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导入新课 《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 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子衿 《诗经.郑风》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2、学习《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及其章法节奏的特点;
3、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4、背诵默写诗歌。《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称“诗”,汉代时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又称“诗三百”。
《诗经》“六艺” 所谓《诗经》中的“六艺”,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1﹑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桃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硕鼠》、《氓》、《七月》等。 )
2﹑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3﹑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
4、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5﹑比即比喻.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
6、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朗读诗歌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重点词语【1】子:男子的美称。
【2】衿jīn:衣领。
【3】悠悠:深思的样子。
【4】宁nìnɡ:岂,难道。
【5】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6】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见的样子。
【7】城阙què:城门两边的高台。翻译诗句 青青的是你的衣襟,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衣佩,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意境浅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课堂练习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①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②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怅惘与幽怨。
小结 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 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正如我们现在常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见对恋人的思念之切;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河。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 主题思想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课件13张PPT。导入新课 “四书五经”之一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两首《式微》《子衿》。《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
式微 《诗经.邶风》学习目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
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领会诗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
4、背诵默写诗歌。 朗读诗歌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重点词语 ⑴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翻译诗句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赏析诗句 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 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课堂练习 1、这首诗主要叙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2、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采用了反问、隐喻、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婉转而有情致。
小结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 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主题思想 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也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注释
⑴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⑵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⑶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⑷躬:身体。
《邶风·式微》出自《诗经·国风·邶风》,式作语助,微为黄昏,字面意思就是暮色昏暗天要黑了。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有对“君”的行为的怨怒。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
赏析
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 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 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郑风 子衿》赏读
郑风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襟,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衣佩,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意境浅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他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正如我们现在常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可见对恋人的思念之切;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