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1.3民族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地理上册1.3民族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1-03 21:4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民族》第一课时
课题
第三节 民族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明确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及风土人情;理解民族政策;能够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使学生养成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学会欣赏美,提高审美水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民族风情。
2.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方法
依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 具
教学地球仪
 
教  
学  
过  
程  
 ? 
[引入]? 哪个同学们还能回忆我国有哪几个民族自治区吗?
[回答]? 略
[教师]?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我国的民族,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
[板书]? 第三节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提问]?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呢?”
[回答]? 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是在长时期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个大家庭。
[提问]? 回忆一下,同一个民族的人有什么样的共性?看看你们自己
[回答]? 略
[总结]? 民族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同一民族的居民具有共同的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文化(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等)的差异是区分不同民族的主要标准和依据。
[板书]? 民族的特点
[讨论]? 解放后,我国开始确定我国的民族类别,同学们觉得容易吗?
[回答]? 略
[教师]? 实际上,真的不容易,即使现在,在西南一些地区,还有一些无法辨别的人,只好把他们归为别的民族,如苗族内就极其复杂,有些苗族不承认自己是苗族,是别的民族;云南有登人、新疆喀纳斯有土瓦人。我国政府现在确认的民族就是56个民族
[读图]? 教材提供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图
[教师]? 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也较多,在400万人以上;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只有几千人,雅鲁藏布江生活的门巴族。我是老师,你们是学生,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虽然人数有多有少,各民族是一律平等的。
[板书]? 主要少数民族
[活动]? 比较我国与日本、美国的民族构成有何异同?
[活动]? 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提出问题;你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提示学生参考教材提供的“几种民族文字”示意图。
[教师]?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活动]? 1.如有少数民族同学,请他介绍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变化。
2.下面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
3.说说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以饮食为例。
[教师]? 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补充谈谈门巴族的“下毒”习俗、藏族“晒佛节”、维族“肉孜节”。
  
环节时间
5′
10′
15′
5′
板  
书  
设  

第三节 民族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
民族的特点:主要少数民族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本节教材着重讲述了我国民族构成、分布特点、民族政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对民族关系的情感价值观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让学生在掌握民族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能正确对待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对于汉族的学生来说还要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在教育、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特殊政策,要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所以,在这节教学中花更多时间去突出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突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各民族的特色。由于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应展开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有关民族文化特色、历史发展、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然后在班级交流,使学生从更多的方面对各民族的特点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最终达到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与各民族友好相处的品质和习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关民族的知识有专门的网站、网页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积极实施网络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不仅能引导学生开展网上学习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可以通过OICQ寻找少数民族的网友,聊一聊各自民族的生活、生产、历史等话题,直接感受民族差异,拉近与各民族的情感距离。这样更能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