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课件(42张PPT含歌曲两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课件(42张PPT含歌曲两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1-05 07:24:48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4)
人教版牛 顿近 代 科 学 之 父
牛顿 Isaac Newton二、牛顿来到世间做了些什么? 找一找牛顿与他的科学成就提出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的初步算法。1)制作折射望远镜,对太阳光进行反射实验,证明日光
由七色光组成,进一步说明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
2)提出了光的 “微粒说”。1)创立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2)《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标志着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考察行星运动,解释了
潮汐现象、地球的圆扁形状等问题。艺术家笔下的牛顿在制定宇宙规律 材料一: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 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纪录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

材料二: 18世纪下半期,英国的各类工匠具有惊人的理论知识。甚至最普通的风车木匠,通常也是一个相当棒的数学家,能够计算出机器的速率、能量和功率。
——赵河清:《牛顿与工业革命——兼论新型企业家在蒸汽机诞生中的作用》
牛顿的科学成就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分解为有理性的人能发现的少数简单的、始终如一的定律。人们开始把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整个思想和知识领域,不仅应用于物理学领域,而且应用于人类社会。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牛顿的科学成就促进了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开国元勋们在阐述美国的政治机构设计时,坚持依照平顺运行、自我调节的宇宙模型。在这群打下美国江山的人的眼中,确保政治稳定的平衡状态可直接模拟维持太阳系平衡的自然引力。伍德罗·威尔逊稍后会写道:“美国宪法臣服于牛顿的理论。”

—— 〔美〕爱德华·多尼克:
《机械宇宙—— 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 Benjamin FranklinThomas Jefferson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Alexander Pope牛顿长成记乌尔索普村(1642年)少年时代查理一世(1600-1649)克伦威尔(1599-1658)1658年9月3日,风雨交加少年牛顿进行研究时主要用了什么方法?弗朗西斯·培根
(1561~1626) 知识的进展,只有在我们累积了大量的实验,并能从其中发现自然的原因和原理时,才可以期待。
—— 培根: 《新工具》 牛顿的母亲为牛顿拙劣的农业技能昼夜苦恼。家里的仆人也看不起牛顿,说:“这人一无是处,只配上大学。” 1661年,牛顿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4和1665年,彗星两度从天际划过,人们描述了当时的恐怖情形,如刀似剑。1665年开始,瘟疫席卷英国,仅伦敦就有10万人死亡。医生戴上了“防毒面具”,在鸟嘴处塞进香料和草药。剑桥大学不得不提前举行毕业典礼。于是,1665年牛顿毕业回到家乡躲避瘟疫。大学时光避祸乡间——奇迹的18个月微积分光学理论力学理论奇迹的18个月从其个人的角度看,牛顿在这18个月内创造奇迹的原因有哪些?大学中对前人知识系统的学习
自身一贯的研究与思考从量变到质变我的成就当归于精微的思索。
胜利者往往从最后5分钟的坚持中得到成功。
——牛顿 1669年,牛顿的老师——巴罗教授有感于牛顿杰出的才华,主动将卢卡斯数学教授的席位让给了牛顿。于是,26岁的牛顿成为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 王志艳: 《寻找牛顿》 巴罗(1630~ 1677) , 曾任剑桥大学第一任“卢卡斯教授”, 三一学院院长和剑桥大学副校长 ,是当时顶尖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剑桥大学的首席教授席位就是专门为他设立的。教授生涯镜筒过长,使用不便牛顿制成的第一架反射望远镜。镜筒长0.15米,直径0.025米,可将物体放大40倍,达到当时2米旧式望远镜的效果。太神奇了,太神奇了!艾萨克真是一个天才!查理二世英国皇家学会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民间组织。于1660年由查理二世批准成立,并于 1662年、1663年、1669年领到皇家的各种特许证。今天,英国女皇是学会的保护人。Nullius in Verba
Take nobody's word for it不要迷信任何人说的话该宗旨暗示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精神?观察实验、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理性精神学会组织的成立以及宗旨的确立体现了政府何种导向?鼓励科学研究,宣扬科学精神。 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那是安葬英国英雄们的地方。为他抬棺材的是两位公爵、三位伯爵以及大法官。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当时正在英国访问,他目睹了牛顿的葬礼,十分感叹牛顿所获得的殊荣。他是这样描写的:“他是像一位深受自己的臣民爱戴的国王一样被安葬的。在他之前,是没有哪一位科学家享受如此殊荣的。在他之后,受到如此厚葬的也将会是屈指可数的。”
——《科学简史》课外拓展:康熙的科学情结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曾经连续两年零5个月不间断学习西学。······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
——习近平康熙对西方科学的态度是什么?自己热衷学习,但没有推广,也没有大规模付诸实践。康熙(1654——1722)埃蒙德·哈雷《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可能是从古至今最伟大的科学巨著,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当年伦敦的一间时尚咖啡馆里。虽然这本书的内涵是由萦绕在牛顿脑中各种数学、炼金术和宗教的想象力所酝酿出来,它却是经过别人不断催促,才来到这个世界的。如果一定要指出扮演这个促成者角色的人物,则首推天文学家哈雷。

