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探索宇宙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4探索宇宙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05 10:4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导学设计
年级:六年级 科目:科学 备课教师: 教研组长:
教学
内容
4、探索宇宙
学习
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3、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4、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4、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5、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6、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7、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
准备
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
过程
教 学 流 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在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之外,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被称为“宇宙”。宇宙里的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宇宙的知识,进行“探索宇宙”的活动。(板书课题:探索宇宙)
(二)自主探索,交流汇报
1、观测太空:
教师:不只是同学们想去探索宇宙,几百年来,人类观测太空,探索宇宙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你知道他们是怎样观测太空的吗?
学生可能回答:用眼睛看;用望远镜;用天文望远镜等。
教师:同学们已经在课前搜集了相关的资料,你们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
教师: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以及使用的观测工具有哪些?
学生:汇报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活动】整理总结,精讲点拨,人类观测太空用的工具:
伽利略望远镜——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作的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天文台的光学望远镜
射电望远镜——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哈勃太空望远镜
2、运载火箭
教师:人类观测太空历史悠久,真正进入太空却是最近50年的事。要进入太空需要借助什么交通工具?
学生可能回答:运载火箭;宇宙飞船等。
教师点拨:需要借助运载火箭。同学们已经在课前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一下,火箭的发展历史以及火箭进入太空的难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寻求问题答案。
【学生活动】汇报小组交流讨论结果。学生有可能已经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让他们展示,发言,告诉同学们自己的发现,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活动】在学生互相提问解答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总结完善。中国古代火箭——明代的神火飞鸦
1926年美国的戈达德制造的第一枚现代火箭
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我国的神舟5号、6号载人飞船以及嫦娥2号就是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的。
教师:火箭要进入太空最大的困难是要摆脱地球的吸引力,否则就会被地球吸引力拉回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航天科学家设计出了逐级加速的多级火箭,它能够以7.9千米/秒以上的速度冲出大气层,进入太空。引导学生看课本上多级火箭图:
3、航天器
教师:运载火箭冲出大气层,进入太空,火箭逐级脱落,宇航员要在太空进行科学实验,要住在哪里?
学生可能回答:宇宙飞船里;航天飞机里;空间站里等。
教师点拨: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航天器。宇航员在太空中主要就是住在国际空间站里。
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我国的神舟五号
我国的嫦娥2号——2010年发射成功
科学试验卫星
先驱者10号太空探测器——1972年升空,1983年成为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2003年1月以后,它便杳无音信的飞向宇宙深处。
4、难忘的太空人
教师:有了这么多的航天器,世界上都有哪些国家的宇航员进入太空了?
我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我国早期献身于航天事业的科学家,由于他的壮举,天文学家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环形山”。
尤里·加加林——1961年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宇宙空间的苏联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登月——1969年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神州5号航天员杨利伟——2003年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2005年神州六号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教师: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简单介绍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牺牲的宇航员
(三)、课堂讨论,巩固提高:
教师: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宇航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是否值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点拨: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日渐重要。现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载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以往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见到的镜头,将一步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类转移到其他星球上居住和生活将不再是幻想,完全可以开发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来解决现在生活空间越来越拥挤的现状。到了那个时候,人类又将面临着更多新的考验和抉择。中国要想在未来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开发太空资源的基础——载人航天技术。神州5号,神州6号,嫦娥2号的顺利升空标志着中国的国力已从经济、军事扩展到科研方面,说明中国人能真正意义上的进入载人航天领域。中国是强国,是科技强国。这也树立了五千年文明古国新的历史形象,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感想和收获?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汇报总结。
(五)、课外拓展:
1、课后同学们收集各种航空灾难的资料,通过资料的搜集、通过观看相关录像来了解航天灾难史,了解人类为航天事业作出的不懈努力。
2、课后收集资料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设计:
探索宇宙
1、观测太空
2、运载火箭
3、航天器
4、难忘的航天人?
参考资料:
最古老的天文台:原始人类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很注意对天体的观测,因此在一些文明古国,早就建立了便于从事天文观测的天文台。在古希腊文化极盛时期,埃及亚历山大城就建有著名的天文台。我国相传在夏朝就有天文台了,叫做清台,商时称为神台,周朝称为灵台。周文王时灵台建在都城封邑的西郊,台高两丈,周四百二十步。西汉时在长安城郊筑有清台,后改为灵台,上有浑仪,相风铜乌及铜表等仪器。以后历代都修建过天文台,但是这些古天文台现在都不存在了。目前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公元632年建于南朝鲜庆州的天文台。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河南登封县的观星台。相传此处是周公测景的地方。唐朝开元年间,南宫说这里建立了石表,元代年初在石表北面建立了永久性的观象台,目前还有遗迹存在,解放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进行了全面维修。
万户: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火箭作动力飞行的人。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末,有一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的前边,两只手各拿一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后来“万户飞天”的故事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引用,在苏联、德国、英国等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此事。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中国航天事业大事记(1956~2003):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88年4月,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开始兴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30多年来,我国共研制发射了15种类型、51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4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目前“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使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2年12月,“神舟”4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载入航天工程的第四次飞行试验,其中第一次在1999年11月,第二次在2001年1月,第三次在2002年3月。“神舟”4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以后,于16日6点23分在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走出返回舱,状态良好。这次航天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完成和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的计划和目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活动的国家!
中国载人航天备忘录: 1992年9月,中国正式启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选拔了预备航天员。1999年11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1号发射成功。2001年1月10日,“神舟”2号无人飞船环绕地球108圈后返回。2002年3月25日,“神舟”3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无人飞船。2002年12月30日凌晨,“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这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2003年10月15日9时整,中国于甘肃酒泉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一颗载人火箭,把“神舟”5号载人飞船送上太空,迈出了中国人进入太空的第一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简介: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于1981年4月12日首次飞行,是美国最老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机舱长18米,能装运36吨重的货物。航天飞机外形像一架大型三角翼飞机,机尾装有三个主发动机和一个巨大的推进剂外贮箱,箱内装着几百吨重的液氧、液氢燃料,它附在机身腹部,供给航天飞机燃料,外贮箱两边各有一枚固体燃料助推火箭,整个组合装置重约2 000吨。在返航时,它能借助于气动升力的作用,滑行上万千米的距离,然后在跑道上水平降落。与此同时,在滑行中,它还能向两侧方向作2 000千米的机动飞行,以选择合适的着陆场地。据美国宇航局的官员介绍,一架航天飞机可以反复使用75到100次,在美宇航局42年的载人飞行史上,航天飞机在返航时还未出现过事故。 “哥伦比亚”号原定2001年再次升空,但由于技术故障和航天飞机调配等原因,发射日期一直被推迟到了2003年1月16号,这是“哥伦比亚”号的第28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22年来的第113次飞行,机上共有7名宇航员,其中有两名是女性,还有一名首次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哥伦比亚”号本次飞行总共搭载了6个国家的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其中包括中国学生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