯尔有意学习理论,呈现丰富的材料帮助学生组建概念;学生通过学习微课,完成学习任务,一步步构建概念,实现课堂的翻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首先,复习上节课的结论,课本中 “想一想,议一议”案例作为先行组织者,引出 “生态系统”这一名词,并认识案例中提到的部分;然后展示生态瓶,引导学生学习微课《生态瓶的制作和原理》,完成分类游戏;接着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再次布置学生观看微课《生态系统的组成》,完成课本概念图的填空;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概念图下定义,说出 “生态系统”的概念;最后在考试模式下,学生完成相关联系,重点讲解学生通过率比较低的题目。
三、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
1、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
3、课时安排: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微课《生态瓶的制作和原理》和《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瓶、多媒体终端课室
5、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min)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1. 提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布置学生阅读思考课本“想一想,议一议”的问题
3. 引出“生态系统”这一名词
1. 复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阅读思考
5
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生态系统的组成
1.引导学生说出 “想一想,议一议”的案例中提及的部分
2.展示生态瓶,布置学生学习任务:观看微课《生态瓶的制作和原理》,完成分类游戏
3.广播展示几位学生的分类结果
4.布置学生学习任务:观看微课《生态系统的组成》,完成课本概念图的填空(课后练习P25第5题)
1. 说出“想
一想,议一议”的案例中提及的部分
2. 观看微课《生态瓶的制作和原理》,完成分类游戏
3. 展示分类结果,并说明原因
4. 观看微课《生态系统的组成》,完成课本概念图的填空
20
学生通过学习微课,完成学习任务,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讲解和讨论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有效达成知识目标;呈现丰富的相关素材,帮助学生从中总结、归纳。
生态系统的定义
引导学生根据概念图,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小组讨论,总结归纳生态系统的定义
6
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实现学生知识网路的构建,帮助学生有意义学习。
练习
1.布置学生在考试模式下完成练习
2.针对学生通过率比较低的题目,进行讲评
1. 完成练习
2.相互讲评
5
巩固知识
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总结本节的主要知识点
4
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检测反馈
学生做练习
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组成
2、定义
生态系统=生物+环境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使用微课作为教学手段,形式新颖,实现课堂的翻转;应用数字化平台进行教学检测,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能够通过展现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实现概念的生成,学生自主构建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概念的内涵。但是,本节课使用到较多的设备,在课前需要调试好每个学生需要使用的每一项设备,减少突发情况的发生;另外,学生的讨论预留时间如果能够更加充分,学生的讨论就能够更加深入,更好地认识到概念的内涵。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通过查找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并合作排列卡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从局部到整体的思想,并增强环保意识。
2、学习目标
(1)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根据问题情境准确写出食物链
(3)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书写
(2)难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变化关系及生物富集现象
4、课标要求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分析说明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环节,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现象。给予学生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排列拼接,画出食物链和食物网,并创设情境分析数量变化和学习生物富集现象。
二、教学设计思路
1、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食物链的书写学生容易出错,所以需要练习。
2、设计思路
食物链和食物网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食物链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通过黑板所展示的小组讨论出的食物链各环节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这时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自主构建的食物链的知识本身,而且培养了自主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通过水俣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生物富集现象,从而渗透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情感教育。最后梳理、组合,理顺本节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理解记忆,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
1、课时安排:第2课时
2、教学过程:
环节及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及规则
设计意图
导入2分钟
播放 “猎豹捕食羚羊” 的一段视频。
提问:视频中反映了生物间的什么关系。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认识生物圈中的捕食关系。
引起视觉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认识生态系统中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食物链的学习
1、概念 (5分钟)
2、书写(8分钟)
(一)活动一:建构概念:小组卡片拼接(给予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卡片),得出食物链的概念。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谚语为实例先让学生自己书写食物链。展示可能的两条食物链结果,先不评价哪条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小组
讨论:
(二)活动二:小组 讨论分析食物链特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1、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
2、起点:从绿色植物开始,
3、用箭头连接,箭头的方向指向捕食者。归纳总结出食物链的
书写模式。
(三)小竞赛:根据谚语情境书写出正确的食物链
(一)活动一:卡片拼接活动规则:
1、一定要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进行卡片排列。
2、先排列出带蛇这种生物的组合。
3、小组分工;做好记录。给上台展示的小组加分,补充小组也加分。
(二)活动二:小组讨论探究:
1、观察这三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点)?他们由生态系统中的什么成分组成?
2、起点生物是什么?它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3、每条食物链中的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根据所吃的食物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
(三)小竞赛:学生书写展示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按照吃与被吃的顺序排列出来生物,引入对食物链概念的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音乐可以调节情绪,可以渲染气氛。
拼接完成后,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归纳总结出特点并提炼出书写食物链的要点。
以竞赛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食物网的学习(15分钟)
生物富集现象(5分钟)
活动三
让学生在下发的生态系统的纸上画出其他的食物链。
小组上台汇报所画的食物链。
大屏幕展示学生8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图。
活动四
创设情境1:假设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其他生物发生怎样的变化?
引出牵一发动全身的思想。
情境2:假设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了环境的污染,分析食物网中随着食物链的传递有毒物质的积累情况。
请学生举例,总结生物富集现象。
1、每组画出纸上显示的生态系统中所有的食物链,组内进行交流。
2、完成后小组上台展示分享,其他组可以补充并发表自己观点。
注:语言流畅+3分,描述准确+3分,体现逻辑思维+3分。
思考:仔细观察这张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这些食物链是互不关联的吗?为什么?结合这一特点,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得出: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学生结合所画食物网分析数量关系的变化。
小组发表观点,学生上台在音乐中讲解日本水俣病的案例
通过画食物链自主观察发现特点引入食物网概念的学习。
让学生通过排、画、讲、比等多种形式获得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认识。
以食物网为核心分析生物数量关系的变化,训练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让学生讲例子,活跃气氛,达到课标会举例的要求。
绘制思维导图(5分钟)
绘制思维导图,进行总结
明确本节知识网络,理清以生态系统为核心的整节知识内容。
训练理性思维,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检测反馈
学生做练习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