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部编版人教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变色龙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秋部编版人教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变色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1-03 13:0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变色龙
上课素材
素材积累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这篇小说通过对奥楚蔑洛夫这个沙俄统治代表人物的描绘,无情的揭露和讥讽了腐朽黑暗的沙俄专制统治。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化警察制度以图加强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而造成人民苦难重重,社会萧条残败,这正是作于1884年的《变色龙》这篇小说所要反映和揭露的社会现实。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诚实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诵读法、指导法、激疑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法。
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多媒体展示蜥蜴图片)同学们,说起眼下很多人热捧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有一种蜥蜴叫变色龙,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小说,去了解所发生的故事。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契诃夫一生写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2)背景链接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生难字词
(1)字音
魁梧(kuí wu) 荒唐(huāng táng) 洋溢(yáng yì) 伶俐(líng lì)
恐吓(hè) 盛满(chéng) 乞丐(qǐ gài) 醋栗(lì)
戳(chuō) 无赖(lài)
(2)词义
【无精打采】没精打采。
【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伶俐】聪明;灵活。
【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分角色朗读,尽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5):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6~27):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
第三部分(28~29):案件处理结果: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文章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
【交流点拨】小说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主要运用对话描写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点。
2.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交流点拨】在五次变色中,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3.师生共同归纳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交流点拨】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点拨】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请揣摩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交流点拨】“门无精打采地敞着”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反映了当时市面萧条。“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了俄国人民饥饿贫困的生活。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作者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2.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市民赫留金把被咬的手指头当作物证向人炫耀,以图捞一把赔偿金。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让我们惊叹作者笔法的精妙。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现实,类似善变的后果则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
2.拓展延伸
有位教育家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要说:“语文就是生活。”所以说,学好语文、学好小说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那怎样才能学好小说呢?
【交流点拨】读小说,理情节,知内容;抓人物,看言行,知性格;联背景,析环境,认社会。
3.布置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编演小品。
(2)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变色龙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日常教研中见得较多的小说教学是这样设计的:梳理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这似乎就是小说教学的所有,而且俨然成了一种恒定的基本模式。每每此刻,我就想,任何小说都可以教成这样,小说教学还有没有针对性?用一成不变的方式去教小说,学生究竟对小说还有多少热情?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小说。一要引导学生爱上小说,小说应该是中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二要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变色龙》中“变”字便是首选。“选点突破,‘变’中说‘不变’”是本课设计的主体思想,也是体现与其他小说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