—— 迈克尔·怀特:《最后的炼金术士:牛顿传》 在自然哲学中,······总是应当先用分析的方法,然后才用综合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包括做实验和观察,用归纳方法从中作出普遍结论。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用什么形式呈现其研究成果?数学牛顿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合作探究:牛顿方法实验、观察、归纳、综合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以上方法有何进步之处?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自然,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自然。巨星陨落1722年,牛顿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结石。1724年,胆结石、风湿病、肺炎接踵而至。1727年2月底,牛顿象征性地最后一次主持皇家学会会议。一个月后,牛顿在外甥女的陪伴下溘然长逝。历史多棱镜:回望牛顿 —— 复杂多面的普通人凯恩斯我不认为任何人在看完那一箱文件之后,还会把他看成是那样一位道德高尚的人。……牛顿并非理性时代的第一人,却是最后一个魔术师。老辣的权力斗争者牛顿和胡克一直在学术上有重合和争论,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他把涉及胡克的引用统统删除。毕竟牛顿是学术泰斗,胡克被压得到死也没能翻身。牛顿当上英国皇家科学院长时,胡克已经死了,这还不够,牛顿下令将胡克的实验室和胡克图书馆全部解散,所有的成果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被分散销毁,画像也不留。狂热的炼金术爱好者尽职的铸币局局长1650年前后的牛顿,沉溺于剑桥图书馆内的早期英格兰炼金术士藏书中,不能自拔。每年的春季6周和秋季6周,他完全沉浸在炼金术的研究之中,实验室的炉火几乎未曾熄灭过。牛顿投入了近30年的时间,从事长生不老药和贵金属提炼的研究和实验,而他留下的有关炼金术的手稿竟超过100万字。牛顿笃信点石成金之术,他认为冶炼金属是神圣的,是一种接近上帝的途径;铸造伪币则是假冒的、邪恶的炼金术,亵渎神灵,无法宽恕。他在皇家铸币局这个岗位上展示出了绝对的投入和敬业,身兼铸币局局长、总工程师、总经理、伪币打击总指挥、侦探以及检察官等诸多职务。虔诚的神学家从自然现象中难道看不出有一位上帝吗?他无实体却生活着,有智慧,而且无所不在。
——牛顿《光学》牛顿确实是一位大学者,不仅在数学上做出惊人的贡献,在神学上也做出贡献。他精通《圣经》,无人可以匹敌。
——约翰·洛克近代科学源自于牛顿对上帝的默想。
——曼纽《牛顿传》牛顿认为他在数学方面的发现,日心说和万有引力,和神学是相辅相成的。牛顿的目标是用数学来证明基督教的合理性以及源头。科学之路,
路在何方?“只要很多人愿意一往直前,知识将会发展。” 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宗教改革时期的思想家都认为过去的知识是最可靠的智慧源泉; 而17世纪以来的思想家却不盲从古代权威、决心依靠自己的才智领悟知识,他们以“大胆求知”为座右铭,强调科学的自主性和思想的自由活动。

—— 江晓源主编《科学史十五讲》 他们共同的出发点就是承认无知,都会说 “我不知道那里有什么”。于是,他们都觉得有走出去、寻找新发现的必要。

——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人类简史—— —从动物到上帝》 与前人相比,17世纪的思想家看待知 识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方法是近代科学革命的一个中心问题。因为新科学和新哲学之新,主要体现在数学和实验的结合。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实验检验“真理”。 而且,方法能被容易的掌握,凭借它,任何人都能发现和找到新的真理。

—— 〔美〕伯纳德·科恩《科学革命史》材料中强调的近代科学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牛顿为了研究光与色彩的奥秘甚至“将锥子放到眼球与骨骼中间,并尽可能伸到眼球后方,然后用锥子末端挤我的眼睛,……出现了一些深色和彩色的圆圈”。牛顿日记截图意大利:布鲁诺、伽利略等英国:牛顿等德国、美国:普朗克、爱因斯坦等世界科学的中心 真理的海洋没有边界,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永远:在路上加油,
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