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综合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综合检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03 19:33:35

文档简介

一单元综合检
(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5分,共30分)
1、大河流域孕育了早期人类文明,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中尼罗河流域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古代巴比伦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中国
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中的古代文明,分别发样于两河流城,印度河流城,尼罗河流城,黄河流城和长江流城。故只有C项符合题目要求。 2、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古代文明。下列能代表古代埃及文明成就的是( )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
C.分封制
D.种姓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代表古代埃及文明成就的只有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A项符合题意。B项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就;C项是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D项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3、考古发现一石瓶,是古埃及阿蒙霍特普三世王后提伊的物品,用于盛化妆品或油膏,瓶身上有国王和王后的名字,写在椭圆形的圈框里。石瓶上的文字应该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字母文字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象形文字,古埃及人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物。
4、(甘肃武威中考)古埃及是四大古代文明之一。下列属于古代埃及文明成果的有( ) ①金字塔 ②甲骨文 ③象形文字 ④种姓制度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②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的文字,③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发明的文字,④种姓制度是古自度的文明成就。故选C项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城奴隶社会的情况,你认为他们不应选取的素材是 ( ) A.《世界文明古国一古巴比伦》 B.《汉谟拉比传记》 C.《两河流域文明》 D.《雅利安人的摇篮》
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两河流域”。A项中古巴比伦是发祥于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排除;B项中汉谟拉比是曾统一两河流城的国王,排除;C项名称中有“两河流域”的字眼,排除;D项中雅利安人是在印流域创造文明的古代居民,符合题目要求。 6、《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 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和对材料的理解。题干材料“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说明这部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B项正确,排除A、D两项。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排除C项。 7、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它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人婚礼殿堂。” 答案:A
解析:在印度种姓制度中,国王虽然掌握军政大权,但只是第二等级,故选A项。 8、“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答案:B 解析: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刺激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9、宗教对人类生活影响深远,中国的许多宝贵艺术作品也与其有关,如龙门石窟、莫高窟等等,这些艺术是受哪个宗教影响(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答案:A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艺术为切入点,考查佛教知识点。龙门石窟、莫高窟等艺术受佛教影响。 10、(湖南娄底中考)如果你暑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 A.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 B.在恒河南岸驻足,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 C.逛罗马历史博物馆,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 D.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
答案:A
解析:
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其文明象征是金字塔;恒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印度;《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的文明象征;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两河流域综上所述,只有A项符合题意。
11、以下展示的是世界上三种古老文字的图片,它们产生的地点分别是( )
A.黄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两河流域
D.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
答案:A
解析:辨别三幅图片分别是甲骨文、楔形文字、象形文字。中国甲骨文,起源于黄河流城;楔形文字,起源于两河流城,是苏美尔人发明的;象形文字,起源于尼罗河流城,属古埃及文明。
12、古代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这四大古代文明的相同特点是( )
A.大河文明
B.海洋文明
C.高山文明
D.石器文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古代文明的产生。孕育四大古代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河流,古代中国文明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古代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12分,共2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文明发展 魂牵东西】
材料一 法典宣扬“君权神授”。 它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等等。
材料二 他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摩奴法典》
【史料求证 深化认识】
材料三 “四大古代文明”的说法从何而来?根据文献资料,最早是在梁启超作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首次提出“四大古代文明”之说。他在诗中提到了中国印度、埃及和安息(波斯)。梁启超的这首长诗抒发了一种热烈的爱国情感,但在学术上根据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史上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典?材料二中这部法典出自哪个国家?(3分)
答案:《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法典。古印度。
(2)材料一中“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和材料二中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位造出不同的人,其共同目的何在?(2分)
