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说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重点和难点??????说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整体感知
相互表达和交流的基础上,概括出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大体途径是“根→茎→叶、花、果实等”。达到整体感知本节课内容的目的。
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同学共同合作大胆结合组织讨论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猜想“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二、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1.第一步,由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讲述参与老师培养“长出根毛的幼苗”的过程:
(1)将10X100厘米的试管洗净,在试管的内管口附近放入棉花球;
(2)把刚刚萌发的小麦种子6~3粒)放在棉花球上,上面盖上少量棉花。整个棉花球上要滴足清水,使它经常保持湿润。三四天后,小麦的幼根钻出棉花球向下伸展,幼根的前端密布着根毛,肉眼可见,如果用放大镜观察则更清楚。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全班的其他同学对其中一些不清楚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可进行提问,共同讨论。
老师做引导和补充
然后,让学生阅读P110的“观察与思考”,对思考题进行探讨,确认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2.理解根吸水的意义。
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暂时不下结论,让问题留在头脑中随知识扩展不断完善
进行达标检测(一),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检测题:(1)移栽植物时,如果根损伤大多,植物会有什么变化?
(2)扦插后的枝条如何处理,成活率会提高?
水分运输的途径
第一步:茎的结构
学生猜想茎的结构。在学生猜想的过程中,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确认猜想的茎的结构是否正确。
教师首先联系俗语‘人要脸,树要皮’,鼓励学生猜想茎的结构。在学生猜想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并指导学生观察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
第三步,导管是水分在体内的运输途径。
看P109观察与思考
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
2.将茎横向切断,在横切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
3.将茎纵剖开,在纵剖面上发现了什么?根据茎的结构知识,判断是茎的哪部分变红了?
??? 4.通过这个实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会自学获得知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确认出最佳方案。
分发已变红的植物纵剖开的茎,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归纳出结论:导管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进行达标检测(二),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达标检测(二)
(1)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汁液是从那里来的?
(2)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树怕去皮,不怕空心”这句话吗?
附:(演示实验)取甲、乙两枝大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摘掉甲枝条全部的叶片,保留乙枝条全部的叶片,将它们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移到阳光下照射。待到乙枝条叶脉微红时,取出甲、乙两枝枝条,用清水洗净纵切两枝条,进行观察比较。(可放映视频)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认识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 1.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2.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课前准备??? 学生:??? 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2.课前调查: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干湿计测量裸地、林地的空气湿度,并进行比较。???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4.准备几种叶肉分化程度不同植物的叶片。??? 教师:??? 1. 根据课本准备实验《观察叶片的结构》的材料用具,不同之处:准备两种菠菜叶片,新鲜的叶片(一般气孔张开)和稍微有些萎蔫的叶片(一般气孔关闭)。??? 2. 准备课本Pll1进一步探究的第二个实验。??? 3. 5%的甘油溶液、新鲜幼嫩的蚕豆叶片。??? 4. 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方面的资料。??? 5. 用flash制作有关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叶片的基本结构1.练习徒手切片?
2.叶片的基本结构。
二人小组练习徒手切片,制作菠菜叶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制作成功的同学介绍经验。注意:不同的切割方向、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效果一样吗?方案一: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示意图》对比归纳叶片基本结构。方案二:观察图《叶片结构示意图》或模型自学叶片的基本结构。讨论问题:“菠菜叶片的正面与背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归纳叶片的基本结构。方案三:四人小组用自己准备的不同植物叶片再次练习徒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对比,讨论:“观察到的叶片结构与课本示意图的结构是否完全一样?为什么?”进一步了解叶片的结构。
巡回指导、提示,并及时地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肯定。组织讨论,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同学共同合作。引导学生讨论,学会区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结构特点。组织实验,参与学生讨论,对于发表独持见解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
二、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1.探究叶片气孔情况。
方案一:二人小组实验将一片刚摘下的叶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讨论问题:“叶片表面是否产生气泡?如果有,比较叶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气泡数目较多?为什么?”,相互交流,得出结论:一般叶片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而且下表皮气孔数目多于上表皮。方案二: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菠菜叶上、下表皮的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比较归纳结论。
组织实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实验,点拨、引导学生。
2.探究气孔开闭机制。
方案一:1.制作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对比观察新鲜的菠菜叶和萎蔫的菠菜叶制作的下表皮临时装片,主动发现问题“气孔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气孔可以张开和闭合?是谁来调节的?是否与叶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关?”。通过观察和讨论实验结果,了解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含水量与气孔开闭有关。2.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的永久装片。首先,自己猜想“气孔开闭的机制”。然后在问题“保卫细胞的形状是怎样的?细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匀?受到拉力时伸展情况是否一样?”的引导下,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方案二:观看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讨论“当保卫细胞吸水(失水)时,气孔怎样变化?保卫细胞壁有什么特点?”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方案三:二人小组制作新鲜的幼嫩的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滴加5%的甘油溶液(质壁分离),气孔关闭。再滴加清水(质壁分离复原),气孔张开。通过观察实验结果,讨论推理气孔开闭的机制。阅读课文,P114最后一段,进一步理解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进出叶片的机制。按课本要求画图。
指导实验探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鼓励大胆猜想,及时地点拨、充分地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心。
播放气孔开闭机制的动画课件;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加深理解。
教师解释甘油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的推理气孔的开闭机制。
3.练习绘图三、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1.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2.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按课本要求画图。方案一:四人小组根据问题“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讨论、交流、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方案二: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甲、乙两根枝条染色情况不同,为什么?”思考讨论“蒸腾作用在植物的正常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想一想,对植物体来说,蒸腾作用还有没有其他意义?”归纳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
方案一:观察图3-25“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构建水循环的图表。各组同学根据课前测量的林地和裸地空气湿度的对比资料,扮演““小老师”分析讲解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方案二:观察图“生物圈的水循环”,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讨论总结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提示绘图的要求。组织讨论,鼓励交流,引导学生作出解释。
演示实验(附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讨论归纳。
引导观察、构建水循环图表。鼓励各组同学展示调查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讨论:P116《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3.培养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观看录像、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感受。进一步认识保护森林、爱护绿色植物的重要意义、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校园风气。
播放录像、展示资料,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森林的情感意识。
附:(演示实验)取甲、乙两枝大叶的木本植物的枝条,摘掉甲枝条全部的叶片,保留乙枝条全部的叶片,将它们插入盛有红墨水的锥形瓶中,移到阳光下照射。待到乙枝条叶脉微红时,取出甲、乙两枝枝条,用清水洗净纵切两枝条,进行观察比较。(可放在实物投影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