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 数学 九年级上 3.4.1.1 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定理教学设计
课题
3.4.1.1 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定理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定理,能根据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从而训练学生对数学定义的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领会教学活动中的类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②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关相似定理的判定,让学生懂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通过解答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长社会见识。
③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应用能力,建模意识,空间观念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重点
根据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难点
根据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知识
+
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有段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同样的对与三角形的相似也有许多的判定方法,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探究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回顾下之前学过的知识:
/
【导入新课】如图,在△ABC中,D为AB上任意一点,过点D作BC的平行线DE,交AC于点E.
(1)△ADE与△ABC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吗?
相等
(2)对于△ADE与△ABC,它们的边长是否对应成比例?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可以知道两个三角形的边长成比例.
(3)△ADE与△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移动DE的位置结论还成立吗?
关系: △ADE与△ABC相似.
平移DE的位置结论还是成立.
/
结论:只要DE//BC,△ADE与△ABC始终相似.
证明:
/
/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并跟着教师的讲解思路思考问题,并探究知识。
导入新课,利用导入的例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讲授新课
+
例题讲解
讲授新课
+
例题讲解
从刚刚导入新课的探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接下来,我们看一些具体的例子:
【例1】如图,在△ABC中,已知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求证:△ADE∽△ABC.
/
证明 :∵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
∴DE∥BC.
∴△ADE∽△ABC.
【例2】如图,点D为△ABC的边AB的中点,过点D作DE∥BC,交边AC于点E.延长DE至点F,使DE=EF. 求证:△CFE∽△ABC.
/
证明 ∵DE∥BC,点D为△ABC的边AB的中点,
∴AE=CE.
又∵DE=FE,∠AED=∠CEF,
∴△ADE≌△CEF.
∵DE∥BC,
∴△ADE∽△ABC.
∴△CFE∽△ABC.
【讲授新知】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
在△ABC中,
∵DE∥BC,
∴△ADE∽△ABC.
【例3】已知DE//BC,如果再作MN//DE,共有多少对相似三角形?
/
解析:
/
结论:相似具有传递性.
结合导入的思考和老师的讲解,利用探究理解和掌握成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的基本定理。
老师在例题讲解的时候,自己先思考,然后再听老师讲解。
讲授知识,让学生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的基本定理。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课堂练习
1.如图,△ABC中,若DE∥AC=2,
AD
DB
=2,DE=4cm,则AC的长为( D )
A.8cm B.10cm
C.11cm D.12cm
/
2.已知AB∥CD,AD与BC相交于点O.
若
BO
OC
=23,AD=10,则AO= 4 .
/
3.如图,身高为1.6m的某学生想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她沿着树影BA由B到A走去,当走到C点时,她的影子顶端正好与树的影子顶端重合,测得BC=3.2m,CA=0.8m,则树的高度为 8 m.
/
4.如图,D、E、F分别是△ABC的AB、AC、BC边上的点,且DE∥BC,EF∥AB.求证:△ADE∽△EFC.
证明:∵DE∥BC,
∴△ADE∽△ABC,
又∵EF∥AB,
∴△EFC∽△ABC,
∴△ADE∽△EFC.
5.如图,DF∥BC,交AC于点E,CF∥AB.
求证:△ABC∽△CFE.
证明:∵DF∥BC,交AC于点E,
∴△ADE∽△ABC.
∵CF∥AB,
∴△ADE∽△CFE,
∴△ABC∽△CFE.
学生自主完课堂练习中的练习,然后在做完之后根据老师的讲解进一步巩固知识。
借助练习,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便于学生巩固知识。
借助练习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便于学生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们一起来回忆总结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
跟着老师回忆知识,并记忆本节课的知识。
帮助学生加强记忆知识。
板书
两个三角形相似(1)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
作业
教材第78、79页练习第1、2题.
教材第89页练习3.9第1题.
/
3.4.1.1 相似三角形判定的基本定理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每题:1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1.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点,DE∥BC,DE=1,BC=3,AB=6,则AD的长为( )
A.1 B.1.5 C.2 D.2.5
///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如图,DE∥BC,则下列不成立的是( )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3.如图,△ABC中,若DE∥AC,
????
????
=2,DE=4cm,则AC的长为( )
A.8cm B.10cm C.11cm D.12cm
4.(1)如图1, DE∥BC,则△ADE∽△ABC,对应边的比例式是: ==;
/
(2)如图2, A′B′∥AB,则△OA′B′∽△OAB,对应边的比例式是:==.
5.如图,∠ADE=∠B,求证:△ADE∽△ABC.
/
6.如图,在△ABC中,已知DE∥BC,AD=4,DB=8,DE=3.求BC的长.
/
7.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取一点C,连接AC、BC,在AC上取点M,使AM=3MC,作MN∥AB交BC于N,量得MN=38 m,求AB的长.
/
8.如图,DF∥BC,交AC于点E,CF∥AB,求证:△ABC∽△CFE.
