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复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1-01 14: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复习学案






















1、人们把≥10℃持续期内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叫作活动积温,反映了各地的热量状况,是农作物活跃生长的指标。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指标,我国可以划分为A?? ? ,B ?? ?? ,C?? ? ,D ?? ?? ,
E ?? ? ? ,五个温度带和F ?? ?? 气候区。
2、不同的温度带种植的作物和耕作制度不尽相同:
(1)中温带种植喜凉作物:春小麦、马铃薯、甜菜、大豆等,一年 ??熟。
(2)暖温带种植喜温作物:冬小麦、棉花、花生等两年 ??熟至一年 ??熟。
(3)亚热带种植喜热作物:水稻、甘蔗、油菜等一年 ??熟至 ??熟。
(4)苹果适合种植在 ??带,柑橘适合生长在 ??带,菠萝、香蕉、椰子等种植在 ??带。
3、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是 ?? ----- ? ?一线。
4.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干湿地区的名称A? ,B? ,C? ,D? 。

5、连线

湿润区 草原

半湿润区 荒漠

半干旱区 森林草原

干旱区 森林

6、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一共有5种气候类型:A 、B 、C 、D 、E 。
7、写出数字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① 、② 、③ 、④ 、⑤ 。






















1.如图中所示风的名称及风向为(  )
A. 夏季风、东北B. 夏季风、东南
C. 冬季风、东北D. 冬季风、东南
2.下列关于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包括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B. 影响我国的冬季风主要来自北冰洋
C. 在夏季风的影响下,我国夏季各地都高温多雨
D. 我国境内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秦岭---淮河线
C.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 如图,沿着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最符合我国哪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规律(  )
A. 人口,密度逐渐增大 B. 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 夏季风逐渐增强 D. 地势逐渐降低
5.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风的强弱关系 B. 冬季分的强弱关系
C. 距海远近的不同 D. 热力性质差异的大小
读“哈尔滨、北京、广州、武汉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6-8题
6.图中A,B,C,D与所代表的城市连线,正确的是( )
A. A—北京 B. B—广州 C. C—武汉 D. D—哈尔滨
7.关于四城市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城市冬春季节降水多. B.B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C. C城市秋冬季节降水多 D. D城市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8.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主要有( )
A. 雨热同期 B. 冬冷夏热 C. 冬雨夏旱 D. 全年高温多雨
9.关于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描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都不均匀
②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一般来说,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7、8两月里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 南北气温都较高 B. 南北气温差异大
C.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 气温最低区域在北方
11.图为北京、上海、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上海、哈尔滨和海口四城市对应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分别是( )
A. 甲、丁、丙、乙
B. 甲、乙、丙、丁
C. 丙、乙、丁、甲
D. 丙、丁、甲、乙
12. 造成四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差异 B. 经度差异 C. 地势差异 D. 纬度差异
13.图中最能反映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特点的是( )
A. B.


C. D.


14.我国1月0°C等温线大致经过( )
A. 昆仑山—秦岭一线 B. 秦岭—淮河一线
C. 天山—阴山一线 D. 大兴安岭—太行山一线
15.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是( )
A. 全国普遍低温,南北温差不大 B.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C. 自北向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D. 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16.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 )
A. 黑龙江省北部 B. 内蒙古北部 C. 青藏高原中部 D. 新疆北部
17.我国四大盆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 准噶尔盆地 B. 塔里木盆地 C. 柴达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__________气候区,降水集中在__________季,__________同期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2)甲地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
(3)丁地大体位于青藏高原,形成独特的__________气候。
(4)说出甲、丙两地的降水差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总结我国气候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和夏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
(1)图中A、B所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该地区年降水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上。
(2)A、B两大区域界线大致经过的山脉中,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山也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经过的山脉。
(3)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海洋的偏________________(南或北)风,此季风进退“失常”时往往会给我国造成________________灾害。
(4)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季风很难到达B地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条)















如图中的山脉和河流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完成1-3题.

1. 图中河流的名称是( )
A. 长江 B. 黄河 C. 塔里木河 D. 淮河
2. 下列几组数字,有可能为正常年份A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A. 5℃ B. ﹣32℃ C. ﹣4℃ D. 16℃
3. 下列有关A地与B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的河流冬季不结冰
B. B地属于暖温带、湿润地区
C. A地年降水量小于800mm
D. B地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
4. 小云和她的同学寒假期间到我国不同地区观光旅游,下面的照片,你认为不是在南方地区拍摄的是( )
A. B.
C. D.
5. 下列是描述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的语句,其中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A.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B. 黄土地、黑土地,火炕、窑洞、马车
C. 鱼儿肥、莲藕壮,船儿穿梭运输忙
D. 青稞酒,酥油茶,牦牛,布达拉宫
6. 话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一日兴起,决定从东海沿北纬30°一路西行,再进行一次“西天取经”。师徒四人将沿途的见闻感受发在微博上,其中不可信的是:( )
A. 为师参观了蜀地的油菜花田、西藏的布达拉宫
B. 俺老孙喜欢江南的阴雨连绵,也喜欢拉萨的阳光灿烂
C. 俺老猪见识了鱼米之乡的平坦广阔,也见识了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D. 俺老沙发现长江下游江面宽阔,水流平缓;上游江面狭窄,滩多流急
7. 我们的衣、食、住、行和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吊脚楼
B. 南北方降水差异大——南船北马
C. 青藏高原日温差大——藏袍
D. 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肉、奶制品
8. 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乙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气候。
(2)自然环境对民居有较大的影响,图2中的民居属于A地区的是___________(填数码代号),①民居主要在我国的___________上(填地形区)。民居③形成是由于当地人民___________生活的需要形成的,而南北方民居“南尖北平”从自然因素分析是受当地的____________影响形成的。






参考答案
知识整合

巩固练习1.B 2.A 3.D 4.B 5.C 6.C 7. D 8.A 9.B 10.A 11..C 12. D 13.C 14.B 15.C
16.A 17.D
18.(1)季风,夏,雨热 (2)高温多雨 寒冷干燥 (3)高原山地
(4)甲地降水多,丙地降水少。甲地距海近,丙地距海远
19.(1)A (2)大兴安岭 (3)南,旱涝 (4)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距海远,山脉阻挡
拓展提升
1.D 2.C 3.C 4.B 5.B 6.C 7. A
8.(1)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2)③,黄土高原,游牧,降水





知识结构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约50℃),越向北气温越低

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南北气温的差异

划分依据:活动积温的多少

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及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空间分布: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西干湿的差异

划分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
地区和干旱地区)

干湿地区

夏季风 雨热同期


冬季风


影响我国的季风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季风气候显著

气候复杂多样: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
       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特征

知识整合梳理



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梳理

核心素养:气候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南方地区降水较多,位于湿润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北方主要位于半湿润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
西北地区较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南方潮热多雨,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窗户大,墙体较薄,便于通风散热;
北方相对干燥,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窗户小,墙体较厚,便于保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