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01 12:3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导演在拍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即将出使西域,该场面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 )
A. 铁剑 B. 丝绸 C. 陶器 D. 葡萄
2.今天我们强调要以“以德治国”,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 高祖时期 B. 文景时期 C. 武帝时期 D. 光武帝时
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
A.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 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
4.关于“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吸取秦亡教训
B. 儒家治国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C.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D. 秦末农民战争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5.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来源于 ( )
A. 儒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6.汉代,“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 )
A. 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
B. 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
C. 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
D. 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
A. 黄帝 B. 禹 C. 秦孝公 D. 秦始皇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最早的纸出现于( )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9.据《东观汉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因为他( )
A. 改进和推广造纸术
B. 出使西域归来
C. 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D. 东渡日本成功
10.道教之所以被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它( )
A.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 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C. 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D. 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11.下图是学生设计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12.2016年3月,广受关注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经过5年来的考古挖掘,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出土金器、铜器、简犊等珍贵文物1万余件,被誉为2015年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早在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封国问题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 )
A. 实行分封制
B. 推行郡县制
C. 颁布“推恩令”
D.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3.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小雪同学对中国古代医学非常感兴趣,她上网查阅资料时搜集到如下信息:“他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称为‘医圣’”。据此判断,信息中的“他”是( )
A. 扁鹊 B. 华佗 C. 张仲景 D. 李时珍
14.汉初高祖采取了“兵皆罢归家”的措施,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 巩固统治 B. 增加农业劳动力
C. 稳定民心 D. 稳定社会局势
15.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的( )
A. 夏朝 B. 商朝 C. 汉朝 D. 新朝
16.当今,保健节目多见于电视荧屏。古代中国人早已创制“五禽戏”用于健身。“五禽戏”创于( )
A. 春秋时期 B. 秦朝初期 C. 东汉时期 D. 三国后期
17.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可以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A.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B.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
C.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D. 166年,一批大秦人来到东汉赠送礼物
18.2014年2月,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的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A. 秦朝 B. 新朝 C. 隋朝 D. 元朝
19.如图所示两幅图片与那个宗教有关?( )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20.汉朝可以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的都城是( )
A. 咸阳 B. 洛阳 C. 长安 D. 殷
21.小明想了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情况,你会向他推荐(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22.万里长城在秦始皇时期的主要功能是( )
A. 旅游景点 B. 军事防御 C. 划定国界 D. 分封诸侯
23.电视栏目《百家讲坛》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此节目曾对有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的是( )

A. 他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 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 他统治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
D. 他推行改革,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24.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分划自己的封地给子弟 , 建立小侯国的目的是( )
A. 恩赐亲戚 B. 树立皇帝权威
C. 巩固统一 D. 加强中央集权
25.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 )
A. 秦朝人民习俗,喜欢拄拐杖
B. 秦朝法律的残暴
C. 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D. 人民为了赶时髦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项羽年少时曾见秦始皇巡视会稽(古地名),见其阵势威武,而周围的老百姓都很敬畏,于是说:彼可取而代之(意思说秦始皇也可以被取代)。他叔叔项梁大惊,掩住他的口说:不能乱说,这是要诛灭全族的。
材料二 项羽年少时,读书不成;学剑,又不成。他叔叔项梁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能记记人的名姓而已,学剑只能抵挡一个人,我要学习打败千军万马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项羽很高兴,但依然是会一点点就不肯再学了。
材料三 后来项羽和刘邦争天下,被汉军围在垓下,自度不能脱身,怜然作诗一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后杀出重围至乌江却又不肯一个人过江东,于是自刎而亡。
材料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
(1)读完上面的历史故事,你觉得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2)诗歌最能描写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历史材料三中项羽吟唱的诗歌,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和内心世界?
(3)材料四是后人对项羽的一个评价,这首诗歌颂了项羽什么品质?
(4)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关于项羽的历史故事。
27.图说历史,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在经济、文化、思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秦朝的统治?
(2)秦长城西起哪里,东到哪里?