答案:其目的是使统治者蒙上神圣的色彩,麻痹和欺骗人民,便于统治。
(3)材料三中为什么说梁启超先生的这首诗在学术上根据不足?(2分)
答案:四大古代文明除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外,公认的是古代两河流域(代表是古巴比伦),而不是波斯。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凝固的历史】
材料一
(1)两图分别反映了哪一国家的哪一文明成果?这两在文明成果分别有何历史地位?(4分)
答案: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金字塔是古代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绵延的文明】
材料二
1799年,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军中的一名青年军官,在尼罗河口的罗塞达发现了一块刻有埃及古文字和希腊文的石碑。经过研究,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弄清了这种古文字的含义和读音。
(2)材料二中的古文字是什么人发明的什么文字?(2分)
答案: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
【流淌的文化】
材料三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北方邦某村有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外界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
材料四……残破的石窟,千年的羞辱,遮蔽了日出,浮云万里横渡,尘世的路,我用菩萨说法图为你演出今生始终无缘的共舞……
一歌曲《大敦煌》
(3)材料三中的青年男女因为什么制度不能结婚?“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为”说明了什么?材料四歌曲中的意境与哪一宗教有关?该宗教在何时传入中国?(4分)
答案:
制度:种姓制度。
说明: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影响深远,不同的等级不能通婚普通被认可,种姓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
宗教:佛教。
时间:公元前1世纪(或西汉时期)
(4)根据上面的材料及问题解答,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 (2分)
答案:
文物、文字(文献、电书)、新闻报道、遗址遗迹等。
一单元综合检
(时间:4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5分,共30分)
1、大河流域孕育了早期人类文明,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其中尼罗河流域孕育的文明国度是( ) A.古代巴比伦
B.古代印度 C.古代埃及
D.中国 2、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古代文明。下列能代表古代埃及文明成就的是( )
A.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
C.分封制
D.种姓制度 3、考古发现一石瓶,是古埃及阿蒙霍特普三世王后提伊的物品,用于盛化妆品或油膏,瓶身上有国王和王后的名字,写在椭圆形的圈框里。石瓶上的文字应该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字母文字
4、(甘肃武威中考)古埃及是四大古代文明之一。下列属于古代埃及文明成果的有( ) ①金字塔 ②甲骨文 ③象形文字 ④种姓制度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西亚两河流城奴隶社会的情况,你认为他们不应选取的素材是 ( ) A.《世界文明古国一古巴比伦》 B.《汉谟拉比传记》 C.《两河流域文明》 D.《雅利安人的摇篮》 6、《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 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7、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种姓制度”时,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它是( )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人婚礼殿堂。” 8、“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9、宗教对人类生活影响深远,中国的许多宝贵艺术作品也与其有关,如龙门石窟、莫高窟等等,这些艺术是受哪个宗教影响(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0、(湖南娄底中考)如果你暑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 A.沿尼罗河而上,赞美胡夫金字塔的雄壮 B.在恒河南岸驻足,品味中华文明的千年沧桑 C.逛罗马历史博物馆,感受汉谟拉比石柱的古老 D.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欣赏印度古城的异域风光
11、以下展示的是世界上三种古老文字的图片,它们产生的地点分别是( )
A.黄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两河流域
D.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
12、古代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这四大古代文明的相同特点是( )
A.大河文明
B.海洋文明
C.高山文明
D.石器文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12分,共2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文明发展 魂牵东西】
材料一 法典宣扬“君权神授”。 它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需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等等。
材料二 他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摩奴法典》
【史料求证 深化认识】
材料三 “四大古代文明”的说法从何而来?根据文献资料,最早是在梁启超作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首次提出“四大古代文明”之说。他在诗中提到了中国印度、埃及和安息(波斯)。梁启超的这首长诗抒发了一种热烈的爱国情感,但在学术上根据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史上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典?材料二中这部法典出自哪个国家?(3分)
(2)材料一中“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和材料二中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位造出不同的人,其共同目的何在?(2分)
(3)材料三中为什么说梁启超先生的这首诗在学术上根据不足?(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凝固的历史】
材料一
(1)两图分别反映了哪一国家的哪一文明成果?这两在文明成果分别有何历史地位?(4分)
【绵延的文明】
材料二
1799年,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军中的一名青年军官,在尼罗河口的罗塞达发现了一块刻有埃及古文字和希腊文的石碑。经过研究,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弄清了这种古文字的含义和读音。
(2)材料二中的古文字是什么人发明的什么文字?(2分)
【流淌的文化】
材料三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北方邦某村有一对来自不同种姓的年轻情侣,20岁的青年男子属于地位较高的“婆罗门”种姓,而他18岁的心上人属于较低的种姓。外界都反对这对年轻情侣不同种姓之间的婚姻,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为此导致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动。
材料四……残破的石窟,千年的羞辱,遮蔽了日出,浮云万里横渡,尘世的路,我用菩萨说法图为你演出今生始终无缘的共舞……
一歌曲《大敦煌》
(3)材料三中的青年男女因为什么制度不能结婚?“双方家庭采取了过激行为”说明了什么?材料四歌曲中的意境与哪一宗教有关?该宗教在何时传入中国?(4分)
(4)根据上面的材料及问题解答,你能说出了解历史有哪些途径吗?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