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五四学制)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五四学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01 19:5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试卷
第Ⅰ卷(共32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注音或是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五位战士屹(yì)立在狼牙山顶峰,眺(tiào)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B. 人们有的擎(qín)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C.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钩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
D. 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B. 三十万人一起脱帽肃立。一起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C.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D. 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斗,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一项是( )
A.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全,都)开颜。
B. 在崎岖(形容山路不平)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C.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向往)里。
D. 人们有的擎(拿)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已的家园一一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生在世,是追求纸醉金迷的物质享受?还是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境界?
B. 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C. “我本来是没有计划使用林书豪的,但这家伙每天都在努力。”纽约尼克斯主教练说:“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
D. 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律诗,近体诗。常见的有五律、七律。通常为8句,依次分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B. 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七律 长征》这首诗是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
C.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D. 王愿坚,作家。山东诸城人。他的作品构思精巧,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真切感人。代表作品有《七根火柴》、《闪闪的红星》等。
二、 (8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0题
①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另一条是通向三面悬崖的棋盘陀顶峰。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②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
③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这时候班长负伤了,子弹打完了,只剩下胡福才手里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3%A8%E7%9B%98" \t "_blank?)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④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班长“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了花。
⑤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1]?
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⑦“中国共产党万岁!”
⑧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4%BA%BA%E6%B0%91" \t "_blank?)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3%8A%E5%A4%A9%E5%8A%A8%E5%9C%B0" \t "_blank?),气壮山河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1%B1%E6%B2%B3" \t "_blank?)!
7. 这几段话中,主要运用到的描写方法是( )
A. 动作 语言 心理 B. 动作 语言 神态
C. 外貌 动作 语言 D. 语言 神态 心理
8. 文中加点的“屹立”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能。因为屹立的意思和站立一样。
B. 不能。“屹立”表达了五壮士坚毅的品格,更表达了五位壮士视死如归的决心。站立则无法体现当时五壮士的心情。
C. 能。因为这两个词都能表达出五壮士坚毅的品格,表现出当时的心情,
D. 不能。站立是单纯的站着,体现不出五壮士此刻的心情。
9. “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体现了五壮士怎样的情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这声音”指的一方面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另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万岁”。
B. 这两句话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喊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心声。
C. “这声音”是指“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体现除了完成任务后壮士们心情的激越。
D. “这声音”体现的是壮士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
10. 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有什么作用?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比喻。把石头比作“雹子”,写出了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
B. 夸张。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石头的迅猛,密集。
C. 比喻。把石头比作“雹子”,写出了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利,充分体现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D. 夸张。把石头比作“雹子”,写出了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利,充分体现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三、(6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
①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②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E%97%E4%BC%AF%E6%B8%A0?/?1468207" \t "_blank?)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5%9B%BD%E6%AD%8C" \t "_blank?)——《义勇军进行曲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89%E5%8B%87%E5%86%9B%E8%BF%9B%E8%A1%8C%E6%9B%B2?/?311080" \t "_blank?)》。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③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④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⑤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⑥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⑦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8%A7%A3%E6%94%BE%E5%86%9B?/?458031" \t "_blank?)朱德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B1%E5%BE%B7?/?115094" \t "_blank?)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1%82%E8%8D%A3%E8%87%BB?/?116123" \t "_blank?)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司令和聂将军同乘汽车,先检阅部队,然后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受检阅的部队就由聂将军率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4%BA%BA%E6%B0%91%E8%A7%A3%E6%94%BE%E5%86%9B%E8%BF%9B%E8%A1%8C%E6%9B%B2" \t "_blank?)》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⑧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6%B4%E5%BC%B9%E7%82%AE" \t "_blank?)、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⑨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
11. 对选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主要是写开国大典的盛况。
B. 主要写阅兵式的热烈场面。
C. 主要写新中国怎样成立的。
D. 主要写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
12. 对第③段文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反复的运用,突出了毛主席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B. 前一句是实写,后一句想象想象。
C. 虚实结合,表现了宣告的重大意义。
D. 排比的运用,突出了毛主席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表现了宣告的重大意义。
13. 选段主要采取的写作顺序是( )
A. 时间顺序 B. 事情发展顺序 C. 空间顺序 D. 自上而下的顺序
四、 (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16题
我爱到天安门广场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9%E5%AE%89%E9%97%A8%E5%B9%BF%E5%9C%BA" \t "_blank?)走走,尤其是晚上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9%9A%E4%B8%8A" \t "_blank?)。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9%E5%AE%89%E9%97%A8" \t "_blank?)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8%85%E6%98%8E%E8%8A%82" \t "_blank?)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88%E4%B9%85%E4%BB%A5%E5%89%8D" \t "_blank?)了。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那是1947年的初秋,当时我是战地记者。挺进豫皖苏平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1%AB%E7%9A%96%E8%8B%8F%E5%B9%B3%E5%8E%9F" \t "_blank?)的我军部队,把国民党军五十七师紧紧地包围在一个叫沙土集的村子里。激烈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天黑的时候,我摸进一片茂密的沙柳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F%B3%E6%9E%97" \t "_blank?),在匆匆挖成的交通沟里找到了突击连,来到了郝副营长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D%E5%89%AF%E8%90%A5%E9%95%BF" \t "_blank?)的身边。
郝副营长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83%9D%E5%89%AF%E8%90%A5%E9%95%BF" \t "_blank?)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8%98%E6%96%97%E8%8B%B1%E9%9B%84" \t "_blank?),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通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边轻轻地问:“记者同志,你见过电灯吗?”
我不由得一愣,摇了摇头,说:“没见过。”我说的是真话。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真的没见过电灯。
“听说一按电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B5%E9%92%AE" \t "_blank?),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 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猛烈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魆魆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83%E9%92%A7%E4%B8%80%E5%8F%91" \t "_blank?)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BA%E6%9E%AA?/?425106" \t "_blank?)打中了。
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9%E5%AE%89%E9%97%A8" \t "_blank?)前璀璨的华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8E%E7%81%AF" \t "_blank?)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14. 对本文的线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灯光 B. 郝营长 C. 火光 D. 我的思绪
15. 本文开头部分用到的写作顺序是( )
A. 插叙 B. 顺序 C. 倒叙 D. 补叙
16. 对文章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是整篇文章的文眼。
B. 作者详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看书的情景,对他牺牲的情况择写得相对简略。
C.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的三次,都是郝营长所说,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本文通过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作者以细腻的笔调,紧紧抓住郝营长的动作、语言、表情,体现出了郝营长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二单元答案
1. A 2. D3. D 4. C 5. D 6. A 7. B 8. B 9.C 10. B 11. A 12. D 13. B 14.A 15. B 16.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