(3)写出秦朝疆域的四至?
28.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的时候,西汉国力强盛。然而,身居高位的汉武帝却无法摆脱烦恼。而他也正是在不断地消除烦恼的过程中,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大汉帝国。请你根据下列史料,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可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终于彻底解决。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说出汉武帝在“守业”中解决了哪一 困扰中央的重大问题。从材料中找出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
(2)结合所学回答,汉武帝采取哪一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
(3)结合所学和材料二,指出汉武帝为什么“心神不宁”。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让自己心神安宁?
(4)汉武帝的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29.科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们围绕“纸的发明”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探究一 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1)上述图片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纸发明前中国人的书写材料。请从中选出一种材料说明它的不足之处。
探究二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2)纸的发明是在什么时候?提到造纸术人们忘不了蔡伦,蔡伦在造纸术方面做出的贡献是什么?
探究三 造纸术的传播

(3)从上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请你谈谈造纸术传播的意义。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
(1)上述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张骞拜别汉武帝应该携带中国的特产,葡萄是西域的水果,丝绸之路开通后才传入中国,故选D。
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经历了秦末农民起义和四年的楚汉之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西汉初年,统治者了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3.【答案】B
【解析】西汉初期,儒生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加入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等思想,顺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而被汉武帝上升为封建正统思想,从此之后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正统地位,其原因是儒家思想不断吸取诸子百家思想,从而能不断适应不同时期的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4.【答案】B
【解析】汉初,文帝和景帝吸取了秦亡的教训,调整生产关系,轻徭薄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时期才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本题选B。
5.【答案】D
【解析】回顾已学史实可知,法家主张变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此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意,而儒家、墨家、道家均与中央集权无关,故选D。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所给信息,C 说法正确,汉朝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东西方的商品可以互通。A 项说法不恰当,B、D 项说法绝对,可以排除。故本题应选择 C。
7.【答案】D
【解析】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他自称始皇帝。

8.【答案】C
【解析】通过考古发掘,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纸。人们从“积飘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9.【答案】A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东汉时期的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答案选A。
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尊奉道教是因为它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维护封建统治。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疆域,要求学生掌握各个朝代的疆域地点,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难度不大。
12.【答案】C
【解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汉武帝时期”,“解决封国问题的措施”。采用排除法,A、B不是汉武帝时期的,由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这样A、B、D选项可排除,只有选项C正确,故选C。
13.【答案】C
【解析】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称为医圣,《伤寒杂病论》是他的巨作,答案选C。
1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让士兵回乡务农是为了正价农业劳动力,这是直接目的,B项符合题意;巩固统治和稳定社会局势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稳定民心的措施是轻徭薄赋;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夏朝的建立者是禹;商朝的建立者是汤;汉朝的建立者是西汉的刘邦和东汉的刘秀;王莽是西汉外戚,他于公元9年篡汉建新,建立的新朝;故选D。
16.【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他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 故选C。
17.【答案】A
【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所以答案选A。
1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后期,朝廷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3年,王莽被攻进长安的起义军杀死, 王莽政权被推翻,所以王莽政权是个短命的王朝。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9.【答案】A
【解析】题干第一幅图片是白马寺、第二幅图片是佛教雕像,它们都与佛教有关;东汉明帝时派人去西域求佛法,东汉明帝时在河南洛阳修建的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2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咸阳是秦朝的都城;洛阳是东汉的都城;长安为西汉的都城;殷是商朝几次迁都后的都城;故选B。
21.【答案】D
【解析】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纷争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22.【答案】B
【解析】为了防范匈奴的进攻,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万里长城。

