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西师版四单元 2.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一年级上西师版四单元 2.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11-04 07:0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第1课时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例1、例2,第63~64页课堂活动第1~2题和相 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经历探索20 以内的不进位加 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理解并掌握20 以内的不进位 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在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等;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学习今天新的知识前,我们先来一个口算大比拼,快速写出屏幕上算式的得数。(屏幕上一次出现一道题)
3+2= 10+5= 7+2= 4+3= 8+10= 6-5= 5-2= 4+2=
学生独立写出得数后,再订正,订正时选“10+5”和“8+10”让学 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看来孩子们对前面的知识学得不错。下面这道题有点难度,你们敢不敢来挑战?
教师板书:13+2。
(1)试计算。
教师:会做这道题的孩子举手。 看来有的同学会,有的同学不 会。没关系,通过下面的互助学习,相信不会的同学也一定会做。
教师:你准备怎样计算这道题? 你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比如说 用摆小棒来解决,也可以联系我们以前掌握的计算方法来思考,你还 可以把自己的算法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活动。
教师:现在会做这道题的孩子再举举手,比刚才多了很多。首先要表扬你们,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是(板书:15),老师觉得如果你能够上讲台来给大家说说你的算法,就更能干了,特别是在交流过程中,你还能大胆向同学提问、质疑,老师就更欣赏了。
(2)交流算法。
抽学生上讲台交流算法,学生可能有以下算法:
学生甲:13+2=15,因为13再往后数两个数,就是15。
教师:对,我们在计算加法时,可以用这种接着往下数的方法来 计算。
学生乙:我是用摆小棒来得到答案的,左边先摆13 根,右边再摆 2根,合起来就是15根小棒。
教师:下面的同学有没有问题想问?
若学生不能提问,则教师问:你怎么知道合起来就是15 根小棒的?
引导学生说出:我把两部分小棒合起来就是1 捆零5 根小棒,也 就是15根小棒。
教师:请问你是把右边的2根小棒与左边的哪部分小棒合起来? 引导学生说出:先把右边的2 根小棒与左边的3 根小棒合起来 是5根小棒,再与1捆小棒合起来就是15 根小棒。(课件演示:先将2根小棒与3根小棒合起来,再与1捆小棒合起来的过程) 教师:如果我们没有小棒该怎么计算13+2呢?
学生丙:13可以分成10和3,3加2等于5,10再加5等于15。 鼓励学生提问:为什么2要先与3相加,而不与10相加呢?
引导学生说出:2是2个一,3 是3 个一,2 个一与3 个一相加就 是5个一,而10是1个十。
(3)总结算法。
教师:也就是说你在计算时,先把表示几个一的数相加,再与10相加。(板书:3+2=5,10+5=15)
(4)介绍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介绍13+2=15 这个算式中,三个数各自的名称,板书:加数、加数、和,并与数字相对应。
(5)学生自我测试。
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两道题目:14+3=,13+5=。订正 时抽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教学例2
(1)自主计算。
教师:孩子们真能干,能够借助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计算新的数学题。咱们继续往下研究。(板书:15-2=)
教师:15减2得多少呢? 请你像刚才计算13+2那样,用自己喜 欢的方法计算一下15-2的结果。
学生活动。
(2)交流算法。
教师:知道15-2 得多少了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13)能把自 己的算法与大家说说吗?
学生可能有以下想法:(鼓励学生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提问、质疑)
学生甲:我用小棒摆,先摆15 根小棒,然后从15 根小棒里面拿 走2根,还剩下13根小棒。
教师:你是怎样拿走2根小棒的? 是从1 捆里拿走的,还是从5 根里拿走的?
引导学生说出:是从5 根单根小棒里拿走2 根小棒。 (课件演示:从15根小棒里拿走2根小棒的过程)
学生乙:我是想,刚才我们不是算了13+2=15吗,所以15-2=13。 教师:想加法算减法也是计算减法的一种方法。
学生丙:15-2,也说是比15少2个,我就倒着数两个数,14,13,所以15-2=13。
教师:倒着数也能算减法,真不错。如果我们不借助小棒,不用想加法算减法,也不倒着数,能不能算出15-2得多少呢?
