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2生物探究专题
4.1-4.2生物探究专题
一.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
1.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一)如表为某生物兴趣活动小组在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的实验中的操作:
试管编号 实验材料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鉴定试剂 观察现象
1号 浆糊2mL清水2mL 37℃ 10min 碘液2滴 ①
2号 浆糊2mL唾液2mL 37℃ 10min 碘液2滴 ②
(二)生物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活性不同.
为探究酶活性与pH之间的关系,他们又准备了如下的实验材料:洁净试管若干支,pH依次为1、2、3、4、5的为蛋白酶溶液,1cm3的正方体蛋白块若干,37℃的水浴温度环境.请你结合上述两个实验完成:
(1)写出表中①②的实验现象: .
(2)将探究“酶活性与pH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操作补全:
①取5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1、2、3、4、5;
② ;
③观察试管内蛋白块消失所需的时间,并记录实验数据.(如图为根据数据绘制的曲线)
(3)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是 .
(4)从如图分析可以看出,在pH为 时,酶的活性最强.
(5)如果在探究“酶活性与pH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蛋白块消失所需的时间过长,请你提出一项措施缩短该实验所用的时间. .
2.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容易下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组别 1 2 3 4 5
加入食物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块 ① 适量馒头碎屑
唾液或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②
温度 37℃ 0℃ 100℃
加入碘液 5滴
(注: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呈现蓝色,可用此颜色反应来鉴别淀粉.)
(1)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 .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是 号试管.
(2)要探究牙齿的磨碎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 号和 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如表实验方案中的①②两处进行补充完善:① ② .
(4)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4号5号试管都呈现蓝色,比较这三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3.如图是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最大的消化腺是[ ] ,它能分泌 ,促进 的消化.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
(3)淀粉消化的开始部位是[ ] ,蛋白质的消化开始部位是[ ] ,脂肪消化开始部位是[ ] .
(4)小肠中有 、 、 三种消化液.
(5)淀粉最终被分解成 ,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
,脂肪最终被分解成 和 .
4.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科学家斯帕兰扎尼进行了实验一: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
某同学为了探究胃内液体对食物的消化,进行了实验二,方案设计如下,请回答以下问题: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现象
1 适量面包块+2mL胃液 37
2 适量脂肪块+2mL胃液 37
3 适量蛋白块+2mL胃液 37
4 适量蛋白块+2mL胃液 0
5 适量蛋白块+2mL胃液 100
(1)实验一: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那么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实验二:5﹣10分钟后,观察试管1、2、3可看到 号试管内食物消失。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3)如果选用3、4、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 。
(4)同学们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人体的胃液中存在胃蛋白酶,为了研究pH对胃蛋白酶催化作用的影响,他们在适宜的温度下,以蛋白块为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某兴趣小组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能的多少,测定了表中四种食物中的能量.(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耳的热量)
食物名称 大米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质量(克) ① 20 20 20
水(毫升) 50 50 50 50
上升的温度(℃) 1.3 2.2 1.4 3
(1)实验中①应为 克,原因是 .
(2)如表中实验结果,含能量最多的是 .
(3)食物燃烧后,剩下灰烬是 ,烧掉的物质是 .
(4)在消化道内, 分泌的消化液中有消化表格中四种食物的酶,大米主要成分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消化为 才能被吸收.
(5)实验后,某同学在盖灭酒精灯时,手指不小心接触到火焰.在他来不及思考时就把手缩回,并很快感觉到烫,这说明脊髓具有 功能,这样的反射具有 的意义.
6.为帮助人们设计健康的饮食方案,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提倡合理膳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C.③是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D.④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经导管流入小肠
(2)图二中,在消化道的②⑤⑥三处分别提取消化道内容物进行化验,请问甘油和脂肪酸含量最多的部位是 (填序号).
(3)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请你从图一中选出合适的食物 (填标号).
(4)如图三是某人饭后约30分钟时,测得血液流入和流出某消化器官时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请问该器官是
A.食管B.胃C.小肠D.大肠.
