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和技能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聚落的作用及保护。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聚落的作用和保护,初步掌握搜集地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生存教育,树立爱护聚落环境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重点:聚落的分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难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新
课
导
入
展示世界不同地区聚落的图片,世界不同地区聚落的大小和景观有很大差别,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聚落的形成和分布。
自
主
学
习
一、聚落与环境
阅读教材P81~83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聚落?
答案:人们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导致乡村和城市聚落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3.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答案: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
4.聚落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答案:在一些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5.聚落的分布形态有什么差异?
答案:平原地区的聚落呈团块状,在河流、山麓和谷地的聚落呈条带状。
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阅读教材P84,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聚落有什么意义?
答案:特色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百科全书”。
2.怎么保护传统聚落?
答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教
学
过
程
合
作
探
究
探究活动 聚落的形成
1.乡村与城市聚落差异
读图,回答乡村和城市有哪些差异,并完成下表。
【教师总结】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很大,城市聚落一般也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聚落
规模
建筑物
道路
生产方式
乡村
小?
矮?
稀疏?
农业?
城市
大?
高?
稠密?
工业、服务业?
2.影响聚落分布的条件
在下图的横线上填写适合聚落分布的条件。
答案:①充足 ②肥沃 ③平坦 ④便利 ⑤丰富
【精讲点拨】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水源、土壤、交通、资源等。
3.聚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观察下面特色民居,填写下表。
典型民居
建筑特征
主要原因
A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高大,分上下两层,底层堆放杂物,楼上住人
通风散热,避免虫兽侵袭?
B因纽特人的冰屋
墙体很厚
气候寒冷,就地取材,易于保暖?
C西亚民居
厚墙,小窗
降水少,节约建筑材料,防止外面热量进入?
D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在黄土坡上挖掘而成
黄土直立性好,就地取材造价低,冬暖夏凉?
【精讲点拨】各地的景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风格迥异,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教
学
过
程
课
堂
小
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聚落的概念、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其中聚落的建筑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板
书
设
计
当
堂
检
测
1.读城市和乡村景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乡村交通发达 B.城市建筑高大、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小 D.乡村房屋高大、分散
2.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规模小
B.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
C.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密集
D.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晚一些
3.下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D )
A.a B.b C.c D.d
4.关于聚落的发展变化,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
B.保护好有价值的建筑群和遗址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D.遗址没有实用价值,应拆旧盖新
5.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聚落文化的是( C )
A.有人在古建筑物上刻写“xxx到此一游”
B.为了招揽游客,在旅游风景区大兴土木,建设大面积的宾馆和饭店
C.敦煌博物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
D.某历史文化名城为了建经济开发区,拆掉了古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