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精选类文拓展延伸阅读
1.一个牧羊人的奇迹
①在新疆博格达山峰之麓,有一个叫“包家槽子”的小村,村里有一个叫吴庭德的老人,他是茫茫戈壁滩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以放羊为生,和村里所有的老人一样,平平淡淡地步入人生的暮年。
②吴庭德一大把年纪,生活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说他会创造奇迹,村里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就他?不可能!”换了你也一定会如此斩钉截铁地说。是啊,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怎么可能创造奇迹呢?
③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天,吴庭德老人赶羊到村子南边百米远的地方,看见一群陌生人在竖一块木牌。陌生人开着汽车走了,老人上前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八个大字。他微微一笑,陷入了沉思。他想,既然是中心,那一定不简单啊!那一刻,他作出了一个不简单的决定:每天守护这个中心牌。
④白天放羊的时候,吴庭德就守在“亚心”木牌的周围,看着它不受牲畜破坏。下雨怕它淋着,晚上怕它冻着。家里人笑他太傻,国家又不给一分钱,凭什么看宝贝一样地看着它?村里人笑他太痴,一块木牌值得那么神经兮兮吗?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望“亚心”。
⑤亚洲中心设立之后,许多游客从世界各地赶来。尽管只是一块孤零零的木牌,他们也看得十分高兴:毕竟与亚洲大陆的中心点零距离地接触了一番。游客们参观“亚心”,免不了和吴庭德老人聊上几句。茫茫戈壁,在这亚洲中心的位置,吴庭德成了唯一的活风景。为了让游客沾上中心的气息,吴庭德想了一个办法,每天砸一个小石头,把小石头砸成动物的模样,然后再砸出“亚洲中心”四个字。他把这些亚心石低价出售给来参观的游客。老人砸出的亚心石简单得近乎石器时代的遗物,然而照样卖得火。
⑥四年过去了,老人靠亚心石赚了一笔钱。就在这一年,国家投资150万元,建了一座高大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塔。四个A(“亚洲”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型柱子合在一起,直刺云霄,中间垂一个巨型圆锥,直指亚洲地心。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骤然增多,家人期待吴庭德多砸出一些亚心石来卖,肯定能赚大钱。
⑦然而,吴庭德老人不但没有上交卖亚心石的钱给家里,反而把家里的四十只羊全卖了,用所得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从此以后,老人每天在亚心塔旁边,一斧一凿地雕刻石狮。两年过去了,他雕出了一雄一雌两座栩栩如生的石狮。他对游客说:“我怕亚心塔太孤单了,就刻了这两个石狮,一个代表成吉思汗,一个代表文成公主……”
⑧值得一提的是,吴庭德老人压根儿没学过雕刻!
⑨远方有一位游客得知吴庭德老人创下如此人间奇迹,特意为他塑了一尊铜像,表达对他崇高的敬意!
