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名:
【学习目标】
1、掌握张骞两通西域的相关史实
2、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正确认识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
3、了解开通西域后对其进行的管理措施
二、【重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正确评价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62-66,用笔划出关键词 )
1、找出张骞两次通西域的时间、过程、结果和影响?
2、说说丝绸之路(陆上和海上)的内容?
3、汉朝政府是如何对西域进行管理的?
四、【合作探究】 (对学、 群学, 解决以下问题 )
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概况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五、【当堂训练】
1.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 )
A.班超出使西域 B.张骞出使西域 C.玄奘西行 D.佛教东来
2.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下图中,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3.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置
4.张骞开通西域之后,这条贯穿中西贸易的交通线路打通了。在张骞时代,这条贸易通道上转运的物品包括( )
①丝绸 ②蔡侯纸 ③罗盘针 ④印刷品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②③④
5.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唐朝时期
6.近年来,东突厥恐怖分子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驻藏大臣 C.丝绸之路开通 D.设置澎湖巡检司
7. 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景之治 B.昭君出塞 C.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 “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而汉武帝所具有的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体现汉武帝“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郑和下西洋 D.颁布“推恩令”
9.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A.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推动了西汉进行政治改革
C.掀起了诸侯兴修水利的高潮 D.加速了中国北方民族的融合
10.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堂训练】
1、B 2、C 3、C 4、A 5、A
6、A 7、C 8、 A 9、A
10、(1)A:长安; E:欧洲(大秦)
(2)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围绕其中任意一点展开表述即可。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掌握张骞两通西域的相关史实
2、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正确认识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
3、了解开通西域后对其进行的管理措施
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
正确评价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用两首古诗文导入:《凉州词》和《送元二使安西》
2、师:两首诗文中分别有“玉门关”和“阳关”。这两个地方在哪里?在那里发生过什么事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根据情景内容各抒己见
利用诗文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知识梳理
用“一地、一人、一路的那些事儿”作为导线,展开三个话题:
话题一:西域——一片神秘的地域
话题二:张骞——一位传奇的开拓者
话题三:丝绸之路——一条神奇的通道
二、西域
1、展示西域风情动态图,让学生感受西域的地理风情
2、用地图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提示找出西域的位置,引出西域在哪里
提示: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三、张骞通西域
1、背景
师:西汉初的西域小国大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例如原本居住在今甘肃敦煌一带的大月氏部落,遭受匈奴的攻击后被迫西迁,对匈奴恨之入骨。匈奴还不时南下进行掠夺,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不断地强盛起来了,汉武帝一直筹划着要反击匈奴。汉朝从匈奴降人的口供中获悉大月氏痛恨匈奴人的情况,立即想到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方法。因此,汉武帝发布了一张招募使者出使西域的招贤令。大家猜想一下:“招贤令”发布后,最终选中的使者是谁?他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2、知识拓展——介绍张骞
3、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完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内容(时间、目的、成果)
4、课堂思考,情感升华
师:通过展示史料和图片,并提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艰难险阻: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等;品质: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志存高远、百折不挠、忠于祖国……)
过渡:
师: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族与西域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条“丝绸之路”成了沟通中西方之间经济文化的主要桥梁。那么,这条“丝绸之路”沿途都经过哪些地方?它的形成对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什么作用?这都是我们在下面将要讨论的问题。
四、丝绸之路
1、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64页《丝绸之路线路图》,并问:为什么把这条商路叫丝绸之路呢?除了丝绸,中国输出的还有哪些东西?西域和西方又把什么输入了中国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4页丝绸之路的内容,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2、通过物品展示图,让学生判断哪些物品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西域传入的?
提示:
3、陆上丝绸之路
展示陆上丝绸之路的示意图,让学生说出相应的路线
如: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4、海上丝绸之路
师: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引导学生找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5、合作探究
展示两段材料,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概况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提示: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对西域的管理
1、设置西域都护
教师课件展示《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引导学生讨论:对比秦朝的疆域,西汉的疆域多了什么地方呢?
师:西域是怎么纳入到汉朝的版图之中的呢?大家在课本上找找答案。
提示: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
2、班超经营西域
师:东汉明帝时,为什么要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是如何经营管理西域的呢?
提示: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往来中断。东汉明帝时,并派班超出使西域。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张骞;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学生讨论并合作完成表格
学生思考
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学生:因为在这条商路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学生阅读课本并分析地图
学生合作讨论
学生:西域
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记忆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总结提升
板书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 汉初的西域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3. 影响
二、 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
2.路线
3、对世界的影响??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设置西域都护
2、班超经营西域
课件32张PPT。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历史部编版 七年级上导入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习目标掌握张骞两通西域的相关史实(重点)01了解丝绸之路的开通,正确认识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难点)02了解开通西域后对其进行的管理措施(重点)03找出张骞两次通西域的时间、过程、结果和影响?01说说丝绸之路(陆上和海上)的内容?02汉朝政府是如何对西域进行管理的?03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62-66,用笔划出关键词一地、一人、一路的那些事儿话题一:西域——一片神秘的地域
话题二:张骞——一位传奇的开拓者
话题三:丝绸之路——一条神奇的通道一地、一人、一路的那些事儿话题一:西域——一片神秘的地域欣赏西域风情“西域”在哪儿?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西域一地、一人、一路的那些事儿话题二:张骞——一位传奇的开拓者
张骞通西域背景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同时,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知识拓展人 物 档 案
姓名:张骞
民族:汉族
职业:探险家、外交家
生活时代:
成就:汉武帝时期两次通西域:
?前138年?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公元前前119年熟悉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汉与西域互派
使节,交往频繁张骞通西域材料研读班固《汉书》:
“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
翦伯赞《内蒙访古》:
他是一位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根据“材料研读”的资料和图片,想一想在初次出使路上,张骞可能会遭遇哪些困难?他身上有一股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课堂思考困难:舟车劳顿;水土不服;言语不通;被俘……
精神:敢于冒险,不畏艰险,爱国……一地、一人、一路的那些事儿话题三:丝绸之路——一条神奇的通道
丝绸之路来源 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后来,汉朝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形成贯穿东西的交通要线,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之路水稻葡萄图中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西域传入的?身边的历史:锄 头核 桃丝绸石榴汗血马小麦 这些宝物都是我千辛万苦从西域运过来的。
感谢我吧!视频: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大秦)今新疆地区敦煌西 亚新 疆陆上丝绸之路 国际法原则:谁最早开发,最早命名岛屿,主权就优先归属那一方。 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南海诸岛海上丝绸之路
商业之路
材料一 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西方乐器和歌舞等,也通过此路先后传到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文化之路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概况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合作探究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知识拓展丝绸之路是以前的全球化,古代的互联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通过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项目申遗成功,必将进一步扩大三国之间的合作,进而密切全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新闻播报新 疆考考你:
新疆从何时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对西域的管理秦朝火眼金睛:
对比秦汉两朝的疆域,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公元前60年(汉宣帝),西域都护府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都”为全部,“护”为带兵监护,“都护”即为“总监护”之意。)对西域的管理视频:天降雄狮对西域的管理班超经营西域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往来中断。东汉明帝时,并派班超出使西域。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课堂小结: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西域两次出使促进相互了解往来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经济往来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的管理班超经营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