9.如图,在△ABC中,∠C=90°,正方形EFCD的三个顶点分别在边AB、BC、AC上,AC=4,BC=3,求正方形CDEF的边长.
10.如图,AD∥EG∥BC,EG分别交AB,DB,AC于点E,F,G,已知AD=6,BC=10,AE=3,AB=5,求EG,FG的长.
/
.
试卷答案
1.C
【分析】根据平行得到三角形相似,再进一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进行求解.
【解答】解:根据题意,DE//BC∴△ADE∽△ABC
∴
????
????
=
????
????
又DE=1,BC=3,AB=6
∴AD=2.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2.D
【分析】根据平行得到三角形相似,再进一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进行求解.
【解答】解:根据题意,DE//BC∴△ADE∽△ABC
∴
????
????
=
????
????
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3.D
【分析】根据平行得到三角形相似,再进一步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进行求解.
【解答】解:根据题意,DE∥AC∴△BDE∽△BAC
∴
????
????
=
????
????
∵
????
????
=
?????????
????
=2,∴
????
????
=3
又DE=4
∴
????
????
=
????
????
,即3=
????
4
∴AC=12.
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4. 【解答】(1)△ADE∽△ABC,==.
(2)△OA′B′∽△OAB,==.
5.【解答】证明:∵∠ADE=∠B,
∴DE∥BC.
∴△ADE∽△ABC.
6.【解答】解:∵DE∥BC,
∴△ADE∽△ABC.
∴=,即=.
∴=.
∴BC=9.
7.【解答】解:∵MN∥AB,
∴△CMN∽△CAB.
又∵AM=3MC,
∴=.
∴=,即=.
∴AB=38×4=152(m).
8.【解答】证明:∵DF∥BC,交AC于点E,∴△ADE∽△ABC.∵CF∥AB,∴△ADE∽△CFE,∴△ABC∽△CFE.
9.【解答】解:设正方形CDEF的边长为x,则CD=DE=x,AD=4-x,∵DE∥BC,∴△AED∽△ABC,∴
????
????
=
????
????
,即
??
3
=
4???
4
,解得x=
12
7
.
/
/
课件19张PPT。3.4.1 相似三角形判定
的基本定理数学湘教版 九年级上导入知识三角、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三角对应相等,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边角边斜边与直角边
(直角三角形)讲授新知 如图,在△ABC中,D为AB上任意一点,过点D作BC的平行线DE,交AC于点E.
(1)△ADE与△ABC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吗?
(2)对于△ADE与△ABC,它们的边长是否对应成比例?
(3)△ADE与△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移动DE的位置结论还成立吗?相等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可以知道两个三角形的边长成比例.关系: △ADE与△ABC相似.
平移DE的位置结论还是成立.讲授新知 结论:只要DE//BC,△ADE与△ABC始终相似.?F讲授新知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例1】如图,在△ABC中,已知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
求证:△ADE∽△ABC.证明 :∵点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
∴DE∥BC.
∴△ADE∽△ABC.讲授新知讲授新知 【例2】如图,点D为△ABC的边AB的中点,过点D作DE∥BC,交边AC于点E.延长DE至点F,使DE=EF. 求证:△CFE∽△ABC.证明 ∵DE∥BC,点D为△ABC的边AB的中点,
∴AE=CE.
又∵DE=FE,∠AED=∠CEF,
∴△ADE≌△CEF.
∵DE∥BC,
∴△ADE∽△ABC.
∴△CFE∽△ABC.讲授新知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ABC中,
∵DE∥BC,
∴△ADE∽△ABC.“A”型“X”型讲授新知ABCDENM已知DE//BC,如果再作MN//DE,共有多少对相似三角形?△ADE∽△ABC△AMN∽△ADE△AMN∽△ABC相似具有传递性【例3】?D课堂练习课堂练习?4课堂练习 3.如图,身高为1.6m的某学生想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她沿着树影BA由B到A走去,
当走到C点时,她的影子顶端正好与树的影子顶端重合,测得BC=3.2m,CA=0.8m,
则树的高度为 m.8课堂练习 4.如图,D、E、F分别是△ABC的AB、AC、BC边上的点,且DE∥BC,EF∥AB.
求证:△ADE∽△EFC.
证明:∵DE∥BC,
∴△ADE∽△ABC,
又∵EF∥AB,
∴△EFC∽△ABC,
∴△ADE∽△EFC.课堂练习 5.如图,DF∥BC,交AC于点E,CF∥AB. 求证:△ABC∽△CFE.
证明:∵DF∥BC,交AC于点E,
∴△ADE∽△ABC.
∵CF∥AB,
∴△ADE∽△CFE,
∴△ABC∽△CFE.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ABC中,
∵DE∥BC,
∴△ADE∽△ABC.课堂总结“A”型“X”型板书设计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在△ABC中,
∵DE∥BC,
∴△ADE∽△ABC.“A”型“X”型作业布置教材第78、79页练习第1、2题.
教材第89页练习3.9第1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