⑩如果你有机会去亚心塔参观,你一定会被吴庭德老人的石雕吸引住的。这两尊石狮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你:执着和痴情就是创造奇迹的一斧一凿,有这两样东西在,一个普通的牧羊人也能创造出人间奇迹。
回答问题:
11.为什么村里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吴庭德不可能创造奇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砸”字形容吴庭德制作亚心石的情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第④段文意的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什么说吴庭德老人的所作所为堪称是一个“奇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吴庭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汝州市有位耄耋老人——退休干部王二长,他“退而不休”,承包了千余亩荒滩,从“业余植树人”变为“职业植树人”,义务在该市蟒川镇滕店村燕子河滩种树,32年来,共计植树造林1060亩,铺就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绿色长廊。在他的带领下,周边5个行政村2000多户农民都纷纷上山种树,绿化山林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少收入。曾经的荒滩如今已是绿树成荫,夏秋季节,桃、杏、梨、柿子、苹果挂满枝头,煞是好看。
(1)请为这则材料拟写一个醒目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的“王二长”与课文中的“牧羊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因为村里人认为吴庭德以放羊为生,已经一大把年纪,生活困难,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大半辈子都这么平凡地过来了,根本不可能创造奇迹。
12.表明吴庭德“压根儿没学过雕刻”,不是雕刻艺人;表现他砸亚心石的用心、执着;突出了他对“亚心”的热爱之情。
13.吴庭德把那些冷言冷语当作耳边风,执着地守望“亚心”。
14.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却凭借执着和痴情,在没有学过雕刻的情况下,为亚心塔雕刻出两座石狮,这种对“亚心”的热爱是难能可贵的。
15.[解析] 可以结合文中老人所做的事情和结尾作者的评价回答。
[答案] ①执着:他每天守护“中心牌”;②热爱“亚心”:砸“亚心石”、雕刻石狮;③无私:他用卖“亚心石”和“羊”的钱买了两块雕石狮的石料。
16.(1)示例:耄耋老人32年植树造林1060亩,铺就“绿色长廊”
(2)都热衷于植树造林事业;都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都具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2.守 桥
葛俊康
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的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剁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 树上。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子用手拉着绳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 “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 ?” 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1.阅读文章第⑧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4 分)
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颗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尾: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2.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 分)
答:
3.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6 分)
(1)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2)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3 分)
4.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发展:老葛拉不动卡在桥洞口桃树,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石桥危在旦夕。
高潮:老葛奋不顾身跳入洪水中,用锯子锯树。
2.①交待了洪水来势凶猛、情况危急,渲染紧张气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大桃树被洪水冲下卡在桥洞口做铺垫; ③ 推动情节发展; ④ 表现出主人公老葛英勇、善良、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3.(1)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葛看到桃树卡在洞口时内心的震惊与担心,表现出形势的危急,以及老葛准确的预见性和强烈的责任心。
(2)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校长在听到老葛的要求竟然是再给孩子们上一堂课时,由不解到 理解再到心生敬佩的心理变化过程。
4.①“守桥”是主人公老葛退休后义务承担起来的“工作”; “守桥”概括了文章中老葛在洪水中奋力守桥这一主要情节。 ② 主人公老葛守住了学校门前河上的小桥,守住了孩子们上学的路,同时,也守住了内心这座“教书育人”的“桥”,表现出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限尊重与热爱。
3.等你在桥头
王黎冰
①老人真的老了背一背篼蔬菜到乡场上去卖十几里路要歇上好几回。
②听院子里最年迈的王老汉说老人年轻时身板可壮实呢两手像《少林寺》里练功的和尚那样平举着一挑水走上一公里气也不会喘一口。王老汉还说他还看见过老人一枚二等功的军功章呢。村支书常对后生们说老人是老党员党龄比你们的年龄还大呢他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多。
③在春天如蜜糖一样的阳光里老人静静地坐在自家的院坝边看着远处那座断桥出神苍老之态毕现。
④村里人远远地看着老人就知道老人又想自己的儿子了。有人说老人在心里念叨那句话:“儿子我在桥头等你回来!”
