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检测(B)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湛蓝/斟酌 崛起/倔脾气 提防/醍醐灌顶
B.跻身/犄角 女红/彩虹桥 沟壑/豁然开朗
C.毛坯/胚芽 蒜薹/跆拳道 拙劣/咄咄逼人
D.劲敌/浸渍 咆哮/酵母菌 着陆/着手成春
思路解析A项,zhàn/zhēn,jué/juè,dī/tí;B项,jī,gōng/hóng,hè/huò;C项,pī/pēi,tái,zhuō/duō;D项,jìng/jìn,xiào/jiào,zhuó。
答案A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 、缠绵悱恻的唱腔。?
(2)如今的书坛画坛 ,且到处是圈起的围墙篱笆。若去看看那些展览,你悲哀的并不是这些艺术家,而要浩叹这个时代的荒芜了。?
(3)但母亲斑白的双鬓分明让我感到她一个人的冬天已经来临。隔着三十年这样的人生距离,我感觉到母亲独自在冬天里的透心寒冷,而我 。?
A.不瘟不火 鱼目混珠 无能为力
B.不温不火 鱼龙混杂 爱莫能助
C.不瘟不火 鱼龙混杂 无能为力
D.不温不火 鱼目混珠 爱莫能助
思路解析(1)“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修饰唱腔应用“不瘟不火”。(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根据语境,应用“鱼龙混杂”。(3)“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没有能力或能力达不到。对于母亲的衰老,“我”是“无能为力”。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应对雨雪天气,铁路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上线路除冰雪,检查维护设备,组建打冰扫雪突击队,保证线路设备状态良好,确保线路畅通。
B.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全体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养老保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
C.从民族层面来说,中国年反映的尽管是中国人民一直抱有的强烈的大团圆意愿,还有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那种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D.要改变城管被“妖魔化”的现状,首先要为城管的职责准确定位,解决地方政府把“烫手山芋”都推给城管,“城管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怪现象。
思路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该是“组建打冰扫雪突击队,组织上线路除冰雪,检查维护设备”。C项,关联词语“尽管”使用不当,应是“中国年反映的不仅是”。D项,搭配不当,“解决……怪现象”应该为“解决……问题”。
答案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矛盾的。 。这背后的理念就是知识分子应该对国家和社会发挥领导作用。?
①因此,他支持北大的老师办《新青年》,学生办《新潮》,通过现代传媒把北大校园里的思想传播到社会中去
②一方面他期待北大成为一个“献身学术研究和自我修养的一个封闭的圣地”,与社会隔绝,静心做学问
③一位外国学者分析蔡元培对北大的期待就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
④他还提倡平民教育,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对平民进行宣传、教育
⑤但同时他又希望大学(特别是北京大学)能够担负起“指导社会”的责任
⑥他想通过这些方式,把北大的校园文化转化为社会文化
A.③②⑤⑥①④ B.③②⑤①④⑥
C.②⑤③①④⑥ D.③①④⑥⑤②
思路解析第③句是总起句,②⑤两句列举矛盾的两方面,①④两句是具体行为,⑥句是对前文的总结。
答案B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治官治吏史,也是反贪反腐史,古代各朝都成立相当于今反贪局或监察部这样的中央监察机构。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完备监察机构的朝代,此机构名叫“御史台”,一把手叫“御史大夫”;汉代时,御史大夫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汉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力的情况,皇帝会临时调派身边可信人员到下面核查,此行为称为“刺”。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成为中国古代反贪的一种新型“反腐办”。
