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后的姿势(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最后的姿势(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02 16:5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出示相关图片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欣赏一组汶川地震前后对比的图片,这一情景的再现,又把我和所有学生带回了去年的那次地震,这样的情感导入对学生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师: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八级大地震,将川西北一个个美丽的城镇乡村瞬间变成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共同去感受他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
1、板书:最后的姿势
2、齐读课题。
面队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那么这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呢?从课文中提炼出一句话。
二、品读姿势
1、生回答,(课件一)投影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2、课文中有两处描写谭老师姿势的句子,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
3、(课件二)出示6、8两节相关句子
A、护生的姿势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自己弓着背,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1)指名读:这是谭老师保护学生时的姿势。
(2)体味用词的准确性。(红色强调几个字)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几个字上:
(3)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没有谭老师的拉、撑、护,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恶果?
(4)(课件四)地震发生视频。
(课件三)出示4—7节。
文中又是怎样描述当时的情况的呢?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的无比景仰再次走进那悲壮的一幕。请同学样拿出笔默读课文四——七节,画出描写地震来临时房屋变化的句子,注意谭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写一写你的感受。
①生默读课文,写批注。师巡视指导。
②师:请把你画出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感受。
投影出示: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体会连用3个感叹号的表达效果。语调越来越高,越来越急促。)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楼房马上要坍塌,情况危急到了极点,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这样的环境描写预示着谭老师遇难了,他的姿势成为永恒的瞬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③就是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情况下,谭老师立即将——引读护生的姿势。
这段细节描写连续用了三个动词写出了在危难时刻,谭老师舍己救人的场景,谭老师在短暂的时刻那种以生命来换取学生生存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们。那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的姿势将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课文再次深情地朗读。
从这儿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临危不惧 舍身救生)
过渡: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只是一瞬间的震荡,谭老师永远告别了和风阳光雨露,还有人间的欢笑泪水,永久沉睡在了众人撕心裂肺的泪水中。他那最后的一撑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学生,而自己却永远地倒下了……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他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
B、牺牲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