⑤老人的儿子并非亲生原本是村东头朱长子(长子:川语中的高个子)的儿子朱树林。树林两岁那年爹妈双双病逝老人就毫不犹豫地收养了他。老人像园丁精心浇灌树林儿子在老人的守望中拔节成长。
⑥高考前一个月儿子最后一次回家复习。那天雨下得真大啊是老人记忆中最大的一回。一个8岁的孩子放学回家过河刚到桥头桥就被猛兽般的洪水冲断了。孩子拼命地喊“救命”声嘶力竭手忙脚乱。当孩子父母闻声赶去时见自己的儿子已平安地躺在岸边孩子却指着水中喊了一声“树林哥哥”就哭开了。
⑦桥断了断桥边的小山坡上多了一座新坟。人们知道那坟里长眠着一个曾经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和一堆他爱看的书。
⑧五年来老人的屋子里就再也没有过笑声。那以后人们就常看见老人大半天大半天地坐在院坝边望着断桥出神。细心的人看得出来老人眼里总是包着一汪浑浊的泪。
⑨乡里穷啊村民更穷。桥断了五年一直没钱再修。
⑩村里人就将就着几根像练武术时用的“梅花桩”一般的石头桩子过河战战兢兢危机四伏。孩子们上学放学全靠家长接送过河。老人还是种他的地只是比以前更辛苦。
?为了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老人常常赶几十里山路到另一个乡场。村里人见了都会同情地说:“瞧瞧老人在给自个儿攒养老钱了。”还有人慨叹:“没孩子传递香火的人苦哇!”当然还有人一直劝说老人再过继一个儿子吧。老人总是一言不发地摇摇头佝偻着身腰继续忙自己的活儿眼神里镌刻着一缕深深的沧桑。
?又一个春天如期而临鲜艳的映山红开满山坡。老人在一个夜里去世了坐在桌子边的凉椅上旁边还放着没理完的蔬菜。
?老人的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摞摞的钱。大多是角票和一元钞票,有些破烂的纸币角都被他细细地粘贴好了。钱的旁边是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用这钱修桥,就算是我的党费。纸条下方还有一行小字:万一我死了请把我与儿子树林安葬到一块娃娃还小我要陪陪他。
?纸条下面写下的日期竟是五年前的9月1日。压着这张纸条的是那枚被村里人传为神物的军功章和一个五十年前的党员证……
?夏天的第一场暴雨倾盆而至。此时桥已经修好了。这座桥是水泥的造型别致很牢固很显眼。
?据说这桥是城里一个小伙子来设计的由于他知道了老人捐资建桥的事迹便没有要一分钱的设计费。
?这以后河边的小山坡上并排着两座坟一新一旧远远地望着上学放学的孩子们。
?这一天是清明节。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座新桥的桥头望着那两座坟异口同声地说道:“爷爷您在天国还好吧我们等你永远在桥头!”
回答问题:
10.选文叙写了有关老人和儿子的两个感人故事,请分别简要概括。
11.结合选文说说老人为何要捐资建桥?
12.结合全文,说说第?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13.结合选文内容,请说说对选文标题的理解。
14.下面是这篇选文的题记,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我曾试着在某一朵花上找到自己的灵魂有时觉得它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层面。任何经历过这一场神圣洗礼的灵魂会对生和死有新的理解那是对生命真正的诠释。
【答案】:
10.(1)老人卖菜攒钱修断桥;(2)儿子勇救桥断孩子而牺牲。
11.①桥断丧子的悲痛;②村民出行、孩子上下学的不便;③党员的责任感。
12.解开前文的悬念,为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而走十几里山路卖菜的真相,突出老人不辞劳苦、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
13.(1)这是老人在儿子离开后常念叨的话,流露出老人对孩子无尽的思念;
(2)这是学生们在坟头说的话,流露出对老人崇高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14.示例:人的生命是珍贵的,生命的意义是伟大的。朱树林勇救落水孩子,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老人不辞劳苦攒钱修桥,造福乡邻。他们永远受到人们的爱戴,他们的精神永驻人们心底。
4.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子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绝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 “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蓝天,白云,青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问题:
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1)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2)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3) 。
(4) 。
2.?和?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老康“哭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第?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
1.(3)老朱因为退休离开了山林,山上只留下了老康叔。
(4)朱明泽、陈遗志接过了父辈的守山任务来到山上。