除常规监察机构反腐外,古代还有最有效的一招,是动员民间参与反腐,鼓励民间积极“举报”。刘彻建立所谓“言事变”制度,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南北朝的北魏拓跋嗣(魏明元帝)当皇帝时,专门下诏,鼓励民众举告贪官;到了北宋,“上奏言事”备受重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给皇帝写过很多反腐奏折,《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
“举报”虽然可以减少官员腐败现象,但腐败仍无法根除。于是,“制度反腐”成为一种探索。所谓“制度反腐”,古人叫“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即官员贪赃枉法,与庶民同罪。
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的法律惩罚重于常人。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明朝对贪官用刑之酷是历史上罕见的,尤其让人感到恐怖的是朱元璋独创的“剥皮实草”,把贪官污吏们拉到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杀死,并将他们的皮整张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然后把这些假人摆在衙门的公座旁边,以这种阴森恐怖的方式与继任官员进行职务的移交。有学者对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月俸数与当时的贪污受贿数额做过比较,结论是当时官吏贪污受贿相当于正七品官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大力倡导廉政,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力图使官吏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腐败”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反腐败斗争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以史为鉴,立足于民主和法治的基础,完善廉政制度,长期不懈地进行反腐倡廉,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摘编自“中华励志网”)
5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今中外都强调反腐,反腐就应该从官员选拔开始进行,古人称之为“吏治”。
B.从某种意义上说,治官治吏,尤其是反贪反腐,意味着一个社会的进步诉求。
C.秦朝建立了第一个完备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D.汉代刺史制度的建立,是因为御史不奉法,监察不力,于是皇帝另派中央官员巡视地方。
思路解析A项,于文无据或无中生有。
答案A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是古代最有效的反腐手段之一,就是保障吏民一定的言论自由,鼓励基层官员、民间人士越级上书,诣阙言事。
B.作为制度反腐的手段,朱元璋对贪污腐败实施的刑罚骇人听闻,他独创的“剥皮实草”制起着杀一儆百的作用。
C.《包孝肃公奏议》一书都是记录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反腐奏折,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
D.民告官,如果有理有据,又得到官方的及时处理,对于防治腐败、推行廉政会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官官相护,民怨难申,就会使矛盾激化。
思路解析C项,原文是“多是”,而非“都是”,见第三段“《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
答案C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可见,中国古人一开始就知道防范审判不公和司法腐败。
