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第1课时
课题
第一节 疆域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简要评价其优势。
过程与方法
讲述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热爱地理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教学难点
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评价
教学方法
依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 具
教学地球仪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示意图,开门见山
教师: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来描述所处的地理位置呢?从所处的相对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并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半球位置的划分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讲授新课──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描述中国半球位置
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还记得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吗?
学生回答预设: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设计意图:回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读方法。
教师:你们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如果找到了,请你们用红笔标注出来。
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半球分界线。
教师:那么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学生:东半球、北半球。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掌握在半球图上判断中国半球位置的方法。
教师:(小结)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东部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属于沿海国家,既可以进行陆上贸易,又可以发展海上贸易。地理位置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最基本要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拥有多样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决定了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美好前景。
环节时间
5′
10′
15′
5′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 疆域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作 业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疆域》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八年级的起始课程,从内容和课标要求来看,既有回顾、承接七年级学过的知识的部分,又有拓展延伸综合应用的部分,学生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正式进入了中国区域地理的综合学习。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学生综合分析地理思维的培养,比如,本节内容强调的纬度位置与光热条件、海陆位置与降水、交通条件等的关联性,虽然相关的知识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或者作为常识已经了解,但在体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仍需要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