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
(一)阅读诗歌,完成下题。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②,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这首诗是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俘后,次年被押赴元都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草合:草已长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这首诗的首联有哪些意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试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
古诗鉴赏。
【甲】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结合【甲】词【乙】诗内容,谈谈画线部分所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
(2)【乙】诗颈联从视听两个角度展现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我 遥 望
曾 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 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 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1)本诗题目为“我遥望”,请你说说诗人遥望的具体内容。
(2)诗中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象征着什么?诗人这样说,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少年行(其一)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1.试展开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1—2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渚(zhǔ):水中的小洲。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特点怎样?
“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对第三联做赏析。
(六)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 ?????????????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
?????????????????????????????????????????????????????????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③.
【注】:①董颖:北宋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摸.③钓舟:指行舟.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八)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下面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发挥你的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九)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回答问题。
塞上忆汶水
曹元用
沙碛秋高苑马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沙碛:沙漠。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
(十)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的巧妙,请加以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参考答案
(一)(1)首联有“衰草”、“离宫”、“夕晖”、“孤云”等意象。蕴含了作者深深的亡国之痛和自身孤苦无依之情
(2)对一种手法即可得 2分,赏析合理 2分
①用典。本诗主要化用典故,委婉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体现出诗人的爱国精神。“山河风景元无异”化用《世说新语》记王导“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语,“城郭人民半已非”化用丁令威“去年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句,表现了“国破山河在”的深深悲慨。“芦花”句暗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故垒萧萧芦荻秋”,寓“一片降幡山石头”的亡国之恨。“旧家燕子”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典故。
②对比,以物是人非的对比写出山河“无异”而人民“半非”的令人痛心的现状,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情感。
③情景交融。如首句皇家行宫日渐湮没在夕阳的草丛中,亡国之悲尽在其中。
④设问。颈联说到自己年岁已老,国破家亡,不知以前屋檐下的燕子将有谁为新主人,深切表达了自己家园不再的亡国之痛。
(二)(1)同:【甲】词和【乙】诗都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
异:【甲】词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遥无归期的感慨。(或者:【甲】词情感更显忧愁,【乙】诗情感更显旷达。)
(2)示例: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的青龙白虎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擂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能翻译颈联,描绘画面即可)
(三)(1)六十岁,年轻的时候
(2)指的是人生路上的困难与挫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艰辛感受和顽强奋斗精神。
(四)1.示例: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2.全诗表达了作者收复故土、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
(五)1.清幽、静谧
2.新雨过后松色青翠、清新宜人,人随峰回路转的山道,缘山探寻水源,表现诗人惬意自得、自在恬淡之情。
(六)1.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2.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七)(1)①像狗…一样;②咬洞;③被;④在. (2)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招引人;没有死的时候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 (3)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断;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携带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4)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赋).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
(八)(1)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围绕“时节、雨夜、池塘、蛙鸣”展开合理想象组织语言即可)。
(2)寂寞
(九)(1)边塞秋高云飞,展示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2) 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战的心理。
(十)(1)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2)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