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殖民地的反抗斗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殖民地的反抗斗争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01 12:4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殖民地的反抗斗争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及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知道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和思考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通过学习和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究,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拉丁美洲和印度长期落后的原因,增强发奋图强的民族责任感;通过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学习和推崇他们的爱国主义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玻利瓦尔、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事迹。
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的一些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具有野童性和残酷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扰。”面对殖民者的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激烈的抗争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殖民地的反抗斗争》。
新课讲解:
一、“南美的解放者”
1.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1)西班牙的国内状况
1808年法国军队进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拿破仑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登上西班牙王位,西班牙各省组织中央执政委员会,领导抗法斗争。西班牙政局动荡,给西属美洲人民的独立斗争创造了有利时机,斗争遂在三个战区同时展开。得到法军占领马德里的消息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土生白人地主和商人于1810年4月19日成立最高执政委员会,宣布撤销全部殖民机构,进行独立斗争。
(2)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侵略
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归属中国以前就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从15世纪末西班牙殖民者来到拉丁美洲大陆,到19世纪初西班牙及其他殖民者对拉丁美洲进行疯狂的掠夺,加深了拉美
人民的灾难和痛苦,引起了拉丁美洲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情绪。这样的情绪越积越重,导致大规模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战争的爆发。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玻利瓦尔与圣马丁
玻利瓦尔出身于委内瑞拉的土生白人贵族家庭。从小热爱祖国,他青年时期曾远渡重洋,先后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留学,受到了民主、科学和革命等进步思想的熏陶。他亲眼看到了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社会的改革和变化,深受鼓舞,立志要为南美洲解放事业奋斗终身。1810年,他投身于委内瑞拉的革命斗争。他在求学时就下定决心要打碎殖民者加在人民身上的锁链。在打击西班牙殖民军的战斗中,他宣布要废除奴隶制,解放黑人奴隶。同时,他答应在革命后给一切参军的战士分配土地。贫苦大众踊跃参军,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他由海地进入委内瑞拉,跋涉千里、越过冰冻的安第斯山。取得波耶加战役的胜利,解放波哥大城,结束了西班牙在哥伦比亚的殖民统治。回师解放委内瑞拉,再向西进,到厄瓜多尔,最后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圣马丁是拉美独立运动的另一位领导人。他率领起义军由南向北,解放了阿根廷、智利等地。1822年,在与玻利瓦尔会谈后,他把部队交给玻利瓦尔统一指挥并离开了南美。后来,圣马丁被阿根廷、秘鲁和智利三国共尊为“祖国之父”。
(2)玻利瓦尔领导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玻利瓦尔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率领革命军与殖民军不懈作战。1816年,他在委内瑞拉东部建立根据地,宣布解放奴隶,许诺战后将土地分给起义士兵,获得了人民的支持,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玻利瓦尔率领起义部队,转战南北,把厄瓜多尔、秘鲁等地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在解放秘鲁时,为彻底打垮西班牙殖民军,玻利瓦尔决定翻越安第斯山,直捣敌人的心脏秘鲁。可是安第斯山山势险峻,终年积雪,难以攀登,加上遇到恶劣天气,不少士兵生病。行军中玻利瓦尔总会骑着战马来回高喊:“战士们,前进就是胜利!”他的鼓舞坚定了士兵们的斗志。起义军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西班牙军队的背后,敌人惊慌失措,溃不成军。
1826年,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结束。由于功勋卓著,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为了纪念玻利瓦尔的功绩,今天的玻利维亚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3)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
拉美独立运动彻底粉碎了西班牙、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国家格局。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现在,莫迪政府的改革促使印度经济走出泥淖,驶入快速增长的轨道,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但是,印度政治、经济、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并非短期内可以迎刃而解。政治上,莫迪的改革仍然存在不小的阻力,政治分散化、地方化的趋势并未完全消除,尤其是邦一级印度人民党还不能掌控政治格局的演变。经济上,大规模的贫困人口仍然严重制约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扶贫脱贫任重而道远,绝非短期可以解决,也绝非靠经济发展自身就可以解决。从社会方面来说,种姓问题、妇女问题、贫富分化带来社会对立,将随着印度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而更加突出。
虽然现在的印度存在一些社会问题,但是它是独立的国家,而印度在历史上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备受英国的压迫和侵略。刚才我们学习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印度反抗英国的斗争。
1.印度密拉特城的土兵起义
19世纪初期,由于英国的残酷剥削和疯狂掠夺,印度各地不断有土兵(曾经雇用了大量当地人在殖民军队中效力,这些人称为“土兵”)哗变。1857年,印度密拉特城的土兵因受英国殖民者的侮辱,奋起反抗,发动了印度民族大起义。这次起义的原因据说是英国人发给土兵的子弹上涂有牛油和猪油,土兵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极大侮辱,严重伤害了信奉印度教(忌食牛肉)和伊斯兰教(忌食猪肉)的广大土兵的感情。最终,这一事件成为民族起义的导火索,土兵起义。
2.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失败
(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迅速发展
印度民族大起义由印度土兵爆发后,起义队伍迅速扩大,许多王公贵族和僧侣也参加进来,起义烽火席卷印度。
(2)章西女王抗英
1858年3月,英军攻打章西,章西女王亲临前线与敌奋战。但由于缺乏外援,章西城被英军占领,女王率少数人突围。在防守瓜廖尔城时,女王骑着白色战马,身穿战衣,纵横驰骋,多次打败英军进攻。6月18日,英军用炮火攻破城门,涌入城内。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女王奋力拼杀,直至英勇牺牲,牺牲时年仅23岁。
(3)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因
英国殖民者调集军队进行镇压。各地起义军基本上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再加上有的封建王公被敌人分化,在关键时刻动摇投敌,1859年起义最终失败。
(4)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充分体现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强意志,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表现出的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成为后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一个精神源泉。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及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认识到拉丁美洲人民和印度人民为反抗殖民统治发起的斗争分别是拉丁美洲独立运
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知道了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