引导学生说出:把15分成10和5,先用5减2得3,再把10和3合起来就是13。
教师:为什么用5减2呢?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用单根小棒减单根小棒。
教师:为什么最后还要把10和3合起来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0 没有被减去,所以还要与剩下的3 合起 来。(板书:5-2=3,10+3=13)
(3)介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介绍15-2=13 这个算式中,三个数各自的名称,板书:被减数、减数、差,并与数字相对应。
(4)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两道题目:“17-5=”“13-3=”。订正时抽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3.巩固练习
①完成教科书63页课堂活动第1题:摆小棒,算一算。(算法多 样化,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算法)
②完成教科书63页课堂活动第2题:拨珠计算。(算法多样化, 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算法)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板书课题: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 减法)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教科书第63~64页练习十一第1,2题。
第1题第(2)题,学生看图说题意后,再独立完成填空。(注意提 醒学生:箭头的方向与增加和减少的关系)




第2课时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例3,第63页课堂活动第3题,第64页练习十一 第3~5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加减混合的习题。
(2)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探索、相互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 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计算2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习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计算
13+4= 10+3= 15+4= 17-4= 13-3= 19-4=
学生计算后,选最后一组的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一第3题 先引导学生完整地说说图的意思,然后独立填算式,最后订正,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说这两题分别是怎样计算的。说说练习十一第3题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这节数学课我们继续研究“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板书课题: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教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与两群鱼儿有关。(课件出示例3 主题图)
教师:你从图上都看到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左边有11条鱼,右边有6条鱼。
教师:根据这幅图,你能列出哪些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以下算式: 11+6=17 (或6+11=17), 17-6=11(或17-11=6)。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6=17,17-6=11。
教师:你是怎么想到11+6=17和17-6=11这两个算式的? 引导学生说看图列算式的思考过程。
教师:现在我们来读读这两个算式,边读边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 联系。
学生读后独立思考,然后组织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简要地回答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师:对,加减法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个知识我们以后要重点研究。
2.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两个表格,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简要回答:当一个加数不变时,另一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越来越大;当被减数不变时,减数越来越大,差就越来越小。(一 年级的学生概括的规律不完整,教师给予补充和肯定,感知它们之间 的增减变化就好)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63页课堂活动第3题
根据卡片的数说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并算出结果。
教师可先在全班做示范,然后同桌小朋友相互进行。
2. 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一第5 题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 比大小,在 ○ 里填上“> ”“ < ”或“= ”
13+5○18 18-3○14 4+11○16 17-10○7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数学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


第3课时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页例4,第65页练习十一第6~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加减混 合的计算。
(2)在以前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扩大运算的范围,初步感知加减 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在与同伴合作探索、相互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 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计算 2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加减混合 习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计算以下算式:
7+3-4= 6-5+4= 3+4+2= 10-4-3= 4+6-7= 8-1+2=
学生计算后,选最后一组的两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这节数学课我们继续研究“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板书课题: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二、新课学习
1.教学例4
教师:孩子们真了不起,能初步地发现一些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了。现在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与一群鸟儿有关了。
(1)看图说题意。
课件先展示例4第1幅图。
教师:你看到什么了?
学生回答后,课件再展示例4第2幅图。
教师:现在你又看到什么了? 谁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可能学生会有两种说法:
学生甲:草地上原来有13只小鸟,飞走了2 只后又飞来了3 只, 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学生乙:草地上原来有13只小鸟,飞来了3 只后又飞走了2 只,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2)列式计算。
教师:根据你看到的意思,你能列式解决“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这个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列出两个算式:13-2+3,13+3-2。
教师:像这种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我们以前遇到过吗?
教师:现在我们先来着重讨论“13-2+3”这个算式该怎么计算。你觉得我们该怎样计算“13-2+3”,跟同桌的小朋友说说。
学生小组交流。
组织汇报。(鼓励学生相互提问、质疑)
(3)说出算理。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先算13-2=11,再算11+3=14。教师根 据学生回答做适当板书,并提问:13-2=11是算出了什么? 11+3= 14呢?
引导学生说出:13-2=11 是算出了原来的13 只小鸟飞走2 只 后剩下多少只小鸟;11+3=14 算出了剩下11 只小鸟后又飞来了3只小鸟,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教师:孩子们越来越了不起了,不但能正确计算13-2+3 的结果,还能正确说出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教师:那你能计算13+3-2吗?
引导学生说出:先算13+3=16,再算16-2=14。根据学生回 答做适当板书。
2.课堂小结
教师:你看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幅图,得到不同的算式,但最后都得到同样的结果。 数学学习就是这样,同一个问题从不同 的角度去思考会有不同的解答方案。
3.试一试
教师:你能计算下面这两道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题目:“15+2-4=”“17-6+3=”。
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反馈练习
1.基础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65页练习十一第6题:过河游戏。
学生说图意,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用第1 个算式的计算结果加、减后面给出的数,并依次计算。在实际练习中,可以用卡片代替铺设的桥面进行过河的游戏。
(2)完成教科书第65页练习十一第7题: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在书上写出答案。最后一组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提示学生把第1步计算的结果记住(记在心中、记在草稿纸上或 写在算式下面),再参与下一步计算。
(3)完成教科书第65页练习十一第8题:填空。 以“10+6=16”为例,引导学生看懂第1朵花是根据“和是16”填空,第2朵花是根据“差是13”填空。
(4)完成教科书第65页练习十一第9题:图文应用题。
训练学生看图完整描述题意,初步感知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的 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本题为用语言表述一个条件,用图形呈现另一个条件的应用题, 目的是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提醒学生既要看对话框里的文字,又要看画面上呈现的个数,以此确定解题的两个条件。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集体订正答案。
2.拓展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65页练习十一思考题。
本题是具有开放性,且富有挑战性的题目。本题的组成有:
5+5+2;
5+5+1+1;
5+2+2+1+1+1;
5+2+1+1+1+1+1。
学生不必思考出所有的方式,只要能思考出一两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