B.虽然立法严惩,但腐败却从来没有绝迹,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C.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完善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反腐败斗争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D.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因此官吏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思路解析D项,强加因果。见最后一段。
答案D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在华语文学传媒盛典上的讲话
贾平凹
按照惯例,获奖的人都要在这里说一段话的,我该说些什么呢?我只能如实地说,当前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予了史铁生、莫言、格非三位杰出的作家时,我在遥远的西北曾热烈地为他们鼓过掌,在祝贺着他们的同时又不止一次地羞愧于我的年长和平庸。是的,前边走过了伟岸的身影,后边的大脚又跨踏而至,我想,我这个被争议的、在奔跑队列中又腿脚愈来愈沉重的作家,将与这项文学界重要的奖项无法靠近。我没有料到第四届的大奖会授给我,真的没有料到!所以,意外的喜悦使我惊恐紧张又内心充满了感激,感激评委对我的理解和肯定。你们的理解和肯定将使我从此有更多的写作信心,如果我的野心还在,我会在我热爱的写作中不顾一切,继续那马拉松的长跑。
今天是四月八日,天空清明,清明的天空肯定游荡着诸多的神灵。可以说,四年来的每一个四月八日,这些诸神里肯定有文学之神光临。沈从文称他的写作是要建一座希腊的小庙,就是为着文学之神的居住。沈从文在中国文坛上建造了一座神庙,这倒让我想到了秦岭和秦岭上成百上千个现在还存在的庙。秦岭并不是国山,但它界分了国之南北,而它的南麓和北麓是我生活和写作的地方,我太熟悉和热爱那里。那么就让我说说其中三个庙的事。
我要说的第一个庙建在很陡峭的一个崖头上,庙里供养的是叫女娲的女神。女娲和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但长久以来庙里的香火并不旺盛,去朝拜的只是些老太太们,她们跪在那里为求得孙儿而口中念念有词。我向往过补天的神话,十数年前去过这个庙,正是冬天,雪下得撕棉扯絮,又狂风大作,冷得使我觉得天空有无数的刀子在翻搅。庙前庙后有许多石头,可没一块有斑斓色彩,也不是玉质。我想捡一块回去,觉得收藏女娲庙前的石头一定很有象征意义,但所有的石头都冻在地上搬动不开,好不容易捡了一块,从此也知道了太热的东西烫手,太冷的东西也“烫手”。就是这个庙,在前两年,突然传出庙内曾多次在夜里有红光放射,每次红光放射,林中雉飞兔奔。流言一时广布,于是这被视为民族要复兴的瑞兆,当地就大兴土木翻修,筹备大型祭典,女娲不再仅管生育,正名为民族之神。
还有一个庙在另一个山头。去这个庙不容易,羊肠小道要走几十里,乱石和杂草又把路覆盖得时断时续,而且得提竹棍打蛇,野蜂蜇了立即要在伤痛处涂上鼻涕。庙里的住持叫澄昭,弟子无数,每日山道上一簇一簇人,相互呼唤,回音轰鸣。去庙里的人绝大多数是草根蚁命的百姓,他们不会给庙里布施多少钱,能带的也只是一篮土豆,几块豆腐,或一瓶菜油和醋,在庙里祈求日子平安、身体健康和解除苦难,然后吃一顿斋饭。澄昭是佛学界的高僧,但他从来说家常话,甚至唠唠叨叨啰唆不清,像个普通的家庭老太太。在他病得厉害的时候,去看他的人很多,哭声一片,他说了一句话:我会把心留给你们的。第二天就圆寂了,火化后灰烬里果然滚出一颗人心的舍利。这颗心现在仍保留着。
我还要再说秦岭上的一座山,山上的又一座庙。这座山的下边是因保存最完整的泥塑而著名的水陆庵,游人如织,庵外各类吃喝小贩云集,热闹得像个集市。但是,水陆庵只是山上那个庙的一个道场,而庙叫悟真寺,却极少人去登临,甚至有的人还不知道。小庙在朝起和暮时,常被云遮雾罩,空山只闻鸟叫。有太阳了,能看到对面诸峰如揖如拜,遍坡有零乱的黑色树木,树木之间裸露白色的巨石,像千万信徒在坐禅听经。庙周围没有松柏,却全是青枫,不弯不枝,极尽高长,树下花草萋萋,风怀其中,日照又灿灿多变。这么好的地方就因为水陆庵太繁华而人们忘了根本,它冷落和破败,只住有一个和尚。这和尚每日除了习经诵课外,就几乎是一个农夫或樵夫,默默地在山林旁掘地种粮弄菜,提了镢头在岩巅涧底采灵芝挖药材。我喜欢这个庙,常常去那里,和这个和尚就成了朋友。是他让我领略了什么叫坚持,什么叫守候,需要如何的隐忍和静虑才能使生命处于大自在状态。这个和尚和我同岁,法名性云。
沈从文建造的是文学上的小庙,我说的尽是些秦岭上那些我曾经探访的破旧小庙,这就在大师面前暴露了我蠢昧的村相。我从新时期文学开始时就进入文坛,从事写作和编辑成了我几十年的一种生命方式,但我时常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当年不以偶然的机会进大学读书,如果不是在大学里当时去向不明的状况下而开始了写作,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肯定是一位农民,一个矮小的老农。或许日子还过得去,儿孙一群,我倚老卖老,吃水烟,蹴阳坡,看着鸡飞狗咬。或许在耕地日益减少、生产资料价格越来越高、生活陷入了困顿时,我还得揉着膝盖,咳嗽着,进城去打工。但我想,无论我会是哪一类生存状态的农民,我可能也要去山上的庙里烧香磕头吧。