7.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未来几年,马铃薯将从“放在盘子里”的菜肴变成“拿在手里”的主粮,成为我国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蛋白质含量高,拥有种类齐全的人体必须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为全面,特别是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其所含有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8倍左右。马铃薯还是一个矿物质宝库。有研究证明,如果人们每天只吃马铃薯,即使不补充其他任何食品,身体也能摄取10倍于传统食品中含有的维生素和1.5倍的铁。营养学家特别提醒,不要食用颜色发青和发芽的马铃薯,以免龙葵素中毒。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与传统主食小麦、水稻、玉米不同,马铃薯的食用部分是其 器官。
(2)马铃薯的蛋白质在 消化液的参与下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利用。
(3)马铃薯中的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能有效地预防 、干眼症、皮肤干燥、脱屑等病症。
(4)铁是 的组成成分,经常食用马铃薯可预防贫血。
(5)科研人员培育“马铃薯”新品种利用的核心技术是 。
(6)将马铃薯切成带芽眼的小块,在适应条件下,会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 。
(7)依据材料,某同学提出问题:马铃薯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苹果?
请帮他完善探究方案: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和乙,然后注入2毫升 溶液。
②用滴管向甲试管滴入马铃薯提取液,向乙试管滴入 ,边滴边震荡,直到溶液颜色完全褪去。
③记录所用提取液的滴数。
④若 ,则说明马铃薯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苹果。
8.黄瓜是人们常吃的一种蔬菜,内含丰富的维生素C,但是维生素C的性质不够稳定.莉丽同学想:黄瓜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煮熟吃.那么,高温是否会破坏维生素C呢?她决定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提示:维生素C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去颜色).
(1)作出假设: .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3)制定计划并实施:
①称取等量的两份黄瓜,其中一份保持新鲜,另一份 ,然后分别制成相同体积的汁液,倒入两个小烧杯;
②取2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编号1和2,分别注入相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用一干净滴管吸取生黄瓜汁液,逐滴滴入1号试管,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去颜色.记录所用汁液的滴数x;
③接着用另一干净滴管,吸取熟黄瓜汁液,逐滴滴入2号试管,振荡并观察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去颜色,记录所用汁液的滴数y;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①若x=y,则说明 ;
②若x<y,则说明 .
4.1-4.2生物探究答案
1.(1)①变蓝②不变蓝
(2)向编号为1,2,3,4,5的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PH为1,2,3,4,5的蛋白酶溶液;向每支试管中加1块1cm3的正方体蛋白块;5支试管均放置在37℃的水浴温度环境中
(3)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酶活性越高,蛋白块消失所需时间越短
(4)2(5)将蛋白块处理得更小一些
2.(1)有无唾液;2 (2)1;3 (3)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
(4)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1)最大的消化腺是[ 3 ] 肝脏 ,它能分泌 胆汁 ,促进 脂肪 的消化.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12 ] 小肠 .
(3)淀粉消化的开始部位是[ 7 ] 口腔 ,蛋白质的消化开始部位是[ 9 ] 胃 ,脂肪消化开始部位是[ 12 ] 小肠 .
(4)小肠中有 肠液 、 胰液 、 胆汁 三种消化液.
(5)淀粉最终被分解成 葡萄糖 ,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 氨基酸
氨基酸 ,脂肪最终被分解成 甘油 和 脂肪酸 .
4.(1)肉块明显变小或消失。(2)胃液只能消化蛋白质。(3)温度对胃液的消化是否有影响(4)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与pH有关,当PH约等于2时,胃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5.(1)20;为了保证变量以外的因素相同.(2)核桃仁(3)无机盐;有机物(4)肠腺和胰腺;葡萄糖(5)反射和传导;保护机体不受伤害
6.(1)AC(2)②(3)②③④(4)B
7.(1)营养(2)胃液、肠液、胰液(3)夜盲症(4)血红蛋白(5)转基因技术(6)保持母本的遗传特性(7)①高锰酸钾溶液②苹果提取液④马铃薯提取液的滴数少于苹果提取液的滴数
8.(1)高温会破坏维生素C.(2)黄瓜的生熟;(3)煮熟(4)①高温不会破坏维生素C;②高温会破坏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