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 光的色散
教材分析 “光的色散”一节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学习光的色散的产生条件及其相关知识。虽然“光的色散”知识在光学知识体系中不是重点内容,但是对“光的色散”本质的学习是很好的科学探究选题,而且这些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学习后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美丽的光现象产生的原因,知道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并且这些知识在高中物理中不再安排学习,所以本节知识就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已做过用三棱镜使太阳光出现各种颜色的光的实验,日常生活中看到过自然界中彩虹等光的色散现象,但却不清楚色散现象的本质。这一节要求学生在实验基础上,抽象出光的色散的本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初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因此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色散现象。(2) 了解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 光的色散、色光的混合。
难点 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教法 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 多媒体、三棱镜、有颜色透明薄膜,色光的混合器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前一节学习的内容,回答:光的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简单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一般不等(空气中大)你见过彩虹吗?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同学们今天学完光的色散(板书课题)就能完整回答这些问题。[想一想] 太阳光是白色的,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大家猜猜看) 学生回忆回答: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进行新课 我们用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1、光的色散分组做实验A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B把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又能看到什么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师生共同活动得出:[结论](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2)太阳光(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3)光的色散的原理:光的折射。现在同学们清楚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吧?[多媒体播放彩虹的形成]2、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 [提问] 假如你们班级要开晚会?你们将如何处理灯光?[提示] 用一些彩色纸把日光灯包住,使班级更加绚丽多彩。分组实验(用色光混合器)填表: [想一想] 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 [做一做] 教师打开教室的电视机,把放大镜发给几个同学,让同学们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 [提问]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出现象)师生共同活动分析得:红、绿、蓝三种颜色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3、物体的颜色A用手电筒(白光的)照射有颜色的薄膜纸,看看透过什么颜色的光。B看幻灯片: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师生共同活动分析总结 4、颜料的混合,颜料的三原色 [点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什么是“颜料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颜料的混合。 你们喜欢作画吗?那调色可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颜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 [做一做]请同学们拿品红、黄、青三种中的两种水彩作单色颜料,拿毛笔分别蘸上两种水彩在白纸上混合以实现颜料的混合,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填表 。 颜料的混合品红、黄、青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是什么颜色?(黑色) [比较]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大自然界中色彩种类很多,不同的色彩给人的美是感受和联想是不同的,见到红、黄、橙暖色,会想到什么?火或太阳;见到蓝、紫、绿等冷色,又会想到什么?水或草地。冷暖的对比与协调能产生美妙生动的色感。 分组做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1)在A实验中,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2)在B实验中,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重新会聚成白光。观察思考用色光混合器分组做实验填表:色光的混合观察现象回答:可以发现,电视机屏幕上显现出画面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的适当混合而得到的。这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观察回答透明体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拿品红、黄、青三种中的两种水彩作单色颜料,拿毛笔分别蘸上两种水彩在白纸上混合以实现颜料的混合,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填表。 颜料的混合①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青;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③三原色光混合后为白色;三原色颜料混合为黑色。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用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巩固练习 [练习]1、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D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2、太阳光照射在白纸上,白纸呈白色,其原因是:_白纸能反射各种色光_。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红纸,纸是__黑_色,原因是___蓝色镜片只能让蓝色通过_。红光照射到绿纸上,绿纸呈_黑_色,原因是__绿纸吸收红光只反射绿光__。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结]本节我1、光的色散 2、色光的混合 3、物体的颜色4、颜料的混合 5、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原理不同。
作业 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光的色散[总结]本节我1、光的色散:阳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由光的折射造成)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颜色叫做色光的“三原色”.3、物体的颜色:透明体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4、颜料的混合: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黄、青.5、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原理不同: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的另一种颜色。
课后反思 回顾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有自己的兴奋点,课堂中会期待着兴奋点的出现,课后会因为兴奋点的出现而心情舒畅,会觉得很有成就感。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在课堂中找到兴奋点呢?如何处理好教师的兴奋点与学生兴奋之间的差异性呢?对于本节课,我把自己教学的兴奋点定位于色散实验的演示和物体颜色的成因这两个地方,这两处恰好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要成功做好色散实验还需要依靠天气,假如遇到阴雨天气可能就做不好,另外还与上课的时间有关系,我在所任教的四个班级由于上课时间的不同,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性。色散实验有两个班我只能用课件代替,因此教学效果有点打折,后来在课外活动中又补上了实验部分。《光的色散》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将物理知识融于观察实验中 ,太阳光的色散实验学生在小学里可能已经做过,教材中通过三棱镜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对此现象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因此,对于这节课我认为应该把学生分组实验和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在"物体的颜色由什么所决定的"教学中,我是利用课件来让学生理解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的,从学生的表情当中我看出学生的困惑,我想如果条件允许,能够让学生到暗室中做实验,可能效果更好。 本节课的内容决定了这节课的特点,总的来说,学生还是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本节内容的,学生普遍显得比较兴奋,这也许可以说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