2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图片人物在教材中标为汉武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他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与秦始皇相关,不符合题意;选项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与汉文帝、汉景帝相关,不符合题意;选项D他推行改革,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与秦孝公相关,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4.【答案】D
【解析】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强盛起来,汉武帝作为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大一统的统治。由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的诸侯国势力十分强大,构成对中央的威胁,汉景帝曾经进行削藩却失败,汉武帝吸取了其中的经验,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分划自己的封地给子弟,让地方诸侯国不断分封,越封越小,甚至找借口,凭借强大的中央实力,直接削去许多的诸侯国,这样就彻底解决了至汉初以来威胁中央的地方割据势力,大大达到了强化中央集权的目的。
25.【答案】B
【解析】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其原因是秦国主张以法治国,商鞅变法后,实行连坐、腰斩酷刑,如果犯一点小错误,不是砍手就是砍腿。说明了秦朝法律的残暴。选B项。
26.【答案】(1)项羽是一个有豪气而又勇武,少智粗犷但不乏人性的历史人物,可谓个性鲜明。(根据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2)英雄末路,心境悲伤,对失败充满了不甘。
(3)英雄豪迈,宁死不屈,浩气长存。
(4)巨鹿之战时破釜沉舟。
【解析】(1)根据四则材料的内容。可以概括出项羽是一个有豪气而又勇武,少智粗犷但不乏人性的历史人物,可谓个性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材料三种项羽的诗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可以体会到项羽英雄末路,心境悲伤,对失败充满了不甘的心境。
(3)根据材料四中的诗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以概括出后人心中的项羽是充满了英雄豪迈,宁死不屈,浩气长存人物。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项羽有关的故事有巨鹿之战时破釜沉舟。巨鹿之战中项羽担任了援赵大军的主帅,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然后又下令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将士们都愣了,项羽说:“没有锅,我们可以轻装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赵国!至于吃饭嘛,让我们到章邯军营中取锅做饭吧!”大军渡过了漳河,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战士们一看退路没了,这场仗如果打不赢,就谁也活不成了。项羽指挥楚军很快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同秦军展开了9次激烈的战斗,渡河的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个个如下山猛虎,个个都奋勇拼杀。沙场之上,烟尘蔽日,杀声震天。楚军将士越斗越猛,直杀得山摇地动,血流成河。经过多次交锋,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大败,杀死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被打得走投无路,放火自焚而死,章邯带着残兵败将急忙后退。那些旧贵族派来的援军,看到项羽大获全胜,又是佩服,又是害怕。从此项羽就做了上将军,诸侯的军队都归他统率。
27.【答案】(1)嬴政(秦始皇);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思想:焚书坑儒
(2)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解析】(1)图中的皇帝指的是嬴政(秦始皇);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他在经济、文化、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有: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
(2)秦始皇三十三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
(3)秦朝疆域的四至是: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
28.【答案】(1)王国问题。汉高祖时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随着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2)允许诸侯王将白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汉武帝时诸子百家学说的流行不利于中央集权: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万面采取措施,为大一统帝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奠定基础,使国家空前强盛。
【解析】(1)根据材料一“王国问题终于彻底解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守业”中解决了王国问题。由“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可知汉高祖时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王,随着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从而削弱王国势力。
(3)根据材料汉武帝 “心神不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的时候,诸子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使他“心神不宁”。因此汉武帝为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一统逐渐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使西汉国力最为强盛。
29.【答案】(1)如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书写不方便;竹木简:较笨重;丝绸:价格昂贵。
(2)西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
(3)世界各地的造纸术都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
【解析】(1)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汉代以前,我国古代人类书写材料主要有龟壳、兽骨、青铜器、竹简、帛等,其中又以竹简使用较多。如丝绸(帛)虽然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受限。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家在甘肃天水的一座墓里,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
(3)根据图片可知世界各地的造纸术都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造纸技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30.【答案】(1)商鞅变法召怨天下。
(2)不对。秦朝的灭亡是因为暴政。
【解析】(1)题文“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提供的信息:只是商鞅变法,不广纳良言,虽然能够促使秦国快速达到富裕强盛,但也招致了秦国众人的怨恨。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召怨天下。
(2)因为商鞅变法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政治改革,它使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朝迅速灭亡,主要是秦的暴政所致。它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根据要求即可回答:不对。秦朝的灭亡是因为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