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2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纸带的研究,学会分析和处理纸带上记录的运动信息;
(2)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物理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体验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经历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体会人类对客观世界发现之旅的乐趣。
【学习重点】
1、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
2、将图象结论和公式推导结论联系起来。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知识要点】
一、猜想和验证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方向:竖直向下
二、重力加速度g,矢量
大小:
三、规律 :
【典型例题】
例1、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速度之比为: ,前一秒、前两秒、前三秒下落高度之比为 ,第一秒内、第二秒内、第三秒内下落高度之比为: 。
答案分别是 1:2:3, 1:4:9, 1:3:5
例2、一物体从楼顶下落到地面前最后一秒内下落的高度为楼高的,求楼高?
分析:
h1=h ①
h=gt2=×9.8 t2=4.9 t2 ②
h1=g(t-1)2=4.9(t-1)2 ③
三式联立,可得:
t=4s , h=78.4m
【当堂反馈】
1.一个物体从高h处自由落下,其时间达到落地时间一半时,下落的高度为
A.h B.h
C.h D.h
2.甲的重力是乙的3倍,它们从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乙同时着地
D.无法确定谁先着地
3.图2—18中所示的各图象能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过程的是
4.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个水滴自8 m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是
图2—18
A.2 m B.2.5 m C.2.9 m D.3.5 m
5.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s,则它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是
A.5s B.7s C.9s D.3s
6.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
A.保持不变 B.不断变大
C.不断减小 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7.一个自由落下的物体在最后1 s内落下的距离等于全程的一半,计算它降落的时间和高度?
8.一质点由A点自由下落,经过B点到达C点,已知质点经过B点时的速度是到达C点时速度的3/5,BC间距离是80 m,求AC间距离?
9. A球由塔顶自由落下,当落下1 m时,B球自距塔顶7 m处开始自由下落,两球恰好同时落地,则塔高为多少?(g=10 m/s2)
10.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Δt=0.25 s内通过高度为Δ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A 6.B??
7.3.42 s?57.16 m?8.125 m?9.16 m?10.2.28 m?
【达标训练】
1、关于竖直上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升过程是减速过程,加速度越来越小;下降过程是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大
B 上升时加速度小于下降时加速度
C 在最高点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D 无论在上升过程、下落过程、最高点,物体的加速度都为g
2、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3、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后又落回原出发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升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速度方向向上
B、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下,速度方向向下
C、在最高点,加速度大小为零,速度大小为零
D、到最高点后,加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改变
4、从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0.5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一粒小石子,在两石子落地前,它们之间的距离( )
A.保持不变 B.不断减小
C.不断增大 D.根据两石子的质量的大小来决定
5、某同学身高1.8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m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取10m/s2) ( )
A.2m/s B.4m/s
C.6m/s D.8m/s
6、以初速度40m/s竖直上抛一物体,经过多长时间它恰好位于抛出点上方60m处(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7、一个物体从H高处自由落下,经过最后196m所用的时间是4s,求物体下落H高度所用的总时间T和高度H是多少?取g=9.8m/s2,空气阻力不计.
8、气球下挂一重物,以v0=10m/s匀速上升,当到达离地高h=175m处时,悬挂重物的绳子突然断裂,那么重物经多少时间落到地面?落地的速度多大?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
9、一根矩形杆的长1.45m,从某一高处作自由落体运动,在下落过程中矩形杆通过一个2m高的窗口用时0.3s.则矩形杆的下端的初始位置到窗台的高度差为多少 (g取10m/s2,窗口到地面的高度大于矩形杆的长)
10.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上升,在离地面75m高处从气球上掉落一个物体,结果气球便以加速度α=0.1m/s2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问物体落到地面时气球离地的高度为多少 g=10m/s2.
【达标训练参考答案】
1、D 2、D 3、BD 4、C 5、B
6、解:设向上为正,
由公式 60=40t-5t2 ∴t1=2s t2=6s
7、总时间T和高度H是多少?取g=9.8m/s2,空气阻力不计.
解:设向上为正,
由公式 v0=29.4m/s
∴t=29.4/9.8=3s ∴T=3+4=7s
8、解:设向上为正方向,
由公式 ∴
由公式 ∴ 方向向下
9、解:设向上为正,杆头到窗口时速度为
由公式 v0=10m/s
由公式 得 h=5m
10、解:设向上为正,
由公式 t=5s
由公式 h=51.25m
∴ H=75+51.25=126.25m
【反思】
收获
疑问
【阅读资料】
2002年9月,经世界各国物理学家提名,评出历史上最美丽的10个科学实验。根据时间顺序对10个实验进行排序如下:
第七:埃拉托色测量地球圆周长:首次确定地球的尺度;
第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证明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落地;
第八:伽利略的速度实验:证明的关系;
第四: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证明白光由各色光组成;
第六:卡文迪许扭称实验:测定万有引力常量;
第五:托马斯.杨的干涉实验:证明光有波动性;
第十:米歇尔.傅科的钟摆实验:证明地球自转;
第三:罗伯特.密立根的油滴实验:测定电子电量;
第九:卢瑟福的发现核子实验:发现原子核式结构;
第一: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实验:证明波粒二象性。
h1
t1
h=?
t=?
h2=h
t2=1s
175m
75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