也因此,我庆幸我从事了写作的工作,也更珍惜了手中的这支笔。这就是我要说的话。谢谢大家。
8下列对演讲辞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分)
A.本文开篇新奇、真实,引人深思;结尾两段灵巧、亲切,自然朴实,不死板又有新意。
B.作者采用由分到总的结构方式,这样写既是表达中心的要求,又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C.本文由三个与庙有关的真实的故事构成,选材既新鲜、出人意料,又让人回味不已。
D.作者善用修辞,语言幽默、诙谐,描写真切、形象,叙述简洁明快,议论精辟深刻。
E.第二个故事表明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作者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虔诚和崇高的心是不会改变的。
思路解析A项对开篇和结尾两段的分析弄反了。B项,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E项,第二个故事说明在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作者会向澄昭和尚那样对生活保持一颗普通而平凡的心,对人间始终充满无限的爱意与奉献。
答案CD
9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1)我会把心留给你们的。
(2)无论我会是哪一类生存状态的农民,我可能也要去山上的庙里烧香磕头吧。
思路解析理解句子含义要结合具体语境。第(1)句是澄昭和尚圆寂之前说的话,表明了他对世人的爱;第(2)句应抓住“哪一类”“也要……烧香磕头”等主要词句分析句子。
参考答案(1)表明澄昭和尚对人间生活和百姓众生的一片真挚的爱心,圆寂后也将关心人世(或“与百姓在一起”)。
(2)说明无论自己身份如何、如何生活、如何困难,内心对文学的痴恋,对写作事业的虔诚和执着的追求将是永恒的,不会改变的。
10在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想捡一块石头回去?(5分)
思路解析此处的石头是一种象征,作者捡石头回家是代表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虔诚。
参考答案女娲在神话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代表着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文化历史。她的庙所在的这座山也就具有了神圣的象征意义。所以,虽然这里环境恶劣艰难,石头也普通,但作者觉得收藏女娲庙前的石头具有特别的意义。表明了作者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虔诚和崇高的敬意。
11这篇演讲辞与其他的演讲辞相比,有哪几方面比较特别?其作用如何?试简要分析。(8分)
思路解析可从结构、语言、选材、手法、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结构:全文总分总的结构,既合文章要求,又层次清楚、自然、完整。
语言:朴实、自然、新颖,流畅通达又有变化和韵感。
选材:由三个与“庙”有关的真实的故事构成一文,出人意料,新鲜又让人回味不已。
手法:比喻、对比、想象,描写真切、形象,叙述简洁明快,议论精辟深刻,几者结合完美无间,浑然一体。
思想内容:作者怀着一颗谦卑之心,用形象生动的手法,表明了中华文化的高贵圣洁,抒发了对中华文化的忠诚与热爱,并表达了将会用一生的心血去为文学而不懈努力的虔诚态度。
四、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2某班级举行辩论会,正反方的辩题分别是“演讲需要技巧”和“演讲需要坦诚”,假设你是反方辩友,请对正方辩友的发言展开针锋相对的反驳。(9分)
正方:演讲需要技巧,只有技巧娴熟,演讲才有强烈的反响。
反方:①?
正方:技巧讲究精致的表达,坦诚只能辅助其完善。
反方:②?
正方:技巧犹如剑客的剑术,没有它怎能成为武林高手?
反方:③?
思路解析解答此题,一要注意答案必须紧扣己方的辩题,二要注意针对对方提出的小论点或小话题,根据其使用的句式,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
参考答案①演讲需要坦诚,只有坦诚的表达,才能将娴熟的技巧变成良好的效果。
②坦诚是技巧的基础,由它来决定你的“表达”能否感动人。
③坦诚恰恰是武林高手的灵魂,请问对方辩友,你敢与一个只有高超剑术的人为友吗?
