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1-01 15:4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动物的行为,按照行为的目的或表现形式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 攻击 行为、 繁殖 行为、 迁徙 行为、领域行为、 社会 行为等。?
2.分类:从 行为获得的途径 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定义: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遗传物质 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在 遗传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环境 因素的作用,由 生活经验和学习 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4.关系: 先天性 行为是 学习 行为的基础。?
5.意义:动物的 先天性 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 复杂环境 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强 ,学习行为越 复杂 。?
知识点2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6.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 观察 法和 实验 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7.实例: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1)用小鼠做实验,因为这类小动物经过训练,能 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种新的行为 。?
(2)“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 学习 行为。小鼠属于哺乳动物,学习能力比蚯蚓 强 ,“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 少 些。?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尺蠖静止不动时,它的形状像树枝这种行为属于 (C)
A.攻击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节律行为
2.下列有关“老马识途”这一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由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B.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
C.与遗传因素无关,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D.与小鸟喂鱼一样,是马的本能
3.蝴蝶的成虫有长长的、卷曲着的舌,只能吸食花蜜和露水;蜻蜓的幼虫叫水虿,生活在水中,能捕食蚊子的幼虫等。“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分别描绘了蝴蝶和蜻蜓的 (C)
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 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取食行为、繁殖行为 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4.家蚕经过5次蜕皮之后,吐丝作茧,决定这种行为出现的因素是 (D)
A.环境 B.学习
C.生活经验 D.遗传物质
知识点2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5.不同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B.体形小的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多于体形大的动物
C.“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先天性行为
D.“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只与刺激强度大小有关
【解析】“尝试与错误”是动物后天性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与动物体形大小和刺激强度大小都无关。
6.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表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A)
动物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65
32
5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课后巩固提升
1.你见过合肥野生动物园内的猴子吗?下面是猴子的一系列有趣的行为,你认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C)
A.猴子看到陌生人时逃走
B.猴子向人“行礼”
C.猴子爬到树顶采摘桃子
D.猴子向游客索取桃子
【解析】A、B、D项都是出生后,猴子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性学习行为;C项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它们的相同点是 (D)
A.生来就有的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D.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3.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B)
4.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的意义
C.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D.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的学习所得,与遗传因素无关
5.一位养鸭老人,手中提着鸭食,身后跟着一群竖“一”字排列的鸭子。请分析,此过程中鸭子的行为有 (B)
①取食行为 ②学习行为 ③社会行为 ④迁徙行为
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饲养了三种动物,在实验中发现它们都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同学们根据它们的学习能力由弱到强进行排序,最可能的结果是 (D)
A.蚯蚓→猫→青蛙 B.猫→青蛙→蚯蚓
C.猫→蚯蚓→青蛙 D.蚯蚓→青蛙→猫
7.杜鹃不筑巢、不孵卵也不育雏,这些工作全由小杜鹃的“义父母”代劳。如图为苇莺在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苇莺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C)
①先天性行为 ②由环境因素决定 ③学习行为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苇莺在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这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8.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动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划分,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
B.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具有相同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C.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不一定越多
9.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不需要后天学习
B.后天性行为是动物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C.动物的行为都是从亲代继承获得的
D.动物的行为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0.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从行为方面分析,主要是因为人类具有最强的 (B)
A.取食行为 B.学习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11.下列关于动物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学习行为是哺乳动物特有的行为,鱼类和两栖动物较为低等,不具有学习行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改变
C.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D.与先天性行为相比,动物的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
12.将下列现象与所属行为用线连起来。
①黄鼠狼偷鸡 A.防御行为
②大雁南飞 B.攻击行为
③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C.社会行为
④两只雄师搏斗 D.迁徙行为
⑤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
周围的动静 E.取食行为
13.阅读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与错误”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如图所示。
资料二: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鸡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后,学会绕道取食,如图所示。
(1)“蚯蚓走迷宫”与“鸡的绕道取食”这两种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都属于 学习 行为。?
(2)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强 ,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 少 ,也越能利用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大大增强了适应 复杂环境 的能力。?
(3)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这种行为也会受到 遗传因素 的影响。?
14.在探究小鼠走迷宫的实验中,迷宫中设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左转也可右转。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会被奖励一些食物。实验统计数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小鼠属于 哺乳 动物。?
(2)实验时应选择活泼健康处于 饥饿 状态的小鼠。?
(3)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走迷宫时 平均转错的次数 逐渐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经过训练,小鼠获得了走迷宫的学习行为 。?
15.俗话说:“人有人言,鸟有鸟语。”不同的白冠雀群的鸣声虽然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个白冠雀鸟群(B)中去,等到a长成成鸟,a的鸣声就不同于A鸟群反而接近于B鸟群。但如果把白冠雀的幼雏(b)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声。请回答:
(1)a的鸣声,具有B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 学习 行为所起的作用;b学不会黄莺的鸣声,是因为b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声的 遗传物质 。?
(2)上述实验说明, 学习 行为是在 先天性 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生活经验 和 学习 而获得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