2.?和?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为老朱的离去而伤心和不舍,第二次是因守山后继有人而高兴,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朱离开工作岗位时自信、坚定的形象,表明他对自己守护山林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4.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山林的美丽,暗示人物欢愉的心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两个年轻人的出现作铺垫。
5.①交待老朱离开山林后的人生最后时光,补充交待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②揭示并深化主题,讴歌了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的守山人,他们代代相传守护着山林。③呼应上文,老康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呼应了舍不得老朱离开的情节。
5.一个阻止了核污染的牧羊人
徐竞草
坎布里亚是英国西北部的一个郡,以盛产绵羊著称,许多居民都以牧羊为生,同时这里也是英国羊肉出口的最重要源地之一。
1986年4月26日,距坎布里亚1800英里外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了核泄露事件。一个星期后,英国政府才了解到此次事态的严重性,得知其辐射量相当于400颗美国投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
英国政府开始担心下雨,因为那样的话,核放射物便不会漂移到英国的上空,而是会直接落在英国 的土地上,他们尤其担心核放射物会落在坎布里亚郡的土地上,形成沉淀物,然后流渗到低处的泥土里,被青草吸收,最后被羊吃进肚子里。
一个由英国最顶尖的核专家组成的评估团,迅速来到了坎布里亚郡,专家们通过反复取样和调研, 最后得出了 一个非常乐观的结论——核放射物将在3个星期内全部消失,不会渗入低处的土壤中,牧民们尽管放心牧羊,羊群是不会受到核污染影响的。
其科学依据是,低地的土壤是碱性粘土,因此沉淀物无法渗入其中。
专家评估组的结论让牧民们大大松了一口气,他们可以在3周后,跟往常一样正常放牧,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
但有一个叫穆雷克的年轻牧羊人却不以为然,他觉得评估组的专家们有一个重要的漏洞——他们只评估了坎布里亚的低处土壤,而忽略了高处的土壤,比如,山腰和山顶上的。
而羊儿并不总是安分守己地在低处吃草,它们也会跑到高处去吃。而高处的土壤大都是泥炭,应 该属偏酸性,因此根本锁不住沉淀物,沉淀物会很容易在土壤里游走,从而轻易地进入到羊所吃的草中去。
可当穆雷克将这个意见反馈给远在伦敦的专家评估组时,不但没引起他们的任何重视,反而遭到了 一番嘲讽:“我们的评估结论是建立在专业和科学基础之上的,而你的则是个人推断。你不要再毫无根据地杞人忧天了,还是安安分分地放好自家的羊吧!”
然而,穆雷克非常固执,他坚信自己的推断。为此,他在一个月内,先后给专家评估组打了 26次电话,并给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英国女王分别写了 5封紧急“汇报和投诉信”。
最终,穆雷克的意见引起了英国政府的重视,撒切尔夫人下令专家组重新评估坎布里亚高处的土壤,结果发现,那里的沉淀物果然没有“消失”,并且一点减少的迹象都没有,原来那里的土壤果然是酸性的!
英国政府不得不承认评估组犯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弥天大错”,如果不是穆雷克这个牧羊人,那么带有核污染的羊肉将会堂而皇之地走上全世界的餐桌,危害无数人的健康。
之后,政府颁布了一个限制羊群活动的禁令,这个禁令一直到2013年6月1日才被解除,也就是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后的第27年。
(选自《知识窗》2015年第3期)
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述。
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把穆雷克称为“一个阻止了核污染的牧羊人”?
3.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因此根本锁不住沉淀物,沉淀物会很容易在土壤里游走。
你不要再毫无根据地杞人忧天了,还是安安分分地放好自家的羊吧!
4.阅读全文,说说穆雷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读者认为,在文章的结尾处加上一句话,才能把文章表达得更全面。如果你来加,你会写点什么?
【答案】:
1. 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核泄露后,英国专家 鉴定核泄漏沉淀物不会渗入坎布里亚的低处土壤中,牧羊人穆雷克提出了质疑,并且多次通过电话和写信的方式,向专家和女王汇报,最终验证了质疑的 正确,从而阻止了核污染。
2. 因为如果不是穆雷克这个牧羊人,那么带有核污染 的羊肉将会堂而皇之地走上全世界的餐桌,危害无 数人的健康。
3.(1) 无法抵御沉淀物的渗入。
(2) 牧羊人所说的高处 的土壤大都是泥炭,应属偏酸性,因此根本锁不住沉 淀物,沉淀物会很容易在土壤里游走,从而轻易地进 入到羊所吃的草中去,这些毫无根据,纯属不必要的 担忧。
4. 有责任感,不迷信权威,不惧嘲讽,坚持真理,矢志 不渝。
5. 示例:灾难面前,人人有责,即便是一个毫无任何学 术背景和专业技能的普通平头百姓,也不应轻易地 放弃自己的质疑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