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学习明白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
(3)通过学习知道病毒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的危害以及病毒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
(4)通过学习了解细菌病毒——噬菌体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
(l)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噬菌体等,使学生初步具有哲学思辨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保护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病毒的生命活动特点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2)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即噬菌体的作用机理为本节课的难点。因为病毒是一类极特殊的微小生物,学生的感性认识很少,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是谁?
*
上图是艾滋病病毒入侵细胞的电镜照片(放大70000倍)。比较一下病毒和细胞在形态大小方面的差异,推测病毒的结构与细胞有什么不同?
没有细胞结构
*
阅读教材89页内容思考:
1、是谁发现了病毒?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病毒的发现过程
病毒发现者:伊万诺夫斯基
*
*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比细菌小得多,用纳米来表示大小。
*
脊髓灰质炎病毒
流感病毒
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内
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内
专门寄生细菌细胞内
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没有细胞结构,
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
离开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
非典在30个国家和地区
造成8000多病例和900多人死亡。
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
*
郁金香碎色病毒
*
*
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研制各种预防疾病的疫苗
教学反思
这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探究活动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实践。许多事情如果我们的学生不去实践一下,亲身的体验一回,是绝不会体会到科学探究的真谛、科学探究的乐趣的。学生探究实验的内容,一般是先不知实验结果,通过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既可让学生体验探索的愉快,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学会边观察,边思考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思路清晰了,方向明确了探究起来就能得心应手,也才能更有针对性、更认真细致地去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作好记录。