1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用五个四字短语分条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5分)
成都是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壶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 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
思路解析先把语段分成五个层次,分别概括层意。“早在公元前59年……的情景”介绍茶历史悠久,“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 000多家”介绍茶馆众多,“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介绍档次多样,“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介绍茶技高超,“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您说多有讲究!”介绍茶具讲究。
参考答案历史悠久 茶馆众多 档次多样 茶技高超
茶具讲究
五、写作(60分)
14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这个字
张志民
听书法家说:/书道之深,着实莫测!/历代的权贵们/为着装点门面/都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他们花一辈子工夫/把“功名利禄”几个字/练得龙飞凤舞,/而那个最简单的“人”字,/却大多是——/缺骨少肉,歪歪斜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诗的寓意并不难解读:表面上写历代有许多的权贵,喜欢舞文弄墨来装点门面,他们把“功名利禄”几个字练得很好,甚至不惜花上一生的时间,可偏偏是最简单的“人”字,总也写不好;实际上是讽刺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外在的东西,比如名利、权势、风光,或者所谓的“面子”,却忽略了对人本身的内在的追求,包括灵魂、尊严、精神和人格。失去了内在的人,就不可能有更高的、向上的道德追求,不会有高尚的人格力量。
诗歌的关键词包括“权贵”“门面”“一辈子工夫”“功名利禄”“最简单”“缺骨少肉”“歪歪斜斜”,抓住这些关键词,理解了诗歌的寓意,就不难发现一些立意的角度,如:
①人不能只注重门面和表面的风光,片面追求名利、权势、地位等。
②人应该注重自己内在修为的提高,如重视灵魂和尊严,塑造精神和人格。
③适当的外在追求无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人的道德层面和人格塑造。
④从书法讲到做人处世,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有含量,最难做好,沉迷于外在的风光就容易迷失掉最本质的内涵。
例文
站成一座山
我常常想,做人,应站成怎样的姿态?
站成海洋,纵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却容易沉浮宦海不可自拔;站成大树,百丈高后也有雷劈电击拦腰折断的危险,终不能屹立不倒;站成繁花,灿烂喧闹的姹紫嫣红过后,依旧是落红满地,遍地狼藉;站成清风抑或明月,虽说超脱,却失去了沉稳;站成高原抑或平地,虽说牢固,却平淡而无奇。站成什么样,才最显挺立,让人终生无悔?
仿佛是跨越时空般从远古的苍穹里传来一声低沉的回音:“大写的人生当如山!”
山,是大地的脊梁,是高空的根基。山从未言语也无须言语,山的姿态便昭示出它的魂灵。山始终以一种原始的形态启迪并俯视着芸芸众生。像山一样活着的人,会是一个最无悔的人!
是的,站成一座山,就忘记了大起大落的欲海沉浮;站成一座山,会断却尔虞我诈、朋比为奸的虚伪,会拂去唯利是图、攀附权贵的肮脏;站成一座山,就铭记了“头可断,血可流,士节不可屈”的无畏无惧,就恪守了质朴无华的为人准则,就在黄土和岩砾之间坚忍地支撑着让人敬仰的为人尊严。记得巴金老先生曾说,做人要做一个战士。巴老的坚毅诠释了山的风骨,一种风吹雨打依然前行的果敢,巴老确乎有着一颗“中国的良心”。还有陈省身教授,他留给后人的遗言只是“我要走了,要去数学的圣地希腊报到了。天堂里,一定也有数学之美”。就是这样一位曾经庆幸数学领域没有诺贝尔奖的数学大师,终其一生始终以朴实无华的原始风貌,站成一座淡泊功名利禄的大山。
人的一生,就是在用各自的生命写那一个“人”字。有的字迹模糊黑白不分,有的歪歪扭扭毫无主干。但有一些大写的“人”字,就只是直直地立着,笔力遒劲浑厚饱满,站成一座山的姿态。正因为站成了一座山,才有了谭嗣同血溅菜市口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才有了王国维为文化而殒身的“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才有了鲁迅探求救国真理的“我以我血荐轩辕”。
因为站成了一座山,便刚正不阿,正气冲霄,淡定从容,无怨无悔。
站成一座山,这就是真正大写的人生。
人只有站成一座山的姿态,才能无怨无悔地笑看世界,才能在人生的尽头自豪地说:“我的人生虽没有浓墨重彩,可我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字。在这世上我能挺直腰杆,站得够直。”
点评作者能够很好地把握诗歌意旨,阐述自己独特的认识。“站成一座山,这就是真正大写的人生”,形象地诠释了诗歌题旨。在写作上,借用对比,两相对照,主旨更鲜明。文章思路清晰,例证丰富,结构整齐,语言流畅,是一篇优秀的说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