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太阳系大家族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2太阳系大家族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05 10:5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导学设计
年级:六年级 科目:科学 备课教师: 教研组长:
教学
内容
2、太阳系大家族
学习
目标
1.初步认识太阳系及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2.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姿态,并且知道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 3.知道四季的成因,与阳光直射、斜射有关。
4.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
难点:1、了解四季成因。
2、探究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之间的关系。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三球仪、地球仪、手电筒、温度计两支,信封若干,实验记录纸,制作太阳、地球标签,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秒表、1.5米长的细绳、橡皮塞、砝码,每组各一个。
教学
过程
教 学 流 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星空图,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
(2)帮助学生认识三类星:恒星、行星和卫星。学生面对满天繁星展开想像的翅膀,并能说说自己对宇宙天体的认识,尤其对恒星、行星、卫星三类星的认识。
(3)激趣:你们向往神秘的宇宙太空吗?你们想探索神奇的宇宙奥秘吗?让我们一起乘上宇宙飞船飞上太空来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吧!
(板书:太阳系大家族)
二、自学课文
1、大家把书翻开,自己读读45——46页,你能了解到什么知识?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问号。
2、2分钟后交流。相应地对以下(第三、四、五部分)内容进行指导。
三、认识地日运动
1、(出示文中三球运动的文字资料)板书:? 太阳??? 地球?? 月球
2、你知道了它们是怎么运动的。看老师模拟演示三球仪。再说说还发现了什么?
3、理解:公转周期、公转和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4、同学表演模拟地日运动,加深理解。请三位同学分别代表太阳、地球(贴上标签)模拟表演它们的运动。说说他们演得对不对?应注意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而且是自西向东。
四、认识四季的成因
1、观察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差异。出示实验要求。(课前老师安排一名学生做了实验,但是结果如何呢?强调实验前温度计刻度是一样的,现在呢?)
2、思考:为什么斜放的温度高,平放的温度低呢?(斜放的温度计正对阳光,受到阳光的直射;而平放的温度计受到阳光的斜射,受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高,受阳光斜射的地方温度低。)
3、根据这个道理,大家试着解释一年四季是怎么形成的呢?观看视频。
4、模拟四季成因实验。让一名学生手捧地球仪,地球仪倾向正北,并绕太阳公转。教师用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让学生说说太阳直射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
5、让学生看课件图,判断季节。
五、认识太阳系其他天体
1、根据学生交流,板书:火星、水星等。了解八大行星,恒星,卫星等,分别板书。
2、认识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你知道了太阳系八大行星,那你能说说他们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的顺序吗?
3、让我们看一段视频,直观地感受太阳系的形成和八大行星的特点。
4、什么是太阳系?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六、探究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和行星公转周期的关系。
1、问题: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是一年的时间,那其他行星公转周期有多长呢?我们接下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研究呢?
2、介绍方法: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3、先假设:行星与太阳距离越(远),公转周期就越(长),可以有争议,这是预测。
4、了解实验材料及实验步骤,实验要求。看了这个要求,你有什么疑问吗?教师细化要求。 如:
实验员:举过头顶是为了安全、也便于观察;捏塑料管的手不要晃动,用力要均匀,不能碰到绳子,注意下面的绳长保持不变。(教师示范) 计时员,即计数员,按表时要看清橡皮塞的位置,再次转到该位置时为1圈。数到第10圈立即停表。(让一名学生演示,教师示范测量)
记录员:要及时记录橡皮塞转动10圈所用的时间。测试三次后,要计算出平均值。
观察员:要观察塑料管下绳长保持不变。
5、学生实验记录,讨论发现。
6、交流汇报。小结。
7、看一份科学家测量的八大行星公转周期的资料,你发现了什么?(行星离太阳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更加验证了我们的实验结论。
七、总结拓展
1、谈谈学习收获
2、课外拓展:查阅有关太阳的资料,概括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